森林體驗教育為你敞開自然之門

2021-02-19 中南林旅研

在林區孩子眼裡,森林是沒有院牆的後花園;在都市孩子眼裡,森林是充滿冒險的綠色之旅;在黃土地上的孩子眼裡,森林是別人故事裡的伊甸園。

甘肅雖然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漫天黃沙,但缺林少綠是不爭的事實。很多甘肅孩子從小就憧憬茂密無邊的森林,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機會走進森林。


讓孩子們流連忘返的這個地方叫天水市秦州森林體驗教育中心,它是我國第一家青少年森林體驗教育場所,去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可持續發展教育」獎。它不僅為黃土地上的孩子們推開了一扇森林之門,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綠色的種子。

源自德國的「森林體驗教育」

1986年,「德國森林基金會」第一次使用「森林體驗教育」這個術語。從那時起,森林體驗教育開始得到不斷的發展。森林體驗教育的目的是通過人們參與森林互動體驗活動,加深對森林的感悟和認識,激發人們愛林、護林、愛護環境的自覺性,引導人們積極保護森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全國首家青少年森林體驗中心緣何落戶天水?

甘肅省林業廳副廳長張肅斌介紹說,中德財政合作生態造林項目在其他省份也有,項目剩餘資金大多用於繼續造林。在天水生態造林項目實施期間,甘肅省林業部門先後幾次派出人員赴德國考察學習,德國的森林體驗教育給每個考察團成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甘肅省在2009年向德國復興銀行提出了在天水市建設森林體驗教育中心的意向,經過雙方多次研究、論證,確定了建設方案。


從2010年初開始籌建到2013年5月13日正式運行,森林體驗教育中心共投入資金854萬元,其中,654萬元是「中德財政合作甘肅天水生態造林項目」的剩餘資金,200萬元是天水市秦州區政府的配套資金。

趣味橫生的「森林教室」

天水市秦州森林體驗教育中心依山而建,主體建築的造型是外方內圓,體現出「天圓地方」的這一理念,契合著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庭是一棵樹,體現的是森林的特徵,與展廳各展項相呼應,相互印證。

整個體驗中心分信息展廳和戶外森林探險通道兩部分。不同於傳統的博物館,森林體驗信息中心的展項形式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為一體,重點突出了互動體驗環節,幾乎每一個展項都能讓孩子們做一次難忘的遊戲。

信息展廳主體分三層,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地上第一層為樹幹造型,以「立足天水、認知森林」為布展主題,從森林演變歷史、現代森林裡的動植物入手,普及「森林學」知識,運用現代陳列形式,融入科技藝術手法,將森林藝術貫穿其中,使青少年以更加直觀的視覺探尋森林奧秘。地上第二層以「森林功能,弘揚森林生態文明」為布展主線,從全球森林文化、森林效益、氣候變化等方面著手,激發公眾關注森林、關愛生命的意識,倡導人與森林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地下一層以「人林和諧」為布展主題,以樹根為主要設計元素,分儲藏室、製作間、辦公區等幾部分,為來訪群體提供利用森林產品製作的手工操作場所。


險象環生的森林探險

森林體驗探險通道依據豹子溝的自然地勢而建,是一個全長2.5公裡環形通道。


通道內設12個形式和內容各不相同的站點,依次是入口、平衡木、木質遊樂場、探險區、野餐區、不同年齡的樹木展示區、休閒區、鳥巢、詩歌與藝術、觀景臺、林產品展示區、土壤互動解說區。在探險過程中,中心的工作人員會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躺在樹林裡傾聽,感受自然界的每一種聲音;用布蒙眼睛,觸摸樹林裡的各種生物;讓他們扮演植物的各個部分,體驗植物如何從土壤裡汲取養分,如何抵抗昆蟲的入侵……

森林體驗教育中心副主任楊霞介紹說:「森林體驗教育主要是針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的教育對象,讓青少年在體驗森林的過程中,對森林產生情感。區別於課堂教學,這種『森林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森林體驗不是休閒遊玩那麼簡單」

甘肅省林業廳合作處處長連雪斌告訴記者,森林體驗教育並不是建立一些遊樂的設施供人們休閒遊玩那麼簡單,而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培訓專門的工作人員從事這項工作。


2011年5月以來,德國巴伐利亞州營養、農業和林業部派遣森林體驗教育培訓專家對天水方面的工作人員先後進行了多次培訓,並提供了教材。天水市秦州區林業系統特地選調15名工作人員納入正式編制,專門從事森林體驗教育工作。中心還邀請了林業院校和師範學院的教授,進行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樹木學等相關知識的培訓。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學習,森林體驗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基本掌握了森林體驗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可以獨立完成帶領不同群體進行森林體驗教育活動,並可以對新加入的森林體驗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

森林體驗教育的「天水經驗」

據楊霞介紹,在活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根據不同的來訪群體,需求、知識結構等,制訂不同的活動方案。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主要通過較簡單的活動,調動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來感受森林,達到引起他們興趣和教會他們如何集中注意力的教育目標。

對於中小學生則根據他們有積極性、喜愛動物、有極強的探知欲和樂於接受新事物的特點,為他們編排和設置一些既能和他們所學知識聯繫起來,又具有挑戰性的活動。

對於家庭團隊,則結合每個家庭成員的特殊能力,設置某個課題的集體學習,將兒童式的激情好奇和謹慎的成年人思維結合在一起,在玩耍和遊戲中完成對某課題的學習並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經統計,2011年5月至今,森林體驗教育中心已開展森林體驗教育實踐活動60餘次,接待不同人群3000餘人次。同時結合家庭活動、「三八」婦女節、冬季護林防火、「3.12」植樹節、學校的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開展了一些別有特色的森林體驗教育實踐活動。

「將森林體驗教育本土化」

短短幾年時間,天水市秦州森林體驗教育中心給青少年提供了課外實踐的平臺和親身體驗森林的機會,激發了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並輻射影響周圍社會群體樹立保護環境、造林愛林的思想意識,培養出了一批森林體驗教育工作人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雖然我國的森林體驗教育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經驗不足,方法簡單,與人們的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我相信,只要通過不懈努力,森林體驗教育必將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楊霞建議,「我們應該借鑑德國森林體驗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方法,編制我們自己的森林體驗教育指南和教育規劃,讓更多的人來親近自然,感悟認識森林,將森林體驗教育本土化。」

她還希望,今後能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協作,深入探討義務教育階段開設的自然、科學、生物等課程與森林體驗教育的關係,爭取在當地將森林體驗教育納入學校常態化教學的一部分。

本文轉載自體驗教育交流平臺,僅供學術交流,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韶關仁化城南森林公園升級為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公布了2020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單,韶關仁化縣城南森林公園位列其中,這是仁化縣被列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以來,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持續開展「生態和美」特色志願服務活動以來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 森林體驗教育:視聽聞觸嘗思深度感受
    森林體驗教育是一種戶外教育方式,參與者在專業解說人員的指導下,通過視、聽、聞、觸、嘗、思等體驗方式,依託森林景觀和自然資源,在欣賞、感知、了解森林的同時,獲得感觸和啟發,並密切與森林之間的關係,享受自然帶來的美好,從而提高保護森林、關愛自然的意識。
  • 「森林教育」,讓孩子在自然中探索學習
    在此背景下,一種將森林作為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教育」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這種教育以野外生態環境為活動實踐課堂,通過引導兒童及青少年開展各種實踐學習活動,親近自然,學習環保知識及野外生存技能。「森林教育」通常沒有教室,鼓勵讓學生回歸大自然,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讓孩子不是間接通過書本而是通過與大自然實物的直接接觸,學習自然科學、環境生態等知識。
  • 穿越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體驗自然生活
    愚公故裡,山水濟源,金秋時節,與你相約。10月25日,一份來自濟源的禮物等待你的籤收,38km的沿途美景與太行秋景等待每一位徒步愛好者的到來。本次徒步大會在愚公故裡——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南起點濟源舉辦,分為大眾穿越組、專業越野組兩個組別,行前會有達人體驗。
  • 走進森林課堂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森林大課堂系列森林體驗活動
    在綠意盎然的森林裡接受有趣的環境教育、增長知識,在充滿植物精氣的空氣中休閒遊憩、放鬆身心……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西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了森林大課堂系列森林體驗活動,活動持續三個月,吸引了眾多市民家庭積極參與。
  • 感受森林文化 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體驗活動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尹星雲)在森林裡接受有趣的環境教育、增長知識、放鬆身心……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推出了森林大課堂系列森林體驗活動,活動持續三個月,吸引了眾多家庭積極參與。森林大課堂視頻課程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在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微信公眾號、西山方志書院微信公眾號中播出,方便市民查閱收看。據悉,隨著生活環境的不斷提升、公共綠地的擴建,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公園、森林,欣賞優美的自然景觀。
  • 「悶」字當選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兩岸民心向上,溝通之門自然敞開
    只要兩岸人民的心是向上的,溝通的門是敞開的,沒有什麼風險是克服不了,沒有什麼難關是跨越不過的。海峽兩岸漢字節暨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自2008年開始,已陸續選出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望、困等年度漢字,2020年評選活動創下1520萬人次參與投票的歷史新高。
  • 不要羨慕德國的森林教育,我們更需要中國特色的自然教育
    【導讀】森林教育屬於自然教育的一種,意在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了解自然,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獲得體驗、增強交往、提高能力。並不是有了森林就自然而然產生森林教育,關鍵要看人們的教育追求和培養理念如何在量體裁衣中落實。
  • 自然教育、森林教育在德國
    雖然德國人口僅8200萬人,卻拿走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這與教育有直接關係。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新時代的自然教育」自然共同體論壇上,德國巴伐利亞州加帕郡政府青少年及家庭事務局(以下簡稱「青少局」)局長史蒂芬·梅爾特,與參會人員分享了《可持續發展教育在德國》。        梅爾特生活的城市加帕,是阿爾卑斯山脈北部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 全球森林教育觀察:帶孩子去森林,體驗大自然最純真的味道
    於是教育要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理念又被研究者提上臺前,大自然的教育功能也隨之被重新認識。已有不少國家的教育改革者們付出了具體的行動,開始嘗試自然教育、森林教育。什麼是森林教育森林教育是指在林地環境裡,為兒童或青少年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來培養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種戶外學習過程與實踐。
  • 「自然教育」夏令營丨邂逅童話白川鄉,深度體驗日本自然學校教育與文化
    自然教育,以大自然素材為載體,讓孩子在與自然材料接觸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他們運用五感探索,不斷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豐田白川鄉自然學校結合中國城市兒童特點和自然教育理念開發的夏令營活動,讓孩子在白川鄉的森林裡面對挑戰,茁壯成長,在純淨的自然裡度過一個難忘的夏天。
  • 森林療育:治癒式的自然教育
    為此我們組織一場森林療育,帶孩子去探索自然奧秘,和植物做好朋友,一起種植和自然手作。課程時間:90分鐘地點:廣東佛山西海農場對象:6歲以上兒童人數:8人1,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提高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和耐力。2,通過觀察植物讓孩子掌握必要生活技能和具備環保意識。
  • 打造自然教育新地標,北京蒲公英開心農場森林露營季啟動
    蒲公英開心農場森林露營季9月8日在北京市延慶區正式啟動。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參與戶外自然教育和體育拓展活動,體驗置身於森林懷抱自由呼吸的暢快感覺。由中國林業教育學會自然教育分會、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自然資源營地委員會、中國林學會森林公園分會、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森林生態文化分會共同開展的「綠水青山圖童眼看自然」全國小學生自然教育徵文活動正在全國範圍開展。
  • 不是只有森林幼兒園才可以開展自然教育
    赫爾辛基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的負責人金穆女士說:「雖然幼兒園沒有建在森林中,但是卻努力讓孩子親近自然、走進森林。」學校活動室牆上張貼著樹葉貼畫,桌子上擺了許多記錄小朋友們戶外探險的照片。真正的自然教育不是把幼兒園建在森林中,也不是隨便的讓孩子爬樹、玩火,更加不是象徵性的帶孩子去郊遊幾次。真正的自然教育是一種理念。自然教育就是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看看芬蘭的教育,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玩耍和打鬧是天生的,讓孩子戶外活動遠遠比讓孩子學習枯燥的知識對孩子幫助更大。
  • 你不知道的日本十勝千年森林的經營之道:森林+農場+花園+教育!
    園區在一年中展開了大量恢復工作,也根據受損情況留下一部分讓其自然恢復,比如河流方面就只是簡單梳理歸置了河床,沒有採取人工種植或像國內很多地方那樣建設多餘的水泥堤壩等工程措施,而是相信自然的力量,留給自然去做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樣是自然災害後的恢復,雖然並不完全相同,但是或許千年之森的恢復理念,可以為九寨重建提供一種更長遠的自然恢復思路。
  • 森林體驗師,讓你聽懂大自然的語言
    最近幾年,自然教育、研學旅行、博物探險等概念在中國越來越受推崇。隨著城市家庭與山川河流漸行漸遠,重建孩子與自然的對話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家長的迫切需求。然而作為一個跨領域的新興課題,組織與自然相關的「旅遊+教育」活動,對於景區、機構、導師甚至家長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 自然森林之聲
    陰陽師-太陽城堡的故事https://www.lanzoux.com/b01bqf0ih密碼:sound我下載15首曲子,都是自然森林裡面錄製的音頻
  • 打開自然之門——風之歌單次體驗課來啦!
    自然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在自然體驗活動中,攀樹、爬坡、涉水、徒步、越野,應對真實自然中的各種挑戰,孩子會拓展舒適區、建立自信心、增強意志力。在遼闊的天地宇宙之間,孩子能夠心胸開闊,懂得敬畏自然,思考和探尋自己在天地自然間的位置,尋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還不了解自然體驗?擔心孩子不喜歡?春天來了,風之歌的自然活動也來了!就從單次體驗課開始吧!
  • 走進森林幼兒園「自然教育」,反思國內教育:差的不只是一片森林
    2015年5月份,歐巴馬總統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進行了一次會談,在這次會談當中,大衛愛登堡談及了孩子對自然的著迷以及自然對孩子的益處。於是在這次會談之後,人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自然教育"對孩子進行不一樣的教育。"自然教育"開始迅速的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
  • 德國森林幼兒園戶外活動:自然教育,並不是將教室換成「森林」
    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加倍的小心,因為沒人保護他們。 儘量不插手,讓孩子們自己學習,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成了Pankgrafen自然幼兒園老師們共同遵守的「默契」。  在Pankgrafen自然幼兒園的官網,老師們寫下了這條「宣言」:我們不使用任何傳統的遊樂場設備,孩子們在自然界中找到了這些。他們用天然材料製作自己的玩具、樂器和其他遊樂設施,這個過程也成功的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