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2019年度《人民調解》十佳文章新鮮出爐!
《人民調解》是我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指導刊物,屬於國家級期刊。今年該評選活動是第二屆舉辦,為了進一步深化貫徹落實司法部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的決策部署,建設人民調解文化,講好人民調解故事,推動人民調解工作提質升級。整個評選程序公平、公正、公開,經過讀者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將主題鮮明、立意新穎、結構清晰、文字流暢等文章選出。
由湛江市司法行政系統劉三保、莫文彬、陳海珊創作的《三代傳承守初心》成功入選十佳文章,也是我省唯一入選文章。
該文章圍繞霞山一家三代人民調解員的「和事佬」故事展開,他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目標,通過一代代人、一件件事,生動反映了湛江市司法行政系統牢固人民調解防線,創新人民調解模式,也全面展現了湛江人民調解發展歷程。今年,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糾紛17438件,調解成功17245件,調解成功率98.8%,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全文如下
三代傳承守初心
——湛江市霞山區一家三代人民調解員的傳承與堅守
赤誠丹心砥礪前行,人民調解潤物無聲,這是一個關於一家三代人民調解員傳承與堅守的故事。
在湛江市霞山區有著特殊的一家人,他們一家三代都是「和事佬」,面對形形色色、複雜多樣的矛盾糾紛,他們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社守護百姓平安維護社會穩定為已任,不辭辛苦,默默耕耘,代代相傳幾十載,傾心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
第一代「和事佬」朱那珠:心繫群眾,傾情為民
奶奶朱那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任湛江市郊區東山公社居委會組長。主要負責鄰裡糾紛和家庭矛盾處理,是當地一位家喻戶曉的熱心腸大姐,群眾親切地稱她為「珠姐」。她是老王家第一代「和事佬」。
當時,不少居民為增收搞起了養豬副業,但豬屎豬尿的處理卻不規範,導致臭氣燻天,鄰裡間惡語相向,互不相讓。朱那珠了解情況後,先是分別單獨找兩家人面談,待兩家人冷靜後,再組織雙方調解,明確責任,分清是非。經調解,養豬戶主動在豬欄旁加挖一個深坑,放置瓦缸用以儲存豬屎豬尿以及清洗豬欄的髒水,並承諾及時轉運處理。就這樣,在調解了一件又一件居民之間婆婆媽媽雞毛蒜皮的小事後,朱那珠在居民心中逐漸建立起了威信,誰家夫妻吵架了、鄰居間起矛盾了,都要過來喊:「珠姐,你快來幫忙說道一下。」
熱心腸、勤為民的朱那珠,不幸於今年年初病逝,她雖然走了,但她一心為民的精神卻給後人留下了富貴的財富。
朱那珠兒子王廣南回憶:「母親做調解時很多時候我都在場,雖然當時年紀很小記不得具體事由,但總能看到他們來時怒氣衝天,走時卻能握手言和,我就感覺母親是天下最厲害的人!」就這樣,在朱那珠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兒子王廣南、孫女王詩文先後加入了人民調解員的隊伍,繼續書寫著「和事佬」的家族故事。
第二代「和事佬」王廣南:情系調解,志在和諧
兒子王廣南,曾是湛江市麻章區人民法院副庭長,副科級審判員,退休後被返聘為湛江市霞山區工農街道專職人民調解員,也是霞山區招聘的首名退休法官專職人民調解員。王廣南從事法院審判工作20多年,是個專職的「和二代」。他先後多次被評為「調解工作能手」「辦案能手」「先進工作者」,被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記三等功一次。
王廣南深知調解是審判的重要組成部分,訴前調解是審判工作的必要程序,雖然經常吃力不討好,被罵得裡外不是人,但他從不偏袒任何一方,在事實的基礎上,尋找一個平衡點切入調解。在審理每個案件前都先嘗試做好調解工作,力爭能調則調,化解矛盾。例如,原告湛江市霞山區某瓶蓋公司訴被告廣西玉林市某食品公司加工承攬合同糾紛一案。王廣南認為,該案訴訟標的不大,可嘗試進行調解辦案。但因為被告是外省公司,如果僅靠調解達成和解結案,被告卻不履行債務,將會出現執行難的問題,出現案結事未了的結果。於是,王廣南反覆積極聯繫被告,做好被告的思想工作,並將該案的實際情況和利害關係向雙方當事人說明。經過不懈努力,最終促使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和解協議,被告當庭付清加工費和利息給原告,圓滿解決了糾紛,做到案結事了。又如,原告梁某、林某訴湛江市麻章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建設合同糾紛一案,該案訴訟標的400多萬元,因案情複雜,且涉及麻章區政府部門和經濟命脈,造成該案審限將至卻未能審結。原告向湛江市人大提出督辦該案的要求,湛江市人大了解案情後指示加大調解工作力度,力爭合法調解。王廣南被臨危受命接下來啃這塊「硬骨頭」。經過研讀卷宗,深挖根源,釐清思路,王廣南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最終原告自願同意撤回起訴。
時光荏苒,王廣南於2011年1月退休,告別了多年的審判工作回到家中。然而閒不下來的王廣南仍是心系調解事業。2019年1月,湛江市霞山區司法局根據王廣南的調解特長,將其聘為工農街道專職人民調解員。此後,王廣南便又精神飽滿地衝在了調解第一線。2019年4月,湛江市某中學兩名學生因口角發生肢體衝突,其中一名學生被打至鎖骨骨折,家屬天天到學校吵鬧。經老師多次勸說無果,校方多次調解不成,家屬痛哭淋漓地找到司法所要求調解。寶刀未老的王廣南受領任務後,憑著多年的調解經驗對雙方當事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協議,當場付清賠償款,一宗鬧騰了幾個月的校園糾紛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高度讚揚。
第三代「和事佬」王詩文:專業精湛,青出於藍
女兒王詩文,湛江市霞山區司法局愛國司法所所長兼愛國街道調委會副主任。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奶奶和爸爸只要坐在一起,就總是討論著別人家的事情,都不肯陪我玩會兒,那時候是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而當自己參加調解工作後,時時記掛著案情,處處想著如何調解,突然間,便理解了當年奶奶和爸爸所做的一切。」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就進入基層司法所工作的「和三代」王詩文,童年時最大的困惑,終究在成為人民調解員後找到了答案。
在親歷的眾多調解案件中,有一宗調解案令王詩文至今難忘。2018年8月中旬,外來務工者馮某在修船過程中不慎觸電身亡,船方老闆嚴某和僱傭老闆周某相互推卸責任,都不願對死者馮某家屬進行賠償。馮某是家中獨子,突發的意外,留下不到3歲的兒子和年邁的父母,兩個老人哭成淚人兒,同鄉工友們情緒激動地圍堵工地,社會矛盾一觸即發。了解情況後,王詩文主動協調霞山區愛國街道辦事處、邊防派出所、海事局等單位組成調解小組,積極介入案件的調解工作。剛介入調解時,死者家屬情緒激動,對調解相當排斥,死者家屬對工作人員很不信任、不友好。加上老闆們互相扯皮推諉,總以各種理由不參加協調會議,調解進入困局。為了能夠找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王詩文不分晝夜,日夜奮戰,連續兩個星期不厭其煩地向雙方解釋法律條文,推心置腹地談話。最終各方都有所觸動並達成一致意見,船方和僱傭方自願一次性賠償76.8萬元,死者家屬接過賠償款,激動得淚流滿面地說:「還是政府辦事公道,王所長真是個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大好人!」
作為一名女同志,在司法所人員少、工作繁重的情況下,她克服各種艱辛,靠著一張嘴、兩條腿以及嫻熟的調解技巧和豐富的經驗衝在最前線,化解了各種矛盾糾紛。她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13年,累計調解案件400餘宗,其中疑難案件20多宗,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和「優秀信息員」稱號。看著夫妻反目者破鏡重圓,婆媳不和者重歸於好,鄰裡成仇者握手言和,打架鬥毆者化幹戈為玉帛,事故傷亡者家屬獲得賠償,王所長心裡倍感自豪和欣慰,更加堅定了她做為一名調解員為民服務的初心。
七十年光陰歲月,三代人一腔熱血,老王家祖孫三代是不同年代、不同經歷的人民調解員,卻一脈相承地傳承與堅守著愛民為民情懷,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紮根基層,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來源 | 辦公室、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湛江市司法局作品《三代傳承守初心》 入選國家級期刊十佳文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