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組織部公布了首批50名省級興村(治社)名師名單。其中,金華市石柱鎮塘裡村黨支部書記孫朝廳位列其中。
據永康人報導,永康市石柱鎮塘裡村,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後裔聚居地,全村一百餘戶,360多人口。2009年,孫朝廳接任了塘裡村的黨支部書記。
自從當上村支書以後,孫朝廳就給自已定下規矩:第一,做事要有決心,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第二,辦事要有公心,對誰都要公平公正;第三,對村民要多加關心,哪位村民碰到困難了、生病了,都要去關心慰問。
孫朝廳說:「因為農村的工作不像我們有很多制度化、程序化,很多事情,老百姓都說看你的面子,我們就過去算了,所以你平時多關心他,也是積累自己工作的一種手段。」
上任之初,村裡沒有辦公場所,僅有的一間廢棄老校舍,還被村民佔著。於是孫朝廳著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村民限期騰退房子。
孫朝廳告訴記者:「農村是很特殊的一個群體,我經常說在農村一定要霸氣但不能霸道,你要不去做的話人家就會得寸進尺。」
限期之內,孫朝廳要求佔屋村民把東西處理掉,等時間到了,就把裡面的不要的東西拿出來,全部燒掉。一把火,讓村民們看到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幹事的決心。
一直以來,村子中央的60多幢老泥土房是孫朝廳最大的一塊心病。無人居住,年久失修,不少老房子已經成了危房。之前村兩委也設想過多個改造方案,但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實施。
轉機出現在一次永康農村「領頭雁」培訓會上,在這次培訓過程中,孫朝廳了解到了有些地方利用老村開發,發展鄉愁經濟的做法,這一下打開了他的思路,那就是將塘裡老村改造成特色民宿,發展民宿旅遊。
後來經人介紹,孫朝廳從深圳請來了一位高級設計師。經過實地考察,這位設計師給出了報價。回想起當時,孫朝廳是失笑不已:「設計師說我就不跟你談價格了,就一半價。我問他多少,他和我說每幢房子15萬,我都嚇死了。」
正當別人都以為孫朝廳要打退堂鼓的時候,沒想到他一轉身自己動手幹了起來。邊設計邊改造,邊改造邊設計,古院落、古弄堂、古巷道,一個富有孫權文化特色的古村雛形初顯。而那段日子,孫朝廳不僅學會了設計,還學會了木工、泥水工在內的許多工種。
撥開歲月塵光,老村區域原本破敗不堪的老房迎來了美麗轉身。勸學館以「孫權勸學」的典故為原型,設立國學講堂,講習傳統文化;家訓館弘揚中華美德,傳承家規家訓;百工雕塑館展示永康工匠的五金技藝,同文書局、塘裡詩社、塘裡詩巷,特色文化引導了文明鄉風,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
因地制宜、主抓特色、發展經濟……孫朝廳說,他的治村經細數起來可能很多很雜,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經常說的那句話:
一屆村幹部三年時間,你不去做的話,整個村就都給耽誤了,這個責任其實是相當相當大的,佔著位置不幹事也是一種腐敗,既然當了,那就拼吧!
這位霸氣的村支書!你聽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