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的你是否也曾仔細觀察自己的眼周,有些小顆粒像粉刺白白的,有些則是肉色微微凸起的,有的甚至長在眼瞼上;不理會它也不會自己消失,甚至還愈長愈多,即使停用眼霜或保養品,頑固的小顆粒還是會長出來。
這些小顆粒到底是什麼?如果你曾經搜尋相關文章,可能會看到一些說法稱它為「脂肪粒」,有專家稱「脂肪粒」是一般美容師的說法,醫學上並無這樣的東西和用詞。皮膚科主要將眼周這些小顆粒分為「汗管瘤」和「粟粒腫」,雖影響外觀,但對人體沒有危害。如果長期不理會,皮脂腺阻塞可能造成慢性結膜炎、乾眼症,加上熬夜、抵抗力差,也容易細菌感染、長麥粒腫,也就是俗稱的針眼。眼霜、保養品太過滋潤、營養,真的容易長這些小顆粒嗎?
目前沒有研究報告指出眼霜或保養品會導致眼周長出這些小顆粒。但專家提醒,如果使用的保養品會引起皮膚發炎過敏反應,皮膚角質代謝異常,毛孔閉鎖,就有可能長出粟粒腫。另外,若有使用類固醇,也可能引起毛囊角化,形成粟粒腫。眼周的小顆粒,可以怎麼處理?這些小顆粒都不容易自己消掉,必須經過破壞才能去除。若是比較表淺、可以看到白頭的粟粒腫,類似粉刺,可以直接用針挑掉,但要做好消毒工作;若是比較深層、看不到白頭,卻摸得出硬硬的顆粒,則必須在皮膚產生傷口,例如雷射打洞或用針在皮膚表面鑽一個小洞,再把它擠出來。汗管瘤則是更深層的組織,一般必須雷射處理,可能形成輕微的疤痕。
網絡上也有用面部磨砂膏去除的說法,其原理類似在皮膚表淺處產生小傷口,以摩擦的方式將裡頭的物質擠出來。另外,使用維生素A酸產品或許也有幫助,同樣有去角質的效果。至於眼瞼炎,若是初期透明偏黃、比較軟、偏液態的脂肪球,可以直接刮除或搓破。如果已經凝固、呈白色顆粒,可以試著熱敷,遇高溫就會溶解、改善阻塞情況。可以在杯子內倒入熱水,透過蒸氣燻眼5~10分鐘,讓毛細孔打開、脂肪軟化,並稍微按壓眼尾,讓脂肪流出;接著用化妝棉沾少許眼睛專用清潔液,輕揉搓洗眼睛,也可以塗抹消炎藥膏;如果比較嚴重,則可以直接夾除。
如何預防眼周長小顆粒?除了避免使用到可能引起刺激發炎或過敏的保養品、彩妝品或卸妝產品,也要留意卸妝清潔過度,也可能導致皮膚脫皮、發炎,誘發粟粒腫,所以不一定是使用的臉部產品本身的問題。
本文由你是我心裡的一首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