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頻道】09期
《三十而已》的女主顧佳,是一個為了兒子各種玩命的媽媽:
為了兒子能上貴族學校,玩命巴結領導;
為了兒子能融入貴族圈,玩命變賣首飾給兒子報昂貴的馬術課,培養兒子的貴族品味;
為了讓兒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玩命遷就老公。
為了讓兒子有更好的經濟保障,玩命推銷茶葉。
清高的王太太也折服於她的玩命,
禁不住誇獎她:女人有多狠,不是看她夠得有多高,而是看她能蹲多低。
這簡直是一面拼命錦旗,一枚玩命勳章!
我覺得王太太誇得還不夠味,有點配不上顧佳的「狠」;
誇得再狠點可以這樣說:
女人有多狠,不是看她夠得有多高,而是看她能爬多遠。
是的,沒錯,顧佳的外在動作是「拼」,內在動作是「爬」。
看上去她是夠拼的,實際上她是在地上爬呢!
很像偵察兵的匍匐前進,
無論前方是汙泥坑、臭水溝還是荊棘叢,
她都得咬緊牙一聲不吭地爬過去。
顧佳是個優秀的戰士,
但不是個優秀的母親。
她那吃苦耐勞的韌勁兒,不顧一切的狠勁兒,
把自己塑造一個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的道德楷模,
令無數人自嘆弗如、相形見絀、肅然起敬。
為顧佳點讚點到手麻,叫好叫到嗓破,都不過分,她配。
但我們依然不能忽略、無視一個冷冰冰的真相:
顧佳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一筆令人唏噓不已心痛慘烈的母子交易。
她負責吃苦耐勞,兒子負責大富大貴。
她用前半生的忍辱負重,換兒子將來的出人頭地。
她為此賠上尊嚴,兒子為此賠上童年。
她活得沒有自我,完全依附於兒子的飛黃騰達;
兒子活得焦頭爛額,擺脫不了無形的道德綁架。
在一切外在成功的背後,
是母子內心的千瘡百孔。
她愛子心切,傾盡所有,都只是無知而盲目。
她不懂幸福,甚至不懂尊重。
她在自以為是的執迷中爬行,離幸福越來越遠。
她以愛的名義強行收編了兒子的自主權,
在她面前,兒子的意願毫無尊重可言;
任何叛逆都顯得不知好歹而有苦難言。
兒子成了她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美其名曰都是為了兒子,永遠都覺得心安理得。
魯迅先生對此有個說法,叫「愛的虐殺」,
也就是溫水煮青蛙。
她柔情地刀不血刃地抹去,
兒子生命詞典中的「第一人稱」這個詞;
讓兒子在第二和第三人稱之間來回蹦躂。
兒子永遠說不出「我要幹啥幹啥……」,
他的詞典中,「我」這個字,讓母愛給磨沒了。
將來誰嫁給他,也就是嫁了個「媽寶男」,其實嫁的是他媽。
網上將來會有首歌,名字叫《第三者》放在這裡特別應景,
請諸君先睹為快:
「《第三者》
人人在做第三者
學習被老師安排
小心思游離在外
空軀殼聽任他擺
婚戀被父母操辦
放逐自己的心願
你說咋演就咋演
俺不敢有啥意見
以為自己跟第三者無關聯
打死都不願
插足別人的情感
我的意願別人插足成當然
不聽我言
我成了第三者沒有話語權
甩手試試看
一把拉回面對面
逃也逃不掉 扮陰陽臉
不知往哪看
工作聽領導支遣
自己想法溜邊站
您說咋辦就咋辦
俺不配說長道短
以為自己跟第三者無關聯
打死都不願
插足別人的情感
我的意願別人插足成當然
不聽我言
我成了第三者沒有話語權
甩手試試看
一把拉回面對面
逃也逃不掉啊 扮作陰陽臉
左邊看看右邊看看空自嘆
做人真是難
第一竟是第二三 」
這裡的第一是指第一人稱,第二三是指第二和第三人稱。
我們絕大多數都沒能做成自己,所以我們的生命詞典其實沒有第一人稱,也用不著。
我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其實是活在第二人稱與第三人稱之間:
既沒有話語權決定權,像個第三者;
又得聽別人的吆喝執行別人的意願,像個諾諾的聽差者,算是擁有了一個第二人稱的身份。
「你這樣,你那樣!」
「你去幹這個,你去幹那個!」
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裡面的那個「你」,
可不就成了第二者了嗎。
沒聽懂的朋友,評論區提問;
不認同的朋友,評論區扔磚;
沒事幹的朋友,順手點個讚。
—————————END——————————
文/墨沙墨
視頻主講/懟老獅
*本文系視頻講稿,歡迎收看本號同款西瓜視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