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陽穀縣李臺鎮明德小學

2021-02-25 山東省教育裝備博覽會

    陽穀縣李臺鎮明德小學位於縣城西南方向,地處偏僻,是一所農村鄉鎮中心小學。學校現有29個教學班,1297名學生;教職員工83人,其中省優質課、公開課4人,市縣級教學能手和優質課23人;35歲以下青年教師45人,教師結構合理,是一支富有創新精神、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的年輕隊伍。

近年來,學校一直遵循「規範+堅持」「習慣+養成」「特色+創新」的辦學思路,打造「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創新教育」特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學校發展。

自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以來,在陽穀縣縣教體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原有科學實驗室的基礎上新建了兩間創新實驗室,增添了一批創新教育裝備,有3D印表機、雷射雕刻機、機械臂、機器人搭建裝備、實物編程套裝、開源硬體等。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開設了一系列創新教育課程。通過兩年多的摸索嘗試,不斷總結,逐步形成了具有農村特色的常態化人工智慧普及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也是本次案例展示的創新點。

   一、創新教育課程開設的依據:

《山東省普通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魯教基(2017)1號文件中要求:「24個班以上的完全小學需配備2間創新實驗室」。「創新實驗室用於學校開展創客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動手能力。可根據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開設創客空間、3D創意、網際網路智能控制、機器人或無人機的組裝、編程和操作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項目。」

《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教基【2019】16號文中提到:「注重加強實驗教學與多學科融合教育、編程教育、創客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社會實踐等有機融合,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二、創新教育課程開設的原則:

學校開展創新教育能夠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尤其是在農村小學,學校開設這些課程讓農村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到機器人搭建、3D建模、編程教育、人工智慧等前沿的科學基礎知識,有利於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不讓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我們課程開設的原則是「基礎普及、社團提高、精英參賽」。

基礎普及:就是讓全體學生學習基礎的人工智慧創新課程。

社團提高:是通過社團活動讓部分學生提高。

精英參賽:是通過各級大賽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

在這個原則中,「基礎普及」是最重要的,能夠保證讓每個學生都接觸到學校開設的基礎課程,掌握基礎的機器人搭建、3D建模、編程、人工智慧等知識,是社團開展的基礎。

三、常態化人工智慧創新普及課程體系

圖3  常態化人工智慧課程體系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的認知規律,普及課程成體系、分層次、有梯度,螺旋上升,由易到難,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分為基礎搭建類、編程教育類、建模設計類、學科融合創新實驗四大類課程。

1.基礎搭建

就是指機器人的組裝,通過搭建的練習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在操作中領會一些科學機械原理:如慣性、槓桿原理,齒輪傳動、彈力等。同時在操作中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門課程開設的年級有:一年級是簡單積木式基礎搭建,主要讓學生搭建一些簡易機械;三年級是金屬組裝式搭建,在課堂中學生使用螺絲、螺母連接長條、軸等零件,搭建蹺蹺板、投石器、槓桿等作品,同時掌握慣性、槓桿、齒輪傳動等科學原理。五年級是搭建與編程等結合的綜合應用課程。

圖4 一年級基礎搭建

2.編程教育

編程的本質是鍛鍊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發現問題、運用代碼、不斷調試、不斷試錯找到優解的過程。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普及性的編程教育課程就顯得非常重要。現在,已有多個省市把編程教育納入到了學校課程體系。我校是這樣開設的:二年級無電腦編程(把指令模塊在編程板上通過直觀拼圖的方式完成程序的組織和編排,讓低年級學生直觀了解程序運行過程和原理,為下一步的編程學習打下基礎);三年級開設圖形化編程,採用拖拽積木的方式製作出與學科融合的動畫、遊戲、生活小創意等作品,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就體會到了編程的思想,培養了計算思維;五年級開設結合硬體的開源編程,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提高編程能力,也可以了解晶片、各種傳感器的使用方法,為學科融合,創新實驗課程奠定基礎。隨著年級的升高,編程教育由易到難,逐步提高。

圖5 二年級實物編程

3.建模設計課程在四五年級開設,讓學生學會運用程序設計物品,增強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圖6 四年級建模設計

4.學科融合,創新實驗

學生在傳統實驗裝置的基礎上,結合3D列印技術、雷射雕刻設計等改變實驗裝置結構,利用編程控制開源硬體、傳感器進行實驗效果的創新。比如一位同學作品《槓桿的實驗》,這原本是五年級的科學實驗,在新型裝置中他使用了力傳感器和數碼管代替傳統裝置中的鉤碼、測力計。這樣讓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變得更加直觀、明了。同時我校還開展項目式研究學習,項目的選擇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更早和更深入地面對和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鍛鍊了學生的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計劃以及項目執行力。

圖7 創新實驗製作

這些普及課程全年級開設,每周一節。課程有教學計劃,有課時安排,有教案,有教學活動,有等級測評。部分課程做成了碼課碼書,學生在校利用一體機觀看。同時發送給家長,加強家校互動,學生在家和家長一起觀看學習。

四、課程開設的效果

圖8 受益、獲獎人數統計

隨著人工智慧創新教育課程的不斷開設,全校一千多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接受了人工智慧創新教育,受益率達100%。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有了極大的提高,綜合素養也在不斷提升,湧現出了一大批創新小能手,對學生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比如:史之睿同學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但是表達能力較差。他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機器人搭建課程和編程,對編程課程很感興趣,編寫程序能力超強。2018年讓他參加了NOC創客大賽,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國家級三等獎的好成績,最重要的是他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創意。本來一個小小的「技術小組長」開始在班裡擔任體育委員、班長等職務,其它學科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家長為了支持他學習編程,還專門買了一個筆記本電腦,現在已經是六年級一位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代表。甄洪福,原來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流,學習興趣不高,成績較差,但是他非常願意上人工智慧課,對機器人的操作專注力和領悟力超過一般學生。輔導老師讓他參加了機器人大賽,在於同學的合作中找到了自我,在賽場上鎮定自若,沉穩淡定,非常自信。在學校的科技節上,為我們農村的家長耐心的解釋機器人是什麼,如何使用的,已經完全改變了原來那種孤僻的性格。

近年來,學校多次出徵各級各類人工智慧比賽,學生獲獎人數及層次屢創新高!獲國家獎項28人次,獲省級獎項48人次,獲市縣級獎項 86人次。通過大賽鍛鍊了學生的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從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把創客教育的種子埋在了學生的心中。讓農村的孩子變得更加陽光,更加自信!

五、學校發展

學校於2017年7月被定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2018年加入聊城市創新實驗聯盟學校;2019年2月被定為山東省人工智慧試點學校;2019年12月山東省教育裝備引領實驗創新經驗交流現場會,與會人員對我校的創新課程體系給予高度評價。2020年9月李臺鎮明德小學參加山東省教育裝備應用創新案例展示,在參加該項目的48所學校中,榮獲一等獎。

 「裝備推動創新,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教育已在我校蓬勃開展,人工智慧創新教育已初具規模。今後,我校還將繼續改進創新課程體系,加大教育裝備的更新與建設,創新實驗教學方式,藉助新裝備,利用新技術,促進傳統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的有機融合。讓其更加符合農村學校的特點,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學校發展。

案例作者:張令華  楊繼勇  劉曉英



相關焦點

  • 科普宣講 有你更精彩——陽穀縣李臺鎮小學榮獲「山東省科普宣講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根據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衛健委《關於舉辦全省科普宣講大賽的通知》,經作品徵集和大賽評委會評選,陽穀縣李臺鎮小學榮獲「山東省科普宣講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李臺鎮小學積極組織全校師生踴躍報名參賽
  • 「開心農場」寓學於農——雲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學創新勤工儉學模式
    新華社昆明1月10日電  題:「開心農場」寓學於農——雲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學創新勤工儉學模式  新華社記者字強  每周兩節勞動技能課上,學生要學習、體驗養豬、養雞、種菜,勞動收成能夠滿足全校1054名學生的一日三餐供應,孩子們頓頓有肉吃。
  • 舞鋼市第一小學:核心素養下的學校「根」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吉娜 通訊員 臧娟娟2020年12月8日下午,在舞鋼市第一小學報告廳召開了核心素養下的學校「根」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報告會。該校校長崔紅霞表示,在北京師範大學裴娣娜教授為組長的專家團隊的指導下,搭著舞鋼市「十四五」規劃的快車,舞鋼市第一小學課程開發團隊經過近一個月的學習、探索,提出「以德立品,以根育人」的辦學理念。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彰顯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形成具有生長力的「根文化」。
  • 聊城這裡農村中小學教師生活用房全覆蓋
    李臺、高廟王、金鬥營三個鄉鎮,地處陽穀縣西南部,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在這裡,農村學校教師流失嚴重。針對縣域內農村教師「招不來、留不住、教不好」的嚴峻局面,陽穀縣在改善偏遠鄉村學校教師工作、生活條件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
  • 小學交通安全教育首推三級課程體系
    我國每年有超過1.8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於交通事故———本報訊 從今年開始,本市將向全市小學推廣交通安全教育三級課程體系。昨天,在白家莊小學舉行了「關於北京市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研討會——三級課程整體推進創新實踐」現場會。昨天上午,白家莊小學分為三節課,展示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三級課程體系的構成。
  • 教育逐未來 「小荷」引航程——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小學課程建設側記
    原標題:教育逐未來 「小荷」引航程——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小學課程建設側記湖南省株州市荷塘小學創辦於1915年,是一所聞名省市的百年老校,發展至今,成為一所現代學校,現有荷塘小學本部、荷塘小學寄宿部,兩校區佔地面積15915平方米,建築面積19169平方米,共有69個教學班,3664名學生,179名教師。
  • 優樹成長項目助推石龍明德小學打造品質教育
    今天(1月25日),中國銀行——中佰科技——明德小學優樹成長項目籤約儀式在石龍明德小學舉行。
  • 淺析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讓農村小學教育走出困境
    但是隨著農村學齡人口的銳減,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學校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呈現了舉步維艱的局面。,學科課程又多,有的學校每位教師要教四、五門課程,還要必須做好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班級管理、安全等常規工作。
  • 華彩60年丨青白江祥福小學的蛻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區委區政府建設一流教育強區的決策部署下在一代又一代祥福小學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祥福小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被評為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城市複查驗收先進單位、全國小學作文教育示範學校、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市陽光體育示範學校、市新優質學校、市中小學品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學校、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農村科技活動試點學校、區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區安全教育示範校、區綠色學校等榮譽。
  • 華彩60年丨祥福小學的蛻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區委區政府建設一流教育強區的決策部署下在一代又一代祥福小學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祥福小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被評為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城市複查驗收先進單位、全國小學作文教育示範學校、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市陽光體育示範學校、市新優質學校、市中小學品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學校、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農村科技活動試點學校、區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區安全教育示範校、區綠色學校等榮譽。
  • 創新創業能力對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方向、內容和授課方式。一、課程建設方向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著力於培養大學生具有較好的人文素質修養,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人文素質修養的高低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首要質量標準。
  • 育英小學「數學體驗課程創新基地」獲贊:區域課程建設的發動機
    月,重慶市沙坪垻區育英小學「數學體驗課程創新基地」申報成功,作為深入貫徹《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全面落實《沙坪垻區教委關於組織實施小學兩類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的具體實踐而備受關注。
  • 智慧教育助力星光島小學電影課程融合創新
    2019年底,青島西海岸新區與科大訊飛合作,創建「因材施教」人工智慧+教育創新應用示範區,星光島小學也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升級,「我們正在將學校的電影特色課程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把智慧教育真正落實到孩子的成長體驗學習當中,
  • 明德教育線上課堂開課啦!!小學課程免費上啦
    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在家裡學習和預習下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明德教育聯合深圳華睿教育以及天睿教育進行資源整合,聘請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開通了
  • ——江蘇省常州市懷德苑小學構建特色數學課程體系紀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建設必不可少,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常州市懷德苑小學始建於1999年。從懷德苑小區配套學校發展而來,後與原新橋小學合併。
  • 濟南市歷下區以課程建設推動教育發展,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近年來,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和體育局圍繞「均衡、優質」發展目標,堅持五育並舉,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育人體系,在帶動各學校特色發展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有溫度的教育中收穫幸福。守正創新,做溫暖而美好的德育。近年來,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和體育局打造育人環境,提出以課程建設推動德育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引導和支持學校開發和建設基於學校特色、以校為本的德育課程。
  • 明德教育論壇|劉喜平:建設有特色、有質量、有傳承的鄉村學校
    11月28日,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暨第十九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於北京景園假日酒店會議廳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聚焦教育前沿動態,解讀教育改革政策。
  • 在建設研創型小學中成長
    2020年,當38歲的左鵬再度與24歲的自己對話,這位博士校長覺得,山村,是自己教育研究的起點。山裡長大、山裡就業的他,在大聖中學當校長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教育之重、之痛、之難都在農村」。為了把山村裡的學校辦好,他系統研究了近代中國鄉村教育先行者陶行知、晏陽初等教育家的辦學理念,一顆名為「教育家型校長」的種子,也正是在那時的左鵬心中,破土、發芽。
  • 愛心助學點亮未來 中聯重科捐贈200萬助力嶽陽明德小學教育發展
    日前,中聯重科愛心助學活動在嶽陽市華容縣明德小學隆重舉行。在華容縣政府副縣長趙群子、縣教育局局長龔成明,明德小學全體300多名師生及家長代表見證下,中聯重科正式成立了怡雲鄉友教育基金分會,現場向分會捐款200萬元助力當地教育事業發展,並向該校74名優秀師生及貧困學生發放了首批獎學金和扶貧金。中聯重科監事何建明、黨委副書記王旭虹出席儀式。
  • 蔣蓉: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蔣蓉老師積極引領、參與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鄉村教育輸送具有「高尚的人格風範、先進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學技藝、強烈的反思意識」的優秀小學教師,銳意改革,創新了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模式。2.樹立協同育人理念,構建協同培養機制通過責任共擔、利益共享,與地方政府和基層教育單位建立長期鞏固的夥伴合作關係,探索出「共享培養資源、共建實訓基地、共育教學團隊、共管實踐運行」協同培養機制,形成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高校-地方政府-小學」三地一體協同培養優秀農村小學教師的長效機制。3.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突顯綜合素質養成以綜合素質養成為核心,不斷完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