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伴手禮 如何做到一枝獨秀專家:挖掘雲南文化 把非遺做「活」 凸顯創意
出門旅遊,少不了要買點東西留作紀念,也少不了為親友帶一份伴手禮,是當地的特產,亦或是當地的紀念品。一份走心的伴手禮,能讓親友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也能讓自己一念間回到美好旅程中。
當下,去北京,極富創意和特色的故宮文旅產品被遊客爭相購買;去日本,不僅有獨特的「限定文化」,各種精緻的伴手禮,讓遊客眼花繚亂。而擁有豐富資源的雲南,如何走出一條創意、創新之路,讓雲南伴手禮煥發生機?
鮮花餅
昆明市場
「老套」伴手禮生意不佳
來到雲南,帶點什麼伴手禮呢?看到這個問題,無論是雲南本地人,還是外來遊客,腦子裡浮現出的,大多是鮮花餅、茶葉、銀器、玉石等。
在昆明老街,有不少古香古色的伴手禮商鋪。許麗麗和朋友是第二次來昆明,兩人購買了一袋鮮花餅,「我們喜歡吃甜食,第一次來時,買了鮮花餅,後來陸續在網上購買過,家裡人很喜歡。」問及他們會購買什麼伴手禮時,她說:「我們3年前來昆明旅遊時購買過銀手鐲,故地重遊,感覺賣的東西沒有什麼變化,只打算去呈貢買點鮮花」。
老街上的大益茶體驗館開業至今已有10年了。據李老闆介紹,近年來,店裡銷售情況起起落落,總體來說,普洱茶的消費人群在擴大,但是店內客單量在下降,以前有1個顧客來購買500元的茶葉,現在10個顧客來,每個人卻只會購買100元的茶葉。他說,昆明老街片區重新修繕以後,撤銷了商鋪門口的攤位,人流量暴跌,對市場的影響很大,加之大益茶線上線下都在銷售,競爭激烈。
雲南民族村門口也有不少銷售伴手禮的商鋪。據記者觀察,一家店裡賣的東西,往往在另幾家店也能找到。郭先生的店鋪裡,銷售鮮花餅、牛乾巴、小粒咖啡等食品,也銷售民族樂器等工藝品。
「前幾年,過完春節,我們盼著螺螄灣開門去進貨,現在這幾年不用去了,手裡堆積價值幾百萬元的貨品,再賣幾個月都沒有問題。」郭先生說,「這麼多年都賣這些商品,現在真的不知道可以賣什麼,生意難做。」
昆明伴手禮市場就是雲南伴手禮市場的一個縮影。走在雲南的景區,玉石店、銀器店、民族服裝店如「複製粘貼」一般,所售賣的商品大同小異;在商場、超市裡逛逛,貨架上擺放的也多是鮮花餅、普洱茶、野生菌等,大大降低了遊客購買的欲望。
雲溪陶原創手工瓦貓
文創伴手禮初露頭角
文創產品,顧名思義,是文化創意產品,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賦和文化積澱,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智慧財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藉助於現代科技手段,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
提到「文創」二字,就讓人不得不想到超級網紅「故宮」。故宮博物院文創系列產品,通過挖掘故宮藏品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價值,把具有故宮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植入當代工藝品和日常消費品中,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心中伴手禮的「小確幸」。
其實,在雲南,文創伴手禮也如「小荷」一般初露尖尖角,市場對文創伴手禮的需求確實在增加。
還未走進雲南省博物館文創體驗店,門口的自動售貨機就可輕鬆購買登上《國家寶藏》節目的、按照聶耳小提琴、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製作的鑰匙扣或者冰箱貼。店裡有文創產品區、非遺區、圖書區、兒童體驗區,每個區都各有特色。大理三塔膠帶、「滇王之印」冰箱貼、飛虎隊LOGO勳章、聶耳小提琴胸針、皮影裝飾畫等產品雲南味十足,購買產品後,還可在博物館展廳內追溯文創產品的靈感來源。
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文創體驗店在售的產品有上千種,營業時間是每天9時至17時,生意確實不錯,過年時銷量比平時多很多。記者在現場也看到,店裡確實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琢磨,不少遊客細心挑選之後選擇付款。
「我和幾個朋友在玉溪開了『雲溪陶』工作室,做原創手工陶瓷,以瓦貓和茶具為主。我們運用樂燒、迷你柴燒、坑燒這3種在國外比較流行、有意思的燒制工藝,創作出雲南市場上原本見不到的東西。」文創產品設計者王子強說起自己的陶瓷文創產品,可謂興致勃勃。「年輕人是現在文創行業的主要購買者,而伴手禮的主要消費群體,恰恰是年輕人。」
茶葉
大理市場
鮮花餅代表不了大理
寒假期間,昆明高中生小凝、小欣、小越相約到大理旅遊。為了帶回一件最能體現大理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她們選擇了到大理藍續綠色扎染體驗中心去做DIY扎染。在老師的帶領下,她們學習了扎染的整個製作過程,每人親手扎染了一個小手包,歡歡喜喜地帶回去,向家人和朋友炫耀。當家人和朋友要求她們再親自演示一次製作過程時,小同學們傻眼了:離開了那個製作環境,根本沒辦法製作啊!
3位同學所遇到的問題,也是目前大理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春節期間旅遊商品的銷售數據來看,遊客最喜愛的伴手禮,依然是在全省銷量最大的鮮花餅和普洱茶,但這代表不了大理特色。」大理好禮旅遊商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榮浩說,「大理物產豐富,12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旅遊特色商品。比如漾濞核桃、彌渡卷蹄、洱源雕梅等等,我們覺得很好吃的土特產品,因為口味的地域性,遊客未必就覺得好。反而是酥酥甜甜,又添加了雲南鮮花的鮮花餅,以及世界三大飲品之一的茶葉,因為口味大眾,最容易被遊客接受。」
如何才能讓遊客帶得走,回去還能自己製作?「目前我們正開發『DIY手工扎染體驗包』,讓遊客可以自己在家裡體驗大理扎染。現在,遊客必須到扎染作坊進行手工體驗,回到家裡就做不了。等DIY手工扎染體驗包推出後,既傳承了大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滿足了年輕人『好玩』的需求,將成為最有遊客體驗感的大理特色伴手禮。」楊榮浩說。
麗江時間手錶
麗江市場
時間手錶成伴手禮新寵
近年來,麗江市場上一個記錄著麗江時間的手錶成了遊客的心頭好。
位於麗江古城口新大街的都盤修曲店,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在店外王女士為記者展示了麗江時間手錶。「你看,這個日盤和月盤裡的這些時間,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至少是在麗江想要的生活,是不是很酷?」
日盤,日出、穿衣、照鏡、吃飯、曬太陽、喝茶、火塘;月盤,醒酒、約會、月出、跳舞、唱歌、入夢;麗江時間手錶,由日盤和月盤組成。日盤,管他幾點,睡到自然醒,當然麗江的陽光和風同樣不可辜負,隨著時間慢慢流過指尖,火塘燃起,迎接夜晚。月盤,月亮出來,圍坐火塘邊,喝一口梅子酒,麗江的美好才剛剛開始。就這樣,麗江的時間,在日盤和月盤上周而復始地輪迴著,迎接著一個又一個的四方來客,記錄著一個又一個的美妙故事,承載著麗江的慢時光。
麗江時間手錶只是都盤修曲麗江吉祥物文創產品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其他還有雨傘、抱枕、手機殼、時尚氣囊支架、環保帆布購物袋、U盤、鑰匙扣、撲克、冰箱貼、棒球帽、文化摺扇、十二生肖胸針等文創產品。
另外,納美文化出品的東巴元素的門神、窗花、燈籠等新年福袋,也備受市場歡迎,麗江伴手禮市場起暖。
什錦食品
專家聲音
可把非遺做「活」
文創產品設計者王子強認為,一份好的文創伴手禮應與文化直接掛鈎,要有歷史、有故事,要有手工的心意,這樣才能成為「有靈魂」的伴手禮。
王子強的陶瓷文創之旅已經進行了5年,但前兩年,他和朋友都把精力投到了研究和創作上,堅持「先把產品做出來再慢慢地融入市場」。如今,工作室做出的文創產品慢慢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與雲南省博物館、美術館都有合作,在麗江有品牌店,在昆明、大理、北京、湖南等地還有好多經銷商。
鮮花餅、玉和茶在文創行業都過氣了,非遺才是能代表雲南的文化,非遺的文創產品可以作為來雲南旅遊的人購買的伴手禮首選。
當下亟待解決的是選擇適合當代人生活的非遺項目進行重點保護,挖掘手工藝當中的當代傳承價值,通過工業設計、商業包裝等途徑,讓非遺回歸到老百姓的生活,提高非遺的當代價值。
活態流變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傳承特徵。因此,當代非遺發展應當有效進入市場,成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價值的流通商品,並與市場發生良好的互動,相互推進。將傳統手工藝品結合現代生活特點,更符合現在大眾的需求,傳統工藝才可以不斷迸發活力。
注重凸顯創意
現在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凸顯創意,在這方面故宮做得很不錯。
故宮文創產品如今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離不開故宮在文創產品上的創新。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何浩認為,故宮把一些嚴肅古板的東西做得很有創意,比如把乾隆畫像改得很Q 、很卡通;聖旨、摺扇等產品商品化,添加上以皇帝視角的語言文案,讓產品充滿趣味化,符合大眾消費習慣,滿足現在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刺激消費欲望。「就雲南而言,有豐富的資源,建水紫陶、黑陶、版納慢窯制陶、新華銀器,這些都可以去傳承、保護和挖掘創新。」
「現在鮮花餅各處都在賣,產品包裝一直在更新,但這個包裝不具備實用功能,吃完就扔了。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比如包裝的一部分做成一個書籤,就可以留下來繼續使用它,就是一個創意。」何浩說,雲南可以挖掘的伴手禮市場還是很多的,只是商家還沒有意識到。
深度挖掘文化
「就文創來說,麗江由於是旅遊城市,更多是強調旅遊文創工藝產品,甚至衍生品。」麗江師專東巴藝術學院副院長、麗江旅遊研究所文化產業專家潘宏義說,要做好麗江的文創產品,打造特色的伴手禮,要深度挖掘麗江文化、重視和培養文創藝術人才、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和宣傳力度、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和學習。
如何做好麗江的文創產品,打造出特色伴手禮,在潘宏義看來,麗江文創至少應該有麗江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民族文化資源,麗江自然風光和風物資源的提煉,麗江的生活方式的提煉和符號化表達,麗江美好生活的藝術化表現。(統籌 曹婕 楊茜 本報記者 曹婕 木曉雯 秦蒙琳 實習生 朱婉琪 師竹雲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