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關於某校男主送女主 SCI 論文的新聞頓時讓學術界無數博士盡折夭。有人感嘆自己這輩子都發表不出來那麼多論文。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則新聞的內容,塔主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一篇SCI對博士意味著什麼?所有在讀的博士都知道,SCI論文發表是一名博士畢業的硬性條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畢業至少有一篇SCI檢索的論文,但是對於博士而言,在讀博期間能發表5篇以上的話,足可以用優秀或學術精英來表徵博士的優秀了。
我們常說,發表一篇SCI能保證畢業,發表兩篇能保證找到工作,發表三篇保證找到好工作。所以對於博士而言,如果能發表5篇以上的話,而且其中還有一篇頂級期刊,那麼在就業層面基本上是任何一個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搶著要的狀態。所以說,如果能發表5篇以上,就足夠讓一名博士拿5個博士學位,同時還能找到一個非常理想的工作崗位。
從科研角度上而言,如果能發表5篇以上,且其中有1篇是頂級期刊的話,一般的高校的科研獎勵大概是三四區的SCI文章獎勵1萬塊/篇,二區以上的一般在3到6萬/篇,top期刊的獎勵另外來算。如果有5篇的話,從科研獎勵上來算,這個獎勵能達到50萬左右。
而且從就業角度而言,如果有了五篇SCI後,在應聘工作時,就可以拿到一筆不菲的安家費和看啟動費。現在大部分高校如果有五篇SCI再加有一篇頂級期刊的話,至少會給到80到100萬的安家費,同時科研啟動費會給的更高。除了這些科研獎勵外,五篇SCI會帶來更多的榮譽、獎項和科研項目帶來的隱形福利,這些福利是長期的也是永久的,往往會讓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學術圈揚名立威,基本上能帶來數百萬的價值。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人會開玩笑,說我不要車不要房,我只要5篇SCI就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論文確實是稀缺資源,如果一個博士在讀期期間能寫出5篇,說明這個博士一定是一名在科研上非常優秀的博士了,一般而言,1篇文章大概是一個優秀的博士1-2年的全部科研心血。如果是發表5篇,那麼可以說是博士中的精英群體了。
但是有一點注意,塔主不提倡優秀的博士將自己的論文送給自己的對象或者導師,因為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勞動所得到的結晶,如果僅僅將論文作為一種資源,與別人進行交易的話,那麼在某種程度山對國家科學工作的發展是一種極大的阻礙,同時也對學術界的名譽有嚴重的損害。
在科學界容不得半年虛假。要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學發展永遠不變的真理。希望我們在讀的博士要謹記這個真理,克服困難,勇敢的追求科學的高峰,不要把論文作為交換資源去換取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歡迎大家與塔主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