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好幾篇高水平論文,能用在哪裡?博士:我也不清楚

2020-12-13 寒門博士聊志願

歡迎點擊關注!獲取更多有價值信息哦!

畢業於眾人羨慕的國內名校,博士期間發表了好幾篇高水平論文。信心爆棚的小陳開啟了找工作模式。說實話,還是高水平論文好使,一路奪得好幾個offer,還是令人羨慕嫉妒的單位。但另小陳沮喪的是,一次面試官問他的一個問題。

面試官說:「你發的這些論文,到底有什麼用?能用在哪裡?效果怎麼樣?」小陳瞬間愣住了。習慣了發論文,從未想過論文成果的實用性。一向嚴於律己的的小陳,才恍然大悟,博士期間引以為傲的東西,似乎經不起實際考驗。

最後,小陳只能尷尬地說了一句:「我也不知道!」這是他面試以來,最蹩腳的一個回答。

雖然最後,單位給了offer,但小陳一直如鯁在喉,總感覺不自在。博士期間發表的讓自己獲得好幾次獎的論文,怎麼自己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呢?在校學生每年像瘋了一樣寫論文、投論文,可最終到底為了什麼?為了畢業?為了灌水?

其實,很多人對此都有一個誤區,認為發表的論文如果沒有用,就是灌水。事實並非如此。科研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很多人很長時間的努力,靠著每個微不足道的論文或者成果,逐漸累積起大的成果,最終成為震驚世界的偉大成就。

發表論文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學者們公布自己的成果,讓大家參考,在此基礎上共同推動成果向前發展。可是,如今,發表論文已經變了模樣。

很多人是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包括老師也是如此,因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考核指標。讓他們時刻膽戰心驚的考核指標,為了完成這些考核指標,只能不斷發論文,俗稱「灌水」。曾經一個頂尖級學校的師兄,說他們組裡一個學生可以發十幾篇論文,還是國外高水的sci,但是認真梳理下來發現,真正有獨立內容的只有一兩篇,其他都在灌水。

希望未來的師弟師妹們,發表論文之前多想一想到底能夠用來幹什麼!也希望,這些令人頭疼的考核指標,能夠改一改,讓學生、老師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更有意義的工作!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歡迎留言討論。

多個關注多條路!

歡迎點擊加關注!

相關焦點

  • 五篇高水平論文認定A類博士,140萬安家費,一次性支付!
    近日,這則公告引起了國內學界的關注,有評論認為,「用開出的高薪待遇,真正地詮釋了『誠聘』二字的含義。」其中,A類博士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以第一作者或外文期刊通訊作者發表本學科高水平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發表一類期刊論文5篇以上;人文社科類發表二類以上期刊論文4篇以上)。②主持二類以上科研項目1項。③獲一類科研獎勵,或二類科研獎勵一等獎(前3名)、二等獎(第1名)。④主持一類成果推廣1項或獲得一類智慧財產權1項以上。
  • 高水平博士論文最全寫作指導
    儘管對於博士生有著如此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寫作還是存在著一些規律可尋的。下面,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包括自己讀博士的經驗和帶博士生的經驗),我簡單談一談關於如何準備博士論文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課程的學習並且取得應有的學分之後,就自然進入了文獻的收集和研讀的過程中了。文獻的收集及研讀對於博士論文來說既是一個開始,又是非常關鍵的。你過去沒有進行過研究,現在也沒有仔細研讀該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怎麼也不可能搞出什麼象樣的東西的。
  • 博士畢業一般發幾篇文章?網友:兩三篇就想走有點難
    就我熟悉的博士來說,大部分是3-4篇文章畢業的,少量5篇+。和部分網友的觀點有點類似,即兩三篇文章就像博士畢業不容易。想要了解「博士生一般發幾篇文章畢業」,就得明白他們為何要發表小論文?站在博士的角度,通常不會。達到要發的文章數量,就會選擇畢業。也就是說,博士畢業能發幾篇文章卻決於畢業要發幾篇文章。我們都知道讀博壓力不小,誰不想早點畢業、早點工作。而且,部分博士生和導師關係不太好,巴不得早點畢業離校。
  • 大陸博士,你到底是哪裡的博士?
    大陸博士,你到底是哪裡的博士 我最討厭兒童教育界的造假,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在 http://story.china30s.com/2127.html (為了防止刪除,已經存檔)。這篇採訪裡,大陸博士提到自己在中國科學院完成了5年的碩博連讀,2005年畢業,那麼大陸博士應該是在2000年9月考入中國科學院。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鄧博士發微博表示:「我們的精準肺外科診療研究論文繼續成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為止)高水平論文!
  • 發C刊論文快把人逼瘋!人文學科博士:發C刊難,畢業難
    近日,一名教授關於「發C刊論文快把博士生逼瘋」的網貼在網上被熱議。C刊是什麼?博士發C刊(核心期刊)為何「壓力山大」?「中國網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為你揭示博士生與C刊背後的「愛與恨」。許多博士生開玩笑說:「想起C刊就『壓力山大』,拿什麼『愛你』,我的C刊?」有受訪博士告訴記者,「一篇高水平的CSSCI某種程度上就能改變一個文科博士的接下來研究事業的前途發展。」既然C刊如此重要,C刊好發嗎?
  • 發SCI論文到底有多難,碩士博士畢業一般能有幾篇
    這兩天,一則關於某校男主送女主 SCI 論文的新聞頓時讓學術界無數博士盡折夭。有人感嘆自己這輩子都發表不出來那麼多論文。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則新聞的內容,塔主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一篇SCI對博士意味著什麼?所有在讀的博士都知道,SCI論文發表是一名博士畢業的硬性條件。
  • 88名本科生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我電的這個學霸年級厲害了!
    截至6月30日,全年級88人共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包括ACMMM、NIPS、ICLR、ICML、IJCAI、ECCV、SIGKDD、SIGIR、ICC、IoT、TVT等一系列國際頂級會議或期刊。學院本科生獲得多媒體領域頂級會議ACMMM最佳論文獎;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期刊ICLR上發表論文,均實現了我校本科學子在這一領域的首次突破。
  • 別炒作論文至上!三年發16篇SCI論文,大學並沒破格授予博士
    SCI論文,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媒體的報導確實「抓眼球」,然而,這一報導,除了有一句「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之外,並沒有更為詳細的交代,是否進入正式程序,學校學位委員會對此有什麼看法,均不清楚。
  • 那些被論文困住、延期畢業的博士們,最後是怎麼畢業的呢
    這兩個論文,就是他們拿到畢業的證的「兩把鑰匙」,缺一不可。而這兩把鑰匙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困」住了很多博士生。 從每年博士畢業的數量上,我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這個現象。
  • 博士畢業必發「C刊」論文遭質疑 發不出來怎麼辦?
    博士畢業必發「C刊」論文遭質疑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滋生潛規則  今日關注  「現在不僅是拼爹拼媽,還要拼導師、拼學校。發兩篇C刊論文(的要求)都快把博士生和導師逼瘋了。」前段時間,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範軍在公開場合建議,取消博士生畢業必須發表兩篇C刊論文的硬性要求。  這番話惹得爭議四起。有人覺得說到心坎上,也有人直言,如果發不出論文,還讀什麼博士?  實際上,對很多文科博士來說,C刊確實成了畢業的一道檻。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容量實在有限。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鄒建軍直言,這種規定,是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博士們苦思冥想的論文,用處到底在哪?博士:不知道但是有意義
    讀博士的時候,曾經不止一個人問過我,每天苦思冥想做實驗、發論文,發表出來的論文也沒見用到什麼地方,發表的論文到底有什麼用?說實話,我也回答不上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有能用在哪裡。如果發表的論文能夠明確知道用在哪裡,這篇論文絕對牛掰。
  • 國務學院在ESI社會科學領域新增2篇高水平論文
    近日,根據學校圖書館ESI引用論文動態數據顯示,2020年1至5月,國務學院在ESI社會科學領域新增2篇高水平論文,劉幫成教授和梁昕博士的學術論文入選ESI(前1%)引用論文,分別為劉幫成教授2013年合作發表在《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ory》中的論文
  • 大學教師抄襲多篇論文仍在崗 博士學位被取消
    第二次舉報的結論也沒出來,論文認定還沒完成。可能他也是被舉報的煩了,他自己也主動提交了三篇文章給專家審核。」  據爆料人提供的文字材料稱, 李某在研究生、博士期間均涉嫌抄襲。在廣州大學讀研期間,李某就涉嫌抄襲兩篇論文;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期間, 李某涉嫌抄襲14篇論文;在華南理工大學讀博時, 李某又抄襲5篇中文文章,翻譯成英文論文後發表,並以此順利得到博士學位。
  • 不發論文不能畢業?中國研究生過不去的「論文關」
    論文發出去了嗎?畢業論文開題了嗎?▎硬性要求對於絕大部分研究生來說,論文就是「命根子」。畢竟在許多高校,要想順利畢業,僅僅擁有一篇合格的學位論文還不夠,若沒有幾篇符合要求的論文發表,就不能順利拿到碩士或博士的學位證書。
  • 博士帶著8篇SCI論文來應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兩篇EI論文;項目路演現場獲得千萬投資協議……上個周末,在2019年江蘇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四對接」的活動現場,記者圍觀了一次高水準的人才展示。
  • 七步寫出高水平SCI論文
    國內比較注重論文數量,一些研究生讀博士的時候就能發表不少論文。我在國內讀博士的時候也發表不少論文,來新加坡國立大學後,發現他們的評價標準是他引次數除以論文數量,如果別人不引用,論文數越多平均他引次數反而更小,所以很少有人片面追求數量。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投稿:11月11日,投稿1篇,累計投稿4篇12月2日,投稿1篇,累計投稿5篇12月23日,投稿1篇,累計投稿6篇以上時間安排僅為舉例,僅供參考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安排和相關事項進度的安排我就吃了這方面的虧。由於剛開始對論文有個安排,但是撰寫了幾個月之後,發現那個思路根本就不可行,或者說需要在我所在的製造專業通過答辯那樣的思路根本就不行,因此,導致那很長一段時間撰寫的幾個章節在後面都沒有用上。如何確定一個好的思路和框架呢?第一點,我覺得自己需要對自己所要撰寫的博士論文的創新點和核心內容把握的比較準確。
  • 你真能不在意論文和分數嗎
    答辯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了4篇高影響因子(俗稱「分數」)論文,被一位已「位列仙班」的「大牛」評委猛批「寫得太多了」。「大牛」諄諄教導博士生要做最重要的工作,讀博期間發表一篇論文就足夠了,甚至不發論文也沒關係,如果覺得不發論文得不到認可,他可以出面請行內頂級專家作鑑定。答辯會後,除「大牛」外,與會人員紛紛議論:神仙不知人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