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關注!獲取更多有價值信息哦!
畢業於眾人羨慕的國內名校,博士期間發表了好幾篇高水平論文。信心爆棚的小陳開啟了找工作模式。說實話,還是高水平論文好使,一路奪得好幾個offer,還是令人羨慕嫉妒的單位。但另小陳沮喪的是,一次面試官問他的一個問題。
面試官說:「你發的這些論文,到底有什麼用?能用在哪裡?效果怎麼樣?」小陳瞬間愣住了。習慣了發論文,從未想過論文成果的實用性。一向嚴於律己的的小陳,才恍然大悟,博士期間引以為傲的東西,似乎經不起實際考驗。
最後,小陳只能尷尬地說了一句:「我也不知道!」這是他面試以來,最蹩腳的一個回答。
雖然最後,單位給了offer,但小陳一直如鯁在喉,總感覺不自在。博士期間發表的讓自己獲得好幾次獎的論文,怎麼自己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呢?在校學生每年像瘋了一樣寫論文、投論文,可最終到底為了什麼?為了畢業?為了灌水?
其實,很多人對此都有一個誤區,認為發表的論文如果沒有用,就是灌水。事實並非如此。科研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很多人很長時間的努力,靠著每個微不足道的論文或者成果,逐漸累積起大的成果,最終成為震驚世界的偉大成就。
發表論文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學者們公布自己的成果,讓大家參考,在此基礎上共同推動成果向前發展。可是,如今,發表論文已經變了模樣。
很多人是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包括老師也是如此,因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考核指標。讓他們時刻膽戰心驚的考核指標,為了完成這些考核指標,只能不斷發論文,俗稱「灌水」。曾經一個頂尖級學校的師兄,說他們組裡一個學生可以發十幾篇論文,還是國外高水的sci,但是認真梳理下來發現,真正有獨立內容的只有一兩篇,其他都在灌水。
希望未來的師弟師妹們,發表論文之前多想一想到底能夠用來幹什麼!也希望,這些令人頭疼的考核指標,能夠改一改,讓學生、老師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更有意義的工作!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歡迎留言討論。
多個關注多條路!
歡迎點擊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