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2021-02-19 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

博士論文是研究生都要面臨的任務,關乎到我們能否順利獲取學位證書。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博士論文的寫作如何安排進度與時間

提綱:10月28日

10月27日-10月28日,完成博士論文提綱。

初稿:1月28日

10月29日-12月2日,每周完成6頁(每頁約1000字)論文,累計完成論文30頁

12月3 日-12月16日,每周完成7頁論文,累計完成論文44頁

12月17日-12月23日,每周完成10頁論文,累計完成論文54頁

12月24日-1月28日,每周完成13頁論文,累計完成論文120頁

1月28日完成論文初稿,加上摘要目錄和文獻索引等,論文共計約150頁。

每周將當周完成的論文交給老師過目。

修改稿:2月28日

1月29日-2月28日(含春節),每周修改30頁論文。

2月28日完成論文修改稿。

投稿:

11月11日,投稿1篇,累計投稿4篇

12月2日,投稿1篇,累計投稿5篇

12月23日,投稿1篇,累計投稿6篇

以上時間安排僅為舉例,僅供參考

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安排和相關事項


進度的安排

從開始著手撰寫論文到預安排的答辯時間中間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不能很好的規劃這段時間將導致最後不能按期完成論文。在剛開始準備撰寫論文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還很充裕,慢慢來不及。我自己從04年九月份開始著手正式撰寫論文,當時想想離準備答辯的時間還有接近一年的時間呢,所以就有點慢吞吞的。但是當過了05年農曆年之後,突然間發現自己時間已經很緊了。因此作一個論文各階段的時間安排是很重要的。

就我所在學科的特點,安排初稿在預計答辯時間的4個月之前完成是比較合理的,如果對自己論文信息不是很足的話,這個時間可能還要更長一點。其中一個月時間用作寄送審論文,而其它三個月作論文修改。我自己是從七月出完成初稿,九月底定稿,基本上修改了三個月。本來在初稿剛完的時候,信息很足,準備九月就答辯,當時剛好碰到一位已畢業的師兄,他當時就說我太樂觀了,後來證實他說的還是對的。

安排好這四個月時間之後,需要對論文各個章節撰寫的時間進行安排。具體每個章節需要的時間根據不同情況會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有些章節你之前做的工作比較多,準備的比較充分,就可以安排的少一些時間;而有些章節卻需要從頭開始撰寫,這時就需要安排更多的時間,因為這些章節不可控的因素就更多,可能文獻很難查找,可能還需要作進一步的一些工作。

在安排好時間之後,就需要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嚴格的督促自己儘可能的按照進度完成論文。論文撰寫過程中,經常覺得稍微往後拖一下沒問題,但是在你不自覺的往後拖的過程中,進度就被你落下了。這點我覺得在我論文撰寫的後期是做得比較好的。因為後面時間也比較緊,因此我就強制自己在限定時間內無論如何都得寫出每章的初稿來。甚至有些章節需要全新撰寫的情況下,我還是嚴格按照自己的時間給寫出來。有時,在寫初稿時,不一定要求很完美,你完成這個進度會顯得更重要。因為你不完成初始稿,你自己就沒有進行修改的機會,你也不能更導師就論文內容作更深入的討論。

初稿的撰寫


撰寫論文每個章節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未使論文的撰寫能夠順利一些,對論文的總體結構和撰寫內容作一個比較好的規劃和安排是比較好的。在這點上,如果你的開題報告做得比較好,討論的比較深入,這方面的工作會少一些。如果你連開題報告都沒作的話,你就必須好好的面對這個問題。

因此確定論文的大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大綱,或者你的大綱沒有很好的基礎的話,可能會導致你辛辛苦苦撰寫的很多章節都是沒用的,等於白做功了。我就吃了這方面的虧。由於剛開始對論文有個安排,但是撰寫了幾個月之後,發現那個思路根本就不可行,或者說需要在我所在的製造專業通過答辯那樣的思路根本就不行,因此,導致那很長一段時間撰寫的幾個章節在後面都沒有用上。

如何確定一個好的思路和框架呢?第一點,我覺得自己需要對自己所要撰寫的博士論文的創新點和核心內容把握的比較準確。通過閱讀文獻,討論等多種方式,確定好自己論文最核心3個左右的創新點,緊緊圍繞這些創新點來展開。如果你還很不確定你論文可能最具創新或最具價值的部分,說明你還沒有對論文總體思考的比較透徹,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是不要急著開始撰寫,而是收集資料,找準論文的核心點;

第二,需要與導師進行一定的溝通。導師多年的經驗會給你一些指導。你博士論文的具體內容導師可能不會很清楚,但是,憑他多年的經驗能告訴你論文中哪些內容是重要的,哪些是必須的,那些是無關緊要的。在更導師討論之前,自己有個基本的思路和框架,這樣討論才更有針對性,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多跟周圍的同學進行討論。周圍的同學可能不是作跟你一樣的課題,但是通過跟他們的討論,他們會從其他角度提出一些問題,在有些時候,這些問題可能正是你所沒有考慮到的。

在確定了基本思路和框架之後,你按照這個框架撰寫起來就會順利很多。當然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會對前面確定的思路和框架不斷的提出修改,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思路和框架變化比較大的時候,你需要冷靜的思考,因為這很可能涉及你能否按進度完成論文。

論文的修改

在完成論文初稿之後,就需要與導師討論對論文進行修改。這裡有個原則是:不管導師或其他同學對你論文提出意見時,你先把他的問題給記下來,不管他提的問題在你看來是否有道理。提出不同意見,至少說明看你論文的人,從他的角度來看,你的論文還有些不足。你不要先主觀的認為他對你這個課題不熟悉或怎樣排除他的觀點。

關於這點,我也有很深的體會。因為我的論文中有個具體的問題與導師討論了近一個月。我剛開始覺得他是太不懂我這個問題了,說的想法我在很長時間都不很理解,或者說心裡沒準備接受他的觀點,而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通過對那個問題4、5遍的討論之後,我覺得他的想法更有道理一些,能把問題闡述的更深入一些。

當然,對於別人的意見,你一定要謹慎的對待,不要一味的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包括導師的意見。因為,你自己對論文有著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定稿


修改完成之後,就可以定稿了。這個需要強調的是,在定稿列印之前,叫儘可能多的同學幫你檢查檢查錯別字。最好的列印出來檢查。錯別字的檢查是無底的,我的論文經過7、8個人不止一遍的檢查之後,最後還是發現有些錯別字,而這會影響論文的評審和答辯。我曾經見到過有博士答辯最後變成對錯別字的批評會,那樣答辯就很被動了。

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安排心得


1、提早開始,早比晚好


關於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論文這個事情,我覺得我卡住了一個很好的點:博士資格考試通過以後,我花了一個學期做研究計劃以及獲得研究課題的校方審批同意,然後一個學期搜集數據,然後就馬不停蹄開始準備論文的寫作了。

開始寫論文並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論讀得完美,採訪資料整理得一絲不苟-就像你說英語不需要等待英語完美再說,而是因為說英語才慢慢變好。我建議研究資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開始寫論文了,開始寫方法論、理論框架、導言……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更多地引經據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覺得沒有準備好。沒有人是完全準備好才開始寫論文的-就像開始學遊泳的時候哪怕你還不會,可是旁邊有教練看著、理論知識聽了一些,你就需要鼓足勇氣跳進池子開始撲騰。

現在回想起來,我特別慶幸在我的論文最開始階段加入了「論文寫作小組一周訓練營」。那是華大寫作中心為了博士生寫論文開設的一個全新項目,面對全校各個專業的要寫論文的同學,費用是25美元用來購買食物,時間是6月16日-20日一周早上9點到下午5點,內容包括講座、座談會、分組討論、一對一培訓、論文寫作、全組分享等等。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選。

我很慶幸自己在很早的時候加入了這樣一個訓練營,開始寫下了我博士論文的第一個字,列出了第一個基本框架,在每個人都奮筆疾書的時候開始整理我的採訪內容,和輔導的同學談話說我的論文思路。

我很慶幸在論文最開始的階段,在這個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訓練營裡,我得以完成了從零到一的轉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論文寫作的思路,認識了一些可以互相鼓勵的朋友。這個開頭,開得漂亮。而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別拖延,該開始時就開始,該出手時就出手。

2、每天堅持,保持慣性

如果同樣是20個小時,一種是每天4個小時堅持五天,一種是兩天每天10個小時,前者效率會比後者好很多。

寫作需要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寫作的時間和規律,每次需要切換到寫作狀態的時間所需更短。

其實每天堅持,保持慣性這一點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別好——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曾經有兩次長期的停止狀態:一次是夏天回國45天,雄心壯志想要整理好所有採訪錄音並且寫好一個發現章節,最後回美國前一天發現只寫了不到三頁,而且錄音也沒怎麼整理。一次是春假去夏威夷的兩周,同樣也是想得很美好,資料隨身帶,結果沒寫幾頁。所以我知道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盡情玩,同時想要學習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兩個月時間可以說是沒有寫論文的。

我發現放假回來以後進入狀態,甚至於逼迫自己在電腦前靜下心來都是困難的。我也發現經過長時間的停滯,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滯總是需要花時間又從零開始,積累效率。

而個人寫作效率很高的時候,一個是暑假回國前每天在Suzzallo圖書館的9-4點,那時候我白天寫作,中午帶上中飯、水果和酸奶,下午去打羽毛球或者遊泳,把「方法論」一章和「介紹學生」這章的大部分搞定。

另一個是春季學期和清華男神L教授在法學院圖書館自習的晚上7-11點,在三個月裡,我訂正、調整、收尾,效率也是很高。我注意到這兩段高效率的時間我都是基本固定寫作時間、地點,沒有長期中斷。

從我個人和周圍朋友的經驗角度來說,如果說大家可以的情況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時間出來固定寫作,中間不要有長距離的空隔和中斷。並且在每次停筆的時候,記住自己寫到了哪裡,明天或者下一次應該從哪個方面接下來寫。給自己的一個小筆記能夠成為下次重新獲得靈感的線索。

讓寫作保持一種慣性,一旦慣性開始,就不要輕易丟掉這種慣性。

3、聯繫導師, 主動跟進


如果說我覺得自己有哪個方面做得很好,我覺得我充分利用了導師的專業知識和資源,跟他們保持了緊密的聯繫和親切的互動。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導的學生也不是我一個 - 從研究生學習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會叫的鳥兒有蟲吃,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動聯繫教授而等著人家大忙人來找你,那麼有一陣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積極主動。在整個委員會中有一位主席(Chair)具有很高的生殺大權,至少在我們系,如果chair點頭,你被其他成員為難的機率不大 - 而如果其他成員都贊同而主席不放你,你還是畢不了業。

我在學年開始就告訴了我的chair 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心中的時間安排,我希望一年之內可以把文章寫完並且畢業。她思索了一下,告訴我在她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例子很少,但是有過,而且我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她承諾會盡力配合。

我於是製作了一個詳盡的進度表,並且在每次寫完一章節、請英語為母語的朋友幫我修改過語法以後發給她(這樣教授的時間精力不會浪費在幫我改英語語法上面,而且到了博士程度,英語寫作水平也應該不會太差)如果有特別需要解決的問題我會在章節末尾用不同顏色的字標註。Sandra教授會看完以後用Word的Track Changes 和Comments功能標註她的修改和意見。然後我把所有的修改看過以後和她約著見面一小時 - 一方面討論一些她的評價修改意見裡我不太懂的地方;一方面討論下一章的思路、寫法。

和她見面的這一個小時對我來說非常有益:我常常帶著筆記本去記下我們的對話,Sandra教授對於不同問題的看法、她指導過那麼多學生的經驗、她寫文章的思路……然後我會把這些對話記錄下來,引導我寫作下一個章節。

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導師人類學的Stevan Harrell 教授見面聊論文:他會說普通話、彝族話還有粵語,是個正宗的中國通,教過的中國學生無數,對於我的研究課題非常感興趣。是他從我的論文初期開始便熱烈地鼓勵我,認為課題具有現實意義;是他在我每個章節寫完以後很快地回復我,並且給予真摯且積極中肯的評價;也是他邀請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講,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經驗豐富、了解中國的老教授一路帶著、鼓勵著、指引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也知道有人為我搖旗吶喊、加油鼓勁。

4、全面計劃,層層推進

博士論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花時間精力無數。

如同建房子要有圖紙、做項目要有進度,我始終相信,不管寫什麼科目的博士論文,也應該科學、系統的層層推進,關於時間和內容上的合理規劃。

我是這樣看待自己的文章架構的:六大章節,每一個章節下分幾塊。舉例來說:第二章「方法論」,需要寫到的是五大塊:「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差異」、「定性研究的局限性與優點」、「我所採用的方法:採訪、觀察、資料搜集」、每個方法的利弊、我作為研究者身份對於最後結果的影響。每一大塊裡面又可以細分幾個部分。而每天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寫完中間的一小塊。

這樣,一篇200多頁的論文被分解成為了30-50頁的章節,每一章又被分成了5-10頁的部分,每個部分再細分下去,需要完成的就是1-2頁的小單位了。雖然說我完全同意內容有完整連貫性,不能夠依字數而定,但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庖丁解牛,化整為零」的小遊戲,因為從心理上的畏懼感降到了最低點,而每次完成小單位的任務都給自己劃一個勾、點一個贊,便能很有動力地去做下一個部分。我常常鼓勵自己,「已經完成了1/8了」,「已經快到這一章的1/3了」,「這一部分已經寫了超過一半了」……自己心裡有一個全盤的計劃時,層層推進,每次只要做好一個小的部分就好。

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在空白板上方寫在自己的題目,然後開始豎行寫下幾章的名稱,每一章橫向展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部分下面能夠分幾大塊……這樣一個樹形結構是你論文的主幹地圖,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的心裡有一張這樣條理清晰、枝幹明確的圖,你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就不容易走丟,也不容易只拘泥於一個部分(參見策略二:兼顧各章)。你會很清楚現在的進度在哪裡,下一步往哪個方向走。

這種分解再整合的過程使人的心理壓力降低,完成每項任務成就感提高,同時有更為明確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夠注重當下。強烈建議大家嘗試。

5、勞逸結合,懂得調整


每個人都有瓶頸期和寫累了的時候。如果說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過了也就度過了。如果到了看著屏幕就想吐、看著書本材料就頭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議可以暫停一下,休息一下。

寫博士論文就想跑一場馬拉松,掌握節奏很重要,千萬不要因噎廢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體健康,跟進營養,同時注意調整,勞逸結合。

我知道坐在電腦面前寫論文弄久了會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經常堅持去打羽毛球,一個星期能夠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遠眺,還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體。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時候我都有一種暢快不已的感覺。

我也會一兩周去跳一次莎莎舞,拉丁社交舞的一種。在和人的交談聊天中、在拉丁音樂的奔放柔情裡、在旋轉跳躍閉上眼的時候,我覺得很放鬆,也很快樂,自己的腦子得到了休息,身體也獲得了鍛鍊。

每個人各自喜歡的放鬆方式不一樣:我身邊朋友有人愛遊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電影,有人做飯菜,有人唱歌兒,有人爬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不管這法那法兒,讓你開心放鬆的就是好方法。

我特別相信一句話:學的時候認真學,玩的時候放肆玩。我覺得哪怕寫論文很辛苦,也一定別忘了給自己放鬆休息找樂子。機器用多了也需要保養滴油,更何況是人的身體呢?勞逸結合才能夠跑好跑完馬拉松,才能寫好寫完你的畢業論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寫了;或者剛剛完成一大章節,想犒勞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鬆一下,絲毫不要有罪惡感和內疚感。你就邊休息變想:磨刀不誤砍柴工,會玩的人才會學哈:)勞逸結合、懂得調整才能細水長流,攻克下「馬拉松」一般的畢業論文。

綜上所述,論文寫作進度的合理安排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學會其中的方法技巧。筆者以上從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安排,相關事項和心得體會進行了講解分析,目的在於讓大家學會合理安排寫作進度,更好地完成博士論文。

原文地址:http://www.sblunwen.com/dxbslw/21823.html

【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
期  數:2019年第3期
總 期數:第75期
編輯:王平

特此說明

整理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歡迎讀者指正。

本平臺推薦文章或著作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原發單位、原發表期刊、出版社及原發公眾號所有,如需學術引用請查閱原文發表期刊或著作。

本平臺轉發文章僅供學習、閱讀和思考之參考,分享和轉發的文章只體現作者的立場觀點及研究成果,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

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認為發文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和原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是一個以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人類學與民族學教學科研為主,兼有跨學科交流互動功能的平臺。希望通過這一公益平臺,探索和實踐人類學與民族學教學與科研之間,以及人類學與民族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有效互動。為人類學與民族學的教學、科研和應用實踐以及跨學科互動交流服務,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類學與民族學,為跨學科交流互動盡一點我們小小的奉獻。

     知識的傳播與分享是實現知識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知識時代的一種有效的社會行為。小夏努力使人類學與民族學以及相關學科知識、教學科研成果及相關信息得以傳播。

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rlxymzxzx)

郵箱:yyrlxzx@163.com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分享:如何計劃博士學位論文相關工作並把控進度?
    願其成為你論文寫作漫漫長路的點點星光,給你帶來些許靈感與光亮。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 何林對於博士研究生而言,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至關重要,其中,合理地規劃學位論文的寫作時間可以很好地提高論文寫作的效率。
  • 淺談博士論文寫作方法
    三、圍繞學位論文的選題,要爭取陸續撰寫和發表幾篇文章 確定好選題後,按照選題的內容,逐步展開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寫出來,先把它作為一篇論文送出去發表,力爭在撰寫學位論文的 過程中逐步形成幾篇相對獨立的小論文。學位論文的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考不斷成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 毛壽龍:博士論文的寫作基礎和方法
    每年5月,都是博士論文的答辯季。每年很多博士生參加答辯。看到好的博士論文,導師們會爽心悅目、渾身通透、連連叫好,但看到不好的博士論文,往往會讓導師看得氣血凝滯、呼吸不暢,甚至看論文都要看到吐。那麼如何寫好博士論文呢?筆者認為,做到如下兩點,就會有很好的博士論文。
  • 高水平博士論文最全寫作指導
    博士論文的寫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由於存在著較高的難度,較長的寫作周期,以及在創新,寫作規範,實際及理論意義等方面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完成一般說來是有相當難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不僅是一本好的學術專著,而且還是具有理論創新價值的學術探索成果。一個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就應該達到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學者的轉變,就應該變成為所研究領域的一位專家。
  • 【方法】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黃源盛教授指出,學院體制內的研究生,做學院內的論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因此寫出一篇優質的學位論文就成為研究生最重要的關卡。
  • 博士論文寫作難?也許你沒找準自己的定位
    本報記者 袁一雪在SCI上發表論文是博士畢業的關鍵,但即便在前期有深厚的積累,寫好一篇論文也是個大工程,特別是這篇論文還需要用非母語寫作。如何落筆的焦慮並不限於博士生,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這種焦慮也不會煙消雲散。因此,兩位作者決定就「如何寫論文」寫一本書,並訪談了同事、自己帶的研究生,他們的觀點在本書中以半文學化的形式呈現,並用虛構的人物來呈現訪談的原貌。同時,兩位作者也用學生習作作為範例。恰巧,陳淑華在加拿大求學期間,一門課程的教科書之一便是這本書。
  • 博士學位論文寫作規範
    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言簡意賅。與期刊論文題目最大的不同,就是題目短,信息量更大。◐摘要博士學位論文摘要,全文的高度概括。中文摘要,最好一頁或一頁半左(五號字)。英文摘要,最好兩頁完成(五號字)。博士學位論文的摘要,絕對不同於提要、簡要、概要等。
  • 擷英拾粹丨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本校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本校法學院的蔣楠楠老師及眾多法科學子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伊始,陳景良教授對黃源盛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與會者宣布黃源盛教授已正式受聘為我校「文瀾學者」講座教授,隨後黃源盛教授便正式開講。
  • 姜萌:博士論文寫作四部曲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所以我說,博士論文(學位論文)寫作,第一個應該樹立的是自我期許。寫博士論文,不外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今後不再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自己也沒想著通過這篇論文怎樣提高自己水平,就是混個文憑;二是雖然今後不想從事研究,但是還是想通過論文寫作提高自己水平,三是今後要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確實需要好好寫博士論文。
  • 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指南 (定性研究類)
    中山大學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指南
  • 北大法學院教學沙龍第四期 | 曹志勳:對德國博士論文寫作的觀察
    本期教學沙龍中,曹志勳老師主要從兩個方面予以展開:一是其在德國撰寫博士論文的個人經歷,二是與中國留德法學博士相關的數據分析。曹志勳老師簡明扼要地概述了在德國博士論文寫作中的體驗與感悟,並論及德國法學博士教育模式。曹志勳老師正在攻讀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雷根斯堡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他分享了在德國攻讀法學博士以及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個人感受。
  • 在職博士的論文寫作是否有最低字數要求?
    我們都知道在職博士學員想要拿到博士學位證書,論文答辯是一定要通過的。當然,論文答辯的前提就是在職人員要先把論文寫完。然而一篇好的在職博士論文不是那麼好寫的,所以一般在職博士院校都會留出很多時間讓在職人員撰寫論文。
  • 博士論文寫作難?也許你沒找準自己的定位—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淑華在國外求學時,也曾經為此而煩惱,所幸她遇到了一本書——Helping Doctoral Students WritePedagogies for supervision(《如何指導博士生學術寫作——給導師的教學法》),給了她極大的助力。 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後,陳淑華希望更多博士生可以看到這本書,於是著手將其翻譯為中文。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攻讀博士學位:出自美國博士的研究論文26條心經
    可見,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了攻讀博士學位的潮流之中。顯然,依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持續和增強。近幾年來,在我國高等教育界又出現了近半數博士生延期畢業的狀況。因而,如何幫助博士生按期完成學業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如何書寫一篇獨具創新性的博士論文?
    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畢業論文的寫作,而不是實習工作的安排。因為,毫不誇張的說,寫作博士論文可謂是整個攻讀博士期間最重要、壓力最大、最困難的一件事情,要想寫好一篇博士論文,不了解其包含的專業性其中又以創新性最為重要,可以說是博士論文的靈魂所在。那何為創新性?創新就是指前人沒有做過的、沒有研究過,或者有研究過但沒有深入研究需要豐富和發展的東西。論文寫作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1、從觀點、題目到材料直至論證方法全是新的。2、以新的材料論證舊的課題,從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觀點、新的看法。
  • 文科博士寫好論文的10條建議!
    我注意到這兩段高效率的時間我都是基本固定寫作時間、地點,沒有長期中斷。從我個人和周圍朋友的經驗角度來說,如果說大家可以的情況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時間出來固定寫作,中間不要有長距離的空隔和中斷。並且在每次停筆的時候,記住自己寫到了哪裡,明天或者下一次應該從哪個方面接下來寫。給自己的一個小筆記能夠成為下次重新獲得靈感的線索。
  • 如何選擇博士畢業論文題目
    WOSCI沃斯編輯: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目呢?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因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題目,自己今後的博士研究及職業生涯都將離不開這個主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選擇題目對很多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張明| 如何撰寫博士論文以及準備論文答辯?
    近年來參加了一些博士生論文開題與論文答辯,感覺不少博士生對如何撰寫合格的博士論文以及如何準備論文答辯存在非常模糊的認識。與會的不少老師,都深感有必要從博士生入學起,就給博士生做一個關於論文撰寫與答辯的講座。在本文中,筆者想就其中一些要點進行扼要闡述。
  • 論文寫作研討會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從小夥伴們的反饋和微信公眾號後臺的留言發現,「寫論文」是大多數人的痛點,因為寫不出論文就發不了論文,發不了論文就畢不了業、評不上獎學金、評不了職稱。很多小夥伴留言說了很多寫不出論文的原因,小編大概總結了一下,有如下幾個:1、論文寫作的課程聽了很多,但是離開了老師的指導和監督,我又寫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