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博士論文寫作方法

2020-12-11 中國知網查重中心

一、關於博士論文的選題 選一個好的題目,是寫好學位論文的第一步,也是相當關鍵的一步。要選擇自己特別關注、最感興趣的問題,覺得有感悟、有體會,有新意,有話要說,有話可說,非說不可,圍繞一個專題展開全面、系統的論述,才有可能寫出一篇較好的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的題目,一般可以叫做《××××論》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審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論》等。 博士生撰寫學位論文,一般說來我不主張由老師命題。因為老師給出的命題,也許並不是你們想寫的問題,平時對它思考的不多,硬要去寫不一定能寫好。選題最好 是經過了自己的思考,有感而發,有話想說,才能寫好。但不是絕對的,如果博士生自己實在找不到一個好的選題,請老師幫助,老師也可以根據該生的具體情況, 推薦一個較為合適的選題,但也要經過學生的仔細思考,認為適合自己,才可以確定。 博士論文的題目不宜過小。太小的題目無法展開,也不像一篇博士論文。

二、關於收集資料 確定了選題後,就要立即著手去收集資料,收集資料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要儘量多瀏覽有關的專著、論文和報刊文章。從中吸取營養,或者找到靈感。建議每人都 買一個掃描筆,攜帶方便且效率很高,非常有用。你所需要的資料,常常是散見於各種書籍中,一本書中也許只有一小段或者幾句話是你將來要引用的,可以用掃描 筆把它輸入電腦中,記下它的出處,以後可隨時調用,那就很方便了。 資料的收集要隨時留意,有時也許在偶然間會遇到很好的材料,就要留心把它記下來。

比如,有一次我在太原市雙塔寺烈士陵園看到一個倒塌的殘舊石碑,上面刻有 明朝萬曆年間駐太原按察使寫給後代子孫的遺訓,題為《近溪隱君家訓》,上面寫有「幹公道事,做老成人,說實在話」等內容,使我眼前一亮,驚嘆:這不正是我 們宣傳的「大慶精神」嗎?這可是一個極其難得又極有價值的資料,遂趕緊把它記了下來。回京後,不久在《北京晚報》上看到介紹《近溪隱君家訓》的報導,還刊 登了那塊殘舊石碑的照片。可見那位記者也很識貨,他也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資料。

後來,我在論述法律的社會性和繼承性時,就引用了這個資料,說明即使是工人 階級的道德觀念,與某些正直清廉的封建官吏的道德觀念也有某種相通之處。這個資料就派上了用場,而且極有說服力。撰寫博士論文,還要特別要注重對外文資料 的收集。要收集最新的資料,新的立法、新的觀點、新的見解、新的數據。 關於外文資料的收集,要注意區分是新的資料還是舊的。比如外國人要引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如果引用的是1979年的法條,那顯然就是過時了的,已被修改過 的陳舊的法條,作為論據,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今年我審閱西南政法大學某學生的一篇博士論文,是論述陪審制的,他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作者在法國留 學,查閱了外國的許多最新資料,校正了國內一些學者的不準確解釋,這篇論文就很有價值。收集外文資料,要儘可能看外文版的原文,因為翻譯過來的資料總會或 多或少地失真。當然,一個人很難懂得許多國家的語言,因此,當遇到有些問題自己無法解決時,可藉助其他專家的幫助。

比如,前些年我在評述有關法的定義時, 發現《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譯文不準確,造成對法的定義很48難理解。這句話的中譯文是:「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在漢 語中,「法」與「法律」本來就是同義詞,因而從語法或邏輯上來講,這句中譯文就成了同義反覆,由此使我對這句話的翻譯產生了疑問。但我不懂德文,便去請教 德語專家石立堅教授,請他查對一下《共產黨宣言》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在此處是用的什麼詞語。查對的結果,發現在中文譯為「法」和「法律」的兩處,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對應地使用了兩個不同的詞語,前者表示權利、權力、法權等等,後者則表示規律、定律、法、法則、法律等等的意思,更為確切的表述是「寫進了法律 中」。

這樣,問題便清楚了。這一句話,中文應該譯為「正像你們的權利不過是被寫進了法律中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或「正像你們的權利不過用法律形式 表現出來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這就使人們容易理解了。據此,我寫了一篇《對〈共產黨宣言〉中一段譯文和法的定義的商榷》,發表在《中國法制報》 上,由此撼動了以往對「法」的定義。但必須說明,此文中涉及外語的內容,是請教了德語專家石立堅教授才弄通的。如果你們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應向有關專 家請教。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要不恥下問。

三、圍繞學位論文的選題,要爭取陸續撰寫和發表幾篇文章 確定好選題後,按照選題的內容,逐步展開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寫出來,先把它作為一篇論文送出去發表,力爭在撰寫學位論文的 過程中逐步形成幾篇相對獨立的小論文。學位論文的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考不斷成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隨著佔有的資料越來越充分,自己的思路也漸漸 清晰,就要把已經梳理清楚,思考比較成熟的這部分形成書面的文字,進一步整理成可以發表的文章。這樣既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又形成了在研期間的科研成 果。 特別應該提醒大家:切忌只是一味地堆積資料而不去梳理、運用。否則,資料收集了一大堆卻遲遲不動手寫作,到最後才去動手時,「靈感」早就消失了,那就很難寫出一篇有靈性、有創見又能引人入勝的好文章。

四、注重理論聯繫實際 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一定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反過來說,切忌搞成華而不實、「空對空」的抽象概念演繹。為此,需要強調幾點:

1.博士論文中一定要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引用的案例必須是真實的,不能自己杜撰或編造案例。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因此,撰寫博士 論文,不應脫離現實只憑「想當然」去任意發揮,而要針對現實,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最近在2007年第3期《中國法學》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北京 大學法學院陳永生副教授,他的文章提到50個冤假錯案,都是他多年來留意收集的實際案例,他從中抽取出20個典型案例,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就很有說服 力。對於引用的案例,可以是已經判決生效的,也可以是一審已經判決但尚未生效的,也可以是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尚未進入審判程序的案件。收集案例有多 種渠道,但不管是從哪裡得到的,都應是真實的,不得虛構或增減任何情節。分析真實的案例,才能對健全訴訟法制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幾年我評閱了不少博士論文,發現有一些論文竟沒有引用一個案例,儘是說一些想當然的空泛的議論,這樣的論文就不大好,至少可以說它對立法、司法都沒有多大益處。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博士論文中,應當引用一些必要的數據,作為對重要觀點的支撐 引用的數據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中國法律年鑑》每年都刊登公檢法機關發布的比較全面的數據,政府某些部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也會發布若干 數據;某些學者或課題組的調查報告也可能提供許多重要數據。你們到基層單位實習或者搞專題調研,更要留心收集各種數據,或許會很有用處。總之,數據的來源 是廣泛的,問題是自己要多留心收集這些數據。 在引用數據時還應注意:必須對若干數據進行比對,有時可能會發現幾個數據彼此有衝突,或者有較大的差異,甚至有的部門在不同時間發布的若干數據也許對不上茬口。遇到此類情況就要認真核對,去偽存真,不可再引用的幾個數據之間發生明顯的矛盾。

3.論文中要注意選擇恰當的量化詞 論文在涉及對某些問題的判斷時,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相對模糊的量化詞,例如「許多」、「很多」、「絕大部分」、「大部分」、「多數」、「少數」、「個別」、「極少」等等,要注意選擇恰當的量化詞,儘可能把握好分寸,避免用詞不當而造成一些不應有的失誤。 五、關於對引文、腳註的要求 我在評閱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時,經常發現在引文和腳註中出現種種不應該發生的問題。

為此,有必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引文務必準確,不能有錯漏,並且應當儘量引用原著和第一手資料 比如論文中引用馬克思、毛澤東、鄧小平領袖人物或權威學者的話,就一定要從原著中摘引。引用其他文章中的論點也要儘量來自第一手資料。有時發現某篇論文引 用毛主席的話,下面的腳註卻註明是轉引自某刊物發表的一篇論文,讀者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沒有看過原著,表明其治學態度不嚴謹。如果別人所引的話不準確甚至斷 章取義,他也只會是以訛傳訛,那就很不嚴肅了。

2.引文要忠實於原著,不能斷章取義 如果引述的內容文字太長,中間可以用省略號刪節,但不能更改原文,更不能斷章取義。曾發現有的論文引述他人的論述很不準確,與原文核對,人家根本沒有講過他所引述的話,這叫做「強加於人」。假如人家知道了這種情況,甚至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3.引用外國法律的條文,必須與原文核對準確無誤 我曾發現有的論文引用外國法律很不準確,拿原文一對照,在他標註引用的某一條中,根本找不到他所引述的文字,有的引文竟與原文的意思大相逕庭,這豈不鬧出了笑話!這些都是文章的「硬傷」。

4.論文中涉及的外國人名,要參照統一的規範化譯名。例如,義大利刑法學家貝卡裡亞,很容易誤寫為「貝卡利亞」,但正確的譯名是「貝卡裡亞」。此類錯誤所在多有,要注意校正過來。

5.論文寫好後要認真校對(包括正文和引注)。誰也不可能保證在一篇論文中一個錯別字也沒有,但錯漏不可太多。可以讓同學幫助互相校對,校改幾遍再交給老 師。還要注意引文與文章主體的契合程度,即引文是否能夠恰當地、有力地支撐你的觀點,增強論文的說服力。如果引文與論文所要論述的內容關係不大,寧可刪除 引文,不必畫蛇添足。

六、關於論文的開篇和結尾 論文的開頭非常重要,古人就將文章的開頭稱為「鳳頭」,可見開頭在文章結構中所佔的份量。一篇博士論文,一般不宜開頭就直接寫第一章,通常要有緒論,寫明 選題的意義、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什麼創見,還存在哪些疑難問題等等。論文的開篇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亮明自己的觀點,並且要爭取能夠吸引讀者願意看 下去。 一篇博士論文,自然要分為若干章節,全面、系統地逐層闡述作者的觀點。但是在最後一章寫完之後,一般不宜直接打住。要注意首尾呼應,通常在最後一章之後, 應有一段結束語與開篇呼應,對前面提出的問題,在文尾要有個交代,用總結性的文字將全文收場。也就是說,話不能只說一半。一篇論文不僅要提出問題、分析問 題,還要最終解決問題。 如同文章的開頭一樣,結尾在全文結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覷。結尾要言盡意止,不要拖泥帶水。

七、關於對博士論文中語言文字的要求 寫文章不同於口頭的陳述,它是以書面語言來表達作者想要說明的問題。書面語言一般要比口語化的表述更為洗鍊,因而書面語言運用的好壞,是評價論文優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在此強調以下幾點: 1.博士論文文字應清爽、通暢,切忌病句連篇,並且要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例如,《紅樓夢》中塑造了無數光輝鮮亮的人物形象,就是從正面、反面、側面等多種角度去寫,有時是直接寫某件事、有時就寫得隱晦曲折,有時又一語雙關。同 樣的話,從不同人的口裡說出來,所用的語言就完全不同。這樣,文字的表述就顯得靈活多變而不死板。文字功夫是一種硬功夫,需要長期的磨鍊,但博士生的書面 語言一定要能夠基本上過關,否則很難寫出一篇好論文來。

2.要儘量避免使用長句子 我所帶過的學生中,有人習慣於使用長句子,一句話往往長達數十個字,中間的意思又轉了好幾道灣,讀起來讓人頗感費力,想半天也很難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 麼意思。我曾多次指出這個毛病,硬是把它校正了過來。須知,漢語的優勢就在書面語言極為洗鍊,通常是使用短句子。像《史記》一類的古書就不用說了,你們看 魯迅、毛澤東和鄧小平等人的著作,很少使用長句子。短句子生動活潑,讀起來鏗鏘有力。學會使用短句子,這也是一種硬功夫,值得我們去體會和磨鍊。

3.在表達某些問題時,還要注意選擇恰當的詞彙 比如,今年我評閱了十多篇博士論文,其中有三篇涉及秘密偵查或技術偵查手段,作者強調「秘密偵查手段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欺騙性」。我就給他們提出,這樣的提 法似有不妥,應當避開「欺騙性」這種提法。這是因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3條明確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 據。」為了對付嚴重的刑事犯罪,各國都在運用秘密偵查或技術偵查手段。如果你把這些手段都說成具有「欺騙性」,那還怎能允許使用?在倡導依法治國的今天, 要使秘密偵查行為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就不宜把這種手段界定為具有「欺騙性」。可以改用「隱蔽性」、「隱秘性」或者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所以,在撰寫博士論 文時,對於書面語言要反覆斟酌,選擇適當的詞語來表述。

八、關於博士論文的寫作方法 一般來說,論文有兩種寫法:一為「立論式」,二為「駁論式」。博士論文通常應採用立論式,即以我為主,全面、系統地論述某一專題。但是,要想講透一些問 題,還要注意在立中有駁,既要對某些不同的觀點展開有理有據的辯駁。論文中要有一些爭議的東西,而不能只是平鋪直敘。從學術發展的客觀規律看,真理只有在 不同觀點的爭鳴中才能愈辯愈明。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即「費爾巴哈論」)中強調指出: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去探索真理,只有在「同和 他才智相當的人們的友好或敵對的接觸中」才能得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在論文寫作中要勇於爭論,有爭論才能使文章生動活潑。當然,爭論必須遵守論戰的規則,關鍵是要尊重對方的人格,不可搞成人身攻擊。要準確地引用別人 的觀點,絕對不可歪曲人家的原意,更不能隨意扣帽子、打棍子,那樣只會反過來損傷自己。一定要充分地擺事實,講道理。所謂「有理不在言高,言高未必有 理」,重在以理服人。其實,「立」和「駁」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結合起來使用,會起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反駁對立的觀點,目的是為了將自己的觀點更鮮明地樹立起來。這樣才能使問題越說越透,道理越說越明,文章才更有看頭。

九、關於博士論文的文體 博士論文,是就一個專門問題進行的議論、評論,其重點在於議論。要求在佔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充分地講清道理,切忌寫成文學性或者藝 術性的文章。比如,曾有個碩士研究生想以《刑事訴訟美》作為學位論文題目,我就說這個題目不好,它似乎成了一篇美學論文,而不是法學論文。有的論文開頭就 寫「鏡頭一」、「鏡頭二」好像是寫電視劇本,看起來相當怪異。這樣的文體也不行。總之,對待博士論文的寫作,必須要抱有嚴謹的態度,還要有嚴謹的文風。一 定要以嚴肅、洗鍊、平實的筆觸來闡釋法律問題。

十、博士論文的字數 一篇博士論文,要嚴格控制論文的字數。最少要有15萬字,一般不宜超過20萬字。今年我評閱的幾篇博士論文,有的寫到40多萬字,還有一篇長達60萬字, 這就太長了,老師批閱的難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將博士論文精煉到15萬至20萬字,如果還有許多話要說,可在學位論文通過之後,再適當增加內容,或可成為 一部專著出版。 當然,博士論文的字數也不能太少,我曾見到一篇博士論文只寫了8萬字,內容甚是單薄,好比只是開列了一個簡單的提綱,可見作者沒有用心去深入鑽研,在預答辯時就被老師們給否定了。這個教訓也應該記取。

十一、關於論文的寫作進度 如同對待任何事情一樣,一旦接受了任務,就要提前動手,趕前不趕後,免得以後突然遇到什麼特殊情況,衝擊了既定的計劃。博士論文選好題目後,就要及時進入 「臨戰狀態」,早思考,早動手,確保按期完成任務。要嚴格按照學校要求的進度,一步一步地安排好論文的寫作,切忌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才開始動筆。 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博士生來說,一進校就應當開始規劃三年的學習,以學位論文作為三年學習的主線。早作規劃更主動,要圍繞自己的興奮點,選擇一個專題作為 主攻方向,在三年學習中不斷擴充知識,圍繞這個專題,一篇一篇地寫若干文章,作為在研期間的科研成果。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還可檢驗這個題目有沒有寫成畢 業論文的意義。當然,在研期間發表的文章,不限於學位論文的選題,作為練筆,可以撰寫無數的小論文,但作為主線,還是要圍繞學位論文的選題來深入鑽研。

所 以,一入學就要有個規劃,先開始考慮,用一年的時間反覆掂量,第二學年開學後敲定。 據我這些年接觸到的許多博士生反映,撰寫學位論文是一件苦差事,寫好一篇博士論文很不容易。但是正如古人所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的體會是: 做學問,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還要看他的悟性高低和學習是否得法。至於評價一篇文章的好壞,則是要看它能不能達到五個「度」———要有廣度、 深度、高度、厚度和力度。這是我多年治學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博士學位論文提出的目標,希望你們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隨時 與老師交流,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自是責無旁貸。

大家完成論文之後可以提前去知網論文查重網進行知網論文檢測。

相關焦點

  • 7月13日: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
    7月13日: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 時間:2017-07-11 來源: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毛壽龍:博士論文的寫作基礎和方法
    每年5月,都是博士論文的答辯季。每年很多博士生參加答辯。看到好的博士論文,導師們會爽心悅目、渾身通透、連連叫好,但看到不好的博士論文,往往會讓導師看得氣血凝滯、呼吸不暢,甚至看論文都要看到吐。那麼如何寫好博士論文呢?筆者認為,做到如下兩點,就會有很好的博士論文。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理信學院召開《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學術報告會
    理信學院召開《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學術報告會 7月13日下午,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在信息樓召開了《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學術報告會,此次講座由王麗麗教授主講,學院黨委書記楊凱,副院長李吉忠以及學院全體教師參加。
  • 【方法】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黃源盛教授指出,學院體制內的研究生,做學院內的論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因此寫出一篇優質的學位論文就成為研究生最重要的關卡。
  • 淺談學術論文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是學術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學術論文的寫作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所以學術論文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學術論文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
  • 淺談醫學研究生如何提高學術論文寫作水平
    醫學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課題的研究,對於研究結果進行數據分析整理、得出結果、然後撰寫並發表論文。雖然醫學研究生通常只需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即可,但是初次寫作論文的多數研究生感到無從下手。為此,醫刊彙編譯以下淺談醫學研究生如何提高學術論文的寫作水平。
  • 高水平博士論文最全寫作指導
    博士論文的寫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由於存在著較高的難度,較長的寫作周期,以及在創新,寫作規範,實際及理論意義等方面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完成一般說來是有相當難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不僅是一本好的學術專著,而且還是具有理論創新價值的學術探索成果。一個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就應該達到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學者的轉變,就應該變成為所研究領域的一位專家。
  • 擷英拾粹丨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本校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本校法學院的蔣楠楠老師及眾多法科學子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伊始,陳景良教授對黃源盛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與會者宣布黃源盛教授已正式受聘為我校「文瀾學者」講座教授,隨後黃源盛教授便正式開講。
  • 淺談英語論文寫作
    面對著滿屋子的師生,我的博士委員會中的一位美籍匈牙利教授直言不諱地在我的博士答辯會上說:「沉,我要把你的工作和你的論文分開來評論。」 我一頭霧水,什麼意思?我的論文不就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不就是我的論文嗎? 「你的工作不錯,這個這個和那個那個,但是你的論文充斥著垃圾。
  • 淺談語言文化差異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
    醫學論文是科技論文的一個分支,它具有獨創性、準確性、客觀性、公平性、證實性等特性。下面,達晉編譯結合這些特性從構詞、句法及篇章等三個方面淺談語言文化差異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一、構詞方面。英漢文化差異必然會帶來表達習慣的不同。因此,英語醫學論文寫作中比較困難的問題之一是詞的正確使用。
  • 淺談文獻檢索方法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
    醫學論文是醫學工作者從事醫學研究工作,經過精心設計所獲得的各種資料,將這些原始資料整理歸納、統計學分析,然後再經過邏輯思維、推理,最後形成自己獨有的看法或觀點而寫成的文章。而文獻檢索是撰寫醫學論文的必要條件,文獻檢索的全面與否以及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醫學論文的質量與時間。
  • 研究方法 | 骨灰級論文寫作指南
    博士論文的寫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
  • sci論文潤色的主要方法
    sci改動潤色淺談sci論文潤色的關鍵方法英文論文潤色在一篇英語學術研究論文的創作全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安心潤色企業在與許多成功的英文論文創作者溝通交流的全過程中,發覺了一個竅門:這種英語論文的創作者會投入很多的時間對英語論文開展潤色和改動:一周、半個月、一月、兩月,刪改文本、調節詞序、對英語論文的邏輯性構思開展整理,直至尋找一種的英語論文主要表現方法才行,保證論文的英語規範、觀念清楚,進而在時間觸動英語論文的閱讀者。
  • 博士學位論文寫作規範
    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言簡意賅。與期刊論文題目最大的不同,就是題目短,信息量更大。◐摘要博士學位論文摘要,全文的高度概括。中文摘要,最好一頁或一頁半左(五號字)。英文摘要,最好兩頁完成(五號字)。博士學位論文的摘要,絕對不同於提要、簡要、概要等。
  • 淺談學術論文的作用及寫作前提
    學術論文是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國家標準定義其為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OOC課程
    由上海市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寶榮教授講授的《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已在中國大學MOOC網正式免費開課。
  • 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指南 (定性研究類)
    中山大學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指南
  • 教育探索:小學生寫作歷史小論文的方法,看完長見識了!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思想上重視,樹立信心,其次教給學生寫作歷史小論文的方法,如仔細審題、擬好標題、組織材料,掌握歷史小論文寫作的三要素,再給學生以範文示例,然後指導學生寫作練習,教師做好習作批改與講評,從而使大部分學生學會寫作歷史小論文。為了考查學生的歷史素養和學習能力,初中歷史畢業會考新增了一種題型:寫歷史小論文。
  • 怎麼寫論文?論文寫作技巧方法
    泓堂醫學編輯:SCI醫學論文中都離不開討論、結果這兩個部分,這倆部分一般是通過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分析觀察、調查的各種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歸納,以及經必要的統計學處理等過程中產生。因此,為了讓您更好地掌握SCI醫學論文中討論和結果的寫作技巧,編輯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一)討論的撰寫要點1討論的所有內容都要圍繞研究成果展開,主次分明,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