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一天,電影裡喪屍病毒爆發的情節發生在現實中,用什麼東西最適合保命?
「鍋碗瓢盆是絕對不行的,近戰風險太大,稍有不慎你就掛了。弓箭,才是終極兵器!」大三學生朱箏一說起弓箭就開始比劃,他自稱有10年「弓齡」,但真正參與這項運動只有兩年,之前一直是在虛擬世界滿足百步穿楊的樂趣。
朱箏是個遊戲高手,而且人如其名,在各類遊戲中一直奉行「放風箏」原則,也就是遠程攻擊敵人,保持長距離耗死對方的一種戰術。因此,弓箭成為朱箏在遊戲裡最擅長的武器。久而久之,這種古老又神秘的武器吸引他突破了次元壁,開始在現實生活中嘗試射箭這項運動。一發不可收的朱箏有一個遊戲主題的微信群,在他的影響下,群裡因為遊戲集結到一起的網友們也紛紛入了坑,最終一個遊戲微信群變成了弓箭微信群。
反曲弓、複合弓、傳統弓等各類弓種,朱箏基本都實際操作過,但他最喜歡的還是複合弓。因為他覺得在精準度上,複合弓絕對是一流的,而且各類零件組裝拆卸的過程,能夠讓強迫症患者感到滿足,「反曲弓是奧運會比賽用的,複合弓是美劇裡那些孤膽英雄最常用的,至於傳統弓,比較難操作了,而且就我對圈裡的了解,玩傳統弓的要麼是大叔要麼是單身狗」。
說到這裡,90後董胖胖估計要打噴嚏了,他就是個地道的傳統弓箭愛好者。董胖胖供職於一家雜誌社當文學編輯,白天審讀作家投稿,晚上就去箭館練箭,一文一武,看起來有些分裂,但董胖胖表示他從射箭中領悟了編輯之道:「其實射箭是種很枯燥的運動,就跟每天看稿子一樣,總有厭煩的時候。你需要不斷投入熱情與耐心,一旦心浮氣躁,箭就會射偏,再好的作品擺在你面前,你也看不下去。」
傳統弓在各類弓種中是屬於比較難練的,更考驗弓箭手的技術,因為沒有現代弓箭的瞄準器等輔助裝備,傳統弓射法更像一種「玄學」,需要付出比其他弓種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如今弓箭館很多,拿著自己的傳統弓出門很拉風,但是人家玩反曲、複合的,命中紅心比你要容易,我們擼傳統弓的經常十箭九不中,偶爾還會脫靶,相當丟人。」
為此,董胖胖日常還會研究諸如明代茅元儀編輯的《武備志》、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從這些古籍中探尋失傳已久的技法。他還會在貼吧、豆瓣上與資深弓友交流心得,每當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了一些新發現,就會實際驗證一番,與其說他是弓箭手,不如更像一名弓箭考古學家。
就職於一家影視公司的90後羊駝君,也是一名傳統弓箭愛好者。他在拍攝微電影的時候認識了許多弓箭達人,還經常參加文化團體控弦司的「射禮」活動,除了提高射箭水平,也由此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禮儀。「射箭本來是六藝之一,孔夫子就是射箭高手。現在射箭在中國不是一個大眾項目,然而韓國的射箭在奧運會上特別厲害,日本的弓道也有很強的影響力。」羊駝君說。
相比各路弓箭愛好者,今年24歲的子豪不僅熱愛這項運動,還是一名職業弓箭手,目前在一家弓箭俱樂部擔任教練及籤約射手,經常代表俱樂部外出參加比賽,日常訓練平均每天要射100~300箭,因為強烈的體育競技心讓它選擇了奧運弓種——反曲弓。
說起從事弓箭手這一職業的經歷,還是因為愛情。有一回,子豪與女友逛街路過一家箭館,女友想看看他射箭的姿勢。而那時的子豪並不精於此道,射了幾組箭都不理想,姿勢也不夠好看。但是嘗試過這項運動後,子豪就暗下決心要努力練好它。
「之前我在大家眼裡是個任性浮躁的小屁孩,射箭對我的性格磨鍊有很大幫助,人變得穩重了,射箭成績也越來越好了。有時候在炎炎烈日下打比賽,女朋友都會堅持過來給我打氣加油,在俱樂部認識的朋友們也會鼓勵我不要放棄,所以我覺得射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子豪說。
普通的弓箭發燒友或是專業選手,他們參與弓箭這項運動的原因都不相同,沒有上一輩人的影響,沒有學校的引導,年輕人在反覆的扣弦、拉弓、撒放中,最終又悟出了屬於自己的見解,磨練了心性,這是一種具有獨立色彩的修行。當我們還在糾結「年輕人是不是不夠酷」的時候,這些年輕的弓箭手已經重新為「酷」下了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