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前言對於修行和學佛,很多人都有所誤解,認為必須要清心寡欲,遠離世俗,甚至到寺廟去。實際上,"生活處處都有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修行。這其實是一種智慧、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在家應該怎麼學佛?關於修行有哪些建議?
-
永遠都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修行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是我非常崇敬的人之一,他曾經說過:人生就是一個道場,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在慢慢地修行。從早晨起床,就開始了修行,穿衣、吃飯、工作都是修行。所以,人生有很多種活法,我們都在追求著高質量的活法。糊塗著活是一輩子,精進著活也是一輩子。生命當中追求更多的,就是肉體與心靈上的體驗,它是一個量的問題。
-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職業還是一種修行方式?
諮詢師不會每時每刻都想著自己的來訪者,但對自己內心感受的覺察和分析可能每天都在進行著,滲透在諮詢師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或許是一部分資歷較深的心理諮詢師的日常生活。他的整個身心,隨時都有一個關於自身的情感覺察的後臺在運作。
-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藉由飲茶活動的一種修行方式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藉由飲茶活動的一種修行方式環境包括了自然環境與工作環境兩種。首先從最重要的自然環境開始,自古以來陶瓷製品一直是日本人愛用的產品,從建築材料、衛浴設備到餐桌上飲食用品等生活上各個角落都可以見到用陶瓷材料製品的身影,陶瓷相關產業在日本已經過度發展,同時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過度的。這在日本各地域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對自然環境保護的呼籲也一直是日本各界努力的目標。有添丁的泉山礦山已經接近乾涸不再生產了,只剩下少數研究性質的開採。
-
聖凱法師:「生活即修行」不是修行墮落的藉口
於是,「生活即修行」,成為佛教徒理解佛法與生活關係的理論基石與經典詮釋。在現實型態中,更可以發現唱歌、喝茶、下棋、打球等現實生活都成為「修行」的口號;生活即修行,既給修行帶來現實的感召力,也會帶來修行的墮落詬病。因此,深入理解「生活即修行」,是當代佛教界在弘揚佛法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佛教徒正確處理好佛法與生活的重要現實問題。
-
學英語,是一種修行
恰好李老師見過數量龐大回流國內的小留學生,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學好英語跟所處的環境關係並不大,所謂竅門只有三個字「花時間」。推薦範海濤老師的文章《學英語,是一種修行》,我們一直在路上。很多和我有過一樣的幻想,認為只要來美國呆兩年,英文就不知不覺的變好了。當很多留學生踏進教室或者走進生活的那一瞬間,其實就已經開始明白。
-
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
對於修行人來說,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神聖而莊嚴!關鍵就在於我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它。愛是一種高能量,意味著慈悲、善良、和平、奉獻、光明、救度;微笑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這兩者是升華身心靈最好的修行,也是改變外在環境最好的途徑。有什麼樣的內在就會感召而來什麼樣的事物,這是因果也是規律!
-
20個實實在在的生活寄語: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五、記得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提到,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生活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
-
信任是一種修行的功課
▶每天的生活,都是靈魂的精心創造◀
-
規矩,是一種修行
社會習俗是規矩——行為習慣、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這個,你也得不要違背了,約束你做事的規矩,這是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舒適的基本規矩底線。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
-
大學是一種修行
姜銀超說:「以前聽學長說,人活著是一種修行。進入中國信息大學以後,我覺得大學其實也是一種修行。這兩年,我有很大的改變,無論是思想的成熟還是做人待物,大學,就是人生的廟宇。」
-
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古人看來,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其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淨化靈魂的修行,一種向書籍致敬的莊嚴儀式。南宋詩人鄭思肖寫自己在報國寺的隱居生活,只用了寥寥十一個字:「布衣暖,菜羹香,讀書滋味長。」一個「長」字,讓人回味無窮。
-
閉嘴也是一種修行
其實說句實話我在生活中也有著這樣的經歷,每每的發現很多的問題還會指出來,像極了一付很懂的嘴臉,可是結果卻往往給了我狠狠的一耳光,原來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太大了,自己所說的那些看似有道理可是卻經不起現實的推敲,慢慢的我學會了閉嘴。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你的很多思維在別人的眼裡只是一個笑話。會說話,是一種本事,但學會閉嘴,卻是人生中的另外一種修行。
-
學習西洋棋是一種修行
學習西洋棋是一種修行。 有「閒敲棋子落燈花」的閒適;有「勝固欣然敗亦喜」的樂觀;更有「行一棋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的從容。
-
付春物語|閉嘴,是一種修行
生活中最金貴的東西卻是免費的的,如:陽光、空氣&水分,親情、友情&愛情。最容易的事情做起來卻很難,如:傾聽和說話。因此,閉嘴,是一種修行李付春 /文 (微信lifuchun1129) 在我辦公桌的檯曆旁邊,我寫著醒目的一行字: Least talk mostwork。 那是時刻勸誡自己: 閉嘴,做事。你也可以理解為: 少說,多做。
-
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放下,是修行的訣竅。放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實屬不易,放不下往往是因為我們看不破。比如我們在長途跋涉時,如果一直找不到衛生間,開始的時候是煎熬,等終於尋得一處,那會通體放下,頓時會暢快淋漓。但如果我們是身體不適,即便到處有衛生間,我們的身體會也會痛苦難熬。
-
哪一種修行方法最快最直接!
如果有人問我:「你可否告訴我有那一種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我會告訴他:其實,不只是瀕臨死亡的人可以念佛,任何人都可以修持此法門,念佛法門是老少鹹宜的。只要專心持誦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要為了趕速度、拼數目,佛號連成一起,字音無法分辨的一直念,這樣無法攝心,當然對修行毫無助益了,所以念佛要不急不徐、了了分明的念,才會有成就。修行辦道無奇特之處,唯有細水長流,不夾雜、不間斷,驀直修去。
-
精神分析,一種適合現代人的佛教修行方法丨尹立
我從1999年末開始接受霍大同教授的精神分析,做分析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解、認識自己,同時也為尋找一種適合現代人的佛教修行方法。就中國佛教,尤其是漢傳佛教而言,缺少一種能在現代生活方式下普及的、行之有效的身心改造方法。傳統的修持方法:念佛、打坐、參禪、觀心、持咒等雖有一定效果,但對當前生活方式導致的較為浮躁的心態而言,總感力度不夠,且形式又與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無法產生傳統的修持效驗。
-
佛門「踏破鐵鞋」的修行方式了解一下
今天,就由禪風君講一講佛門傳統中的一種修行方式——「行腳」。為什麼佛門弟子即使在酷暑之下,都還堅持這種「踏破鐵鞋」的修行方式?這種看似機械的修行能讓他們收穫什麼?或許看完之後,你會有所感悟~ 歷史上的「行腳」 何為「行腳」?其實很好理解,從字面上直接翻譯過來,就是邁開腳步行走和修行,一般指僧侶通過徒步的方式,或雲遊四方自我修持,或參拜名師名寺虛心求教。
-
一種改變運氣,積累功德的修行睡姿,了解一下
了解風水的人吉祥物的力量來調運;有的人會通過布施、放生、懺悔等為自己消災解禍,積累福報;有的人會通過修行,來為自己積攢福慧資糧。今天,給大家介紹另一個改運秘密,那就是通過睡覺來改善自己的運氣。氣閒神定可以得到護法神的保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當某人出意外或災禍臨身時,都會提前表現出一種反常的狀態,要麼心慌不定、煩躁不安,要麼內心焦慮、舉止失措。其實,正是這種慌亂煩躁的情緒,把這個人引向了災難。一個人要想遠離災禍、意外,生活平順,獲得好運,一定要隨時讓自己處在一種很安靜、很祥和的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