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0-12-14 政工悅讀

中華民族歷來是個熱愛讀書的民族。千百年來,眾多的聖人先哲、仁人志士留下了無數關於讚譽詩書、博覽群書、發奮讀書的名言佳話。概括這些詩句,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思想內容。

摯愛讀書,一生受益無窮

在中國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可謂深入人心。因而,古人把讀書這件事看得非常重要,對待讀書的態度也特別鄭重其事:春晨秋暮,花朝月夕;明窗淨几,沐浴更衣;淨手焚香,正襟危坐;輕捧書卷,虔敬誦讀。在古人看來,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其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淨化靈魂的修行,一種向書籍致敬的莊嚴儀式。關於讀書的重要性,我們或許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從宋代皇帝趙恆的《勸學》詩中汲取一些積極有益的東西: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詩詞通篇說的都是讀書的好處。雖然有人批評這位皇帝宣揚的觀點中含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思,但其傳遞的「書是人類的朋友,讀書有益」的主題無疑有著積極和正面的意義。明代才子解縉為倡導人們好好讀書,也寫過一首《讀書好》:「讀書好,讀書好,讀的書多無價寶……讀書好,人不曉,名標虎榜中,宗祖增榮耀……」由於時代的局限性,解縉在《讀書好》中所表達的思想觀點現今我們當然不能完全贊同,但其號召人們讀書的態度無疑值得肯定。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宋代文人翁森在他《四時讀書樂》中的「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無窮」兩句詩,同樣也表達了讀書使人受益且樂趣無窮的思想內容。明人于謙有詩曰: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把詩書比作多情的故人,比喻浪漫且富有詩意,可謂愛書幾近痴迷。書籍既為故人,那麼讀書即是與故人促膝長談,傾心交流。青燈黃卷,如對故人;悲喜與共,款曲相通;思接千載,神遊萬裡;朝夕相處,憂樂相伴。

南宋詩人鄭思肖寫自己在報國寺的隱居生活,只用了寥寥十一個字:「布衣暖,菜羹香,讀書滋味長。」一個「長」字,讓人回味無窮。宋代兩位可以相提並論的著名女詩人李清照和朱淑真分別寫有一首讀書的小詩,李清照的詩曰:「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描寫的是作者讀書賞雨的場景;朱淑真《秋夜牽情》詩中「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的詩句,描寫的是詩人沐浴春風在南窗下孜孜苦讀的瞬間,這兩句詩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柔細膩,平淡怡情,反映了兩位女詩人細膩清婉的筆觸和熱愛讀書的優雅情致。古人歷來認為人的氣質需要書的滋養,正所謂「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方能「達禮」。古人這些開明而又進步的讀書觀,對於當今社會乃至每個人的修身養性而言依然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古代的大師學者以為,文章詩詞為靜態之物,閱讀者為動態之人,閱讀者依自己的品格、學識和境界來認識理解文章詩賦,久而久之便可養成浩然之正氣,高遠之境界。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閱讀,一種養心的閱讀,甚至成為一種成功的閱讀。

博覽群書,方能學識廣博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腹中貯存書萬卷」,是古代先賢們不懈的追求。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一生酷愛藏書、讀書,即便在受到朝廷迫害,被貶謫伊犁,臨行前還賦詩云:「縱是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這是一種何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精神追求!

古人向來認為,要想獲取廣博的知識,必須要「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或許正是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切感受,詩人們才會有「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的豪邁誓言,也才會對世人發出「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的諄諄勸勉。古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杜甫「下筆如有神」的功底筆力無疑緣於他「讀書破萬卷」的決心毅力。清人張問陶「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書」的詩句,既是古時一介書生的辛酸自嘲,更是作者熱愛讀書、精神富有的真實寫照。

其實,讀書就是一種生活狀態,就是學習。而讀書學習絕不能滿足一陣子,必須堅持一輩子。西漢文學家劉向有詩曰:「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這一段話形象生動,比喻貼切,強調了終身讀書學習對於一個人成長與成才的重要性。古代先哲倡導終身學習的思想雖跨越時空兩千餘年,至今仍極具教育意義,且永遠不會過時。

讀書求知,必須狠下苦功

古人深知讀書須勤奮刻苦的道理,故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負薪掛角」的典故。唐代詩人顏真卿在其《勸學》一詩中曰: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詩句一方面反映了讀書人起早貪黑、秉燭夜讀的清苦,另一方面亦以苦口婆心的口吻勸誡年輕人,莫要錯失讀書的大好時光。元代張翥筆下的「矮窗小戶寒不倒,一爐香火四圍書」,描寫的則是古人在滴水成冰的冬夜裡不懼嚴寒,孜孜苦讀的場景;正因為讀書郎「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的痴迷苦讀,才惹來了「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袁枚《寒夜》)的憤懣和抱怨。

宋代大詩人陸遊更是以「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癲」的誇張語句,表明自己篤志苦讀、甘做書癲的決心和意志。明末的張溥是刻苦讀書的典範。讀書時先抄一遍,然後再讀一遍,之後燒掉書稿。抄、讀、焚、抄……如此反覆七遍,直到銘記於心。因此,他給自己的書齋起名曰:「七焚齋」,也稱「七錄齋」。張溥一生著書等身,與他七焚七錄的書齋苦讀不無關係。

善讀精讀,方可悟出真諦

古人提倡讀書不僅要下苦功,而且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沉潛心思,恬靜研修,心無旁騖地與智者對話,在經典中尋寶。要善讀精讀,「把書讀懂、讀深、讀透」,真正體味其精,認知其理,領悟其中真諦。

朱熹《朱子語類》云:讀書和「吃果子相似,未識滋味時,吃也得,不吃也得。到識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宋代理學家程頤同樣有「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的認知。韓愈則一針見血地指出,「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得深思子自知」(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和宋人陸九淵所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以及鄭板橋名言「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等,闡明的均是一個道理,即讀書不能囫圇吞棗,淺嘗輒止,而必須熟讀精思,探幽發微。

讀書的方法與一個人的生活閱歷密切相關。不同的讀者或同一讀者在不同的年齡段對同一部(篇)作品的理解往往有深淺之別。對此,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有極形象的解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書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良性催化劑,書香嫋嫋的氛圍是一個人成長的沃土,更是一個民族興旺崛起的動力源泉。在物質文化更加豐富、閱讀方式更趨多元的當下,我們不妨重新感悟一番古代先哲們摯愛讀書的情懷,進而激發「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激情,讓讀書真正成為我們的一種必須、一種常態、一種習慣,努力營造出一個全民閱讀的「書香社會」。

作者:王爭亞

相關焦點

  • 優秀老師對讀書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後,還要耐得住寂寞,保持一種良好的思考習慣。夏天,在樹蔭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書讀起來,你感到是那樣的寧靜,那樣的優雅;夜晚,在書房裡,,伏案讀書,一盞孤燈,手不釋卷,你又覺得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愜意。這是一種&34;的讀書境界。
  • 小說閱讀網免費閱讀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古人認為讀書非常重要。對閱讀的態度也很莊重:對嗎?春天安娜和秋天的下午?要麼,花兒在月光下。閃亮的窗戶很乾淨爸然後換衣服 清潔雙手,燒香,坐在危險中;輕拿羊皮紙,虔誠地背誦。在古人眼裡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行為本身是心靈淨化的一種實踐,隆重的典禮,向書籍致敬。
  • 於丹:讀書不是一種信念和要求,只是生活方式
    何雯亞 攝  於丹  ●「讀書不是非要拔高到一種信念、一種要求,簡單來講,閱讀應該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讀書不是非要拔高到一種信念、一種要求,簡單來講,閱讀應該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如果不讀書就像少喝了一杯茶,或者是你上床前沒有刷牙,會讓人有那麼一點點難受,這種讀書才是脫離了急功近利的、為了文憑的閱讀,而是回到了自己的一種生命需要。  今天的閱讀,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獲取知識而閱讀,需要用頭腦。另外一種是為生命而閱讀,那是要用心靈的。
  • 第九屆「大連讀書季」綜述:當讀書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今年第九屆大連讀書季期間,中山區社區大學聯合9個街道52個社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包括讀書季徵文比賽、詩歌創作、「帶著書本去旅行」主題活動等,李先生和家人都積極參與,他說:「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感受到了閱讀帶來的快樂,讀書已成為大連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 北大教授陳平原: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的風景:大學生活之春花秋月(增訂版)》,陳平原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陳平原  只說「開卷有益」,還不夠  有人會讀書,有人不會,或不太會讀書。善讀書的,不在選擇孔孟老莊那些不言自明的經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認可的潛在的經典。補充一句,我主張「讀經典」,但不主張「讀經」——後者有特定含義,只指向儒家的四書五經,未免太狹隘了。  我的建議是,讀文學書  讀書,讀什麼書?讀經典還是讀時尚,讀硬的還是讀軟的,讀雅的還是讀俗的,專家各有說法。除此之外,還牽涉到不同的學科。我的建議是,讀文學書。為什麼?因為沒用。
  • 【海報】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來臨。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自1995年起,每年的4月23日被定為「世界讀書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讀書經歷、推薦書單,他在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說道:「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以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收穫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世界,以及改變人生和世界的力量。
  • 讓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體育工作沒有成為師生生活的一個必要內容,沒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種現象很不好,必須得以扭轉。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有著無窮的引領作用。學校的教育是指揮棒,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巨大。體育鍛鍊是一種必要的生活方式。體育應該成為一種時尚。
  • 散文:有一種生活叫讀書
    從此,我知道了,在現實生活之外,還有一個比現實生活更美麗的地方——文學。我想,我現在教學生文學作品的時候,總有一種激情我現在的「功底」基本上得益於我的自學考試時的讀書經歷。豐富而迷人的人生旅途上,我們還有一種生活叫讀書。是啊,讀書讓我們充實而富有,讀書讓我們寧靜而致遠,讀書讓我們崇高而偉大。
  • 止庵發表新書《沽酌集》:「讀書是抵抗孤獨的一種方式」
    嘉賓丨止庵、史航整理丨吳俊燊「讀書也是抵禦孤獨的一種方式,你可以去交一些跟自己不在一個時間,不在一個空間裡邊的朋友,那就是書的作者。」止庵說道,在他看來,平日生活中遇見的人只有極少數是有趣的,就會感到孤獨,所以才會讀書,和書的作者相遇,「莊子說,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一萬年以後遇見一個你懂的人,跟當時遇見是一樣。」當我們談論閱讀時,我們應該討論些什麼?在這個圖書出版式微的時代,閱讀為何依然重要?
  • 讀書,是一種教養
    讀書,是一種學習;讀書,也是一種幸福;讀書,更是一種教養。每次打開微信讀書,閱讀各類書籍與知識,總是享受著讀書的快樂時光。讀書,就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活動中,能夠獲取課本之外的知識和技術,提高我們的學習水平與能力。
  • 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第十四期中青班「習近平總書記愛讀的書...
    在多種場合下,習近平總書記都著重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書單中,中外優秀書籍都是他閱讀的範圍。   此次國慶長假期間,第十四期中青班全體學員利用休息時間,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愛讀的書。
  • [浦東]滬新中學:讀書 教師的一種生活-記學校青年教師讀書分享會
    [浦東]滬新中學:讀書 教師的一種生活-記學校青年教師讀書分享會時間:2020/10/29 0:35:04 來源:上海市滬新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讀書
  • 我們缺失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從簡,家庭從重
    現代社會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物質越來越富裕了,生活越來越便利了,節奏也越來越快了,但是我們更解脫了嗎,思想上比以前更快樂嗎?160多年以前,一個美國人帶著一把斧頭跑到一個荒涼的湖邊,獨自用雙手修建了一個小木屋,在那裡度過了兩年零兩個月。他在湖邊每天的生活就是耕種、讀書、散步,和把歸隱的感受寫下來。
  • 好好讀書,慢慢快活 | 初代生活方式大拿直播
    好好讀書,慢慢快活 | 初代生活方式大拿直播 2020-07-07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孩子讀書是一種主動學習的行為
    看電視也好,用電腦打遊戲也好,都是一種被動學習或消遣的方式。這兩種被動學習或消遣的方式,在好多時候只是一種娛樂行為,為了打發時間。不管你看不看,電視和電腦會自己播放的,一般收穫都不太大。讀書學習就不一樣了。書籍看起來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它是人類文明的載體。
  • 精要主義┆一種簡潔而有力的生活方式
    在這裡△  看到職業的未來 --WEDO CAREER 頻道:見解知道 知行精要主義┆一種簡潔而有力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經濟生活中有著各種泡沫。不管你是每天花2個小時,還是每年花2個星期,或者甚至只是每天早上花5分鐘,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創造一個空間,讓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退出。
  • 1057讀書匯:這本書,教你用輕鬆簡單的方式生活
    《1057讀書匯》——讓讀書融匯智慧,貫通你我。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體驗:眼前有一大堆工作要忙,實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太頭疼了,先刷會兒抖音放鬆一下。結果這一刷,就過去了兩小時,完了,今天又得熬夜了。
  • 毛姆: 讀書是一種享受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不錯,有時為了對付考試,或者為了獲得資料,有些書我們不得不讀,但讀那種書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們只是為增進知識才讀它們,所希望的也只是它們能滿足我們的需要,至多希望它們不至於沉悶得難以卒讀。我們讀那種書是不得不讀,而不是喜歡讀。這當然不是我現在要談的讀書。
  • 在成都,慢是一種生活美學,這家書店正好體現這種生活方式
    成都是慢生活的代表,在這裡有很多種方式放慢腳步,但我最愛的還是讀書。方所是到成都不可錯過的獨立書店。在書,尤其是紙質書發展遇到瓶頸的電子化時代,許多優秀的獨立書店相繼關門,方所卻開在了整座城市最繁華的太古裡。方所不僅僅是書店,更是一個美學空間。
  • 46種讓孩子從此愛上讀書的方法,總有一種方式能讓孩子愛上閱讀
    如果您的孩子不愛讀書,從今天開始用這46種方法嘗試一遍吧,總有一種方式能幫助您轉變孩子,讓他愛上閱讀!1. 讀書給他/她聽讀書給孩子聽、堅持讀書給孩子聽、不斷讀書給孩子聽,每天讀書給孩子聽。2.建立孩子的家庭閱讀區建立屬於孩子的家庭閱讀區,孩子能夠輕鬆愉快的在屬於自己的小小的區域範圍內讀自己想讀的任何一種圖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