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 讀書是一種享受

2021-02-22 只讀所好書

       一個人說話時,往往會忘記應有的謹慎。我曾在一本名叫《總結》的書裡,就一些青年提出的關於如何讀書的問題說了幾句話,當時我並沒有認真考慮。後來我便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的來信,問我究竟提出了怎樣的看法。對此,我雖然盡我所能給予答覆,但在私人信件裡卻又不可能把這樣的問題講清楚。於是我想,既然有這麼多人好像很希望得到我提供的指導,那麼我根據自己有趣而有益的經驗,在此簡要地提出一些建議,他們或許是願意聽的。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不錯,有時為了對付考試,或者為了獲得資料,有些書我們不得不讀,但讀那種書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們只是為增進知識才讀它們,所希望的也只是它們能滿足我們的需要,至多希望它們不至於沉悶得難以卒讀。我們讀那種書是不得不讀,而不是喜歡讀。這當然不是我現在要談的讀書。我要談的讀書,它既不能幫你獲得學位,也不能幫你謀生;既不會教你怎樣駕船,也不會教你怎樣修機器,卻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實。只是,要想得到這樣的好處,你必須喜歡讀才行。

       我這裡所說的「你」,是指在業餘時間裡想讀些書而且覺得有些書不讀可惜的成年人,不是指本來就鑽在書堆裡的「書蟲」。「書蟲」們盡可以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他們的好奇心總是使他們踏上書叢中荒僻的小路,沿著這樣的小路四處尋覓被人遺忘的「珍本」,並為此覺得其樂無窮。我卻只想談些名著,就是那些經過時間考驗而已被公認為一流的著作。

       一般認為這樣的名著應該是人人都讀過的,令人遺憾的是真正讀過的人其實很少。有些名著是著名批評家們一致公認的,文學史家們也長篇累牘地予以論述,但現在的一般讀者卻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讀了。它們對文學研究者來說是重要的,它們原來的誘人之處已不再誘人,因此現在要讀它們,是很需要有點毅力的。舉例說吧:我讀過喬治·愛略特的《亞當·比德》,但我沒法從心底裡說,我讀這本書是種享受。我讀它多半是出於一種責任心,堅持讀完後,才不由得鬆了口氣。

       關於這類書,我不想說什麼。每個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評家。不管學者們怎麼評價一本書,不管他們怎樣異口同聲地竭力頌揚,除非這本書使你感興趣,否則它就與你毫不相干。別忘了批評家也會出錯,批評史上許多明顯的錯誤都出自著名批評家之手。你在讀,你就是你所讀的書的最後評判者,其價值如何就由你定。這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向你推薦的書。

       我們各人的口味不可能完全一樣,只是大致相同而已。因此,如果認為合我口味的書也一定合你的口味,那是毫無根據的。不過,我讀了這些書後,覺得心裡充實了許多;要是沒讀的話,恐怕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了。因此我對你說,如果你或者別人看了我在這裡寫的,於是便去讀我推薦的書而讀不下去的話,那就把它放下。既然它不能使你覺得是一種享受,那它對你就毫無用處。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義務,一定要讀詩歌、小說或者任何純文學作品。他只是為了一種樂趣才去讀這些東西的。誰又能要求,使某人覺得有趣的東西,別人也一定要覺得有趣?

       請不要認為,享受就是不道德。享受本身是件好事,享受就是享受,只是它會造成不同後果,所以有些方式的享受,對有理智的人來說是不可取的。享受也不一定是庸俗的和滿足肉慾的。過去的有識之士就已發現,理性的享受和愉悅,是最完美、最持久的。

       養成讀書的習慣確實使人受用無窮。很少有什麼娛樂,能讓你在過了中年之後還會從中感到滿足,除了玩單人紙牌、解象棋殘局和填字謎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遊戲,你可以單獨玩而不需要同伴。讀書就沒有這種不便;也許除了做針線活——可那是不大會讓你安下心來的——沒有哪一種活動可以那樣容易地隨時開始,隨便持續多久,同時又幹著別的事,而且隨時可以停止。

       今天,我們很幸運地有公共圖書館和廉價版圖書,可以說沒有哪種娛樂比讀書更便宜了。養成讀書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我說幾乎可以,是因為我不想誇大其詞,宣稱讀書可以解除飢餓的痛苦和失戀的悲傷;但是,幾本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再加一隻熱水袋,確實可以使任何人對最嚴重的感冒滿不在乎。反之,如果有人硬要他去讀他討厭的書,又有誰能養成那種為讀書而讀書的習慣呢?

       為了方便起見,我將按年代順序來談我要談的書,不過,要是你有意讀這些書的話,我也沒有理由一定要你照著這個順序讀。我想,你最好還是隨你自己的興趣來讀,我甚至都不認為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我自己就喜歡同時讀四五本書。因為我們的心情畢竟天天都在變化,即便在一天裡,也不是每小時都熱切地想讀某本書的。我們必須適應這樣的情況。

       我當然採取了最適合我自己的辦法。早晨開始工作前,我總是讀一會兒科學或者哲學方面的著作,因為讀這類書需要頭腦清醒、思想集中,這有助於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後,我覺得很輕鬆,就不想再進行緊張的腦力活動了,這時我便讀歷史、散文、評論或者傳記;晚上,我看小說。此外,我手邊總有一本詩集,興之所至就讀上一段,而在我床頭,則放著一本既可以隨便從哪裡開始讀、又可以隨便讀到哪裡都能放得下的書。可惜的是,這樣的書非常少見。

作者|毛姆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學醫,後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裡那樹》、《阿金》等。

相關焦點

  • 讀書摘記-毛姆:我的血液裡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
    精神生活是一種快樂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可以和它媲美,那就是當你獨自一人乘著飛機越來越高,只有無限的天空在你周圍的時候。——毛姆《刀鋒》 關於今天的主人公毛姆,我其實是沒有發言權的。毛姆先生的著作我僅僅拜讀過最為出名的三部,關於他本人我也是知之甚少。但我還是決定先粗略地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 《毛姆讀書筆記》用八卦的心態,大文豪的名著讀出了野史的味道
    我的閱讀日誌:書籍:《毛姆讀書筆記》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主題:「20190214@閱讀」豆瓣:★★★★ 8.5分10000人評價評價:★★★★★推薦閱讀總結:毛姆告訴我們,讀書的唯一目的就是娛樂,如果書沒有趣,那就不要去讀他
  • 張愛玲讀書挑剔 外國作家最愛毛姆
    張愛玲讀書挑剔 外國作家最愛毛姆   都說張愛玲平生最恨的三件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  張愛玲喜歡讀書,但她讀的書一定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不感興趣的,不管誰介紹都不會去讀,而《紅樓夢》卻一讀十年,《紅樓夢魘》是她唯一一部學術著作。
  • 毛姆:你眼中的快樂對我來說很親切
    然而在阿申登眼中,羅西熱情大方,有一種天生的親和力,她的舉止有一種讓人失去警惕的坦率,這讓人覺得很舒服;她的笑容那麼純潔開朗,帶著一副調皮的表情;她從不掩飾自己過去的經歷,好像做服務員是普通對世界最普通。蘿茜?當然美。有的人的美麗就像一朵玫瑰,而有的人就像牡丹花一樣優雅大方。羅西,就像夜晚盛開的銀花,只願意送出清香為月亮。
  • 讀書是一種享受,那到底要怎麼讀書,你知道嗎?
    很多人在想要開始讀書的時候,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我到底應該讀怎樣的書,才對自己有意義呢?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應該存在。因為讀書不應該帶著功利心,我們應該將讀書作為一種身心的享受。應該是在工作一天回到家非常勞累之後,給自己精神上的一點放鬆。
  • 毛姆到80歲,情人無數,妻離子散,財產被人覬覦,只能對簿公堂
    毛姆和王爾德就是如此,我們常常把《月亮與六便士》拿出來奉為佳作,實際上卻很少有人知道,毛姆和自己的朋友曾經有過三十年同性戀情。毛姆說他自己「四分之三直男,四分之一同性戀」20歲時,毛姆就清楚自己是個雙性戀者,他儘量說服自己:「我四分之三正常,只有四分之一是同性戀。」
  • 毛姆很刺耳的話,將一個人的性格看得很透,讓人讀完也看透了!
    在沒有讀毛姆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都會說,要把一個人的性格看透,無非就回到了這樣話上面來,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不管一個人的性格怎麼樣,他出生的時候,幾乎是一張白紙。——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毛姆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可見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性格上也會有一些缺陷!就好比很多人讀書時候,就知道,很多成績好的同學,不容易跟他們接近,他們說話各方面,都是帶刺的,有一種瞧不起人的感覺。
  • 又有一套毛姆作品集出版,這次用了夜光的馬卡龍色封面
    8 月底,出版機構中南博集天卷和高高國際合作出版了一套夜讀版《毛姆作品精選集》。精心設計的夜光封面,會在白天和夜晚呈現出不同的畫面,成為這套書的主打賣點。有別於常規的新書發布方式,這套夜讀版《毛姆作品精選集》將首發渠道選在了「好書首發聯盟」,這是一個由理想國、新世相、城市畫報以及不止讀書等多家新媒體聯合發起的薦書合作平臺,會定期向讀者推薦優質的首發好書,這是第一期,推薦毛姆。2016 年起,毛姆作品進入公版,湧現出了不少新版本。
  • 毛姆: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愛了男人愛女人
    他這漫長一生,活得精彩萬分,著作獲得巨大成功,有錢有聲望,交遊驚人廣闊,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享受過人間最好的東西,有過許多傳奇經歷。他是那麼一個內心冷酷的人,對人世抱著譏誚嘲諷的態度,他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卻沒有真正的同情心,他的寬容來自不在乎。
  • 毛姆:視女人為享樂工具,終生放蕩不羈,最終孤獨離世,眾叛親離
    ——毛姆莎士比亞曾說,「你以為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尋歡作樂了嗎?」毛姆對這句話深以為然,並用一生踐行此舉。他終生放蕩不羈,情人無數,晚年又帶著男寵四處遊歷,卻最終孤獨離世,眾叛親離。1913年冬天,擁有上億資產的毛姆跪下和女演員蘇求婚時,啪啪打臉,「你想跟我睡覺可以,想跟我結婚,這不可能。」他的真心,在蘇看來卻只配用來睡覺。
  • 雪萊的名句,羅素的名句,毛姆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一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雪萊,羅素,毛姆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雪萊,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更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1、淺水是喧譁的, 深水是沉默的。2、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 讀書是一種快樂與享受 轉轉讓閒置書籍走向新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快樂與享受。讀書既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但對待自己已經熟讀過的書,已不再翻閱的書,何不讓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讓沒有讀過的人去讀呢?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轉轉線上平臺,讓閒置的書快速流轉起來。
  • 寫遍世界的毛姆:做一個流行但不廉價的小說家
    ■ 毛姆同名原著改編的電影《面紗》,故事發生於中國西南地區而更重要的是,毛姆雖然流行,但他從來都不是那種廉價的流行小說家,他的作品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贏得後世許多作家對他推崇備至。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最大。村上春樹會時不時將毛姆作品翻出來閱讀。
  • 毛姆靠寫作賺了十幾億:我寫作賺錢的能力,來自於對肉體的執迷
    而它的作者就是毛姆近現代優秀獨立女性張愛玲最喜歡的外國作家就是 毛姆。毛姆家庭不錯,但在他10歲的時候,父母先後去世,由此他被送去英國叔叔家,長大後,因為毛姆身材矮小,又有一點口吃,經常被大孩子欺負,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
  • 馮亦代、陸谷孫都曾譯過的毛姆:「辛辣毒舌」仍值得細細咂品
    在《毛姆短篇小說全集Ⅳ》序言中,毛姆表示「那些工作的年頭基本都在馬來亞度過的公務員、種植園主、買賣人,他們都很平凡……有自己的小爭執、小妒忌、小調情、小喜慶;他們都是良善、體面的普通人」,不過他在該書裡聚焦那些個性中有些古怪的人、那些因為意外陷入到怪異局面中的人。
  • 林語堂:讀書的享受
    如果您尚未關注我們,可點擊標題下方的「郎club」關注我們。有許多讀者永不曾墮入情網,正如許多青年男女只會賣弄風情,而不能鍾情於一個人。隨便那個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一切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他們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這麼一種讀書藝術的觀念,把那種視讀書為責任或義務的見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國,常常有人鼓勵學生「苦學」。有一個實行苦學的著名學者,有一次在夜間讀書的時候打盹,便拿錐子在股上一刺。
  • 毛姆的句子,讓我思考,什麼才是「生活的浪漫」
    文∣閒時翻書君(文章約700字,閱讀2分鐘,感謝閱讀)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寫道:「要品味生活的浪漫,你得有點兒演員精神,必須像個旁觀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既超然世外又忘我投入。」毛姆竟然給找出了一個例子,他說的演員,確實就具備了這一對矛盾。要想演活一個角色,必須在對角色理解之上,把自己投入到人物的悲歡離合之中,換句話來說,你得信你就是這個角色。當幕布落下之時,演員又能在瞬間跳出這個角色,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來。
  • 毛姆逝世五十周年祭:枷鎖都鎖不住的是人性的骯髒
    夜裡11點,紐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用毛姆式的語言播報了毛姆的死訊:「天上有生命,地上有死亡,這個信息之後有這樣那樣的故事。」  毛姆就是為講故事而生的。《尋歡作樂》、《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雨》、《刀鋒》、《佛羅倫斯月光下》……哪裡都有他的讀者。
  • 興趣讀書法,一種自然而然呈階梯式提升的學習方法
    從古到今,一提到書,人們總是覺得讀書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比如,學生是為了學習而讀書,老師則是為了教書而讀書,作家為了創作而讀書。其實,利用一些閒暇時間,憑藉自己的愛好去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雖然目的並不十分明確,但也不能不稱之為一種好的讀書方法。
  • 毛姆:那些能寫出傳世名著的作家跟普通人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鄙人只讀過《高老頭》,很大的原因在於它篇幅短小,結構簡單……儘管在毛姆先生眼中,這十部小說行文都十分簡潔而且趣味十足,但最難的部分是開始,竊以為讓國人讀《戰爭與和平》與讓西方人讀《三國演義》是一樣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