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也好,用電腦打遊戲也好,都是一種被動學習或消遣的方式。
這兩種被動學習或消遣的方式,在好多時候只是一種娛樂行為,為了打發時間。不管你看不看,電視和電腦會自己播放的,一般收穫都不太大。
讀書學習就不一樣了。
書籍看起來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它是人類文明的載體。
要讀書肯定要有願望,要有行動,要動頭腦,要一邊看一邊想,還會產生聯想,還會產生感受,還會產生好多好多的新的想法,收穫是非常多的,不光是學習和繼承,還會有創造活動。
喜歡系統讀書的人,不知不覺中會成為一個理性的人,會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會成為一個善於借鑑的人,往往會成為創新者,走在時代的前面,不知不覺就引領了時代的潮流,成為同類中的拔萃者。
據說猶太人特別喜歡讀書,以色列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在70本左右,居世界第一。當然猶太人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傑出人士,從百分率來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據說諾貝爾獎的22%,被不到世界1%的猶太人給收割了。
據說我們國家讀書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個人平均一年能閱讀4本書。這其中還包括大量的教學輔導書。有關資料說我們出版的書籍80%和教學輔導考試有關係,屬於教輔書,屬於教育市場的一部分。所以國人所讀的書籍的質量還是需要提升的,數量還是需要增加的,風氣還是需要再濃厚一點的。
我認識的一位張經理,原來是初中學生。當兵以後,喜歡讀書學習,被調到部隊宣傳部門去了。後來又考上了軍校,後來又上了黨校,後來又轉業到了地方,後來又繼續進修,已經有了研究生碩士文憑了,成了地區級的領導了。他說自己有點進步,主要得益於讀書。為了提升文憑和水平,有計劃地讀書,基本上每年都參加一些考試的。後來讀書形成習慣了,工作再忙,每天都要讀書兩小時左右,真的是益處很大的。
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直接經歷的東西很少,通過讀書以後把人類世世代代積累的文明文化,傳承下來,的確讓人變得十分強大。強大了之後就特別自信。自信了以後幹事情就容易成功。
我們看到的喜歡讀書的人,會讀書的人,一般都能夠考取二本及其以上的大學。這些人百分之九十七八以上生活的相當相當不錯,基本上都有退休金,老了以後每月可以獲取三四千元到一兩萬元的養老費,生活還是不錯的。大約百分之二三活得不太好。
我們也看到不喜歡讀書的人,小學沒讀完的人,還有初中沒讀完的人,整體來說,絕大多數都在社會底層拼命工作,每天幹10個小時左右的活,一般也不能完全享受雙休日和節假日,生活壓力比較大。如果能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的話,進入比較好的單位的話,還可以獲得退休金。如果只是待在農村,依靠著種地和打工生活的話,初中沒有畢業的人,90%以上是相當辛苦的,60歲以後每月能拿到兩三百元的養老費,還是比較低的。生活質量可想而知了。當然現在交的多拿的多,60歲之後的農民有一些已經拿到1400元左右了,這是個好現象。
讀書的黃金年齡在26歲之前,如果能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抓緊時間好好讀書。不要整天打遊戲,不要整天看電視,不要整天講吃講喝,在學習方面一塌糊塗。該奮鬥的階段,如果提前享受了之後,那剩下的50多年的人生光陰將是比較沉重的,這個在大概率方面是沒有錯的。
一個不喜歡讀書的同學,讓我把讀書和打遊戲和看電視比較一下,說說讀書有什麼好處,我把自己的感想拉拉雜雜的抬一抬,請方家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