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總要家長盯著?試試這3招,讓娃學習時從被動變主動

2020-08-25 馨月育兒知識分享

文章/熊二

編輯/馨月


談到帶娃學習,許多家長會感覺一聽到頭都大了,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娃在讀書的時候一點都不自覺,非常的被動,有時候寫個作業需要全程有人在旁邊監督才能夠勉強的把作業寫完。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孩子們不能夠出門去學校讀書,只能夠在家裡面學習,少了老師的監督和學校的學習氛圍,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更是完全的放飛自我,寫作業、上網課的時候各種不認真、走神。

面對孩子這樣被動的學習模式,愁壞了許多家長,有的家長面對孩子不認真、調皮的情況就是一頓批評和打罵,往往是鬧得家裡人仰馬翻,孩子才能邊哭邊坐著寫上兩個小時的作業。

許多家長會問,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需要人逼著寫,如果沒有人看著他寫作業,真怕孩子明天帶著一本空白的作業本就去讀書了。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讀書需要家長盯著的情況呢?

第一:為什麼孩子讀書總是很被動

1、對於學習沒有目標

孩子不願意主動讀書和寫作業往往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和目標,認為讀書是幫家長讀的,特別是家長對於孩子不斷催促和嘮叨的行為,會加重孩子這種觀念的形成。

一旦孩子認為讀書是父母的事情,所以父母才要一直催促自己,那麼孩子就很難主動的學習和寫作業,也就會使學習變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場拉鋸賽了。

2、對於讀書不感興趣

面對孩子總是不愛讀書的問題,首先現在要明白,孩子不喜歡讀書是因為孩子並沒有發現學習的樂趣,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很難堅持。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沒有興趣的時候,就會自然變得很被動,有的家長會在孩子不認真讀書,或者做錯題目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責罵,不僅不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還會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少。

面對孩子總是被動學習的情況,家長除了不間斷的盯著孩子讀書,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嗎?

第二:孩子讀書總要家長盯著?試試這3招,讓娃學習時從被動變主動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威廉·戴蒙認為,動機是很重要的學習要素

對於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很難意識到學習對孩子將來的作用,如果父母這時候對孩子談一些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是很難讓孩子擁有對學習的動力的,所以在孩子的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動機才是激發孩子主動性的手段。那麼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家長可以從這3招入手。

1、懂得放手,讓孩子掌握自己的生活

孩子從1歲之後就擁有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獨立的思考和生活,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說:自己穿襪、自己吃飯這樣基本的事情,讓孩子做這樣的事情不僅是為了讓孩子變得獨立,也是為了讓孩子在不斷完成事情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對於自我價值的肯定,能夠提高孩子對自我的認可度,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更加勇敢的去戰勝,也能夠形成自信、獨立的良好品質。

而當孩子擁有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握權,同時對自己有著優秀的自我價值的定義,那麼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對自己的事情上心,也就擁有了學習的東西。

之所以有些孩子需要逼著學,有些孩子能夠主動學,是因為孩子之間對自己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要求不同。孩子對於日常生活的做事行為和態度就取決於他們的這種自我認知。

2、父母不嘮叨不催促

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搭配:一個嘮叨和急促的媽媽與一個磨蹭、懶散的孩子。其實我們能夠發現,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磨蹭的,讓孩子變的磨蹭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父母的不斷嘮叨和催促。

父母對於孩子看似關心的一種嘮叨教育,其實會在無形中扼殺孩子對於自己學習的責任感,當父母對孩子管得越來越多,孩子就會越來越習慣性的推卸自己的責任給父母。

所以當父母停止對孩子多餘的嘮叨和管束的時候,就能夠提高孩子內心的責任感,一旦孩子內心有了責任感,那麼就意味著孩子會開始對自己的事情和帶來的結果負責。

因此當孩子被貼上了有責任感的標籤之後,孩子面對自己的作業會明白這是我需要完成的任務,即使不需要父母的監督,孩子也會對自己的學習有了責任感,開始主動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3、立規矩,定目標

孩子很難能夠對自己定下一個清晰的目標,即使對自己有一個目標,也因為自己的自制力比較差,所以很難能夠嚴格按照目標和要求來,這時候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規矩和目標。

其實孩子是很會看父母的表現而表現的,當你發現孩子在對你進行行為試探的時候,你一定要在這種行為出現的第一次就對孩子進行制止和警告,只有在孩子錯誤行為出現的第一次就制止了孩子的行為,才能夠讓孩子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

比如說:你給孩子立下了一個目標,回家後兩個小時內寫完作業,才能玩玩具。但是孩子在你剛提出要求的時候,可能一回家就想開始玩玩具,如果你第一次就縱容了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可能會在以後的每一次裡都會想要先玩會玩具、磨蹭一會。

所以從一開始就要給孩子定好規矩和目標,讓孩子知道你是堅定的,才不會隨意破壞規則。

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蘇霍姆林斯基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適當的教育才能夠養成足夠良好的性格,面對不愛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定下目標和規矩,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從獨立完成事情中獲得正確自我認知,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從一個需要父母盯著讀書的孩子變成一個願意自己主動學習的孩子。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霸家長常用的這3招不妨試試
    嬰兒主動學習,是因為他們有學習的需求,因為他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學習這些技能。從這一點來看,要讓學齡孩子的學習也能從被動變主動的關鍵,就在於要讓孩子找到這個需求。所以,家長的用力點,就不能一味的放在學什麼、怎麼學上,而是要努力去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需求」。
  • 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讓娃主動刷牙沒煩惱
    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讓娃主動刷牙沒煩惱有時候給寶寶刷牙真的是一件考驗耐心的事,寶寶一刷牙就哭鬧躲閃像是要對他們做了不得的事情。家長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那麼牴觸刷牙,但是由於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又不能縱容孩子。面對孩子的拒絕哭鬧,真是愁壞了眾多家長。
  • 小花苞——三招引導孩子被動學習變主動(二)
    上期文章小花苞跟大家分享了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該採用的辦法之一:給孩子提供學習機會,小花苞將通過本文給大家討論第二個辦法——拓展孩子們的興趣愛好: 為孩子們提供不同的體驗機會不同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不同的學習和成長,家長要在孩子好奇心十足的時期讓他們嘗試的有趣且安全的新鮮事物。
  • 小花苞——三招引導孩子被動學習變主動(一)
    因為這個時期的學習都是十分主動地,所以非常高效,嬰兒們可以迅速的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時候,家長們能做的僅僅是提供一個更加適合嬰兒的學習環境,比如在地上鋪上地墊,讓孩子自由爬行;比如,把家裡不安全的物品收起來,讓孩子更自由的探索等等。 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本應該主動自主的學習變得越來越被動,需要在家長監督督促的情況下,才能勉強完成呢?而這種差異,總結起來就是——孩子的內在動因。
  • 孩子在外老被欺負?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不讓娃再受傷害
    孩子在外老被欺負?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不讓娃再受傷害父母之所以擔心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就是害怕孩子被欺負,但是孩子終會長大,會獨立面對父母保護以外的天地。有時候家長會怪自己地位不高,成不了孩子的靠山,所以孩子總被欺負。但其實與這關係並不大,還是看孩子自身的性格。
  • 想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霸家長常用這幾招
    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學習,從自主自發,開始變得越來越被動,需要父母嚴盯死守,才能硬著頭皮完成呢?這其中的差異,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需求」。嬰兒主動學習,是因為他們有學習的需求,因為他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學習這些技能。
  • 一招讓孩子起床被動變主動,99%家長都不會!
    究其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作為家長的你呀,太勤快了,聽過一句話沒有?「懶家長造就勤孩子,那麼勤家長呢,自然就會造就懶孩子」,什麼事情家長都給孩子包辦了,那孩子的這種主動的能力何時才能夠得到鍛鍊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讓孩子對起床這件事情,自己去著急。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孩子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當一個人過偶然獲得了一件自己完全不想要的物品時,就會為了這件物品繼續添加更多的東西出來。3及時鼓勵,對於有牴觸心理的孩子,他漸漸能夠有興趣學習或者讀書,雖然時間很短,這時候家長也要及時鼓勵,誇獎孩子的表現,要從細節誇,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認可。
  • 孩子學習成績的優劣,和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有密切的關係
    目前家長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了,有時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學習成績差的原因。通過這麼多年的觀察和了解,和自身體會,我發現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大部分是主動學習的,不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而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卻是家長整日的盯著和管教,老師也是著急上火的訓斥,甚至有的家長還去學校進行陪讀孩子上課,雖說有一點效果,但還是收效甚微,什麼原因那?
  • 孩子3歲,玩具一大推,碰到新的還要買,怎麼辦?變被動為主動
    大人經常會扮演怪獸的角色,和家裡的「奧特曼」對戰,要麼就陪著孩子看動畫片。上了一天班的家長經常的感嘆:這娃精力怎麼這麼好!讓孩子單獨看電視或者玩手機?更擔心:不說話將來孤僻的怎麼辦?對於孩子來說,這也是玩具變被動為主動,帶著孩子玩比跟著孩子玩有意思跟孩子玩奧特曼遊戲,看動畫片,家長很快就投降了,不只是精力的問題,更多是這些遊戲太幼稚,被動陪孩子玩太累了。
  • 一招讓孩子從『被動』變『主動
    最近朋友阿文特別操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每當孩子要面臨考試的時候,居然還像往常一樣看著電視、玩著遊戲,一點都不知道抓緊複習功課,這時阿文只能親自上去催促孩子了,孩子嘴裡總說「知道了,我會去學習的」,行動上依舊不夠自覺。
  • 巧用「椰殼效應」,3步讓孩子由「被動」變「主動」
    ,讓孩子由"被動"變"主動"。飯是一樣的,僅僅因為孩子喜歡椰殼,家長把孩子喜歡的椰殼做成了椰殼碗,不愛吃飯的孩子就由"要我吃"變成了"我要吃",真是奇妙!
  • 暑假作業總靠吼?這幾招讓孩子變快變主動,爸媽都要試試
    培養學生自我規劃、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家長一定要在避開這幾個「雷區」。其實,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這時候家長的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家長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1低年級:重點檢查字跡是否端正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而是說出大體範圍,
  • 想讓孩子主動寫作業,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
    不喜歡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拖拖塔塔,總是東張西望,類似的陋習成為了許多孩子的「習慣」,面對這些不愛寫作業,學習不主動的孩子,家長們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解決。所以,家長們錯誤的陪伴方式,也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會開小差、效率低的原因。3、對學習的知識掌握程度低寫作業的時候磨磨蹭蹭,始終寫不完,與孩子對該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不用心,寫作業的時候需要用到這些知識時,自然就無法辨識相關的知識,導致寫作業的時候磨磨唧唧,速度慢。
  •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學做娃的好老師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學做娃的好老師一直在強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優秀的父母很難養出差孩子。所以家長在想指責孩子時先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做一個好的榜樣。演員孫儷大家並不陌生,和鄧超一起育有等等小花兩個孩子。
  • 孩子學習被動沒效率?四招教你化被動為主動,走上學霸之路
    文/小焦媽媽時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得主動學習,每天都要父母和老師催促,才能坐在書桌前完成作業。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心態有些「野」,總是不能夠集中精神。其實被動學習的現象在現在的幼兒群體中非常常見,主要是由於孩子不具備主動學習的動力和清晰的目標及規劃。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應該如何讓孩子從被動變成主動吧。
  • 開學又要寫作業了!家長6個怪招,孩子乖乖學習
    家長6個怪招,孩子乖乖學習更換書桌的位置長期在一個毫無變化的環境中學習,很容易使思想僵化。更換書桌的位置,能以輕鬆的心情學習,也會迸發出巧思。磨鍊自己的拿手技巧時,能給自己一種精神上的暗示,告訴自己一定能贏得勝利。據說職業高爾夫球和棒球選手在狀態低落時,也都會將拿手的項目反覆訓練。磨鍊拿手項目增強自信的方法,對消除負面情緒相當有效。如果孩子因為某門功課導致學習情緒低落時,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 善良是為人必備品質,家長試試這3招,讓娃照亮自己,溫暖別人
    善良是為人必備品質,家長試試這3招,讓娃照亮自己,溫暖別人一個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是教出成績優秀的孩子,還要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雨果曾說:&34;。一個善良的人能給別人帶去溫暖,獲得別人的肯定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情。善良的人也會收穫更多的善良回饋。
  • 孩子學習效率低?家長試試這幾招,娃輕鬆從學渣逆襲成學霸
    相信大家都會非常好奇,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學生,有的孩子一學就會,成績也班級裡名列前茅;而有的孩子不管怎麼努力,成績始終上不去呢?這其實就是學習效率的問題,孩子的學習能力越強,那麼他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的知識也就越多、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