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每天晚上又要開始寫作業了。
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就算你強迫他、催促他去做作業,他寫的時候也很可能效率低下。
怎樣讓孩子自覺去寫作業?今天就為您支招,提供6個讓孩子乖乖寫作業的好辦法。
開學又要寫作業了!家長6個怪招,孩子乖乖學習
更換書桌的位置
長期在一個毫無變化的環境中學習,很容易使思想僵化。
更換書桌的位置,能以輕鬆的心情學習,也會迸發出巧思。
偶爾變動一下書桌的位置,就算不做什麼大的改變,將書架上的書本換個位置,書桌上的小擺設左右更換,也能讓孩子感覺到書房的新鮮感。
孩子每天在固定的環境中,當然引不起讀書的興趣。
做父母的,不妨略微花點心思,讓書房氣象一新,也許會使孩子產生親近書本的念頭。
讓孩子抽籤決定先做哪一件事
有的孩子一旦開始學習,就會興致勃勃地學進去。
但問題是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不願意進入學習狀態。
俗話說:「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抽籤是一種促使孩子迅速開始並進入狀態的方法。
通過抽籤的方式,可以消除孩子不知如何開始著手的猶豫,把籤中的指示,當作是預先既定事實去實行。
抽籤並不只是單純的作決定,這種帶有遊戲性質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參與意識。
換句話說,在進入好好用功讀書的主題之前,若能讓孩子產生這種「參與」意識,對由抽籤而決定的科目,就不會有拒絕感。
同時,對於自己參與決定的科目,也不敢馬馬虎虎地應付過去。
只要孩子開始主動讀書,就算成功一半了。
先讓孩子做拿手科目
據說職業拳擊選手,在比賽日期接近時,往往不是加強薄弱部分的矯正,反而勤於訓練平日最拿手的技巧。
磨鍊自己的拿手技巧時,能給自己一種精神上的暗示,告訴自己一定能贏得勝利。
據說職業高爾夫球和棒球選手在狀態低落時,也都會將拿手的項目反覆訓練。
磨鍊拿手項目增強自信的方法,對消除負面情緒相當有效。
如果孩子因為某門功課導致學習情緒低落時,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舉例來說,讓他儘量先做拿手的科目。
不管任何人,對自己所喜愛的或拿手的事,就算他人不要求,自己也會興致勃勃地去做。
當孩子已進入學習狀態後,再讓孩子接觸原本造成他情緒低落的科目,孩子由拿手科目所產生的原動力就會推進他繼續作業。
如此一來,原本不想寫的作業,會由於此種推動力而順利完成。
開學又要寫作業了!家長6個怪招,孩子乖乖學習
讓孩子有精神助力
一位母親有個成績很差的孩子。
如果孩子真是終日嬉戲倒也罷了,偏偏孩子似乎又有心讀書。
常看他坐在書桌前,就是心不在焉。
孩子心中也並不是不想讀書,只是缺乏能推動此念頭的動力,以及精神性的「助力」。
後來,這位徬徨的母親在孩子寫作業前,先要求他制訂一份計劃表。
學習計劃,成為孩子精神上的「助力」,讓他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順著孩子的心理逆療
記得有一部電影,說的是一個上班族的家庭,家中有個不喜歡讀書的孩子。
這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母親,請了一位大學生做孩子的家庭教師。
一般的家庭教師都是和孩子一起做功課,但影片中這位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卻不同,不但不教功課,反倒成天和孩子打棒球。
打從擔任家庭教師的第一天開始,他總是帶著手套和球,邊和孩子開心地交談,邊做投球和接球的動作。
每次總在汗流浹背之後,丟下一句「我明天再來!」
就這麼過了1天、2天、3天,這位母親感到驚訝不已。
當初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讀書,才花錢請家教,沒想到這位家教老師卻帶著孩子玩。
於是她便向家教表達了不滿,而這位大學生似乎沒什麼反應。
終於有一天,師生兩人在玩球時,孩子突然說出了「我想讀書」的話來。
為什麼不喜歡讀書的孩子突然表示他想要用功讀書?
原因可能是他在和原本有親近感的書隔離後,反而加強了他的讀書欲望。
換句話說,孩子原本就有對用功讀書的自我實現欲望,但也存在厭煩心理,遊戲使他遠離書本而深感不安,從而剌激出他讀書的欲望。
此種逆療對於讓孩子主動用功也頗具效果。
但是,如果孩子本來沉迷於某樣東西(籃球或者手遊),你就不要用這個方法。
開學又要寫作業了!家長6個怪招,孩子乖乖學習
利用反抗心理刺激他
孩子成績不好,讀書情緒低落,大部分的父母往往會用「你已經盡力了!」或「沒關係,下次加油!」之類的話來安慰孩子。
問題是有的孩子會因為安慰而產生依賴心理,反而影響了再度奮起。
這種情況,應該利用人原本的反抗心,告訴孩子:「我早就看透你了,你不是塊讀書的料!」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鈴木先生,最喜歡用這種方法刺激學生。
當他的學生不太想練習或是學習進度遲滯,鈴木便會用:「這首曲子對你可能有些困難!」或「你大概不喜歡小提琴吧!」之類的話來刺激學生,從而巧妙地激發起學生自動自覺想學習的幹勁。
但是,你用這種刺激方法前,要先確保親子關係很不錯。否則,這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貶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