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影響,目前大多數學校還沒開學,很多孩子都只能在家上網課,作業也是在家完成,那麼監督孩子寫作業的任務就行老師轉交給家長了。如果孩子及時上交作業還好,各自相安無事;但只要到了晚上孩子還沒交作業,老師就會一直打電話催促。
不過這也是老師的分內事,誰不想讓學生在家也能認真學習呢?
然而最近有一位孩子爸爸在網上「火了」。起因是老師按照慣例把沒完成作業的學生名單發在家長群裡,這位爸爸對老師催交作業的通知回復道:「哦,小孩睡了,明天早上讓他寫。」或許是因為家長不太上心的態度讓老師覺得不太舒服。
於是老師回了一句:「開學來退學費」,然後怒刪家長,並且截圖發朋友圈說「開學見」。
我們不得而知這個孩子究竟有沒有退學,但有意思的是對於「孩子沒寫完作業」這件事,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態度。
有一部分家長表示絕對會監督孩子完成作業,讓他們「今日事今日畢」;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表示不會逼迫孩子熬夜寫作業,因為孩子還在長身體,睡眠不好就容易發育不好,實在寫不完的作業他們會幫孩子完成。
無獨有偶,其實早在去年,浙江教育廳就頒布了《浙江省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通告內容為:小學生晚上9點,初中生晚10點可以不寫作業。教育部門原本是為了讓孩子減負,但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傳來:有些孩子性格慢,不是有因為作業多而寫不完,而是因為磨蹭。
如果孩子磨蹭到最後發現不用寫了,這豈不是助長他們拖延的毛病?
雖然拖延症是毛病,不過家長首先應該了解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作業太難
有很多情況下孩子本身是不願意磨蹭的,因為他們也知道作業做完了才能去玩兒,老師和家長才不會不滿意。但如果作業太難,孩子不會做,那必然會造成拖延。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及時和孩子溝通,一邊答疑解惑一邊鼓勵孩子自己想想,這樣既能加快孩子做作業的進度又能促進親子關係。
2、時間觀念不強,不擅長做時間規劃
小學階段的孩子往往不具有較強的時間管理觀念,他們可能無法妥善的分配好做各項任務的時間,因此造成拖延。
3、過於追求完美
有的孩子對完成作業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字沒寫好或者不夠整齊他就要修改、重寫,因此降低了完成作業的效率。
4、父母頻繁催促
這將引起孩子的「超限效應」,家長越催孩子越不耐煩、越逆反,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那麼家長可以如何改變孩子的拖拉習慣呢?
1、讓孩子規劃作業進度
如果不是因為作業太難,家長應該帶領孩子一起制定作業計劃,困難的科目多留出時間,相對容易的科目就壓縮一點時間。多給孩子一點耐性,不要讓孩子在焦慮惶恐的心態中迷失自己,影響接下來的表現。
2、寬嚴並濟,不給孩子過多負擔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往往還會讓他多做一些課外題。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在辛辛苦苦完成作業之後還有其他的任務等著你,你是不是就更不想做作業了?
因此,如果孩子已經完成作業,家長務必要給孩子留出自己的空間,讓他知道付出努力是會得到回報的,以免孩子心理失衡,一維護孩子身心健康。
3、多觀察、多陪伴
孩子在遇見難題的時候會下意識的求助,如果家長忽略了他們的訴求,那孩子自然只能一拖再拖,因為實在是無能為力。因此家長不要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做甩手掌柜,一定要在旁邊多陪伴、細心觀察,耐心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啟發孩子自己動腦多想想。
孩子的拖延症並非「絕症」,只要家長勤於疏導、耐心教育,孩子終究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