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一貪」李乘龍,玉林市市委書記,農民出身。從他家裡搜出的兩個密碼箱,內裝借據、收條、存單總計1000多萬元; 10處房產產權證,房產總面積1664平方米;金銀細軟一堆。一沓信封裡裝著小姐的玉照,每個信封都註明小姐的稱謂和出生年月,以及聯繫電話。
李乘龍收受賄賂374.5萬元人民幣、2.5萬美元、1萬元港幣,有700多萬元來源不明。他被處決。
《新晚報》2000年5月8日載紫楓文披露,李乘龍在獄中把他和20歲的L小姐的私生女、周歲上下的小姑娘照片,緊緊貼在胸口上,繼而涕淚橫流,罵自己造孽深重、十惡不赦。他自稱弄錢是「想留條後路」。關押期間他曾說:「我不收,他們照樣會把錢給別人。大家都送,大家都收,我李乘龍改變不了大氣候。他媽的我李乘龍不收,我李乘龍就是笨蛋!」他出了幾次國,自稱「每次出國都給我很大的震動」,覺得自己「應該聰明一些,享受生命應該享受的一切。」他還說:「反正我也是被判了極刑的人了,能有機會說說自己的經驗教訓,能夠啟發活著的黨員幹部,也算行點善吧。」紫楓文記敘:
法官讓李乘龍作最後陳述時,李乘龍突然轉身給在場的玉林父老跪了下來,聲淚俱下地說:「如果玉林人民能夠善待我的父母、妻子和兒女,我甘願接受極刑,但請玉林人民給我一個機.會」
在監獄中李乘龍寫下了如下順口溜:「出身布衣貧, 自幼講誠信,少年懷壯志,半世苦艱辛,錢遮眼晴頭髮昏,官進心竅人沉淪。只圖留戀名利地,終完成為犯罪身。功名利祿如糞土,富貴榮華等浮雲。
[點評]一個被槍決的大貪官,李乘龍和劉青山、張子善、胡長清的臨刑自白一樣,很值得人們品味。「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34;了,一些官員由好官變成了貪官。
李乘龍作最後陳述時給玉林父老跪下,請求的是玉林人民善待他的父母、妻子和女兒。這時想到父母妻女,是他的良心再現。不過他該向玉林人民請罪。貪了那麼多,還幻想給他個「機會」,這個「機會」法律和人民不會給。他要用他的「 經驗教訓」教育活著的黨員幹部,視此為「行點善」,說明他真有悔意了。
更難得的,行將赴刑場的李乘龍寫下了發人深省的順口溜。「出身布衣」,講過的「誠信」,嘗過的「艱辛」,他怎麼就都忘了呢?不錯,我們黨的官員們,大多是布衣出身,都曾在幾十年或十年二十年中講過「誠信」,嘗過「艱辛」。遺憾的是,有些官員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潮起,把出身、誠信、艱辛都程度不同地忘掉了。這叫數典忘祖,也叫老百姓說的「忘本」。原因就是」錢遮眼睛」、『官迷心竅」、「只圖名利」。「金錢與骯髒相連。(英語)「貪婪是一切罪惡之源。」(喬叟)如今,有多少官員鑽錢眼裡去了呢?有多少人為錢為官為名利而不擇手段呢?
其結果是慘烈的。李乘龍終於明白了:「錢遮眼睛」的後果是「頭髮昏」,「官迷心竅」的後果是「人沉淪」,只圖名利勢必成「犯罪身」。不錯,現實生活中,當今官場中,「發昏」「沉淪」的大有人在。這部分人可能還在執迷不悟,沒有看到「犯罪身」的下場。
「功名利祿如糞土,富貴榮華等浮雲」。這是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都曾說過,或欣賞過,或按它實踐過的話。「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在封建社會,就有淡漠功名、無意官場的大量文人墨客,,他們或隱居,或著書立說,或躬耕壟畝,或遍遊名山大川、吟詩作賦。他們過得灑脫,活得順心,最後感到充實。當然,這樣說不是提倡人們都去做「隱士」。人民的公僕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功名利祿、富貴榮華,而是要為人民謀福利,建功立業,留下好名聲。
庸官、貪官的虛名、假政績,搜刮來的富貴,那真可稱為糞土、浮雲。糞土不可聞,浮雲易散,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