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貪官年輕化,應紮緊制度的籠子

2020-12-15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2月11日 18:08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胡輝 編輯:陳豔華

近日,中國檢察網公布的一份起訴書顯示,1996年出生的某市土儲中心會計達瓦卓瑪,自去年3月兼任出納工作開始,在半年多時間裡挪用公款2100多萬元用於網絡博彩,案發時,這筆錢只剩下7萬,造成國家資金重大損失。今年3月的一則通報顯示,某市不動產交易窗口工作人員田琦浩,入職僅11個月就侵吞國家稅款595萬元。(12月11日 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學歷高、學習力強、接受新生事物快,這是人們對當下年輕人的普遍印象。年輕幹部敢想、敢闖、敢幹,確實給幹部隊伍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然而,在「80後」「90後」成各行各業主力軍的同時,卻也有一些走上關鍵崗位時間不長的年輕幹部,作風腐化墮落,涉案金額觸目驚心,為「貪官年輕化」敲響了警鐘。

貪官之所以為貪官,究其原因,根源在於理想信念喪失。習近平總書記曾用「紐扣」來提醒年輕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那些跌倒在事業起跑線上的年輕幹部,或愛財如命,或貪圖享樂,或生活糜爛,他們之所以年紀輕輕就「四風」纏身,說到底是沒有釐清公與私的關係,沒有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

雖如此,但在「貪官年輕化」面前,我們卻不能一味指責他們個人的貪念,而應該從根源上找原因、施對策。幹部選拔任用,應堅持德才兼備,如果從嚴從優選人用人,這些理想信念喪失的幹部又是如何從幹部隊伍中「脫穎而出」的?可見,個別組織部門在任用幹部時,強調了「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卻忽視了「道德品質」,才導致一些「失察」的年輕幹部「帶病」提拔,危害了黨的健全肌體。

再者來說,貪腐現象的發生,與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乏力也不無關係。年輕幹部工作時間不長、基層歷練不夠,拒腐防變能力本來就較低,一旦缺乏有效監管,更容易滋長僥倖心理,在貪腐之路上一路狂奔。譬如說,在縣稅務局工作的李曼溶截留納稅人稅款111筆計342萬元,「90後」出納王雪侵吞、騙取公款多達720餘萬元,如此巨貪背後,暴露的又何嘗不是制度的漏洞?

可見,年輕、巨貪的背後,還是「入口關」「運行關」把關不嚴所致。腐敗與年齡無涉,卻與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的權力緊密相連,可以說,制度乏力,每一個當權者都容易濫用權力。唯有全方位加強監督管理,將幹部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才能形成更加嚴密的反腐網絡,讓年輕幹部在監督中工作、在陽光下用權、在歷練中成長。(胡輝)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為廣西新聞網的文章均系廣西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廣西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為快遞活物紮緊監管的「籠子」
    因此,相關部門亟須為快遞活物紮緊監管的「籠子」。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法律規定,硬化監管部門以及電商平臺、快遞公司的監管責任,同時從動物保護、衛生防疫等角度加大對快遞活物的禁運宣傳,切實從源頭上遏制網售活物與快遞活物行為。
  • 群眾推薦|周毅之:何為「制度籠子」「精神之鈣」與「拱心石」
    一是「刮骨療毒」,「打虎、拍蠅」;二是紮緊制度籠子,強化依規治黨;三是輸入精神之「鈣」,強化以德治黨。有人曾希望「修完水龍頭再拖地板」,願望本可理解,但是制度是在清除「四風」、「打虎」、「拍蠅」中逐步完善的,廉政習俗是在錘鍊中養成的,所以,「地板上有水就得馬上拖」,不能「等到完全修好了龍頭才動手」。
  • 艾醫衛:試論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原標題:試論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的根本之策。」
  • 男貪官不要臉與女貪官不要屁股
    與其說女貪官整屁股整陰部是愛美,不如說她們是功利、勢利——她們是愛錢愛財,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身體各部位的最大潛力,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換言之,整容屁股陰部,只不過是一種尋常的投資過程中必要的成本開銷,對身體部件版本的升級換代。大買賣當然需要成本大,大投入大製作,大投入大產出,道理很簡單。
  • 嚴防「帶病提拔」 杜絕「人身依附」
    原標題:嚴防「帶病提拔」 杜絕「人身依附」為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進一步規範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幹部任免事項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中組部近日修訂印發了《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幹部任免事項守則》。《守則》明確了「凡提四必」和「三個不上會」、「兩個不得」、「五個不準」的要求。
  • 周志宏:杭州小科長貪腐超千萬暴露制度短板
    「小科長貪腐超千萬」,暴露制度短板,倒逼築牢制度籠子。該案發生後,杭州臨安區紀委監委對該區審計局下發監察建議書,要求舉一反三、全面整改,築牢「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從根本上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這正是嚴防「小官巨貪」的關鍵所在。楊基成的腐敗看上去是由為人擔保而引發的連鎖反應,實際上是他本人漠視黨紀國法的必然結果。這起「小官巨貪」案件所暴露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 新聞分析 | 嚴防打著領導旗號謀私
    要管住打旗號謀私利的現象,在注重加強家教家風的同時,還必須從制度層面加以規範,不斷紮緊制度籠子。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在防止打領導旗號辦私事謀私利、插手工程建設項目方面,出臺相關制度,進行專項治理。浙江省委明確了禁止領導幹部插手幹預土地使用權出讓、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活動三個方面的24個「不準」。黑龍江省落實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在全省範圍內進行五方面的專項治理。
  • 好馬韁繩手中留——讀《制度的籠子》
    在老師的傾力推薦下,我懷著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買來了慕名已久的《制度的籠子》。儘管最近準備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加之這學期課程很多,只能用零碎的時間來看這本書,但是我讀得有滋有味,回味無窮。  於是,每晚睡前閱讀此書便成了一種既幸福又充實的習慣。該書從全局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研究視野十分開闊。
  • 張玉環重獲自由,司法權力應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即使如此,冤假錯案的發生仍然在所難免,除了完善制度、加強監督之外,案件具體經辦人的責任追究也就顯得不可或缺。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某些執法者樂於行使權力,卻並不願意對行使職權過程中的個人失誤負責,而在針對執法者的約束規定中,也缺少相應的針對工作失誤的具體罰則。於是,即使執法者個人失誤造成不當後果,大多也只是「國家賠償」了事。
  • 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
    同時,廖少華的落馬也給公眾和紀檢部門提了個醒: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隨著反腐打貪進入深水區,貪官的偽裝手段會越來越高明。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眾是英雄、背後是蛀蟲,如何將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隱形」貪官揪出官員隊伍,是反貪面臨新的挑戰。    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受審時,對自己的索賄、受賄行為追悔莫及,稱自己「人品太差」。
  • 「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用英語怎麼說?​
    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Confining power to an institutional
  • 透視新版紅十字會法亮點:編織制度籠子 明確法律責任
    透視新版紅十字會法亮點:編織制度籠子 明確法律責任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 題:編織制度籠子·明確法律責任·助力事業發展——透視新版紅十字會法三大亮點
  • 普陀:啟動「回頭看」確保制度建設與執行「落地」
    「我們檢查發現你單位個別制度修訂不規範,如下屬單位車輛管理制度中存在與法律法規不符之處,另有請銷假制度內容上重複照抄人事規定……」近日,在普陀區民政局黨組會議上,區紀委監委駐區民政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就正風肅紀檢查發現的制度建設與執行問題及時向黨組作出反饋,並約談分管領導,督促落實整改
  • 何竹梅:「節慶活動」當裝進位度的「籠子」
    為此,四川印發的《實施細則》,將「節慶活動」裝進了紀律的「籠子」,走出了「節慶活動」監督管理的重要一步。 嚴格審批流程,讓「活動」更顯「珍貴」。關於節慶活動的開展,以前在一些地方確實存在多種亂相,似乎是憑著地方有關部門的喜好,像開展就開展。
  • 亳州推出七項制度 嚴防各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
    「兩節」將至,我市採取多項措施,多部門聯動,嚴防各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我市建立健全了責任追究制度、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和應急周轉金制度、勞資專管員制度、用工實名登記和工資實名發放制度、三級投訴窗口制度、不良行為信息記錄和金融信用加載制度、農民工工資支付專戶制度等7項制度,嚴防各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初步設立的110個農民工資專戶,使農民工工資從工程款中剝離出來,要求撥付項目款時,先行支付工資,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 解讀黨內法規制定條例:把紀委的權力關進籠子
    據島叔的朋友「人民日報政文」透露,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將查找各環節的風險點,明確請示報告、線索處置、審查審理、涉案款物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審查過程全程錄音錄像、打聽案情和說情幹部幹預登記備案等制度,把紀委的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  好一個把紀委的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而且從透露的細節看,這個籠子可不是「牛欄關貓」,而是異常細緻。這也是這屆紀委一個重大的制度貢獻。
  • 誰在為取消貪官死刑搖旗吶喊?
    近年來「取消貪官死刑」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於貪官獲死刑,北京大學法律碩士錢列陽始終不認同死刑是最有震懾性的預防手段。他說:「你會發現貪官被紀委找去談話後直接就自殺了,這本身就說明一些貪官不怕死,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幾年裡,自殺的涉貪官員遠比被判死刑的要多。」
  • 丁仁能:貪官為什麼不怕群眾告狀?
    我無從知曉發生在安徽的這兩個典型案例具有多大的代表性,但是,群眾越告狀,貪官升遷越快的怪現象,無疑值得我們高度重視。貪官為什麼不怕群眾舉報?細細考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貪官的背後有更大的腐敗保護傘。河北省巨貪李真在位時作風霸道,狂妄自大,其腐敗行徑影響惡劣。
  • 貪官「59歲現象」變「35歲現象」說明了什麼?
    過去常看一些貪官「落馬」的報導,對「59歲現象」並不陌生,也有些「見怪不怪」了。而如今35歲以下的「青春一族」卻成了高發群體,且他們普遍都是上崗或升職不久就陷入犯罪泥潭的,這確實讓人痛心扼腕,更令人不寒而慄。如果59歲是貪汙受賄的多發、同時也是最危險的年齡段,反映的是再不撈就再也沒機會撈的最後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