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18:08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胡輝 編輯:陳豔華
近日,中國檢察網公布的一份起訴書顯示,1996年出生的某市土儲中心會計達瓦卓瑪,自去年3月兼任出納工作開始,在半年多時間裡挪用公款2100多萬元用於網絡博彩,案發時,這筆錢只剩下7萬,造成國家資金重大損失。今年3月的一則通報顯示,某市不動產交易窗口工作人員田琦浩,入職僅11個月就侵吞國家稅款595萬元。(12月11日 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學歷高、學習力強、接受新生事物快,這是人們對當下年輕人的普遍印象。年輕幹部敢想、敢闖、敢幹,確實給幹部隊伍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然而,在「80後」「90後」成各行各業主力軍的同時,卻也有一些走上關鍵崗位時間不長的年輕幹部,作風腐化墮落,涉案金額觸目驚心,為「貪官年輕化」敲響了警鐘。
貪官之所以為貪官,究其原因,根源在於理想信念喪失。習近平總書記曾用「紐扣」來提醒年輕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那些跌倒在事業起跑線上的年輕幹部,或愛財如命,或貪圖享樂,或生活糜爛,他們之所以年紀輕輕就「四風」纏身,說到底是沒有釐清公與私的關係,沒有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
雖如此,但在「貪官年輕化」面前,我們卻不能一味指責他們個人的貪念,而應該從根源上找原因、施對策。幹部選拔任用,應堅持德才兼備,如果從嚴從優選人用人,這些理想信念喪失的幹部又是如何從幹部隊伍中「脫穎而出」的?可見,個別組織部門在任用幹部時,強調了「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卻忽視了「道德品質」,才導致一些「失察」的年輕幹部「帶病」提拔,危害了黨的健全肌體。
再者來說,貪腐現象的發生,與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乏力也不無關係。年輕幹部工作時間不長、基層歷練不夠,拒腐防變能力本來就較低,一旦缺乏有效監管,更容易滋長僥倖心理,在貪腐之路上一路狂奔。譬如說,在縣稅務局工作的李曼溶截留納稅人稅款111筆計342萬元,「90後」出納王雪侵吞、騙取公款多達720餘萬元,如此巨貪背後,暴露的又何嘗不是制度的漏洞?
可見,年輕、巨貪的背後,還是「入口關」「運行關」把關不嚴所致。腐敗與年齡無涉,卻與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的權力緊密相連,可以說,制度乏力,每一個當權者都容易濫用權力。唯有全方位加強監督管理,將幹部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才能形成更加嚴密的反腐網絡,讓年輕幹部在監督中工作、在陽光下用權、在歷練中成長。(胡輝)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為廣西新聞網的文章均系廣西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廣西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