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貪官的言行,常常讓我們在反思中得到啟迪。 比如,有的貪官不僅在搞腐敗時肆無忌憚,為所欲為,而且在露出腐敗的蛛絲馬跡時,竟然對群眾的舉報不屑一顧。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伏法後,一位紀檢幹部說:「對王懷忠的反映不是一天兩天了,老百姓檢舉的材料早就成麻袋了。」但群眾越是反映,王懷忠的仕途越是順利,升遷的速度越快。從阜陽地委副書記到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平均兩年多就升一次官。因此,王懷忠曾得意洋洋地說:「告我又怎樣?查我一次,我升一級。」無獨有偶。2004年,因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8年的安徽省阜南縣原縣長助理穆克彪,與王懷忠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早在糧食系統工作期間,群眾就不斷舉報穆克彪。紀委以及檢察、公安等部門前前後後也曾組織過多個調查組力圖查清穆克彪的問題。奇怪的是,從最初的縣飼料廠副廠長,到後來的飼料廠廠長,再到縣糧食局副局長、局長,直至最後的縣長助理,調查組每調查一次,穆克彪就官升一級。 我無從知曉發生在安徽的這兩個典型案例具有多大的代表性,但是,群眾越告狀,貪官升遷越快的怪現象,無疑值得我們高度重視。貪官為什麼不怕群眾舉報?細細考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貪官的背後有更大的腐敗保護傘。河北省巨貪李真在位時作風霸道,狂妄自大,其腐敗行徑影響惡劣。當知情人不時向中央紀委舉報時,河北省原省委書記程維高就大發雷霆地說:「告李真就是告我!」並親自給中央寫信打保票:「李真沒問題。」同年9月,程維高還向中央紀委遞交了一份所謂的調查報告,證明李真的清白!自恃有靠山的李真,在正面較量之初曾108天拒不承認自己有問題,而且口氣十分傲慢:「你把誰誰找來,我不跟你談」。正如他後來交待的那樣,「當時自己心存僥倖,幻想我在裡面一頂,在外面的關係網一側應,惡運就能過去,事情也就扛過去了。」塵埃落定的李真案,現在回頭看看仍然讓人有驚心動魄之感。試想,中央紀委當初如果不是迎難而上,下決心查處李真案,事情不就像李真說的那樣扛過去了嗎? 二是貪官的周圍有一張盤根錯節、無孔不入的腐敗關係網。還以李真為例。李真利用自己擔任過省委辦公廳秘書、副主任的特殊身份,拉幫結派,組成既得利益集團。對李真的問題進行初步核查時,剛掌握李真一些違紀違法問題的事實和證據,就有人給李真通風報信,洩露案情,並為其出謀劃策,訂立攻守同盟;還有人以種種藉口一方面替李真說情,另一方面誣說中紀委專案組偏聽偏信,故意整人,企圖混淆視聽,把水攪渾等。穆克彪的情況也一樣。在查處穆克彪問題時,專案組為保密起見在偏僻之處租了一棟兩層小樓作為駐地,還特意焊上鐵柵欄,封上保險門。然而,不消兩天,小樓以外的其他樓房就被人緊急租用,還有人用長長的竹竿挑著手機和小紙條傳遞給穆克彪。後來,專案組將地點轉移了。但是,還沒兩天功夫,專案組又在穆克彪的床下發現了手機。想想看,這樣一張密不透風的腐敗關係網,實際上就是讓貪官有了刀槍不入的「護身符」。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對自己不利的情況,貪官們必然會動用全部的人力、物力、財力、權力等資源為自己開脫。若再遇到工作馬虎、查處不堅決的情況,貪官自然能輕而易舉的逢兇化吉、矇混過關。 三是腐敗現象的自我繁殖與滲透性。中紀委在調查了解王懷忠腐敗問題時,王懷忠曾狂妄地叫囂,要用200萬元擺平中紀委。也許在王懷忠看來,只要將足夠的錢送出手,即便是中紀委這樣黨內最高的反腐敗機構,也沒有什麼擺不平、辦不了的事。當然,最後的結果不是王懷忠將中紀委擺平,而是中紀委徹底查清了王懷忠的問題,使王懷忠被處以極刑,受到了應有的懲處。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想想王懷忠所說的話,王懷忠為什麼會得出用錢就可以擺平中紀委的結論?此前他是否用金錢擺平過其他什麼人或機構?如果換一個級別較低的其它機構和組織,而不是原則性、組織紀律性極強的中紀委,以王懷忠的能量,會不會將其擺平?從「群眾越反映、王懷忠仕途越順利、升遷速度越快」的現象來看,王懷忠肯定擺平過不少人。但是,究竟擺平過哪些人,則不得而知。基於同樣的原因,安徽阜南縣群眾在多次檢舉告發穆克彪時,不僅穆克彪不把它當回事,穆克彪的老婆也是胸有成竹、滿不在乎。她曾放肆地說:「讓那些工人去告,他們告到哪,我家老穆的金條就鋪到哪!」這是穆克彪用錢賄賂那些能決定他命運的、級別更高人物的鐵證。因此,一個腐敗分子在拉攏腐蝕一大批幹部後,會形成腐敗的利益小團體。他們抱成一團,官官相護,相互包庇,錯以為天下就是他們的,不可能把群眾的檢舉告發當回事。 四是有些人在反腐敗工作中的不作為。不可否認,有的處於反腐一線的幹部,工作的主動性不強,存在著等別人提供板上釘釘類的線索、等領導作出必須查處的明確批示、等上級反腐敗統一部署的消極思想。對群眾的信訪舉報,不少人也常常往下一轉了之,說些「認真調查並報告結果」之類不痛不癢的話。對此,老百姓戲稱其為專業老鼠(腐敗分子)與業餘貓(反腐人員)的較量。以這樣的作風去反腐,出現貪官「邊腐邊升」、「舉報越多,升遷越快」之類「正不壓邪」的現象也就不奇怪了。 貪官不怕群眾告狀,既反映了反腐敗鬥爭的尖銳性、複雜性、長期性,印證了中央關於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的正確判斷,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訴人們:反腐敗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是遠沒有達到讓貪官聞風喪膽的程度,遠沒有達到讓群眾滿意的程度。下一步,要想解決貪官不怕群眾告狀這個問題,還必須加大懲處腐敗分子的力度,讓腐敗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從而手不敢伸;加強反腐制度建設,消除制度漏洞,讓人手無法伸;加強廉政教育,讓人手不願伸;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讓用人失察者、行政不作為者追悔莫及。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做下去,腐敗問題是一定能夠解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