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大學生回鄉自主創業,養殖蘆花雞,年銷售收入過百萬

2020-12-19 創業家

社會的發展,人才的要求,使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讓許多大學生尚未走出校門就輾轉於各個招聘「戰場」,失望和無奈過後,創業成為了他們新的奮鬥目標。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萊州大學生薑曉明,畢業後創建了年銷售量過百萬元的蘆花雞生態養殖公司,在創業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姜曉明說:「畢業以後,我也找過幾份工作,坐在辦公室裡邊,我感覺挺無聊的。怎麼說,人吧,總要有點激情,像我現在年輕吧,應該再闖一闖,自己幹一番自己的事業,我認為,自己的青春應該自己做主,所以我就選擇了自己創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2008年,姜曉明辭去了在北京的會計工作,回到家鄉,來到大山深處養起了蘆花雞,創建了北寺口蘆花雞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開始了創業路。

剛開始創業,姜曉明也曾面臨養殖規模小,人員管理鬆散,分工不明確等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姜曉明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了一套嚴格、細緻的工作流程;又多方籌資擴大了公司規模,才有了公司現在的模樣。管理跟上了,姜曉明又在銷售上下起了功夫,他把散賣的雞蛋裝進了包裝盒、並配上宣傳頁、展板,增加了雞蛋的附加值,他還到處跑市場聯繫銷路。

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做起了網上買賣,讓小山村連上了大市場。姜曉明說:「經過一年的發展,這裡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了,我想,下一步再多建幾個養殖棚,多發展幾匹雞,存欄量保持在兩萬隻左右吧,這樣要雞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有。」現在姜曉明的生態養殖公司養殖的蘆花雞和雞蛋已遠銷到江蘇、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創業成功之餘,姜曉明還不忘弱勢群體,為18戶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成為殘疾人扶持基地。

萊州市為了幫助創業的大學生,出臺了多項鼓勵大學生志願者自主創業的政策,在當地公共服務機構登記失業的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時,可申請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資金扶持;從事個體經營,可不受出資限制,出資1元即可申報登記;畢業兩年以內的畢業生,凡從事個體經營,三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政策傾斜。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看好綠色養殖 當陽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螞蚱
    「操盤手」辭職只為回鄉養螞蚱       今年3月,趙志超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養起「東亞飛蝗」,他租下村裡20畝地,搭起養殖棚,種植玉米草。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他的養殖基地時,首批80萬隻螞蚱已長成指頭大小,正在綠油油的玉米草上蹦蹦跳跳,享用美味。
  • 【創業經】大學生回鄉養青蛙 年收入4000萬!
    【抓住機遇 回鄉創業 大學生生財有道】一個是公司年產值達幾千萬元的「青蛙王子」,一個是傳承家業的「剪紙姑娘」,身為大學生的他們畢業後都選擇了回鄉創業,並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很快,他父母和弟弟也從湖南老家來到廣州,全家人又團聚在一起,他父母更是希望他從此在廣州安定下來,為了生計,王理的父母還租了一間平房,經營一家快餐店,每月收入大約五千元;他弟弟靠自己打工掙錢生活,起初,一家四口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但是,2008年下半年,王理母親的一次意外受傷住院,打破了他們一家原來平靜的生活,也催生了王理的創業夢想。
  • [人民日報]澄邁「城歸」大學生返鄉創業
    「咖啡女神」潘少丹辭職返鄉,白手起家設立Tao Cafe咖啡店,又興建綜合健身館,資產數百萬元;「地瓜大王」王文克不當白領當「新農民」,把橋頭鎮綠色富硒地瓜打造成「地瓜中的勞斯萊斯」,一斤賣到26元;回鄉投資黃牛養殖的「80後」小夥兒李傳炳,養殖100多頭黃牛,年利潤約50
  • 一坡蘆花雞 生態「錢」景好
    據了解,陸萬勇是當地下堰組村民,20年前前往浙江杭州打工,做紡織業,結識了江蘇維安城南鎮女子姚娟,婚後小夫妻倆一直在江蘇打工,2019年11月夫妻倆回鄉創業。「這裡的生態好,草成山、樹成林、夏天都一點不覺得熱,比江蘇的氣候好多了,我早上6點過鍾起餵雞,餵完雞便割草,中午休息,下午4點來鍾到林子裡,草叢中撿蛋,兩三天給收購點送一次雞蛋,平時有縣城居民打來電話。
  • 甘肅西和:「蘆花雞」成為群眾致富的 「金鳳凰」
    但由於地處西和縣洛峪鎮大山深處,當地居民收入主要以務農為主,收入不穩定,並且產業結構單一,又缺乏資金技術支撐。近年來清水村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特色種養殖,拓寬當地貧困人口收入來源,取得顯著成效。
  • 自貢富順鄉村夫妻回鄉養黑鳳雞蘆花雞創業 年出欄1500隻
    當天,慰問了創業的鐘光林夫婦,並對其特種雞養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上世紀末,石貢村姑娘鍾光林嫁給了本村剛退伍的張遠洪,兩人立志創業但苦於沒有本錢,鍾光林便依託親戚關係,勸導丈夫到成都打工。打工期間,兩口子就特別留意創業項目,最吸引他們的就是符合家鄉資源條件的特種養殖。
  • 倪坤連:大學生當「豬倌」回鄉創業前景闊
    安龍縣招堤街道冗華村海子組倪坤連大學畢業後沒有像大多大學生一樣留在大城市打拼,所以我今年大學畢業之後就選擇回鄉創業,放棄了大城市工作和學習的機會,然後跟著我爸我媽還有我們家這些親戚,一起把我們這個產業搞起來。
  • 什麼是蘆花雞?如何養殖蘆花雞?
    一、什麼是蘆花雞?蘆花雞是我國著名的土雞品種之一,汶上蘆花雞是山東省汶上縣特產,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目前,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養殖蘆花雞。
  • 散養蘆花雞 啄開「致富門」
    羽毛黑白相間、雞冠紅得發亮……近日,記者在海原縣鄭旗鄉西沿村羅成功的養殖合作社看到,500畝林地裡,大大小小的蘆花雞或在林下覓食,或飛上欄杆,個個精神抖擻,活蹦亂跳。   瞅瞅時間,該給蘆花雞餵食了。站在柵欄外的羅成功拎著飼料桶走進林地,飼料才下食槽,四處漫步的蘆花雞便飛奔而至,爭相啄食。
  • 城歸⑦|80後大學生辭職回鄉養羊:還沒盈利,但值得去冒險
    80後張衛回鄉的一年後,谷崗鄉火嵊村迎來新農村建設,在外面打工二十餘年的尹殿發回鄉蓋房,後留下當貨車司機。位於深山裡面的火嵊村,村支書尹殿發成立了合作社,承包農田種植有機紅米。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火嵊村位於三縣交界之處的山區,也是谷崗鄉最為偏僻的人口大村。
  • 大學生回鄉創業有何扶持政策?
    網友爆料: 近日,一赤壁網民在鹹寧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諮詢,三位大學生今年從武漢高校畢業,想要回鄉自主創業做養殖行業,為鄉裡的發展盡一份力,也能讓4年所學知識能有施展的機會,能夠得到哪些政策扶持嗎?
  • 寧陝縣95後青年王顯章:放棄高薪返鄉養殖蘆花雞
    西部網訊 「我之前在山東臨沂的一家家具廠打工,已經幹了四年多了,月收入9000元,主要從事給家具噴漆的工作。今年妻子有孕在身,需要照顧,在外面工資高,但都是給別人打工,所以我琢磨著自己來做點什麼,經過一家人的商量和多番考察,決定養殖蘆花雞。」
  • 如何看待高材生年薪百萬回鄉養雞,虧損50萬後,回城找工作?
    現在的媒體特別喜歡報導,一些大學生回家養豬種田的故事,最受到歡迎的要數北大、清華的高材生回家養豬的故事,被大家津津樂道,至於他們之後是不是賺錢了,公司是不是上市了這就不是我們關心的事情了。如何看待高材生年薪百萬回鄉養雞,虧損50萬後,回城找工作?
  • 辭去城裡「高薪崗」 回鄉創業惠鄉鄰
    辭去城裡「高薪崗」 回鄉創業惠鄉鄰 ——記葉集區姚李鎮合興村80後返鄉創業青年徐志紅
  • 大堡鄉高竹村大學生回鄉創業!帶領全村人發財!你認識嗎?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唐超軍,在身邊很多人想方設法離開農村時,他卻放棄在大城市優渥的收入,回到家鄉常寧市大堡鄉高竹村辦起了種養殖合作社,不但當起了「雞司令」「牛倌」,還承包了一片魚塘。擔任「村官」帶著10多戶貧困戶致富奔小康。村裡人稱讚說,這個大學生不戀都市繁華,硬是憑著堅強的毅力闖出了一片農村新天地。
  • 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案例
    近年來,由於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加,國家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也越來越高
  • 大學生回鄉當「農創客」 百畝果園年收入過百萬 帶動30多人就業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市人社局供圖近年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成為「農創客」,32歲的蔣坤就是其中一人。7年前,他回到家鄉潼南玉溪鎮青石村從零開始,辦起了農業採摘。他的精品果園裡四季結果,春末枇杷可口,盛夏葡萄誘人,金秋檸檬飄香,隆冬沃柑甜美,旺季時每天都可迎來上百人入園休閒採摘。
  • 80後大學生夫妻回鄉創業做農場,100萬斤甜蟠桃遭遇滯銷
    今年果園滯銷的100萬斤桃子,因銷售不出眼看要爛在地裡。美女大學生回鄉創業承包果園狄新麗是土生土長的村裡人,同時也是周口市商水縣顧坡蟠桃園園主。2008年,大學畢業後的她放棄了高薪職業,毅然選擇了回鄉創業。「這一切都因為我喜歡這片土地,更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 一周三次透析 80後大山裡養出創業「金」雞
    2012年,熊勇被查出尿毒症,每周都要透析三次維持生命,這讓家庭負債纍纍。他身患重病,卻自立自強,病情穩定後他開始創業,養牛、養三黃雞、養蘆花雞……如今在扶貧幹部的幫扶下,熊勇的1萬隻蘆花雞即將出欄,他的創業夢即將起航……
  • 大學生回鄉當「農創客」 百畝精品果園年收入過百萬 帶動就業30餘人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高超近年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成為「農創客」,32歲的蔣坤就是其中一人。7年前,他回到家鄉潼南玉溪鎮青石村從零開始,辦起了農業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