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綠色養殖 當陽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螞蚱

2020-12-24 央視網

       「蝗蟲過後一場風,莊稼全落空」,蝗蟲的出現歷來與災害聯繫在一起,可如今,一向被人們所深惡痛絕的蝗蟲(又稱螞蚱),被當陽市兩河鎮趙閘村大學生趙志超「請」進養殖大棚,並將於兩個多月後端上市民餐桌。

       「操盤手」辭職只為回鄉養螞蚱

       今年3月,趙志超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養起「東亞飛蝗」,他租下村裡20畝地,搭起養殖棚,種植玉米草。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他的養殖基地時,首批80萬隻螞蚱已長成指頭大小,正在綠油油的玉米草上蹦蹦跳跳,享用美味。

       2008年,趙志超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先在海南海口一家證券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上夜班做 「操盤手」,透過風雲變幻的股市,他看到了綠色養殖業美好的前景。一年後,趙志超辭職前往廣東東莞闖蕩,跑了半年業務,他決定返鄉創業,但苦於找不到門路。

       看著大棚裡的螞蚱一天天長大 趙志超很是沉醉

       據介紹,趙志超的創業激情,來自於一頓飯局。那天,趙志超在東莞一家餐廳看到一道名為「飛蝗騰達」的菜。「嘗了後感覺味道不錯,一問才得知,居然是用螞蚱做的!」吃完菜,別人討論的是味道,而他想的卻是創業,「我的老家在農村,條件都具備,別人能養,我就能養!」

       說幹就幹。去年9月,趙志超辭去在東莞的工作,應聘成為天津一家特種養殖公司員工。在那裡,與其說是工作,還不如說是「學習」,半年時間,他連換3個部門,全面了解螞蚱銷售狀況、市場需求,學到螞蚱繁育、養殖等環節關鍵技術。今年初,他帶著螞蚱養殖技術和夢想歸來。

       「剛開始養螞蚱時,村裡人都認為我不務正業,白讀了幾年大學。不過,家裡人還是挺支持我的。」趙志超說,在父親的幫助下,他籌集36萬餘元,在村裡圈塊地,辦起養殖基地。如今,從80餘萬顆蟲卵裡孵出的小螞蚱,經過60多天養殖,已經長成指頭大小,再過兩個多月,它們將銷往天津,成為人間美味。

       螞蚱的主食是玉米草

       趙志超養殖螞蚱並不是異想天開,他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3年內,在基地裡建起22個大棚,爭取年銷螞蚱600多萬隻。而他更為長遠的目標是,在個人創業的同時,無償提供技術帶動附近村民發點「綠色養殖」財。看著一天天長大的螞蚱,趙志超頗為自信地說:「我對這隻『綠色潛力股』充滿信心!」

       小小螞蚱好「挑剔」要吃墨西哥玉米草

       現在靠近大棚,甚至可以聽見窸窸窣窣吃草的聲音。大棚內,這些小小螞蚱好「挑剔」:要吃玉米草,還不能打農藥。

       據趙志超介紹,這些螞蚱食量大得驚人,為了保證它們「食無憂」,他特地闢出空地種植墨西哥玉米草,每隔一段時間就割一次,投到大棚內作為螞蚱的食料。

       趙志超養殖的螞蚱,學名為 「東亞飛蝗」,怕40攝氏度以上高溫和14攝氏度以下低溫。前幾天當地暴風雨,趙志超一心撲在大棚裡,仔細觀察蟲卵的變化,每兩小時做一次記錄,幾乎沒有睡過安穩覺,短短幾天下來,消瘦不少。

       蟲卵成功孵化後,每天要割草餵養螞蚱。但是,打了農藥的青草螞蚱不能吃,吃了必死無疑,為安全起見,趙志超專門闢出一塊地,種植螞蚱最喜歡吃的玉米草。

       經專家推薦,趙志超引進了墨西哥玉米草,它不僅產量高、易管理,而且可循環生長。作為蝗蟲的「主食」,墨西哥玉米草目前長勢良好。

       小小蟲卵好「金貴」一斤要劃4400元

       養殖基地初具規模後,趙志超小心翼翼地把放蟲卵的箱子抱到大棚裡。他一口氣購進80萬顆螞蚱蟲卵,花費近8萬元,平均一顆蟲卵一角錢。

       據趙志超介紹,一個標準棚需7.5斤蟲卵,需3.3萬元,算起來,每斤蟲卵4400元。但是養殖螞蚱有個特點:買一次卵後就不用再買卵了,螞蚱長成後自己產卵,這樣可以循環發展,成本一降低,利潤就提高了。

       「綠色養殖」魅力大女友辭高薪支持他創業

       辭去工作回到趙閘村,趙志超以400元/畝的年租價,租下村裡20畝土地,建起兩個大棚,蓋了一所簡易板房,把行李也搬了過去,同時買了幾箱方便麵和一套簡單的鍋碗瓢盆,開始了養殖螞蚱的生涯。

       和趙志超一起回來的,還有一位戴著眼鏡的秀氣女孩——女朋友肖玖娥。

       肖玖娥說,現在已經進入低碳時代,她十分看好趙志超相中的「綠色養殖」。為了支持他回鄉創業,她不惜辭掉在廣東東莞的工作。其實,肖玖娥也是當陽兩河人,2008年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其後在東莞市高高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任高管,每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吃昆蟲有益健康

       據報導,到2050年,昆蟲將成全球90億人口的肉類和魚類替代品。今年底,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向成員國推廣昆蟲飲食。據專家釋疑,許多人對於吃昆蟲難以接受,主要還是心理障礙——昆蟲看起來噁心,其實體內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膽固醇含量又明顯少於牛肉及豬肉,有益身體健康。

       以蝗蟲為例,蛋白質含量高達65%左右,還含有7.7%左右的脂肪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胺基酸、維生素等。另外,其甲殼素(是繼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之後的人體生命所需的第六要素)含量非常豐富,是人類理想的高營養保健食品。同時,蝗蟲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

       天南地北吃昆蟲

       天津人喜歡吃螞蚱。秋末,螞蚱腹內充滿待產的卵,剪去翅膀、小腿,趁活著的時候放進油鍋炸吃,是當地地道的風味食品。

       山東人愛吃一種名叫「蚰子」的草蟲,待秋天蚰子懷孕、大腹便便時,用油煎成黃色,是當地最名貴的珍饈。

       雲南傣族的昆蟲宴,遐邇聞名,「知了背肉餡」、「油煎竹蟲」、「油炸螞蚱」、「醬拌蟋蟀」、「酸拌螞蚱卵」、「涼拌土蜂子」、「甜輕木蟲」、「清水蠶蛹湯」等,都是原汁原味的昆蟲風味菜。

       進入粵菜食譜的昆蟲五花八門,如螞蟻、白蟻、蠍子、蠶蛹、蟋蟀等,鮮、甜、辣、酥、嫩俱全。

       到重慶的洛磧鎮有「五香蟲」。「五香蟲」俗稱「打屁蟲」,文火熱鍋焙到出油發亮,便成佐酒美食。

       連雲港有「豆蟲」,個頭比家蠶大,用清水洗淨,開水燙,然後用擀麵杖擠壓出豆蟲肚中黃油,用黃油炒雞蛋,攤麵餅,其味鮮美無比。

相關焦點

  • 【創業經】大學生回鄉養青蛙 年收入4000萬!
    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副局長 吳先雲:在省林業廳,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就是說能夠辦這個證。不僅如此,當地科技有關部門也積極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認證。  湖南省沅江市科技局黨組書記 丁璞:他養青蛙這個路子是正確的,為什麼?一個市場有需求。第二個,國家的這個野生青蛙要進行保護,所以在野地不讓去抓,但是養(殖)的,是可以進行產作的,這個市場有需求,迎合和市場。
  • 夫妻養螞蚱 刷爆朋友圈
    ●夫妻養螞蚱刷爆朋友圈談起為何會選擇養殖螞蚱,張樹春說,這是他千挑萬選後,才定下來的養殖品種。1978年出生的張樹春,成家後在外面打拼了十幾年。2013年底,張樹春決定回鄉搞種養。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聞山東有人搞螞蚱養殖,而且養得很不錯。這個消息,讓他很心動。
  • 螞蚱可以做藥,養殖的人不少,怎樣把螞蚱養好呢
    我們大家經常說的蝗蟲,它也叫做螞蚱,在很多地方,曾經發生過黃蝗蟲害,對作物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對於這種東西,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它還有一定的使用價值,螞蚱是可以做藥的。現在很多人開始養螞蚱了,關於怎樣把螞蚱養好,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養殖是有所區別的。
  • 倪坤連:大學生當「豬倌」回鄉創業前景闊
    ,所以我今年大學畢業之後就選擇回鄉創業,放棄了大城市工作和學習的機會,然後跟著我爸我媽還有我們家這些親戚,一起把我們這個產業搞起來。倪坤連所以我放棄了城市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選擇了回鄉創業一是可以積累我的創業經驗,二是可以鍛鍊我的成長,三是可以帶動當地的老百姓加入我們的產業一起富起來。養殖過程中,由於倪坤連專業不對口,只能現學現賣,但她從不言棄,始終刻苦鑽研相關養殖知識。
  • 世界這麼大,就想回農村,我回農村養螞蚱來養你!
    農村人在大城市越來越感覺壓力大,現在回家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的新興項目都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而在我的老家這裡,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螞蚱養殖的了。管理簡單而且收入還穩定,在農村環境優美空氣好的,生活成本也比較低,吃著自己種自己養的,生活無憂無慮的,讓無數的回鄉創業者羨慕不已。
  • 螞蚱養殖要點,管理好幼螞蚱,控制溫度很重要
    現在養殖螞蚱的人很多了,如果是不了解的人,大家都會想,它本身是一種害蟲,怎麼現在又有這麼多人養它呢?其實對於螞蚱來講,它雖然是害蟲,但是有些地方是可以被我們所利用的。如果我們把它養殖好了的話,人們已經可以把它變成寶貝了,但是這畢竟屬於一種新的項目,有一些養殖戶做得並不好,最後導致了養殖的失敗。在養只小螞蚱的時候,大家要控制好溫度,在這個方面,螞蚱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如果溫度太低,它們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因為對於這些小螞蚱來說,它們的身體很小,需要的能量有限,吃的東西不用太多,所以我們可以給它們一些嫩嫩的葉子,這樣就可以了。
  • 80後大學生回鄉自主創業,養殖蘆花雞,年銷售收入過百萬
    社會的發展,人才的要求,使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讓許多大學生尚未走出校門就輾轉於各個招聘「戰場」,失望和無奈過後,創業成為了他們新的奮鬥目標。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萊州大學生薑曉明,畢業後創建了年銷售量過百萬元的蘆花雞生態養殖公司,在創業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大學生回鄉創業有何扶持政策?
    網友爆料: 近日,一赤壁網民在鹹寧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諮詢,三位大學生今年從武漢高校畢業,想要回鄉自主創業做養殖行業,為鄉裡的發展盡一份力,也能讓4年所學知識能有施展的機會,能夠得到哪些政策扶持嗎?
  • 【揭秘】害蟲"螞蚱"竟能致富?!一年創收可達上百萬!
    總經理張鋒介紹說,他們和尹秀芹合作有兩年多時間了,目前,通過網絡銷售每年大約100萬元左右,對於銷售螞蚱產品的前景,他十分看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鋒:當時看中她的產品,也就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具有差異化的競爭,資源的優勢所以她的思維創新,包括她的專利創新這一塊,都有很大的優勢。
  • 【我奮鬥 我幸福】大學生回鄉養驢記
    大學生回鄉養驢記普賢給一頭小驢餵奶。蘭州晨報/掌上蘭州 記者曹勇 攝「倔驢」、「驢脾氣」,這是通常人們對毛驢倔強性格的認知。2015年的一天,普賢在購買阿膠產品時發現當年阿膠原料價格成倍增長,開拓肉驢養殖產業前景良好。後來,通過在山東、新疆、慶陽等地多方考察,普賢先期購買300頭小驢,投入到創業之中。「一名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孩子,連驢吃什麼都不懂。」隔行如隔山,普賢創業之初就從來沒有放下對養驢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摸索。
  • 山東日照一村民養螞蚱一年賣20多噸 秘方「螞蚱醬」成爆款美食
    2020年8月29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裡河鎮馬家河水村,今年40歲的退役軍人馬德京介紹說:「這是新東亞飛蝗第三代,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個大,卵多,含有豐富的鈣物質和蛋白質,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是一種綠色食品。我用螞蚱做的螞蚱醬,一年能賣出10萬多瓶,銷售螞蚱20多噸。」
  • 大堡鄉高竹村大學生回鄉創業!帶領全村人發財!你認識嗎?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唐超軍,在身邊很多人想方設法離開農村時,他卻放棄在大城市優渥的收入,回到家鄉常寧市大堡鄉高竹村辦起了種養殖合作社,不但當起了「雞司令」「牛倌」,還承包了一片魚塘。擔任「村官」帶著10多戶貧困戶致富奔小康。村裡人稱讚說,這個大學生不戀都市繁華,硬是憑著堅強的毅力闖出了一片農村新天地。
  • 一瓶發酵的土蜂蜜,讓我愛上了中蜂養殖,講述我回鄉創業的故事
    經過再三詢問,知道在本村山裡就有幾戶養中蜂,於是驅車前往,很高興地從其中一戶得到了一斤多的礦泉水瓶裝土蜂蜜。回到村裡給我們安排的臨時住處,趕緊按照長輩的建議取來鴨梨蒸了與土蜂蜜一起給孩子吃。非常令我遺憾的是,我發現這瓶土蜂蜜已經發酵變質,打開瓶蓋,一股醋酸和酒精混雜的氣味撲面而來。
  • 大學生創業搞養殖,市場價99元鴨子他賣1元,一年還收135萬,神奇
    所以他就自己出來準備說回鄉創業,去搞養殖。可能這對於他來講,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算是他的一個經驗吧!我之前接觸過這個案例,知道了大學生楊鑫,畢業在外工作兩年之後,就創業失敗。帶著女朋友王怡毅然決然的返鄉創業,當初這一看似衝動的決定,遭到了身邊人的反對。然而都無法阻止他想返鄉創業的決心,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讓所有不看好的人都刮目相看。
  • 海南十名返鄉大學生分享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業故事
    12月17日,全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暨百鎮千村建設、大學生農村創業現場會在瓊海舉行。會議指出,我省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本版選登我省10名返鄉大學生創業事跡,號召更多青年紮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 新疆美食增新品 螞蚱原味雞「綠色自然」原汁原味
    原標題:新疆美食增新品 螞蚱原味雞「綠色自然」原汁原味亞心網訊(文/圖記者 陸玟婷)新疆是中國大盤美食的故鄉。說起大盤美食,就不能不提及大盤雞,因為大盤美食系列因大盤雞的橫空出世而興起。可以說,以雞為食材的美食在新疆美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大盤雞、辣子雞、八塊雞、幹煽雞等。
  • 把青春的詩行寫在田野上———記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侯鵬華
    有人稱他為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人稱他為后稷故裡的「豬司令」。還有人說他是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一代農民。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談,但談起創辦的家庭農場和創業經歷,以及科學化的豬場管理,卻總是頭頭是道。侯鵬華想自己創業,他思念家鄉、眷戀家鄉的黃土地,立志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2015年,他毅然辭職,回鄉創業,準備實現自己的第二個夢想——建立一個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在家人的幫助支持下,經過多次考察和反覆論證,侯鵬華多方籌資350萬餘元,於2016年3月啟動建設澤豐園家庭農場。
  • ...記懷化市第四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選手尹煜翔
    在這裡,26歲的農村小夥尹煜翔和雙胞胎弟弟懷揣養殖夢想,進行青蛙養殖。從開始的磕磕碰碰到現在的帶領廣大鄉親們發家致富,90後小夥子尹煜翔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上,腳步鏗鏘,潛力前行。9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養青蛙今年26歲的尹煜翔是土生土長的芷江羅舊鎮人。
  • 城歸⑦|80後大學生辭職回鄉養羊:還沒盈利,但值得去冒險
    谷崗鄉副鄉長餘淵歧是掛點凹下村的幹部,他說張衛是本地第一批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返鄉養羊已初見效益,目前谷崗鄉又發展出4戶養羊的養殖戶。1981年出生的張衛是凹下村第一位大學生,2005年畢業於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後進入廈門一家服裝廠當設計師。公司發展很快,張衛一路晉升,很快當上了設計總監,月薪過萬。
  • [人民日報]澄邁「城歸」大學生返鄉創業
    「咖啡女神」潘少丹辭職返鄉,白手起家設立Tao Cafe咖啡店,又興建綜合健身館,資產數百萬元;「地瓜大王」王文克不當白領當「新農民」,把橋頭鎮綠色富硒地瓜打造成「地瓜中的勞斯萊斯」,一斤賣到26元;回鄉投資黃牛養殖的「80後」小夥兒李傳炳,養殖100多頭黃牛,年利潤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