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的詩行寫在田野上———記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侯鵬華

2020-12-23 瀟湘晨報

有人稱他為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人稱他為后稷故裡的「豬司令」。還有人說他是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一代農民。

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談,但談起創辦的家庭農場和創業經歷,以及科學化的豬場管理,卻總是頭頭是道。

他就是稷山澤豐園家庭農場總經理侯鵬華。

情系家鄉黃土地

出生在農村的人,自然對農村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侯鵬華正是一個熱愛農村、熱愛農民、熱愛這片黃土地的青年。

從侯鵬華記事起,他的父母就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他們在耕田種糧的同時,辦過磚瓦廠、辦過養豬場、管理過蘋果園,常常是早迎朝霞,晚送斜陽,不畏驕陽酷暑,不懼雨雪風霜。他們不怕失敗、敢為人先、科學種田、科學管理的思想和行動,更是深深地影響了侯鵬華,也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種子。

在初中及高中求學期間,侯鵬華也利用假期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對神奇的黃土地也產生了深深的迷戀之情。高考時,他毅然地在高考志願書上填報了瀋陽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並被順利錄取,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

爭做時代新農民

大學畢業後,侯鵬華先後在瀋陽恆泰和廣西楊翔種豬場等企業實習,熟練掌握了採精、配種、保育等全流程實際操作技術。他所學的知識也得到了更好的鞏固,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是雄鷹總想凌空而行,展翅藍天。侯鵬華想自己創業,他思念家鄉、眷戀家鄉的黃土地,立志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2015年,他毅然辭職,回鄉創業,準備實現自己的第二個夢想——建立一個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

在家人的幫助支持下,經過多次考察和反覆論證,侯鵬華多方籌資350萬餘元,於2016年3月啟動建設澤豐園家庭農場。農場建設初期,他就對豬舍建設高標準要求,按照批次化、自動化、數位化的管理理念,採用自動料線、自動飲水的餵食措施,並配有空氣能地暖、風機水簾,在溫度控制上實現了恆溫調控。

為確保豬舍乾淨整潔,他設計建設了400立方米的沼氣池和1500立方米的化糞池,實現了沼糞綜合利用。在農田管理上,他購置了拖拉機、播種機、自走式打藥機等全鏈條機械,初步實現了「金扁擔」的目標。目前,該農場已形成了「租地種糧—產糧餵豬—豬糞下田」的「低成本、低汙染、高品質、高效益、可循環、可持續」的種養結合經濟模式。

經過4年努力,今年上半年已初步建成一座佔地16畝的現代化、自動化養豬場,並流轉承包了150多畝土地,達到了存欄70頭母豬、1000頭育肥豬、年產玉米100噸、小麥80噸的運行規模。

帶動鄉親共致富

侯鵬華深深知道,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必須要有科學發展的理念。

侯鵬華的澤豐園農場堅持「綠色·生態·高效·循環」的經營理念,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實行種田科學化、澆水節能化、打藥機械化、養殖自動化的管理辦法。他還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在非瘟防控上探索和創新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再發展模式。目前,該農場正在進行改造擴建,今年年底將達到「存欄150頭母豬+年出欄3500頭育肥豬+200畝農田+6輛農用機械」的規模。

在經營好自己農場的同時,侯鵬華一直沒有忘記鄉親們。如今,在他的帶動下,15家農戶依靠農場增收致富。

據了解,未來5年,澤豐園農場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力爭2025年形成「存欄400頭母豬+年出欄3500頭育肥豬+年出欄6000頭小豬+500畝農田+10輛農用機械」的規模,為周邊100餘家農戶提供機械服務,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侯鵬華一直行走在追夢的路上,他把青春的詩行寫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蘇國榜)

【來源:運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在綠色田野上書寫青春答卷——幾位「新農民」的返鄉創業故事
    新華社太原5月18日電題:在綠色田野上書寫青春答卷——幾位「新農民」的返鄉創業故事新華社記者陳忠華、王皓在山西晉中有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一群30歲上下的「新農民」,告別「海歸」、設計師和教師等身份,一頭扎進黃土高原,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奮鬥姿態,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青春答卷。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杭州臨安這場論壇喚醒返鄉青年綠色創業夢
    在「黨建領航、共話夢想」2019清涼峰鄉村振興青年創業創新論壇活動上,臨安區委組織部、區團委、鎮黨委政府等負責人和100多位回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青年,齊聚在秋天的田野中,共話返鄉創業。臨安區清涼峰鎮位於浙皖兩省交界之地,是臨安的西大門,也是「浙西門戶」。
  • 侯東升:回鄉創業 廣袤大地寫青春
    他心系鄉土,用信念放飛青春夢想,敢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廣袤大地上書寫著自己的青春;他勇於擔當,用責任託起山區群眾致富的希望,帶領村民發展香菇產業,走出一條依靠特色山珍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他不忘初心,用毅力和智慧堅守在歷山深處,讓土裡生金,踐行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新時代使命。
  • 【創業經】大學生回鄉養青蛙 年收入4000萬!
    【抓住機遇 回鄉創業 大學生生財有道】一個是公司年產值達幾千萬元的「青蛙王子」,一個是傳承家業的「剪紙姑娘」,身為大學生的他們畢業後都選擇了回鄉創業,並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拿到養殖許可證後,王理的青蛙順利上市,第一年銷售,他的純利潤就有7、80萬元。現在,他的年銷售額已達3、4千萬元。
  • 大學生回鄉創業有何扶持政策?
    網友爆料: 近日,一赤壁網民在鹹寧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諮詢,三位大學生今年從武漢高校畢業,想要回鄉自主創業做養殖行業,為鄉裡的發展盡一份力,也能讓4年所學知識能有施展的機會,能夠得到哪些政策扶持嗎?
  • 倪坤連:大學生當「豬倌」回鄉創業前景闊
    安龍縣招堤街道冗華村海子組倪坤連大學畢業後沒有像大多大學生一樣留在大城市打拼倪坤連覺得生豬養殖產業這個想法可行,所以我今年大學畢業之後就選擇回鄉創業招堤街道冗華村地處邊遠的深石山區,為了讓孩子走出大山,倪坤連的父母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倪坤連姐弟倆的學業上,
  • 盧龍縣召開鼓勵在外大學生回鄉任職交流座談會
    12月19日,盧龍縣在秦皇島召開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鼓勵在外大學生回鄉任職交流座談會。 縣領導鞠世聞、胡瑞東、郝向東參加會議。劉家營鄉、燕河營鎮負責人分別發言;劉家營鄉、潘莊鎮、燕河營鎮、陳官屯鎮、印莊鄉在外大學生代表依次發言;鄉鎮黨委書記、組織委員與本鄉鎮、本村大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交流,並請在場大學生填寫《在外大學生回鄉任職徵求意見表》。鞠世聞指出,大家要關心關注家鄉發展,更加堅定返鄉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 在希望的田野上——臺灣農民大陸創業記
    在希望的田野上——臺灣農民大陸創業記 2009-05-12 13:45     來源:新華社     編輯:張方翼  「我先民仍冒險而進,剪除荊棘,備嘗辛苦,以闢田疇,成都聚,為子孫百年大計者,其功業豈可泯哉!」
  • 開化:硬核舉措招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
    近年來,開化縣聚焦大學生這一極有活力的群體,相繼出臺一攬子招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新政策、新舉措,積極為開化籍大學生回鄉打開路徑、拓寬渠道、搭建舞臺,讓大學生在反哺家鄉中見證青春、接續奮鬥、實現夢想。就在前幾個月,汪小山拿到了5萬元的創業補貼,這對於一個創業初期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接下去兩年,他還將陸續領到3萬元、2萬元的補貼。對於下一步發展,汪小山也早已有了規劃。「目前我們在做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究,打算建設一種隨處可放的移動豬舍。希望通過努力,成為省內規模最大、服務最優的土豬肉供應商,讓更多的人吃上好吃又放心的土豬肉。」
  • 長沙縣百名大學生「回鄉」實習收穫多
    湖南日報8月24日訊(記者 金慧 通訊員 劉致邦)8月21日,長沙縣、長沙經開區組織召開「築夢青春·心繫家鄉」大學生暑期實習交流分享會,100名實習大學生齊聚一堂,分享心得收穫,共話家鄉發展。「政府為我們搭建了這麼好的平臺,讓即將邁入社會的我們以實習的方式了解家鄉、增長見識,希望實習活動能延續下去。」
  • 創業大學生歐全:把「論文」寫在家鄉的熱土上
    記者 周瑞華 通訊員 吳婭萍 實習生 黃妍嘉 「到了,這是我們鎮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歐全的葡萄園。」7月30日,冒著炎炎烈日,衡南縣三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肖功利帶著記者來到大廣村,走過雜草叢生的機耕道,進入被防護網「嚴密保護」的果園裡。
  • 長沙縣100名大學生交流「回鄉」實習心得 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8月21日,長沙縣、長沙經開區組織召開「築夢青春·心繫家鄉」大學生暑期實習交流分享會紅網時刻長沙8月22日訊(記者熊曉宇實習生王璐遠)深入走訪家鄉紅色黨性教育點,近距離參觀家鄉重點園區、知名企業,聽取家鄉創業就業故事……經過三周的實習、觀摩後,8月21日,長沙縣、長沙經開區組織召開「築夢青春·心繫家鄉」大學生暑期實習交流分享會,100名實習大學生齊聚一堂,分享心得收穫,共話家鄉發展。
  • 【同題詩】《新銳詩會》微刊 | 第1438期 | 筆墨情調同題詩《秋的詩行》
    蘆花在水岸邊還有田野上的菊蕾朝露與晚霞早已佔據每個晴朗的日子鴻雁翔飛,書寫由北向南的思念秋雨是否瀟然,與心境的舒緩相隨相伴天空的遼闊載起心的遼闊相思或者回憶,結成沉甸甸的果實清風明月下,每一枚墜落的黃葉都將抵達秋的深處秋的詩行
  • 大學生助力脫貧攻堅 回鄉創業辦民宿
    據千工美術館負責人劉平介紹,這座坐落在鄉野田舍間的現代風格建築,是他們譚家院子民宿的「網紅」建築,而譚家院子民宿則是他們幾個大學生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創業項目。 2017年,劉平在「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中發現梁平區曲水鎮聚寶村,這裡萬畝李樹林海,千畝油菜花田的鄉村美景立即就吸引了他的目光,也激活了他心中醞釀已久的「回鄉創業夢」。 坐立起行,劉平立即找到四川美術學院的髮小李其龍及兩位好友商量,幾位有著共同想法的年輕人決定,一起到曲水鎮聚寶村創業,和聚寶村集體經濟合作,流轉了7棟老舊農舍和240餘畝土地,打造精品民宿。
  • 《致青春》讀後感:青春是最美的詩行
    一、青春是最美的詩行 青春是最美的詩行,由我們大聲的誦讀 青春是五彩的夢想,靠我們努力去編織 青春是幸福的感受,想要珍惜它已離去 致青春,逝去的流光,留下了回憶。 多年後,鄭微已蛻變為職場上的白領麗人,竟再次品嘗命運的無常:帶著悔意和愛意的林靜和陳孝正同時回到她的生活裡!鄭微,這個昔日的「玉面小飛龍」,將怎樣面對生活和青春賜予她的迷霧和抉擇…… 《致青春》 影片是趙薇的首部導演作品,也是其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專業的畢業作品。1998年,趙薇憑出演《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一舉成名。
  • 「創青春」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展開決賽
    「創青春」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展開決賽   6月10日,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內,由省委組織部、共青團四川省委、教育廳、科技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協、省學生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18年「創青春
  • 大學生放棄城市穩定工作 回鄉創業拼出百萬身家
    「春暖日麗花果飄香,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田頭村,一棟米黃色的嶄新3層小洋樓上的這幅春聯,特別能代表小洋樓主人吉家體今年春節的心境和感受。  在田頭村,說到吉家體,那真是個名人。
  • 黑龍江省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畢業論文可寫商業計劃書
    畢業論文可寫商業計劃書  《方案》要求,各高校需改革畢業論文的撰寫模式,強化論文的創新性和實踐內容,把撰寫社會調查、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等作為論文選項。通過課堂教學、實驗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一系列活動,來提高人才質量。
  • 80後大學生夫妻回鄉創業做農場,100萬斤甜蟠桃遭遇滯銷
    美女大學生回鄉創業承包果園狄新麗是土生土長的村裡人,同時也是周口市商水縣顧坡蟠桃園園主。2008年,大學畢業後的她放棄了高薪職業,毅然選擇了回鄉創業。「這一切都因為我喜歡這片土地,更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頂著朋友、家人的反對,狄新麗堅定地做起了事業,承包了田間土地,創辦了自己的果園。
  • 衡水市冀州90後女大學生徐梓焱在家鄉田野上的創業夢
    她是一個剛剛從中央傳媒大學畢業的90後女大學生,她是一個人們眼中的「白富美」和「富二代」,她是一個投資2000萬元的農業開發科技公司的總經理。這看似不搭界的三者卻匯聚在了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衡水市冀州南午村鎮西古頭村的女孩徐梓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