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放棄城市穩定工作 回鄉創業拼出百萬身家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春暖日麗花果飄香,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田頭村,一棟米黃色的嶄新3層小洋樓上的這幅春聯,特別能代表小洋樓主人吉家體今年春節的心境和感受。

  在田頭村,說到吉家體,那真是個名人。1995年,海南師範大學政法系畢業後的他,本來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家庭需要和個人志趣的原因,1年後,他毅然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回到家鄉種植反季節瓜菜。從簡單的露天種植開始,經過1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已經發展到擁有114畝鐵架大棚,身家上百萬元的瓜菜種植大戶。

  說到小洋樓,吉家體告訴記者,那是在種瓜菜賺了錢後,自己於2008年花費48萬元建造的。

  在帶領記者參觀完漂亮的農家小洋樓後,吉家體就駕駛著他去年購置的長城越野車,奔赴他的瓜菜種植基地了。

  在路上,吉家體告訴記者,地裡的瓜菜養護不能耽擱,因此,昨天他就匆匆給一些親戚朋友拜了年,今天一大早就趕到了地裡。

  到達吉家體瓜菜基地後,記者也被眼前一望無際、成排連片的白色大棚所吸引。吉家體告訴記者,這一整片地,有114畝,全部為鋼筋大棚,主要用來種植哈密瓜,是他去年花費200多萬元修建的。今年是建成後第一年投產,目前第一造已經全部銷售完畢,淨收益達到了100多萬元,差不多已經收回成本的一半了。按照目前的行情,預計隨著目前這一造的投產,就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利潤和效益非常可觀,

  據吉家體介紹,最開始的時候,他也和村裡其他的瓜菜種植戶一樣,是以露天種植為主,收益低。後來他就開始逐步過渡到簡易大棚種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大棚每年都要更換,十分麻煩,而且最終的成本也不低,因此,經過慎重考慮,從去年開始,他就一次性投入200多萬元,對這片瓜菜基地進行了鋼架大棚改造。

  目前,工地的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他說,鋼架大棚雖然相對投資較大,但收益高且穩定,大棚的使用壽命可達6—10年,一般情況下,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後面就是淨收益了。

  在大棚裡面,記者看到了來自東方市的工人吳阿良正在和妻子為瓜藤系帶。吳阿良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哥哥、嫂子都在吉家體的基地打工,養護瓜菜,一個月下來,平均每人都有2000多元的收益,比在家務農強多了,因此他們都很珍惜這份工作。春節老闆放了3天假,今天剛收假。因工地裡的活不能耽誤,因此一大早他們全家就趕過來了。

  採訪札記

  農村創業大有可為

  大學畢業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回鄉創業,10多年後,成了身家上百萬、遠近聞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吉家體的成功,為我們現在日益龐大的就業大軍,提供了新的啟示。

  我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個十分廣闊的天地。但受「跳出農門」的思想認識,以及城市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廣闊天地,被不少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所忽視。

  當前,由於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留給大學生們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出現了供求失衡、甚至一職難求的情況。

  這一現實客觀要求知識青年去開闢新的就業天地。而廣大的農村,不失為他們一展才華的好地方。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出臺優惠政策,號召和鼓勵廣大知識青年回鄉創業。在新的形勢下,農村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而這些都依賴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融入。

  吉家體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他有文化、有知識,懂科學,掌握技術,對推動農村地區生產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他的新思想、新觀點,都對激發農村地區的活力,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期待更多的青年像吉家體一樣在農村開創一片新天地。(王紅衛 孫體雄)

相關焦點

  • 倪坤連:大學生當「豬倌」回鄉創業前景闊
    倪坤連覺得生豬養殖產業這個想法可行,所以我今年大學畢業之後就選擇回鄉創業,放棄了大城市工作和學習的機會,然後跟著我爸我媽還有我們家這些親戚,一起把我們這個產業搞起來。然而,在快畢業時,當班上的同學大多在城裡聯繫工作之際,她卻回到了家鄉。
  • 如何看待高材生年薪百萬回鄉養雞,虧損50萬後,回城找工作?
    現在的媒體特別喜歡報導,一些大學生回家養豬種田的故事,最受到歡迎的要數北大、清華的高材生回家養豬的故事,被大家津津樂道,至於他們之後是不是賺錢了,公司是不是上市了這就不是我們關心的事情了。如何看待高材生年薪百萬回鄉養雞,虧損50萬後,回城找工作?
  • 90後大學生學賣臭豆腐 全國開70家店擁百萬身家
    擺臭豆腐攤、辦豆腐加工廠、創立自己的臭豆腐品牌……經過兩年艱苦創業,90後在讀大學生楊誠,如今已在全國開設了70家品牌加盟店,擁有百萬身家。昨天,在市人社局主辦的2014年度武漢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答辯評審會上,楊誠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 在校大學生身家過百萬,開數碼體驗店賣手機,一天淨賺4萬
    當今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熱點之一。面對工作難找、薪資低等諸多就業問題,有些大學生選擇另闢蹊徑,自己創業當老闆。然而創業的大學生很多,但是成功的人卻很少,李錚就是這少數的成功創業者之一。
  • 80後大學生回鄉自主創業,養殖蘆花雞,年銷售收入過百萬
    社會的發展,人才的要求,使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讓許多大學生尚未走出校門就輾轉於各個招聘「戰場」,失望和無奈過後,創業成為了他們新的奮鬥目標。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萊州大學生薑曉明,畢業後創建了年銷售量過百萬元的蘆花雞生態養殖公司,在創業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大學生回鄉當「農創客」 百畝果園年收入過百萬 帶動30多人就業
    創業7年,蔣坤打破傳統農業耕種模式,把園藝知識用在果樹栽培創新上,打造的百畝精品果園在潼南已經小有名氣,不僅年收入超過百萬,還帶動當地30餘人就業。也正是有了越來越多像蔣坤這樣的「鄉土人才」,才為農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 大學生回鄉當「農創客」 百畝精品果園年收入過百萬 帶動就業30餘人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高超近年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成為「農創客」,32歲的蔣坤就是其中一人。7年前,他回到家鄉潼南玉溪鎮青石村從零開始,辦起了農業採摘。
  • 【創業經】大學生回鄉養青蛙 年收入4000萬!
    拿到養殖許可證後,王理的青蛙順利上市,第一年銷售,他的純利潤就有7、80萬元。現在,他的年銷售額已達3、4千萬元。  一位從農村考到城裡的大學生,畢業後最終選擇返鄉養青蛙,能夠捨棄自己頭上的光環,卸下身上的包袱,這是因為他尊重了自己內心的聲音,更可貴的是他對故鄉的情懷,希望領著相親們一起富裕,年輕輕輕,卻對自我與責任有深刻的認識,難能可貴。
  • 辭去城裡「高薪崗」 回鄉創業惠鄉鄰
    辭去城裡「高薪崗」 回鄉創業惠鄉鄰 ——記葉集區姚李鎮合興村80後返鄉創業青年徐志紅
  • [人民日報]澄邁「城歸」大學生返鄉創業
    「咖啡女神」潘少丹辭職返鄉,白手起家設立Tao Cafe咖啡店,又興建綜合健身館,資產數百萬元;「地瓜大王」王文克不當白領當「新農民」,把橋頭鎮綠色富硒地瓜打造成「地瓜中的勞斯萊斯」,一斤賣到26元;回鄉投資黃牛養殖的「80後」小夥兒李傳炳,養殖100多頭黃牛,年利潤約50
  • 復旦學霸放棄百萬年薪,0創業身價過億:會觀察的人,有多厲害
    餘佳的成長開始的腳步是在她畢業之後才有的,在她畢業開始尋找工作的時候,餘佳才發現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於是她放棄了人人都羨慕的花旗,放棄了那百萬年薪,決定為了這一個「痛點」,她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所以她通過自己為了進入企業而自學去練就百般技能,覺得跟自己相同的畢業大學生有無數個,而且都會面臨這樣的現象,所以她決定開始做職業教育,從花旗辭職之後就開始了創業之路,也就是職優你開始出現了,她看到當今學校的教育,沒有關於面試這一方面的,但是畢業之後的大學生第一個將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面試,所以她將職優你就創建了一個關於職業教育的平臺
  • 放牛娃放棄公職下海創業,如今身家近300億,成為江西首富!
    就好比這個身家近300億的江西首富,誰能想到當初的他不過是一個農村的放牛娃?在2019年全國富豪榜單排名當中,王文京以289.9億元的身家,又一次拿下了江西首富的稱號,而其創建的用友公司,也成為了業內知名的軟體巨頭。王文京出生於1964年,祖籍是江西上饒的一個小村莊裡面。在王文京幼年時期,這個村莊十分的貧窮落後,是當地的重點扶貧對象。
  • 大學生回鄉創業有何扶持政策?
    網友爆料: 近日,一赤壁網民在鹹寧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諮詢,三位大學生今年從武漢高校畢業,想要回鄉自主創業做養殖行業,為鄉裡的發展盡一份力,也能讓4年所學知識能有施展的機會,能夠得到哪些政策扶持嗎?
  • 大學生回鄉創業養魚,被村民哄搶10次損失百萬,該如何追究責任?
    小劉是河南信陽一名大學生,兩年前他回鄉創業,承包了一個池塘養魚。村民看到池塘裡的魚養得好,就羨慕嫉妒恨。於是,誰家裡有客人來,就到塘裡打幾條魚做菜。小劉也不好意思開口要錢,村人也都沒有打算給錢。後來慣成誰家嘴饞了,就來到池塘逮幾條魚。
  • 80後小夥放棄麥當勞20萬年薪 回鄉賣包子(圖)
    80後小夥放棄麥當勞20萬年薪 回鄉賣包子(圖) 2015-10-13 09:46:05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攝   長沙80後伢子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包子(圖)  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包子  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帶著一群90後大學生開起20多家果蔬包子連鎖店  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
  • 致敬|貴州這名退伍軍人放棄城市優渥工作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
    2016年,結束了二十四載軍旅生涯的他復員回到了家鄉——貴州興仁市大山鎮高寨村龍斷腰,為減輕政府安置壓力,他積極響應中央軍委關於鼓勵復員軍人自主擇業的號召,放棄了優厚的安置條件,毅然選擇回鄉自主創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軍,憑藉自己軍旅生活鍛鍊出來的吃苦耐勞精神,回家養雞並帶動當地退伍軍人一同致富。
  • 路橋新橋鎮建資料資料庫 助回鄉大學生就業
    浙江在線12月07日訊為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近日,路橋區新橋鎮建立回鄉大學生資料資料庫,企業可從資料庫中挑選相應的人才。  22歲的王希是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就讀園林設計專業。這幾天,她一直忙著投簡歷,去招聘會現場找工作。  「參加了好幾場招聘會,可是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 看好綠色養殖 當陽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螞蚱
    「蝗蟲過後一場風,莊稼全落空」,蝗蟲的出現歷來與災害聯繫在一起,可如今,一向被人們所深惡痛絕的蝗蟲(又稱螞蚱),被當陽市兩河鎮趙閘村大學生趙志超「請」進養殖大棚,並將於兩個多月後端上市民餐桌。
  • 大學生甘當小木匠 創業三年身價千萬
    大學生創業網訊  看到父親守在農村做了一輩子的木匠,他從小立志不再子承父業。大學畢業後,他外出闖蕩,掃過公共廁所,到餐廳洗過碗。戲劇性的是,最後他還是做起了小木匠。  偶然中發現家具行業蘊藏巨大商機的他,毅然回鄉創業,執著中,一步步實現夢想和輝煌,三年,年僅25歲的他,身家4千多萬元。他名叫陳智宏。  輾轉就業當起小木匠  在鴉灘鎮大學生創業園,年僅25歲的陳智宏很有感慨地對記者說:「最主要是我懷揣一顆不肯輕言失敗的心。」
  • 80後大學生夫妻回鄉創業做農場,100萬斤甜蟠桃遭遇滯銷
    美女大學生回鄉創業承包果園狄新麗是土生土長的村裡人,同時也是周口市商水縣顧坡蟠桃園園主。2008年,大學畢業後的她放棄了高薪職業,毅然選擇了回鄉創業。「這一切都因為我喜歡這片土地,更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頂著朋友、家人的反對,狄新麗堅定地做起了事業,承包了田間土地,創辦了自己的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