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昌安門外某個村子,有個叫張世昌的人,常年以販賣舊衣物為業。他每次外出,都要好幾個月才能回來,家中只剩下老母親魏氏和年輕的妻子小魏氏一起生活。
張世昌的妻子是他母親的內侄女,也就是他的表妹。話說有一年春天,張世昌又跟著幾個人外出販賣舊衣物去了,到了夏天還沒有回來。一日魏氏生病了,突然想吃白煮雞。於是小魏氏就給婆婆殺了只雞做了起來。
魏氏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小魏氏想嘗一嘗雞肉煮爛了沒有,於是就夾了一塊。但是雞肉剛放進嘴裡,就聽見魏氏在屋內喊她。小魏氏想答應,卻不巧被那塊雞肉給噎住了,一時間出不來氣後來便憋暈了過去。魏氏久喚無人應,於是就用力爬到了門外,一看小魏氏倒在了地上。
魏氏還以為她中暑了,於是就用老法子趕緊急救,但是累的魏氏滿頭大汗也未能救過來。就這樣,魏氏以為小魏氏死了。她們的娘家距離夫家百餘裡,要是等通知了娘家人再入殮,恐怕屍體要腐爛了。而這時張世昌外出仍未回,家中也沒有多餘的錢財,所以魏氏便央求鄰居幫忙賒了口便宜的棺材把小魏氏簡單地收斂了。
張世昌家裡房子小,房子附近也沒有什麼地方停放棺材,所以魏氏就又央求鄰居將小魏氏的靈柩抬到了五六裡外的祖墳,想著明天下葬。可是小魏氏死後,又是換衣服又是長途搬運的,卡在她喉嚨裡的雞肉經過反覆震動竟掉進了肚子裡。氣道通暢了,小魏氏後來竟然慢慢甦醒了過來。
小魏氏醒來一片漆黑,她胡亂摸了摸這才知道自己在棺材裡。幸好當初賒了口便宜的棺材,材質做工都沒那麼好。小魏氏醒來後用力頂了幾下將棺材頂開,但是出來一看四野茫茫、空無一人。小婦人沒出過遠門,不知道身在何處一時間迷茫了起來,於是就坐在棺材旁邊哭泣。
正巧此時,菩提庵的僧人帶著幫工馬四要帳回來路過此處,聽到了小魏氏的哭聲。僧人舉著燈一照,見小魏氏有幾分姿色,於是就動了凡心。而幫工馬四也有這意思,於是兩人就誆小魏氏說,他們正好路過小魏氏那個村子,可以帶她回家。
無助的小魏氏就相信了這二人,於是便跟著一起上路了。走了幾裡地到了一個村子,馬四的哥哥馬二在那裡居住。馬四知道馬二一家去給丈母娘過壽了,他想一個人霸佔小魏氏,於是就說他餓了,想去哥哥家弄點吃的。三人於是就去了馬二家,馬二家的門鎖著,馬四就用手將門端開。(清代民宅的大門多有門墩,從門墩處往上抬可以把門板拿下來。)
鄰居聽到了動靜,以為馬二回來了,並沒有在意。馬四讓僧人燒火,他去洗米下鍋。這時馬四看到了一把劈柴的斧頭,於是他偷偷地撿了起來,趁僧人不備狠狠地砍向了他的頭顱。馬四擔心一下砍不死,於是又用力砍了幾下。
殺了僧人,馬四又拿著斧頭威脅小魏氏和他一起私奔,小魏氏害怕只好順從。吃完飯,馬四把馬二家的財物洗劫一空,就帶著小魏氏潛逃了。第二天鄰居見馬二家的門被端開,喊了幾聲也沒有人回應,就懷疑被盜了。於是喊來其他鄰居一起入內察看,正好看到了躺在廚房的僧人,便報了官。
僧人死在了馬二家,他的嫌疑肯定最大。但是幸好有人證,證明了馬二的清白。後來經過調查,馬四被鎖定為嫌疑人,但是官府派人緝拿一直未能歸案。於是這樁命案暫時成了懸案。
小魏氏的父親聽說女兒亡故,於是百裡奔喪。但怎知女兒的屍體不見了,於是也報了官。縣令勘察了現場,也是一頭霧水。命案未破,就這樣又多了樁疑案。
後來張世昌做買賣回來,聽說妻子死了屍體也不見了,就四處尋找,但最終還是一無所獲。和張世昌一塊兒做生意的李茂元,秋天的時候又來找他外出販賣舊衣物。張世昌以老母一人在家不便為由拒絕了他,第二年春天李茂元一個人去了。
李茂元來到台州寧海城外,看到了一戶人家門前一個婦人在淘米,樣貌酷似張世昌的妻子。為了一探究竟,李茂元躲到暗處仔細觀察,結果一看還真是小魏氏。李茂元向人打聽,原來那是寧海捕快許保賢家。
後來李茂元回去告訴了張世昌,張世昌找縣令開了一張緝拿的公文,在李茂元的帶領下飛奔去了寧海。張世昌和李茂元守在許保賢家門口,等小魏氏一出來就將其抓了起來,帶到了寧海縣衙。經過寧海縣令審訊,小魏氏原原本本道出了原委。
原來馬四是想帶著小魏氏去天台投奔親戚的,但是親戚沒找到,帶的錢財也用完了。後來流落到寧海,馬四便去許保賢家找了個差事,許保賢見小魏氏有姿色就想勾搭,但是小魏氏一再拒絕了他。後來許保賢帶馬四外出捉賊,事後許保賢一個人回來了。許保賢跟小魏氏說,捉賊的時候馬四死了,他已經將其安葬。
當時小魏氏就懷疑許保賢殺了馬四,但是由於害怕就沒有質問。後來許保賢就霸佔了小魏氏。縣令將許保賢拘捕過來,經過訊問和小魏氏說的基本一致。在嚴刑下,許保賢交代了殺害馬四的事實。他覺得馬四是個異鄉人,在寧海無親無故,殺了他應該不會被發覺。
許保賢交代,他將馬四騙出城,用斧頭殺了他。後來縣令帶人去現場驗屍,果然是斧傷致死。這樣,前面的一樁命案和一樁丟屍案算是水落石出了。
小魏氏由於是被脅迫,所以最後被判無罪。雖然她失去了貞潔,但畢竟是被脅迫所致。況且小魏氏是張世昌的表妹,而且平素表現得也比較賢惠,所以張世昌母子不計前嫌,繼續讓小魏氏給張世昌為妻。
這是《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的一個連環案,幾起案件皆由一塊雞肉而起。但是我們能去怪罪那塊雞肉嗎?顯然不能,如果小魏氏嘗雞肉時謹慎一些,或許不至噎住。即便是噎住暈厥了過去,如果魏氏及鄰居們能夠細心一些,沒那麼容易認定小魏氏死了,或許之後的兩起命案也就可以避免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古往今來,許多大人物大事業往往因細節沒做好而功敗垂成,徒留一聲千古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