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薦讀|陳凱豐:對2020年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展望

2020-12-27 金色財經區塊鏈

可以說2019年以來美聯儲發生很多政策轉向,接近於180度轉向。比如,美聯儲的加息周期停止,轉而連續三次降息。比如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改成重新增長。這些變化,一部分來自於經濟基本面數據的變化,一部分來自於金融市場對於美聯儲的博弈,還有一部分來自於美國大選已經開始預熱。進入2020年,美聯儲的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成員有很大變化。偏鴿派的成員投票權上升,偏鷹派的成員投票權下降。如何分析新一任美聯儲的公開市場組成人員和貨幣政策趨勢,筆者希望通過本文來做一些解讀。

一,美聯儲的FOMC治理結構

按照美國國會關於美聯儲的立法,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由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來決策。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投票權分配情況如下: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Board, FRB),有7位理事。每一位任期14年,按照臺階,每兩年有一個到期,由總統決定任免。七位理事中包括一個主席,兩個副主席,他們的任期都是4年。七位理事都擁有投票權。

-美國全國劃分成12個聯邦儲備區,每個聯邦儲備區有一個獨立的聯邦儲備銀行。這12個聯邦儲備銀行地位分成永久,一級,二級,三級。紐約聯儲地位最高,總裁有永久投票權。其他聯儲按照級別,一級的聯儲(芝加哥和克利夫蘭)總裁每兩年有一年的投票權,二級的聯儲(波士頓,達拉斯,費城,里奇蒙等)總裁每三年輪到有一年的投票權。這十二家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合計一共有5票。

因此,美聯儲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一共有12票,其中來自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7票,紐約1票,其他各個地方輪換投票一共4票。最後,美聯儲主席兼任FOMC的主席,紐約聯儲的總裁同時兼任FOMC的副主席。一般情況下,聯儲的理事都會跟隨美聯儲主席的投票來決策。因此,美聯儲的利率政策整體由聯邦儲備局,特別是美聯儲主席引導。但是,這個多數票不是絕對的,美聯儲主席的投票有被成為少數派否決的可能性。比如說,裡根總統任期內,就通過任命新的美聯儲理事,把美聯儲當時的主席沃爾克變成少數票。

美聯儲總部大樓,照片來源:陳凱豐

二,2020年美聯儲的FOMC變化

進入2020年,FOMC新獲得投票權的聯儲總裁包括明尼阿波利斯,達拉斯,費城,和克利夫蘭。失去投票權的是堪薩斯,波士頓,聖路易斯,和芝加哥。新加入的總裁中,明尼阿波利斯聯儲總裁卡是卡裡是非常鴿派的觀點。他在過去幾年多次呼籲降息,但是增加對於銀行的資本金要求。筆者參加過幾次他的交流活動,可以說他的觀點比較極端。他認為美聯儲應該不斷降息,但是大幅增加銀行的資本金比率,同時允許自營交易,扭轉「大而不能倒」的趨勢。達拉斯聯儲總裁卡普蘭曾經是哈佛大學教授,他的觀點也是偏鴿派。筆者在參加達拉斯聯儲的經濟政策分析會議上,他曾經表示對於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擔心,以及對於企業家的信心負面影響。費城和克利夫蘭聯儲總裁的觀點更加偏中性。費城聯儲總裁哈克曾經當過工程師,擔任過很多工程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可以說對於實體經濟的理解非常深刻。新增的投票中,2票偏鴿派,2票偏中性。

失去投票權的堪薩斯聯儲總裁喬治女士,和波士頓聯儲總裁羅森格倫都是偏鷹派的人物。他們在去年都對美聯儲FOMC的降息決策投了反對票。聖路易斯聯儲總裁布拉德和芝加哥聯儲總裁伊文斯都是鴿派。布拉德在2019年投票要求降息50個基點,屬於超級鴿派。而伊文斯也是長期支持寬鬆貨幣政策的聯儲高官。離任的四位投票人中,2票偏鷹派,2票偏鴿派。

綜合來看,美聯儲的2020年FOMC投票人員中,兩位大鷹派人物和兩個鴿派人物被兩個鴿派和兩個偏中性高官取代。2020年的整體的貨幣政策投票傾向比去年略微偏向鴿派。

三,美聯儲的理事變化

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聯邦儲備局一共有7位理事職位,其中包括一個主席和兩個副主席。川普就任總統以來,已經任命,並被國會通過了主席鮑威爾,副主席克拉裡達和誇洛斯,理事鮑曼。這四人都是共和黨人。目前唯一的民主黨理事是歐巴馬總統任命的布萊納德女士。其他還有兩位空缺的理事席位。實際上,川普提名過很多位美聯儲理事,但是國會一直沒有開始聽證會的流程。比如布魯金斯學會的尼利·梁女士,作為第一位華裔被川普提名後美聯儲理事後,國會共和黨人一直不願意審批,她決定退出提名。傳統基金會的經濟學家史提夫·摩爾被提名後,國會的民主黨人表示反對,因此他也選擇退出提名。很可惜的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美國頂級經濟學教授古德弗雷德,在開始國會聽證會後,因病逝世。現在的美國國會黨派爭鬥激烈,在可以預見的年內很難有新的美聯儲理事能夠被提名然後國會通過的可能性。當然,作為折衷,川普有可能在今年同時提名兩個美聯儲理事,一個民主黨人,一個共和黨人,然後同時由國會來通過。歐巴馬總統任期內美聯儲的高官任命就有這樣的先例,同時提名兩位,平衡獲得國會通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FOMC的鴿派佔多數,而且進入2020年以後,鷹派的投票人數減少,鴿派人數基本不變,中性投票上升。以此,我們預測今年的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繼續將會是穩定偏向寬鬆。很有可能今年的利率不變,資產負債表規模略有上升。當然,這是建立於通貨膨脹變化不大,全球經濟不發生嚴重外來衝擊的前提下的。美聯儲一貫主張數據驅動,路徑依賴。所以,偏離目前的中性偏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也有,但屬於小概率事件。

2019年歐洲中央銀行也進行了換屆,前任德拉吉行長任內多次推遲歐洲中央銀行的退出量化寬鬆的時間表。新任行長拉加德女士目前對此沒有明確態度。實際上現在歐洲央行加息的可能性為零,繼續降息,進入深度負利率的負作用又太大。歐洲央行屬於騎虎難下,非常尷尬的情況。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從業人員而言,今年有可能就是一個慢慢等待的過程,等待經濟走向給出明確的信號,等待英國退歐的方案明確,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等等,然後才有可能出現變局。在此以前,很有可能各大中央銀行都會和美聯儲一樣,保持政策觀望態度。

陳凱豐博士,美國 Horizon Financial 首席經濟學家,紐約金融論壇(NYFF)聯席發起人,目前在紐約管理全球宏觀對衝策略,同時在紐約大學、紐約佩斯大學、西班牙巴塞隆納商學院紐約中心任教,並擔任紐約大學專業學院院長兼職顧問委員會委員,教授理事會委員。陳博士曾經就職於摩根斯坦利,Amundi資產管理公司,國家開發銀行,目前是紐約經濟俱樂部會員,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委員,外交政策協會委員,科羅拉多大學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全球商品研究雜誌編委,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新興市場研究中心委員,並多次在哈佛大學授課。他參與撰寫的新書 Banking and Finance Issues in Emerging Markets (新興市場銀行和金融課題)在2018年10月份由 Emerald Group 在倫敦出版。

責任編輯:李萍萍 /

相關焦點

  • QE的回顧、演變與未來——暨2020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展望
    展望未來,美聯儲明年仍可能降息,傳統QE重啟待定。一、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歷史回顧(一)上世紀40年代QE經驗:長期利率受壓制,資產負債表扭曲上世紀40年代,為滿足戰爭期間政府融資需求,美聯儲與財政部達成利率控制協議,實行長達10年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
  •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模糊未來
    金秋十月,美聯儲影子貨幣政策委員會的秋季會議正式召開,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這次會議通過線上進行,會議主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模糊未來。此次會議報告由米奇·利維和查爾斯·普洛瑟共同撰寫,普洛斯博士是費城聯邦儲備銀行前總裁,目前也是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來源:Chinamoney內容提要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各方表示,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環境使得傳統貨幣政策框架面臨挑戰,各國陸續啟動了貨幣政策框架審議。文章梳理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為平均通脹目標制的具體內容,及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趨勢,並嘗試總結了相關討論的觀點。8月27-28日,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召開,各央行代表及學界人士圍繞「展望未來十年: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灼見丨美聯儲會「縮表」嗎?|貨幣政策|資產負債表|美聯儲|量化寬鬆
    不考慮前文數據面釋放出的「縮表」的蛛絲馬跡,美聯儲實際上也並沒有主動縮表,資產購買仍在繼續,僅是節奏放緩。而在此前的公開市場委員會證詞中,美聯儲也強調其貨幣政策在未來的持續性。一部分觀點將下跌的原因指向了經濟與股市的背離和科技股高估值的不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投資者開始擔憂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特別是對「美聯儲是否會開始縮表」問題提出擔憂。那麼,美聯儲真的「縮表」了嗎?又是什麼影響了其中長期政策調整呢?本文將分析最近聯儲一系列操作的意圖,並試圖判斷美聯儲貨幣政策與資產負債表變化的可能性。
  • 展望2019| 美聯儲由「鷹」變「鴿」,還能加息幾次?
    2018年12月20日,美聯儲堅守政策獨立性,宣布了年內的第4次加息。一時間,美股、美債、亞太股市、大宗商品市場一片哀嚎。此次加息也是1994年以來美聯儲首次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而2018年7月以來,美國總統川普隔三差五對美聯儲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抨擊更給美聯儲加息的前景增添了更多「戲劇性」。
  • 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財經天下)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王恩博)隨著美聯儲正式將平均通脹目標引入貨幣策略,美國貨幣政策框架迎來一次重大調整。長期來看,美聯儲對於通脹和就業指標同時「寬鬆」,並將就業改善提到更高優先級,意味著在經濟形勢不發生本質性改變的情況下,低利率貨幣政策環境將長期持續存在。在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看來,美聯儲此舉試圖通過修改規則,儘量拉長超寬鬆貨幣政策長度,以期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沼。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理論上,超常規貨幣政策能壓低長期實際利率,向銀行體系注入基礎貨幣,並改善信貸擴張的條件,因此能穩定增長、促進就業、加速通脹。但現實中的政策效果卻在多方面超出了理論預期。本文對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操作進行了歷史回顧,並分析了政策實施和退出過程中美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利率走勢、價格指數、資本市場等方面的表現,主要結論有4方面。
  • 美聯儲貨幣政策新框架效果待觀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近期出席國會聽證會時也表示,儘管美國經濟有所復甦,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此可見,美聯儲在新貨幣政策框架下對於通脹的容忍度在提升。鮑威爾提出,「當通貨膨脹率一段時期內低於2%,則適宜的貨幣政策是下一段時期通貨膨脹率高於2%」,即所謂的平均通貨膨脹目標制。此前,美聯儲相關政策表述是致力於實現通脹率位於「對稱性的2%目標」附近。更新後的表述意味著,即便今後失業率降低,美聯儲可能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因擔心物價上漲而提高基準利率。但是美聯儲並沒有給出「一段時期」的期限。
  • 金色深度丨若保羅·沃爾克還活著 會力挺美聯儲發央行數字貨幣嗎?
    金色財經 區塊鏈12月15日訊2019年12月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去世,享年92歲。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9日發表聲明,對保羅·沃爾克去世「深感悲痛」,並稱讚他留下了持久遺產。
  • 功夫在降息之外:美聯儲政策框架的十字路口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新走向:貨幣政策正常化後產生的問題  2014年9月起,FOMC發布貨幣政策正常化聲明,並於2015年12月開始加息、2017年10月開始縮表。但縮表以來,一直在IOER與ON RRP之間運行的EFFR出現了異動,不斷靠近上限IOER,目前EFFR-IOER利差轉正。
  • ...美聯儲宣布其關於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的更新(全文翻譯)
    美聯儲的戰略變化反映了美聯儲是如何實施政策的。轉變是由經濟的潛在變化推動的,這些變化包括潛在增長率下降、利率持續走低和低通脹。  美聯儲宣布其關於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的更新  當地時間8月27日周四,美聯儲宣布一致通過有關「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的更新,闡明了其對貨幣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立場。
  • 貨幣政策的挑戰」——2019年8月2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演講中文版
    來源:明察宏觀   今年研討會的主題是「貨幣政策的挑戰」,對美聯儲來說,這些挑戰來自於我們促進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的使命。事後看來,缺乏穩定通常被歸因於「走走停停」的穩定政策,因為貨幣和財政當局正在努力解決如何最好地調整其鈍而有力的工具的使用。   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走走停停」的政策讓位於「走得太多,停得不夠」——也就是說,不足以平息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通脹和通脹預期在四次擴張中逐步上升,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在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Volcker)的領導下,美聯儲最終停止了擴張。
  • 嘉盛: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存在一定風險 擴張性財政政策引發市場關注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嘉盛集團全球研究團隊主管馬特.韋勒(Matt Weller)就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接受上證報專訪時表示,寬鬆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全球經濟,但也存在短期內不足以維持全球經濟增以及可能造成市場波動性上升等風險,目前,擴張性財政政策已經越來越引發市場關注。
  • 美聯儲宣布其關於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
    美聯儲的戰略變化反映了美聯儲是如何實施政策的。轉變是由經濟的潛在變化推動的,這些變化包括潛在增長率下降、利率持續走低和低通脹。  美聯儲宣布其關於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的更新  當地時間8月27日周四,美聯儲宣布一致通過有關「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的更新,闡明了其對貨幣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立場。
  • 美聯儲的政策重點正在發生轉變——評近期美聯儲的多項政策
    這兩個操作是美聯儲向小企業提供貸款,但是小企業想要獲得貸款,需要保證盡力保留員工,這針對的也是居民部門;(4)最後是MLF。美聯儲買入剩餘期限2年以下的新發地方政府債券,針對的是政府部門。那麼為何美聯儲的政策重點發生了轉變?
  • 張明:美聯儲貨幣大寬鬆有什麼大危害?
    持續大規模財政貨幣政策放鬆,最終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金融風險文 | 張明2020年3月23日,美聯儲宣布了新一輪寬鬆政策舉措。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條,是「美聯儲將購買所需數量的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和貨幣政策向更廣泛的金融和經濟的有效傳導」。
  • 渣打2020年下半年全球市場展望: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對全球經濟以及金融市場造成了強烈的負面衝擊。隨著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全球各主要央行紛紛開啟「財政+貨幣」雙重寬鬆政策模式,全球金融市場以及投資者的情緒已有所好轉。而在今年下半年,面對依然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全球金融市場以及主要資產又將有怎樣的表現?
  • ...前最後一次美聯儲決議!貨幣政策難以預測,料將上調預期並澄清指引
    經濟研究認為,美聯儲越早闡明其將如何實施其新的政策方法越好。畢竟,美聯儲在聲明中可靈活採納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策略變化。9月會議是美聯儲展示其如何在實踐中實施新框架的好機會,因為還將發布一系列新的經濟和政策利率預測,預測延長至2023年。在納入了第三季度超出預期的數據反彈之後,彭博經濟研究已經提高了今年的預期。
  • 陳凱豐:新冠或終結經濟全球化趨勢 西方央行放水政策已入絕路
    2020年應該是載入史冊的一個年份。從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經濟形勢被徹底改變。雖然目前疫情還沒有被徹底消滅,可以很明確的結論是人類今後的發展方向將會和過去幾十年完全不同。21世紀的20年代,很可能將是開啟一個大變革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