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據媒體報導,從11月14日開始,國家商標局系統中先後出現了數十條「丁真」相關商標申請,有的來自企業,有的來自個人,涉及項目包括美容面膜、洗髮液、化妝品等。
目前,大多數申請還在等待受理中。
沒什麼好分析的,就是蹭熱點、搶流量的套路活,且不論這樣的搶註是否能成功,就看這樣的生意,到底能有多好?
毫無疑問,搶註IP這種事,已經延續了很多年了。而且確實出現過一些所謂致富的故事。
最典型的是2000年代的頭十年,各種搶註域名然後囤積倒賣的行為。
京東的域名回購案曾經轟動一時:京東是國內電商界的元老,然而其古老域名360buy.com不倫不類。於是京東花費3000萬重金收購JD.com,引發業界熱議。
除此之外,許多大企業也曾經花重金購買過域名:小米2243萬收購mi.com、唯品會1200萬收購vip.com、360花費百萬收購so.com、騰訊300萬收購qq.com……
這也是一種搶註,也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前,網際網路上的一個偏門生意。
當然,在移動端興起之後,一個App或小程序就能解決的問題,讓這門生意不再紅火。
如果說上述域名搶註,就是個囤積居奇的投機行為。
那麼商標搶註,似乎要高出一個段位,畢竟前者只是一錘子買賣,後者多多少少有一絲絲的品牌商業謀劃。
只不過,這種謀劃,不是向上,而是下行。就算拿下了,又能有多大空間!
舉個例子,在20年前,有個商標搶註的事情被反覆炒作成了所謂成功勵志案例。
套路並不複雜,某個普通人某天看保險套廣告的時候突發奇想,可以註冊一個商標。
註冊啥呢?一個帶套字的某知名媒體名稱唄。
還別說,這個名字用在保險套的名字上,概念蹭熱點,字面意思上還形象直觀,甚至還能隱約看到一點男性雄風的影子。
據說,這麼一搶註,好多商家就找上門來,要花錢買下這個商標,價格也水漲船高。
於是,這個搶註事件就被當做一個趣聞炒作起來,還被看做是營銷思維的一種體現。也就那時候正經營銷確實還稀缺,所以有些世無英雄而使豎子成名的味道。
後來呢,別的不說,反正這麼多年過去了,就沒在市面上見到過這個品牌。純粹炒作,一點真正的商業價值、市場價值和品牌價值,都沒落下。
窺一斑而見全豹,蹭熱點、搶流量式樣的搶註,能落下什麼?
或許一時暴得大名,然後不過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真正想要好品牌,還是要好的底子來支撐,否則就是空有個好皮囊而已,更何況搶註這檔子事,連皮囊都是搶來的,整個就一畫皮。
君不見,老乾媽火了這麼多年,其他的乾媽、乾爹、乾巴爹啥的倒也偶爾山寨一下、冒個頭,結果不也被市場選擇給秋風掃落葉了。
無他,老乾媽火不火,就不是靠名字,而是東西好,讓老乾媽成了IP和品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