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強調,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技術之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綜觀世界各國科技部署,基礎研究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前沿。《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簡稱科技規劃)審視世界科技發展態勢,著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全局,明確了服務科學發展、支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科學基金「十二五」發展以國家科技發展方針為指引,貫徹國家科技工作統一部署,準確把握科學基金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定位,著力為繁榮基礎研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切實貢獻。
立足科學發展,突出戰略導向
科技規劃強調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支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科學基金工作按照這一總體指導思想,認真分析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基礎研究發展形勢,明確了戰略引導、統籌發展、完善機制、激勵創新的總體思路。
戰略引導,就是要在科學基金工作中突出「三個更加側重」。著眼我國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科學基金牢牢把握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的戰略定位,根據基礎研究發展趨勢,審視多元化資助格局,把更加側重基礎、更加側重前沿、更加側重人才,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發展的戰略導向。在科學基金髮展中貫穿「三個更加側重」戰略導向的主線,就是要完善學科布局,不斷夯實基礎研究健康發展的學科基礎,前瞻部署和支持影響科技、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科學前沿研究,著力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和團隊。
統籌發展,就是要正確處理未來發展中的辯證關係。隨著國家科技投入的不斷增長,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不斷深入,基礎研究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更為複雜,必須自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辯證認識、妥善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在科學基金資助工作中,我們要統籌處理競爭性支持與穩定延續支持、全面布局與重點部署、支持非共識創新與依靠專家共識判斷、營造寬鬆環境與加強績效管理、規範管理與分類指導、利用國內資源與國外資源等辯證關係,促進科學基金和基礎研究工作協調發展。
完善機制,就是要不斷推進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十二五」是科技發展戰略機遇期,也是科技體制改革的攻堅期。科學基金工作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不斷完善科學、民主和依法管理的運行機制。一要完善戰略規劃機制,不斷提升資助工作的戰略性和前瞻性。二要完善決策諮詢機制,充分吸納科學家群體的戰略智慧,提高科學民主決策能力。三要完善同行評審機制,增強科學基金評審制度的公信力。四要完善績效管理機制,健全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科學評價體系,提高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五要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堅持弘揚學術和倫理道德,蕩滌不良學風,防範道德風險。
激勵創新,就是要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當今世界科學正處於孕育重要原始創新的時期。全面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原始創新是關鍵。科學基金工作要更好地激勵原始創新,支撐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營造孕育前沿學術思想的創新氛圍。要把握人才發現、培養、資助與評價等重要環節,系統優化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創新環境,激發創新人才的創造激情和活力。夯實創新人才和知識儲備,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作出切實貢獻。
明確戰略目標 加強統籌部署
科技規劃明確了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突破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目標。根據這一要求,科學基金工作明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具體目標和工作部署。
「十二五」時期,科學基金要努力實現「一個形成」,即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基金制,這是科學基金工作不斷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三個推動」,即推動學科發展、隊伍建設和基礎研究整體水平提升,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一個形成」中,「更具活力」就是要適應當代基礎研究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更好滿足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更好順應科學家對創新制度的期盼,為科技體制改革添動力、為科技創新增活力;「更富效率」就是要進一步提高科學、民主、依法管理機制的運作效率,要在管理工作量激增條件下保證科學基金有序、安全、高效運行,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更加開放」就是瞄準建設世界級科學基金組織的目標,擴大開放交流,提升基礎研究國際化水平,延攬全球科技人才,增強科學基金的國際影響力。「三個推動」中,學科布局更加完善,學科交叉融合更加深入,實現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人才輩出,科技隊伍不斷壯大,是提升創新能力的根本資源;創新思想迸發、創新成果湧現,基礎研究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標誌。
圍繞科學基金髮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將實施原始創新戰略、創新人才戰略、開放合作戰略、創新環境戰略和卓越管理戰略。這5項戰略是互相聯繫、有機統一的。原始創新和創新人才戰略是核心,開放合作和創新環境戰略是保障,卓越管理戰略是支撐。我們要通過統籌實施戰略部署,使有利於支持高水平研究、推動原始創新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對學科交叉、非共識創新和變革性研究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在若干前沿領域和國家戰略需求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一批成果在國際前沿領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促進我國基礎研究實現前沿跟蹤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歷史性轉變。
突出工作重點 落實發展任務
科技規劃立足我國科技發展需求和實際,確定了科技工作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對於全面提升科技整體水平十分重要。科學基金工作主要圍繞前瞻部署基礎研究、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等任務,進行了重點部署和統籌安排。
加強前瞻部署,鼓勵探索創新。從基礎研究特點和創新活動規律出發,必須超前部署和穩定支持。要結合國家未來發展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發展需求,加強前瞻和系統部署,科學安排面上、重點、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等。要切實尊重科學規律,實行與學科領域特點相適應的資助模式,加強穩定支持,鼓勵潛心研究,引導科學家不斷探索開拓科學前沿。
凝聚創新人才,強化智力支撐。要著眼國家人才工作大局,根據事業發展需求,遵循人才發展規律,創新資助工作機制。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要從源頭上加強本科生科研訓練,促進基礎研究與教育結合,為科學事業提供後繼人才儲備。擴大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規模,發揮穩定和育苗作用,促進青年人才儘快充實科研一線。地區科學基金資助要加強與區域發展戰略的協調,加大扶植地區人才力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要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科技領軍人物。創新研究群體資助要加快培育創新團隊,促進協同創新。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要延攬外國優秀青年學者來華開展基礎研究,發揮搭建中外青年學者合作橋梁的作用。堅持資助創新研究與培育創新人才相結合,培養後備人才和激勵一線人才相結合,穩定國內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相結合,造就創新拔尖人才和培育創新團隊相結合,打造科學基金人才資助培養鏈。
加強條件建設,營造良好環境。科研儀器專項要著力改進研究手段,優化研究條件,提升研製能力,引導創新探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自主研製專項要根據國家科學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布局,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以科學目標為導向,鼓勵和培育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製。要有效運用聯合資助模式,面向國家需求,引導多元投入,推動資源共享,促進多方合作。重視對重點實驗室的支持,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條件保障。加強對科普、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資助,增進公眾理解,提高科學素養,培養探索興趣,營造有利於基礎研究長遠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深化國際合作,推進開放創新。「十二五」我們新提出開放合作戰略,就是要把握基礎研究國際化發展特點和規律,統籌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推進實質性合作研究,營造有利於科學家更好參與國際(地區)科學合作的開放創新環境。要繼續推進實質性合作研究,促進我國更多科學領域進入國際前沿,積極推動參與和籌劃雙邊和多邊國際(地區)科學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加強應對和駕馭區域和全球科學合作的能力建設,加強與國家相關科技管理部門的協作,聯合發起和支持重大國際科學計劃、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和國際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
加強全面布局,促進學科發展。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學科體系比較全面的國家之一,學科發展總體上呈現良好態勢,文獻計量學統計表明,我國數學、物理、化學、材料、計算機和工程科學等學科領域整體已進入世界前5名。但是,我國整體學科實力不強,一些學科「短板」效應還比較明顯。在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合作開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力學、化學、納米科學、生物學、農業科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醫學、地球科學、空間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工程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19個學科進行了全面調研,明確了未來5年需要重點關注的科學前沿,提出了需要扶持的基礎學科、傳統學科、薄弱學科和瀕危學科,對學科未來發展進行了統籌部署和安排。
突出重點部署,推進學科交叉。科學基金工作統籌全面布局與重點部署,通過重點、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等資助模式,鼓勵和支持科學家在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的結合點上開展創新研究。我們按照突出基礎性和前沿性、體現針對國家需求的關鍵帶動作用、有利於推動學科交叉、具有我國自身優勢等原則,遴選了114個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和26個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這些交叉領域的部署,對於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取得前沿突破、解決可持續發展中的深層次關鍵科學問題、提升人口健康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推進卓越管理 保障規劃實施
完善各項管理運行機制和保障政策措施,是建設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的內在要求,是實施卓越管理戰略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戰略目標和發展任務的體制機制保障。「十二五」期間,我們要紮實推進科學基金卓越管理,切實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保障經費投入。要積極爭取財政穩定持續投入科學基金,為科學研究營造良好的經費支持環境。要充分發揮科學基金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導向作用,吸引社會資源支持基礎研究。同時要著力改進財務管理,保障資金安全、高效利用。
加強戰略籌劃。完善規劃計劃機制,切實提高項目指南的科學性、戰略性和前瞻性。要根據科學發展形勢和國家戰略需求變化,適時對優先發展領域及其優先支持方向進行動態調整。針對優先發展領域凝練的若干核心科學問題,有效組織科學家在綜合性交叉領域開展具有戰略導向性的基礎研究。
改進資助管理。堅持集約、簡約、節約型管理,集成管理事項、統籌安排評審,優化管理程序、提供便捷服務,節省管理成本、勤儉辦事辦會。適當延長部分項目執行周期,加大支持強度,同時探索延續資助機制,切實營造穩定支持環境,緩解科學家「多頭申請」壓力,克服為申請而過多牽制科研精力的現象。探索評審專家智能選派,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高評審工作效率和公信力。
加強隊伍建設。堅持大科學基金管理觀和系統化建設理念,加強組織機構與機關隊伍建設、推動評審專家隊伍建設、促進依託單位科學基金管理隊伍建設,為管好用好監督好科學基金提供人才保證。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養高、服務意識強、專業素質好、廉潔勤政的幹部隊伍。要堅持學術造詣和道德素養並重、以德為先的原則,從政策引導、能力培訓、信譽管理、行為規範建設等方面全面推進評審隊伍建設。從建立分類指導機制、加強培訓、完善獎勵制度等方面,明確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依託單位科學基金管理隊伍建設。
塑造創新文化。加強科學基金文化建設,既是科技創新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和提升科學基金親和力、凝聚力、公信力的內在需要。發揮科學基金引導作用,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弘揚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努力營造平等爭鳴、鼓勵探索、寬容失敗、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
科技規劃描繪了未來5年我國科學和技術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科技工作開啟了實施戰略攻堅、推進創新跨越的新徵程。科學基金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準確把握戰略定位,全面落實尊重科學、發揚民主,提倡競爭、促進合作,激勵創新、引領未來的工作方針,不斷開創科學基金工作新局面,為科技引領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譜寫輝煌篇章。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