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生兒一出生就要做聽力篩查?

2020-12-20 東方網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傅鑫萍3月4日報導:我國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有13.7萬人,每年新生聽障兒童2-3萬人。國內、外研究表明,新生兒中,雙側聽力障礙的發生率在0.1%-0.3%,其中,極重度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約為0.1%。兒童聽力健康問題若未得到及時幹預,影響孩子的一生,「十聾九啞」的慘痛教訓一次又一次地給敲響警鐘。

  那麼,新生兒一出生就要做聽力篩查嗎?有這個必要嗎?據悉,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對剛出生的寶寶,聽力如果出現問題,不像肢體殘疾、先天性心臟病等此類疾病這麼容易被發現。等到了稍大時,家長發現:為什麼叫寶寶沒反應?鄰居家同齡的寶寶都會說話了,自家寶寶怎麼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其實,如果寶寶聽力不正常,就會缺乏足夠的語言刺激和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接下來,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寶寶就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途徑,嚴重者導致既聾又啞,輕者導致語言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一生。

  據浦南醫院聽力門診部主任段吉茸介紹,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及時進行診斷和幹預的有效措施,是減少聽障對語言和認知發育的影響,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降低聽力殘疾的有力保障。

  聽力篩查的正確流程是怎樣的?什麼時候該查聽力?篩查第一次沒過怎麼辦?複查的日子是哪天?由於寶寶外耳道的胎脂沒有完全排除,中耳羊水積液沒有完全被吸收,或者寶寶配合不當,都會使初篩「未通過」。所以,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查均採用二階段篩查,分為初篩和復篩。

  出院前-初篩

  寶寶出生後,在出院前進行第一次篩查,一般採用耳聲發射(OAE),簡便、快速、無創、結果敏感,成本也比較低。

  42天復篩

  初篩「未通過」,別急著再做一次。如果胎脂、羊水等幹擾因素未除去,相隔時間太近,結果可能不會變。但家長務必記得等寶寶出生到42天時進行復篩。

  3個月內診斷

  復篩「未通過」,應在3個月內進行詳細的醫學和聽力學診斷。

  6個月內幹預

  凡符合聽力損失診斷的嬰兒,應在6月齡內積極接受幹預(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等),不錯過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擺脫「十聾九啞」的魔咒。

  跟蹤和隨訪

  凡是已經通過篩查的寶寶,家長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對具有聽損和語言發育遲緩高危因素的嬰幼兒,跟蹤和隨訪很重要,每年至少1次直到3周歲。對於重症監護病房的新生兒,因其聽力損失的患病率要較正常新生兒高得多,更重要的是諸如聽神經病等神經傳導障礙疾病大多集中在此,對未通過初篩AABR(自動聽性腦幹反應)測試的新生兒,不再進行復篩,直接轉入診斷程序。

  除了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有必要嗎?

  並不是所有的聽力損失都會在寶寶出生後立即就表現出來,很多寶寶的聽力損失是遲發性的,可能要等到好幾歲了才表現出來。把聽力篩查和基因篩查聯合起來,可以解決當前新生兒聽力篩查無法檢出的潛在的藥物性耳聾和遲發性耳聾的兒童,使新生兒聽力缺陷高危因素的發現比例可提高20倍;且可以把耳聾的確診時間提早到出生後7-14天之內,提高診斷效率。

  一個聾啞兒一生給社會帶來的經濟負擔不低於30萬-50萬人民幣,主要用於特殊教育和各項生活救濟。而早發現、早確診和早幹預一個聽障患兒的費用明顯低於發病後帶來的經濟負擔。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聽障兒童的關注度一定會越來越高。

相關焦點

  • 新生兒什麼時候做聽力篩查和再次複查?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高興壞了一家人,也疑惑了不少年輕父母,比如剛出生就要做各種篩查,像聽力,視力等等檢查。到底啥時候做聽力篩查?啥時候再次複查?新生兒為什麼要做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測,在新生兒出生後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新生兒聽力損失如不能被及時發現,不但影響兒童(言語和認知發育、教育、就業、婚育)及家庭(溝通障礙、心理、經濟負擔),而且還會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 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必須篩查!
    許多家長對新生兒聽力篩查都不以為意,認為孩子剛生下來這麼小就做檢查,對孩子不好,我們以前也沒查過聽力,不是也好好的嗎?    這種想法是不科學、錯誤的,我們不能僅通過觀察就去判斷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而是需要客觀的檢查來確保寶寶的聽力是正常的。因為只有聽力正常才能慢慢習得語言。
  • 新生兒聽力篩查你做了嗎
    作者:寶寶知道 喬湘喬依我生女兒時已不像生兒子時的壯況,生兒子時那時醫學還沒有現在發達,在小診所生完不到8小時就回家了,也沒有做任何檢查,好在兒子出生後一切正常。生女兒時,因早早知道是雙胎,所以不敢馬虎,除了孕期做好產檢,生時也選擇大醫院。
  •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意義
    新生兒聽力篩查在兒童出生後48小時即可用簡便無創的方法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為進行早期幹預創造條件,因此,開展微創聽力普查對於聽力殘疾的預防和康復,對於提高人口素質有著重大意義。1993年,美國國家衛生院建議,在出生3個月內,應對每個嬰兒或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我國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起,北京、山東、浙江、南京等省市相繼開展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項目。2000年,中國殘聯、衛生部等10個部委在聯合下發的《關於確定「愛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兒聽力篩查納入婦幼保健的常規檢查項目。2004年,衛生部制訂「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範」。
  • 新生兒什麼時候做聽力篩查和複查,不通過怎麼辦?
    生完寶寶的家長都知道,寶寶出生後醫院會給寶寶做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分為初篩和復篩,檢查結果為通過或未通過兩種,通過聽力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新生兒為什麼要做聽力篩查嬰幼兒期,特別是3周歲以前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因而這個時期即使是輕度聽力損失,也能夠導致寶寶語言障礙,甚至智力發育遲緩,造成其心理和行為交往的缺陷。
  • 寶寶剛出生48小時,醫生就說要做什麼聽力篩查!到底為什麼?
    好多孕媽媽在生產的時候,當寶寶出生後,每個醫生都會在寶寶48小時內,給寶寶做聽力篩查 ,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一項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到底為什麼要給寶寶做聽力篩查!「寶寶剛出生48小時,醫生就說要做什麼聽力篩查。我跟他爸都說健健康康的,查那弄啥」。
  • 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很必要
    專家表示,聽力障礙重者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有助於早發現、早幹預,幹預後多數孩子能獲得較好的聽覺和語言能力。
  • 今起,荊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及新生兒聽力篩查免費
    從2020年7月1日起,全市的新生兒一律實行五種遺傳代謝病免費篩查及新生兒聽力免費篩查,將為每個寶寶家長省200多元。五種遺傳代謝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地中海貧血。
  • 科普:新生兒聽力篩查
    2010年衛生部頒布的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中,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至此,新生兒聽力篩查正式在我國實行,是每一位新生兒的常規檢查項目。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對剛剛出生的嬰兒進行客觀的、電生理方法的聽力檢查,其根本目的是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以最大限度的使兒童、家庭和社會受益。 我國現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流程分為初篩和復篩兩個階段。
  • 新生兒聽力篩查要重視!
    一個新生兒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賜的寶貝,而寶寶的健康更是拴著全家人的心,從懷孕時的每次孕檢,聽到醫生說的一切正常,都會感到很欣慰。在孩子剛出生時就會有很多種檢查,檢查寶寶是否健康,而聽力篩查就是其中一項。聽力篩查主要就是檢查新生兒的聽力是否正常,從而判斷是否有先天性的聽力障礙。所以新生兒的聽力篩查是很有必要的。
  • 新生兒聽力篩查就診流程指南
    華西醫院聽力中心新生兒聽力篩查就診流程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寶寶出生後,寶爸寶媽首先接觸到的、寶寶必做的三大健康篩查之一;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時間是寶寶出生後48小時到出院前之間,復篩時間在42天內。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孩子聽力就一定有問題?——新生兒聽力篩查系列之一
    寶爸寶媽對於新生兒聽力篩查一定不陌生。一般寶寶在出生後3天左右就會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說這是寶寶呱呱墜地後要接受的人生第一場考試,而且當場就能知道成績。確實,當聽到聽力篩查沒通過這樣的結果時,很多新手爸媽會慌了神。這樣的結果是不是說明我的孩子聽力有問題?他是不是就聽不見聲音了?我又該怎麼辦呢?別急,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還真不能說明寶寶聽力就有問題了。
  • 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怎麼辦?
    其實每一個寶寶在出生後都會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這個篩查,一般是在寶寶出生後的3到5天內進行,醫生會用專業的儀器來檢測寶寶的聽力是否有問題?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寶寶聽力異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個新生兒出生以後必須做的檢查。
  • 寶寶為什麼要做聽力篩查#真相來了#
    所有出生的寶寶都應該接受新生聽力篩查,因為有的寶寶出生時看起來很健康,但可能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出現聽力問題了,但父母在短期內不一定能發現新生兒出生後,根據不同的時期,嬰兒對聲音的反應不同,所以可以判斷嬰兒的聽力。兩個月大的孩子對聲音有初步反應。3個月大的孩子聽到聲音時能追蹤到聲音。當聽到柔和、悅耳音樂時面露笑容並很安靜地聽,聽到刺耳音樂時全身亂動煩燥不安。有時聽到周圍聲音比如說話聲、樂器聲,會將頭轉向聲音來源的方向。一般嬰兒出生後會在醫院或指定的地方給做聽力測試的。
  • 如何選擇新生兒聽力篩查時機
    1999年,我國衛生部、中殘聯等10個部局在確定全國「愛耳日」的通知中,明確要求把新生兒聽力篩查納入婦幼保健的常規檢查項目,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可促進其言語-語言的發育,爭取獲得至大程度的康復。為此,我院於2003年7月始對產科出生新生兒常規應用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儀進行聽力篩查並探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至佳時機,以減少「假陽性」率的發生。現報導如下。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勿大意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21日報導:為什麼新生兒一出生就要做聽力篩查?孩子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可是媽媽覺得孩子聽得見,孩子要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嗎?答案是必須的。  今天,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辦、上海浦濱兒童醫院承辦的「第三屆基層醫院兒童聽力篩查技術培訓班暨全科醫師技能強化學習班」開班,東方網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3‰,不及時幹預可能導致孩子言語發育障礙。
  • 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過關,聽力一定有問題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廖溫勃 江林藍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剛出生寶寶的每一項檢查,都像一場「考試」,聽力篩查就像其中一場。剛出生的寶寶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意味著聽力有問題嗎?「我家寶寶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怎麼辦?」在臨床工作中,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焦粵龍時常接到家長類似的諮詢,「當聽到寶寶聽力篩查不過關,家人第一反應就是孩子聽力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會不會耳聾或影響說話?其實不用過於擔心!」焦粵龍介紹,新生兒聽力篩查指對剛剛出生的嬰兒進行客觀的聽力檢查。
  • 又一婦幼項目實行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查|遺傳代謝病|...
    本報訊(記者 葉子 通訊員 張麗春 楊威) 昨日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獲悉,根據《鹹寧市免費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實施方案》規定,8月1日起,凡是在我市助產技術服務機構內出生的新生兒,將免費接受五種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及新生兒聽力篩查,並對篩查確診患兒實施康復救助。
  • 家長注意:新生兒聽力篩查一定要重視!
    三、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寶寶會疼嗎?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在新生兒安靜、入睡、溫飽以及室內噪聲分貝適宜的狀態下 , 運用耳聲發射(TEOAE/DPOAE)的方法對新生兒進行檢查,對耳蝸、耳廓等部位無傷害、無疼痛,安全性高。
  • 避免寶寶因聾致啞,新生兒聽力篩查很重要
    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對於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當新生兒3-4個月時其頭部可以轉向聲源;6個月時嬰兒能夠辨別父母的聲音;8個月時則能夠辨別聲音的來源。但是,臨床數據表明,單憑父母的觀察並不能辨別出年齡小於1歲患有輕度或中度聽力障礙的嬰幼兒。在20世紀90年代,歐美國家就開始了對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的研究。我國《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範(2010版)》要求新生兒出生後48-72小時內,由專門機構、專業人員在專門的場所進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