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賈宏聲的藝術追求和心理狀況,導演張揚昨日在接受採訪時稱,他一直都很「死磕」,任何事都愛鑽牛角尖,而賈宏聲的父母也說:「宏聲他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可能是我們誰也給不了他的。」
賈宏聲與周迅合作拍攝《蘇州河》
賈宏聲偏執的追求藝術。(資料圖)
墜樓前與父母爭執
近期再「戒毒」天津網-城市晚報7月7日報導 演員賈宏聲5日跳樓自殺引發娛樂圈一片哀思。帶著與眾不同的文藝精神和著名的影片《昨天》,賈宏聲從14層高樓一躍而下去了另一個世界,剩下了娛樂圈、影迷們的扼腕嘆息。
有些人意外,賈宏聲固然曾經有名,一度炙手可熱堪稱一代偶像,但他後期近乎與世隔絕,沉寂文藝界,逝去後何以引來娛樂圈如此大的震動。或許,是賈宏聲之死留給了文藝界難以解答的疑問,他的死與一眾明星不同,無關感情糾葛,也無關工作壓力。
那又是什麼讓賈宏聲正當年時如此輕生?到底是什麼讓賈宏聲「去追求他渴望的那種境界」?他追求的境界又是什麼?
幾日來,有人把賈宏聲標榜成為理想而戰的英雄,有人將賈宏聲簡單說成癮君子,也有人說他不過是個落魄戲子,賈宏聲的人生和他謎一樣的死去依然有懸念,依舊如影片《昨天》一樣值得人們反思。
動態
昨日,賈宏聲的父母發表聲明稱,「宏聲他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可能是我們誰也給不了他的。他去尋找了。」經過一天調查,警方排除了他殺可能,目前,警方還沒有對賈宏聲做出死亡診斷,據賈宏聲的鄰居稱,5日上午,賈宏聲曾與父母在電梯處發生激烈爭執,事發當時一聲巨響,隨即樓下聚集數百圍觀群眾,趕到現場的賈宏聲父親痛哭不已。
據賈宏聲鄰居稱,近期見過他幾次,但目光呆滯,賈宏聲在近一年內曾進過戒毒所,「他有一段時間去戒毒了,沒住在家裡,最近半年多才又回來」。截至記者發稿,賈宏聲的死亡報告警方仍沒有公布。
賈宏聲自殺有「前兆」
網上留言「輕生」
昨日,一個名為「賈宏聲」的最新ID被曝光。ID信息顯示,「賈宏聲」的註冊帳號是jiahongsheng,加入時間是2010年2月26日。這個帳號分別在今年的4月2日和4月4日發布了兩篇公開日誌,內容分別只有一句話,「好好感受它吧」,「他就是被這些給害了!別扯淡,你這卑微的習慣——張楚《棉花》」。7月5日上午10點33分,這個帳號又發布了一條名為《漩渦》的日誌,內容僅好友可見,據稱,日誌的內容是歌曲《漩渦》的歌詞,還附上了試聽連結,歌詞中寫到,「沿著你設計那些曲線,原地轉又轉墮進風裡樂園,世上萬物向心公轉,沉沒湖底欣賞月圓。」
值得一提的是,在「賈宏聲」個人簡介裡正是反映賈宏聲吸毒歷程的電影《昨天》的獨白。據了解,早在今年4月初,賈宏聲就曾在網絡上發表了兩篇名為「你活得有意思嗎?」和「你為什麼活著?」的帖子,賈宏聲「輕生」的想法由來已久。
人生
他是《銀蛇謀殺案》裡帥氣的殺人犯,是《北京你早》裡在酒吧唱著《假行僧》的小流氓,是《極度寒冷》裡行為怪異的藝術家,是《蘇州河》裡的馬達,他是《昨天》裡剖開他自己的賈宏聲,他是中國第一個公開承認吸毒的藝人。
上世紀90年代初,最深受中國第六代導演青睞的賈宏聲第一次接觸到大麻,深受搖滾文化影響的他深陷毒品之中,他性情大變,不工作,不與人接觸,藥物的副作用使其走向毀滅。與「毒品」這個罪魁禍首相比,賈宏聲的一些朋友認為,導致其走向死亡的還源自他的「死磕」和偏執的藝術追求。
飽受內心折磨的賈宏聲縱身一躍,徹底解脫。與那些因「工作壓力」「感情困頓」的輕生者不同,如果沒有毒品,如果不那麼「死磕」,賈宏聲的人生也許是另一個樣子。
如果不那麼「死磕」
他或許不會像謎一樣離去
對於賈宏聲的死,外界一致認為是毒品害了他,但是賈宏聲的朋友以及了解他的人卻並不這樣簡單地認為。
影評人司馬平邦稱,「賈宏聲,為理想陪葬的又一個」。司馬平邦認為,賈宏聲是一個滿腹理想和自負的演員,正如張國榮的死,他內心的激動和理想一定與他外表的絕望和冷靜呈現出反差,他們的那些理想和激情都已經過時,因此他選擇了將它們一齊帶走。
自稱賈宏聲朋友的某網友撰文稱,「賈宏聲的內心還生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渴望愛情也渴望有好戲去演,但是他的天性脆弱和被寵壞了的性格讓他染上毒癮,雖然最後戒了毒,但是外面的世界已完全改變。」上世紀90年代中期,賈宏聲視約翰·列儂為精神之父,外表上模仿,精神上靠攏,有人稱,賈宏聲身上的標準文藝範兒都是模仿出來的,他甚至認為頹廢是一種美。
對於賈宏聲的藝術追求和心理狀況,導演張揚昨日在接受採訪時稱,他一直都很「死磕」,任何事都愛鑽牛角尖,而賈宏聲的父母也說:「宏聲他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可能是我們誰也給不了他的。」
如果沒有「毒品」
他或許家庭美滿
賈宏聲出生在戲劇世家,他的父母都是東北話劇院的演員,傳承了父母藝術基因的賈宏聲1989年中戲畢業,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1987年主演電影《夏日的期待》,成為那時的偶像級人物。除了在事業上的表現,當時的賈宏聲開始為外人所熟知還因為他與演員伍宇娟的戀情。伍宇娟與同年進校的鞏俐、史可、陳煒一起被稱為中戲名噪一時的「四大名旦」。
伍宇娟與賈宏聲曾經相戀4年,若不是因為賈宏聲吸毒,他們可能早結婚了。伍宇娟曾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幫助賈宏聲,為了勸他戒毒,她甚至跪在地上求他,但最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賈宏聲遠在東北的父母提前退休,將家搬到北京,也全力以赴相助展開親情拯救。然而,毒癮對身體和精神的腐蝕力量超出了人們的想像,1994年,伍宇娟揮淚斬情絲,離開了賈宏聲。
對於伍宇娟的兒子,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靠譜的說法,有人說,他就是賈宏聲的兒子,但伍宇娟極力否認,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如果沒有毒品,賈宏聲的兒子應該也這麼大了。而他與周迅的戀情也早已成了過往雲煙,周迅宣傳總監甚至稱:「賈宏聲這名字既熟悉又陌生。」
如果不放任沉溺
他或許如鞏俐蜚聲國際
除了伍宇娟,賈宏聲的同學中還包括國際巨星鞏俐。如果不放任沉溺,賈宏聲也許能同鞏俐一樣蜚聲國際。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最有名娛樂片之一就是《銀蛇謀殺案》,該片男主角就是賈宏聲。影評人司馬平邦稱,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商業電影」這個詞,只有娛樂片。除了張藝謀、鞏俐、姜文,就是賈宏聲、申軍誼,前面3位是第五代和藝術電影的代表,後面兩個是娛樂片的頂梁柱。賈宏聲演得最好的電影是1988年的《銀蛇謀殺案》,申軍誼演得最好的電影是《女神探寶蓋丁》。
據了解,1990年前後的國際影壇和中國影壇都時興「兩大巨星聯手」的炒作噱頭,國際上有高倉健和麥可·道格拉斯的《黑雨》,香港有姜文和萬梓良合作的《狹路英豪》,在北京就有申軍誼和賈宏聲合作的《黑雪》。
如果沒有毒品,偶像不會轟然倒塌,他也不會滿足於在北京城裡「就那麼呆著」,導演李少紅回憶稱,賈宏聲有著頑固的藝術追求,曾為了一個角色逼迫李少紅為其改戲,如果沒有毒品,他會創作出更多經典的作品,或許會與同班同學鞏俐一樣,已經成為蜚聲國際的影星。
離別
為理想殉道
或者被利用
賈宏聲自殺了,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從14樓高的位置急速下墜,於是一場新的緬懷情緒在媒體中渲染開來。
作為生者人們有理由也有必要去緬懷一名優秀的演員,在娛樂圈飛速變化的今天很多人甚至已經不知道賈宏聲是誰,但是賈宏聲的確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讓人難以忘懷的銀幕符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中國青年最彷徨、最困惑的時期,賈宏聲就是在此時以一個痞子英雄的姿態走進人們的視線,他主演的電影《銀蛇謀殺案》是當時文藝青年的必修課,賈宏聲在其中叛逆不羈的形象更是青少年爭相模仿的對象。他的叛逆或許是使他日後迷戀搖滾樂的一大原因,但凡事過分認真的態度也讓賈宏聲接觸到了搖滾文化的副產品——毒品。吸毒後的賈宏聲性情大變,不僅不再接戲,並且沉默寡言。當他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中時,則是在記錄了他戒毒經歷的影片《昨天》中。時過境遷,如今人們關注更新潮的明星或者賈宏聲是否還有毒癮,但沒人會關心賈宏聲是誰。就是在這一連串的不順之後,比常人更為偏執的賈宏聲以沉默向世界發出了最後的吶喊。
反觀賈宏聲的死,其實早在電影《昨天》中就已留下伏筆,電影是其戒毒經過的回放,那些殘酷畫面就是他青春理想的再現。上世紀八十年代,搖滾樂的流行讓無數人為之一震,可音樂對於迷惘的解答往往又是對死亡的宣揚,超脫與重生不再是逃避的手段,而是勇敢者的信仰。標新立異的賈宏聲沒能從這種文化怪圈中倖免,接觸到搖滾樂後,他表現得更加憤世嫉俗,而毒品的加入則讓這種情緒被無限放大化。當一個人準備排斥整個世界而標榜自己時,世界自然也就排斥了他,賈宏聲的死實則是必然的解脫。但是,賈宏聲生前的一位好友曾在《昨天》中無奈地說過「他挺能裝吧」,如果這句話成立,那麼賈宏聲的死就不在於他與世界格格不入。也許最初的賈宏聲是真實而單純的,以致到了任何事都要追求極致的程度,但這並不應該是生活的本來面貌。當一個人因為搖滾樂而漸入瘋魔的時候,理想、死亡、暴力或許都變成了生活的組成部分,清醒者不會明白,但局內人自以為然。跳樓只是賈宏聲自殺的手段,音樂才是他自殺的媒介,而被藏匿的兇器正是那不切實際的理想,至於躲在幕後的劊子手其實是賈宏聲反被理想吞噬的靈魂。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作者:婁躍星 孫帥 謝雲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