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武帝「摒棄百家,尊崇儒家」以來,儒家思想受到古代封建統治者的高度讚揚,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文化的正統與主流思想。由於這個原因,孔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作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成為了教師的典範,也研究了許多優秀品質。但人們不是聖人,甚至像孔夫子這樣的也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沒想到的是,孔子也被他的門徒咒罵。他從未想過他在2500多年後無意中犯下的錯誤,現在竟是老師的口頭禪!
孔子,他喜歡到全國各地旅行。門下有3000名門徒,其中包括72名智者。這麼多門徒自然是既有勤奮又有無聊至極的,大部分也很頑皮。作為他們的老師,孔子遇到了一個頑皮的小學生,甚至偶爾會變得有點瘋狂。當時,一名學生在孔子的魅力下無比崇拜。這個人很聰明,但通常的宣傳與孔子所倡導的相反。再說,此人經常不努力學習,這讓孔子非常不省心。
這個人記得小孔子29歲,能說得很有說服力,跟著孔子到全國各地旅遊,並經常在孔子旅遊期間送來。有一次,陸愛公問他為什麼牌位是用木頭做的。那時,他竟然會說:「夏朝使用松木,商代使用雪松木,周朝使用慄木。」這時,孔子就在旁邊。要知道孔子想要恢復周禮,作為一個門徒,他正在摧毀周朝!儘管孔子聽了之後很反感,但實際上不可能做出合理的回應。他不得不說,「不應該追求過去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自春秋結束以來,我們開始倡導一個為期三年的孝道制度。在家庭裡有人去世後,我們必須服務孝道三年。孔子是一個非常注重道德的人,自然而然地非常認可為期三年的孝道制度。然而,他卻反對孔子。他認為三年的哀悼是不可取的。在史記·尊尼的弟子的傳記——記載了仁兄的話:「三年的葬禮,這個時間已經很久了,這樣造成儀式會很糟糕;三年不會幸福,人生會崩潰,所以它可以改為「一年的哀悼」。很明顯,翟鈺認為三年的哀悼應該改為合理的一年。聽了之後,孔子非常生氣地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只有3歲時,我們與父母的手臂分開了。最後,我們三年不應該忠於他們。孔子要求他保持一年的孝順,你感到安心嗎?他竟然很安心,最後孔子說不出話來。最後,孔子批評他為「不人道」。
真正讓孔子失望的是他的懶惰。因為每個人都在講課時認真聽孔子,所以他們忙著寫筆記。他卻經常不同意,認為學習知識的要點是在於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他經常聽了一會兒,開始打瞌睡。有一次,我確信,但我說了一句話:「死木不能雕刻,牆上的泥土也不能被砸碎!」
後來,它逐漸縮短為2500多年的句子,對於失望至極的學生來說,老師常常會對他們說這句話。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雖然這人非常叛逆,特別的不聽話,但他在孔子心中並不是一個壞學生,但他後來被列為「孔子十大哲學」之一,唐玄宗對他也是非常感激,封他作為「齊侯」,並在宋大中祥符(1009)的第二年,為他加封了「臨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