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衝擊,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的開館日一拖再拖,將推遲至明年開放,目前館內建設已完成約96%。
據埃及金字塔在線網站9月19日報導,大埃及博物館接收了一批共計2000件文物,主要來自於位於解放廣場的埃及博物館以及特拉·亞胡迪亞和金字塔地區的文物館藏,其中包括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個紅色花崗巖雕像,每個雕像高6米,重13噸,這批文物將會在大埃及博物館進行修復並展出。目前,大埃及博物館已接收共計5.4萬件文物。
在埃及政府重振旅遊業的計劃中,大埃及博物館的開放被視為吸引遊客的重要舉措,埃及旅遊局在全球市場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社交媒體推廣。據《衛報》報導,埃及政府希望大埃及博物館每年能夠吸引500萬遊客。
大埃及博物館是展示埃及古代文物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在這座65萬平方英尺的建築群中,將會存放圖坦卡蒙國王所有的陪葬品及收藏品,總數超過5000件,其中3000件均是首次展出。此外,館內還保存了許多可追溯到史前至希臘和羅馬時代的文物。未來,大埃及博物館將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和古埃及研究中心。
坐落於開羅附近吉薩棉省大金字塔北部的大埃及博物館,被形容為繼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之後的「第四座金字塔」工程。2003年,大埃及博物館項目的設計吸引了來自83個國家的近2000個參賽作品。華裔設計師彭士佛夫婦創辦的赫尼根·彭建築事務所(Heneghan Peng)中標,成為最終實施方案。
在設計上,大埃及博物館的立面大量使用了古埃及文化的元素符號,並採用本土材料,由當地匠人完成。其外立面包括七座金字塔,代表了埃及古文明的歷史。博物館的東立面高46米,長800多米,分為三個部分,在立面其中一座金字塔尖上,使用光束將地球與天空聯繫了起來。外立面則覆蓋著從西奈採石場提取的大理石,這是古埃及人在雕像和寺廟所會使用的建築材料。
自2018年便開始在國際巡展並取得熱烈反響的《圖坦卡蒙:金色法老的寶藏》,近期圓滿結束,巡展文物已於9月14日安全返回祖國,將入藏大埃及博物館。館方也已開始籌劃圖坦卡蒙的個人展覽,將首次展出105件珍貴文物。
另據《今日埃及》報導,隨著考古工作的恢復和開展,近期從圖坦卡蒙墓葬中出土的一條圍巾已於9月15日安全抵達大埃及博物館的保護中心,這也說明考古現場與館方之間的對接工作已經建立,一些博物館部門開始正常工作。
為了使當地旅遊業逐步從疫情中得到恢復,埃及旅遊與文物部在洪加達博物館臨時開設了圖坦卡蒙展覽,精心挑選了10件文物,敘述年輕的法老王的生活,也展示古埃及藝術的美麗和精緻。其中最主要的文物是一件普塔(Ptah)的鍍金木製雕像,普塔是古埃及孟斐斯地區所信仰的造物神。臨展結束後,這些展品將被轉移到等待開放的大埃及博物館。
埃及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旅遊業在政府財政收入中佔有不小的比重,但近年受恐怖主義影響受到重創。為了重振埃及旅遊市場,政府做出了諸多努力。根據埃及央行最新報告,2019年埃及旅遊業收入達130.3億美元,較2018年的118億美元有所增長,在埃及政府的收入中佔比12%,打破此前的旅遊業收入峰值,即2010年的12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遊客數仍未恢復到2010年1470萬的最高水平。
突如其來的疫情阻礙了埃及旅遊業的進一步恢復。今年3月埃及政府果斷「封國」,然而其防疫效果並不理想,感染人數及死亡率一度居高不下,迫使埃及政府在5月底不得不採取嚴格的「宵禁」,各個旅遊場所被強制封閉,旅遊業壓力倍增。他們面臨的挑戰是,說服全世界相信:來埃及旅遊是安全的。
中國是埃及十分重視的客源地之一。2016年中埃建交60周年,為了進一步吸引中國遊客,埃及開始對中國護照實行有條件的落地籤政策,停留時間長達30天。這一舉措效果明顯,截至當年年底,中國遊客赴埃及旅遊人數增長60%,達到近10萬人次。目前,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均已開通直飛開羅的航班。2019年11月,開羅至杭州直航航線也正式開通,兩地間的飛行時間縮短至11個小時,進一步將非洲航線目的地覆蓋到長三角地區客源。
今年4月發布的《埃及旅遊和文物部聲明》,公布了埃及政府接下來為提振旅遊業所採取的措施,包括未來6個月內對酒店和旅遊機構免徵房地產稅,要求埃及中央銀行(CBE)提供旅遊設施低息資金,監督全國各地的酒店和度假村進行強制消毒消殺等措施。有關部門還推出了網際網路旅遊產品,鼓勵大家在疫情期間線上遊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