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敬有的,狗咬醜的」,這句話非常有智慧,很多人理解錯了

2020-12-13 隨手談詩

俗語,是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那些相傳的俗語,在現代人的知識體系中看來,很多時候是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可言,甚至封建迷信,可為什麼俗語還是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呢?原因很簡單,俗語中包含的生活智慧,確實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拿這句「人敬有的,狗咬醜的」來說,你就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眼光之毒辣,言辭之辛辣,很多人認為,這句話就是說人勢利眼,看人下菜碟,其實並不完全如此。

人敬有的

什麼叫有的?通俗來說,就是有錢的,有權的。

本來你是村裡的一個小混混,到城裡逛了一圈,天降橫財正好砸在你面前,鬥然而富,轉眼富家翁,再回到村裡,鄉親們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再比如說,你本來就是村頭種地大爺老李頭家的獨苗,按照正常發展,老李頭百年之後,你要繼承一畝三分地,和一頭老牛,取個婆娘生個娃,一樣望穿人生。誰知機緣巧合之下,你遇到一隻猴子,小猴從懷裡掏出一本書,你跟著書中內容天天練功,幾年之後成了天下第一,當上了武林盟主。再回到村裡,鄉親們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樣了。

上面兩個例子是講有錢和有權的,當然也有例外:

從你太爺爺起,你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可是時運不濟,連續三代人連個秀才都沒考中,誰知到了你這一代,竟然中舉了,你突然就成了全村人的希望,鄉親們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樣了。

不光有錢、有權能獲得尊重,古往今來,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從來不會遭人白眼。

我們反過來想一下,你沒有遇到天降橫財,繼續當著小混混;也沒有遇到猴子,繼承老李頭的家業;你讀書沒有高中,永遠只是個窮酸。

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角色,哪種更受人敬重?

我們把範圍縮小到一個家庭,家中3兄弟,最能幹最有錢那個,永遠是家裡說話分量最重的,另外2個混得不好的,也要看另外一個人的臉色,親兄弟都是如此,更何況外人乎?

原因很簡單,因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手裡掌握著更多的社會資源,人人都要求他辦事,小到孩子上學,大到兒子升遷,都要找相熟的成功人士幫幫忙,沒有說找村裡那個要飯的乞丐,幫忙聯絡丐幫,給自己找條出路的。

人生中很多事情,說得太透了就特別沒意思,政治正確的說法是人人平等,但事實上,怎麼可能人人平等,成功的人憑著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光鮮體面的生活,憑什麼要跟你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平等呢?

所以說,要想成為人上人,要想獲得社會地位,要想受人尊重,就好好努力,使自己強大起來。

狗咬醜的

狗咬醜的,不是說你長得醜,就會被狗咬。而是說對那種邋遢的人,即使狗看見了,也會對他叫上幾聲,養狗防賊嘛,賊眉鼠眼的人,就是狗的重點針對對象。

人是社交動物,你的穿著打扮,不光是代表著自己的身份形象,同時也是對別人的尊重,穿衣打扮不一定要華貴,但一定要整潔、得體,讓人一看就自然而然對你心生好感。

有些人,天天蓬頭垢面,穿著拖鞋就去找工作,結果四處碰壁,晚上回到家裡就跳腳罵娘,認為社會黑暗,認為自己懷才不遇,這不是有病嗎?更有些人,明明有手有腳,偏要乞討生活,不想努力,只想不勞而獲。

這樣的人吶,不說別人看不起,就連狗都會對你狂吠,汪汪聲中全是鄙夷。

所以說,人不能懶惰,即便你當前生活落魄,但只要肯努力,就一定可以改變生活現狀,不一定大富大貴,至少養家餬口是沒問題的,現代社會,只要不懶惰,沒有餓死的人。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人敬有的,狗咬醜的,現實恰是如此_騰訊新聞
    雖然大多數人傾向於追逐高雅的文化,對這種文化嗤之以鼻。但如果沒有這些普通文化的對比,又何來高雅文化之說?俗語文化作為口頭文化的一部分,對社會文化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同時還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民間經常流傳「人敬有的,狗咬醜的」這句話,它究竟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 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什麼意思?被誤解千年的俗語!
    他們也總是會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來開解自己,覺得凡事先考慮自己沒有錯,但是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們都理解錯了這句話。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它的真正含義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我們平時理解的都是如果做人不為自己考慮著想,就會天打雷劈。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究竟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究竟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今天的話題讓我們又了解到一句俗語,俗語在人們的生活中是經常用到的,它雖然不像詩歌那樣富有才情,但讀來卻讓人通俗易懂,易於接受,也逐漸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那些流傳下來的俗語,正是由以前的人在品味生活當中濃縮精簡流傳下來的精華。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兩句俗語吧!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裡的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說的說窮人不要去南方,富人都不會去北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裡的南北,並不是單純的指北方,南方,接下來老段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意思。
  • 俗語:「酒滿敬人」,下一句含義深刻,要招待人的朋友要來看看
    因為深厚的文化傳承和發揚,這都是其他國家文化所無法達到的高度。除了一些比較深奧的文化傳承以外,更多的還有民間的智慧文化,像俗語,就是其中的瑰寶之一。因為不同於其他的文化,俗語很接地氣,因為說的就是人間百態,說的就是我們的衣食住行。今天要分享的俗語就是:「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想必很多人也都有耳聞,常常也曾聽長輩講過,但是對於其中的原因也不是很了解。
  • 民間俗語「老小老小」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民間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包含很多人生哲理,有的俗語會被誤解其中真實含義。民間俗語「老小老小」就容易被誤解為對老人的不尊重。『老小老小』就是關愛老人要像老人關愛自己從小一樣, 把老人當作小孩一樣呵護!這句俗語包含以下幾層含義:一 對老人的關愛和照顧要有耐心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指七十歲以上老人,大多性格孤僻偏執,很難改變生活習慣和一些思想觀念,與現代生活節奏和思想精神會有衝突矛盾,我們不能期望老人能很快改變,對老人要有耐心,讓老人慢慢適應和轉變。
  • 讓人說話,天不會塌,這一句俗語的意思給了很多人警醒
    在不同的地區,他們的俗語也各不相同,每個人對於俗語的理解也是十分不同的,有些時候有可能只在這一個地區流傳,也有些俗語當中可能會夾雜著一些方言,讓人們聽到會比較疑惑,也有可能表達同一種意思的俗語,卻有著很多種說法,但是不論這些俗語的樣子怎樣改變,它所表達的意思還是差不多的,都是那樣的淳樸簡練
  • 農村俗語:鋤頭有糞越鋤越嫩,很多人理解錯了,這樣解釋才對
    今天跟大家聊聊農村俗語「鋤頭有糞,越鋤越嫩」,關於這句話的解釋,很多人的解釋不敢苟同。很多人認為這句話就是說「農民要勤快幹活」,只有這樣莊稼才會有個好收成。要按道理講,這麼說也沒錯,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有些人的不敢苟同,不能說各位老鐵說的不對,只是我有些不同意見。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大家很熟悉,但很多人理解錯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
  • 孔子的這句話很有智慧,可惜很少人理解正確!
    知也可以作為「智」的通假字,即「智慧」的意思。本文最後一個「知」就是「智」的通假字。全文理解為:孔子說:「仲由,讓我教你『知』的智慧吧。該知道的才去知道,不該知道的就別知道,這就是智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包括陸九淵等先賢)把這章內容理解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樣理解太膚淺了,孔子的弟子們不可能把孔子的家常話寫進《論語》的,能編進《論語》的話必定是很有深度,很值得學習的東西。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今天是7月16日,農曆的五月二十六,也是初伏的第一天,這天也是說明了已經進入到了伏天了,隨著入伏的天氣已經到來,可以說以後的天氣也是非常非常的炎熱,畢竟進入三伏天的時候也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說這段時間也是酷暑難耐,所以呢大家也要注意避暑,其實呢,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也是按照天氣來得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為何很多人遵守?
    大家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女子的地位就非常的低,即使在現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之下,農村人看待自家的女兒,還是會另眼相待。古時候的女子,如果嫁到了遠方男子家中的話,那麼是不允許回到自己的娘家祭奠父母的。這種說法看起來非常的不近人情,但是也卻被人們沿用了很多年。
  • 農村老話「人敬有錢的,狗咬挎籃的」,如何理解,真這麼現實嗎?
    因此在周末的時候,很多的城裡人都會帶著孩子來到鄉村中旅遊一番,體驗著農村的富足和樂趣。而近年來的鄉村也在緊密開發著相關的旅遊休閒景區,農村人也能夠從中獲得一筆收益。面對這些變化,老人們自然更加的高興,他們每天都會聚在一起,彼此說著過去 的俗語,讓日子看起來更愜意。
  • 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背後含義盡顯古人的智慧
    古時候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一些話語,這些話語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 多了解一點兒俗語,對我們的人生還是有幫助的。畢竟能夠流傳上千年的俗語,其中肯定有古人的智慧。一些古時候的俗語甚至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俗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旦說到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會閉口不談,而這也導致很多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也使得很多人由於不注意這方面,導致身體年紀輕輕就出了問題。字面意思是,上了年紀的人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能過度縱慾;而年輕人不要吃太多上火的食物。
  •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而下一句更深刻,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下一句是什麼,包含老祖宗的智慧一些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放在生活中也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在對待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著敬畏之心,用辯證的方法進行解讀。當讀懂了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古人們的智慧是非常的偉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送人一頭米是恩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是什麼?我們改如何去做這件事。生活中往往有這麼一種人,而且這種人還不再少數。當他生活很困難了,一些善良人看到後就起了憐憫,給予他很大的幫助。由於人心都是肉長的,因此這位仁兄對幫助過他的人心存感激。
  • 可能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易經當中有兩個很有名的句子,被清華大學用來做了校訓,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什麼意思呢?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說,這太簡單了,無非是說人應該向天學習奮發圖強,向大地學習以高尚的品德來包容承載萬物嘛?
  • 俗語:「千裡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娘」,父母才是應敬的佛!
    農村老人愛說:「千裡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娘」,可為啥五臺山的香爐都被燒化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國的文化裡面有不同的文化體系,作為中華兒女來說,需要有基本的分辨能力,能夠去對不同的文化進行分析判斷。俗語老話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文化體系,當然了俗語也有好有壞,需要我們進行分辨,不然會受到糟粕文化的影響。從小時候開始,就接觸不同的俗語,這些俗語給了我人生很大的啟發,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真的不可信?也許是很多人理解錯了
    民間常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人們習慣性把這句話當成是預測吉兇的迷信言論,在很多專家眼裡,是完全不可信的。然而,撇開理論,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卻會發現這句話一直在應驗著!其中原因到底何在,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 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揭示了人性,問世間多悲憫
    現在在民間流傳的很多俗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理解,這些俗語能夠對我們的人生見識進行提升,讓我們準確的看到人生百態。今天要說的就是民間俗語中的其中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俗語揭示了人性,問世間多悲憫!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