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那些相傳的俗語,在現代人的知識體系中看來,很多時候是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可言,甚至封建迷信,可為什麼俗語還是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呢?原因很簡單,俗語中包含的生活智慧,確實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拿這句「人敬有的,狗咬醜的」來說,你就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眼光之毒辣,言辭之辛辣,很多人認為,這句話就是說人勢利眼,看人下菜碟,其實並不完全如此。
人敬有的
什麼叫有的?通俗來說,就是有錢的,有權的。
本來你是村裡的一個小混混,到城裡逛了一圈,天降橫財正好砸在你面前,鬥然而富,轉眼富家翁,再回到村裡,鄉親們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再比如說,你本來就是村頭種地大爺老李頭家的獨苗,按照正常發展,老李頭百年之後,你要繼承一畝三分地,和一頭老牛,取個婆娘生個娃,一樣望穿人生。誰知機緣巧合之下,你遇到一隻猴子,小猴從懷裡掏出一本書,你跟著書中內容天天練功,幾年之後成了天下第一,當上了武林盟主。再回到村裡,鄉親們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樣了。
上面兩個例子是講有錢和有權的,當然也有例外:
從你太爺爺起,你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可是時運不濟,連續三代人連個秀才都沒考中,誰知到了你這一代,竟然中舉了,你突然就成了全村人的希望,鄉親們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樣了。
不光有錢、有權能獲得尊重,古往今來,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從來不會遭人白眼。
我們反過來想一下,你沒有遇到天降橫財,繼續當著小混混;也沒有遇到猴子,繼承老李頭的家業;你讀書沒有高中,永遠只是個窮酸。
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角色,哪種更受人敬重?
我們把範圍縮小到一個家庭,家中3兄弟,最能幹最有錢那個,永遠是家裡說話分量最重的,另外2個混得不好的,也要看另外一個人的臉色,親兄弟都是如此,更何況外人乎?
原因很簡單,因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手裡掌握著更多的社會資源,人人都要求他辦事,小到孩子上學,大到兒子升遷,都要找相熟的成功人士幫幫忙,沒有說找村裡那個要飯的乞丐,幫忙聯絡丐幫,給自己找條出路的。
人生中很多事情,說得太透了就特別沒意思,政治正確的說法是人人平等,但事實上,怎麼可能人人平等,成功的人憑著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光鮮體面的生活,憑什麼要跟你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平等呢?
所以說,要想成為人上人,要想獲得社會地位,要想受人尊重,就好好努力,使自己強大起來。
狗咬醜的
狗咬醜的,不是說你長得醜,就會被狗咬。而是說對那種邋遢的人,即使狗看見了,也會對他叫上幾聲,養狗防賊嘛,賊眉鼠眼的人,就是狗的重點針對對象。
人是社交動物,你的穿著打扮,不光是代表著自己的身份形象,同時也是對別人的尊重,穿衣打扮不一定要華貴,但一定要整潔、得體,讓人一看就自然而然對你心生好感。
有些人,天天蓬頭垢面,穿著拖鞋就去找工作,結果四處碰壁,晚上回到家裡就跳腳罵娘,認為社會黑暗,認為自己懷才不遇,這不是有病嗎?更有些人,明明有手有腳,偏要乞討生活,不想努力,只想不勞而獲。
這樣的人吶,不說別人看不起,就連狗都會對你狂吠,汪汪聲中全是鄙夷。
所以說,人不能懶惰,即便你當前生活落魄,但只要肯努力,就一定可以改變生活現狀,不一定大富大貴,至少養家餬口是沒問題的,現代社會,只要不懶惰,沒有餓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