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酒滿敬人」,下一句含義深刻,要招待人的朋友要來看看

2020-12-13 代代文化社

俗語:「酒滿敬人」,下一句含義深刻,要招待人的朋友要來看看

文/一桿筆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管是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還是現在的文化國家中,中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因為深厚的文化傳承和發揚,這都是其他國家文化所無法達到的高度。除了一些比較深奧的文化傳承以外,更多的還有民間的智慧文化,像俗語,就是其中的瑰寶之一。因為不同於其他的文化,俗語很接地氣,因為說的就是人間百態,說的就是我們的衣食住行。

今天要分享的俗語就是:「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想必很多人也都有耳聞,常常也曾聽長輩講過,但是對於其中的原因也不是很了解。其實這句:「酒滿敬人,茶滿欺人」說的是在飯桌上的禮儀禮節,在一家人團團圍坐,歡聚一堂時,總是難免不了要推杯換盞 ,言語交談,所以在端茶喝酒方面同樣也有講究和深奧的道理,一些要處事的朋友要來看看。

先說這個「酒滿敬人」,就是在喝酒時,要滿上酒杯,因為人們喝酒就是圖個痛快,要是把酒滿上說明主人對客人非常的歡迎,希望客人可以是酒足飯飽的離開家;沒有把酒倒滿則表現出你的小氣,讓人覺得你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或是親人。在古代為了表達誠意和情誼,主人把酒倒滿和客人碰杯,讓雙方的酒都有溢出到對方的杯子當中,來表示自己對客人尊敬的意思,所以酒滿敬人。

再說這個「茶滿欺人」,在比如給客人倒茶的時候,一定不要填滿。因為和喝茶不同於喝酒,大多都是慢慢品味茶的味道,故精不在多,而且人們都是先去聞一下,評鑑一番再喝,所以不宜倒得太滿。而且,茶不同於酒,茶是熱的,要是倒滿了不僅燙手,也難以拿取,這也在對客人下「逐客令」,所以在倒茶一定要有個度,倒茶最多也就是個七分左右了。

酒,喝的是熱鬧,適合在歡聚團員的時候,入口火辣,在胃中有灼熱,酒香醉人,很快就拉進了彼此的距離,即便是數九寒冬,卻依舊火熱;茶,喝的是心境,是幾位好友慢慢坐下對飲的,隨著茶香,慢慢進入狀態,雖然表面看上去平平淡淡,但內心卻早已風起雲湧。

一桿筆觀點:其實從俗語可以看出,我們在招待客人時都是有很多的禮數和規矩的,從這個「待人」的舉動中就可以看出你這個人的為人處事,做事靠不靠譜,人品如何。有時候聽老人講這些俗語都是非常管用的,不僅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更是可以去理解那些深奧的規矩和道理,在以後的需要的時候也能夠用得上。

參考文獻《俗語大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聯繫原創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啥意思?古人的待客之道
    茶和酒是我們中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篇幅,上至文人雅士,下到販夫走卒,都離不開茶酒,再沒有一個文明如我們對茶和酒有如此眷戀和數不盡的詩篇。茶聖陸羽、酒鬼劉伶,關於茶和酒,有不少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有句俗語叫做「茶滿欺客,酒滿敬人」,就說的是古人關於茶酒的規矩。為何茶滿就是欺客?古時候,茶和現在的茶水還有很大的區別,唐朝的時候,與其說是茶,還不如說是茶湯,給客人斟茶的時候不能倒滿,因為茶水滾燙,如果滿了很容易灑出來,到時候把客人燙到,就是在「欺客」了。
  • 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什麼意思?原來飲茶喝酒可見人品
    導語: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什麼意思?原來飲茶喝酒可見人品 中國是禮儀之邦,凡事講究一個禮,在古代飲茶和喝酒就都是一種禮儀,並且中國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發祥地,所以在接待客人之時,好茶好酒是必不可少的,但敬茶和敬酒的規矩卻是不盡相同。
  •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農村俗語流行的這句話,相信很多山東以及東北的人都聽說過吧!都知道山東人好客,那麼在這些禮節上,自然是特別恭敬的。無論是在家裡請客吃飯,還是去飯店裡吃大席。坐在桌子上,吃飯都會有一定的規矩的。比如飯桌上的飯菜,從來不會擺三盤菜的。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其他含義嗎?今天大廚就和大家普及一下這類的知識。話不多說,直接給大家上乾貨了。第一種原因:風俗習慣不同。
  • 俗語: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有理嗎?古人還藏有一句
    俗語通常不會百轉千回,委婉地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而是非常直白地告訴人們一件事情,人們可以從俗語中領悟出人生百態,這也使得俗語至今常出現在人們的口中,人情世故是許多人都要面臨的事情。
  • 俗語:「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下一句很現實,含義不簡單
    俗語:「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下一句很現實,含義不簡單生活中我們經常說到很多俗語,往往含義都很不簡單,讀起來很有道理。因為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總結出的人生智慧,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都很現實。就拿這句俗語來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這句話把人際交往中微妙的關係,總結的非常貼切,所以很有道理。如果一個人力氣很單薄,就不要逞強去背負重物,否則不僅幹不成事,還很容易因此而受到傷害。如果一個人處於卑微的地位,說話沒什麼分量,就不要講大道理去規勸別人。這樣做不僅無法讓人信服,甚至還會惹人厭煩,給自己招惹麻煩。
  • 民間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好多人不知道,其實更經典!
    民間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好多人不知道,其實更經典!中國地大物博歷史底蘊十分深厚,所以從古至今出現了很多有名的人。我們的前輩用自己的一生來證明一句話或者用自己的一生來闡述一個道理。而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一句流傳的俗語那就是「朋友妻不可欺」,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並且下一句可是比前面這句還要金典。除了這句話我國民間還流傳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語言,我們首先要說就是「寧住廟前,不住廟後」這句話。其實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都很在乎神明相信迷信,並且現在很多人都對神明是帶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畢竟要是有的話自己注意一下也是可以避免的。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按照佛家思想做好事、善事就是一種修行,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慈悲心腸,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特別美好。「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 客來敬主煙不受,酒半茶滿把客羞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
    「客來敬主煙不受,酒半茶滿把客羞「這句話,我覺得講的應是在菸酒茶方面做客與待客的禮儀。」客來敬主煙不受「家裡招待客人,菸酒茶是一定要準備的。特別是如果客人是男性,而主人恰恰又不抽菸,那麼香菸得注意別忘了買。客人抽不抽是一回事,但主人準備不準備又是另外一回事。別等著客人想抽菸了,而自己家又沒有,還要客人拿出自己的煙來問主人抽不抽?那這主人家自己也會不好意思的。
  •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而下一句更深刻,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下一句是什麼,包含老祖宗的智慧一些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放在生活中也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在對待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著敬畏之心,用辯證的方法進行解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送人一頭米是恩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是什麼?我們改如何去做這件事。生活中往往有這麼一種人,而且這種人還不再少數。當他生活很困難了,一些善良人看到後就起了憐憫,給予他很大的幫助。由於人心都是肉長的,因此這位仁兄對幫助過他的人心存感激。
  • 俗語: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單身人士不妨看看
    俗語: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單身人士不妨看看茶與酒是中國人發明的兩種最重要的飲品,他們兩者霸佔著,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茶與酒卻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茶,在於清淡,令人回味無窮,使人心靜安神。
  • 客來敬主煙不受,酒半茶滿把客羞,出門做客時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客來敬主煙不受,酒半茶滿把客羞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家,所以有很傳承下來的多禮節都是約定俗成和心照不宣的,就像題目中所說的這樣,也是一條潛在的規矩,雖然沒有明顯的要求,但是人們大都按此來執行。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究竟是何含義?老祖宗的經驗是否可靠
    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風格迥異的文化,而民間俗語便是其中的一種。在老祖宗留下來智慧結晶中,俗語往往深入淺出,平易近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而這些俗語也因為積累了中國代代相傳的古老智慧,而被百姓所接受,並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肉之中。
  • 俗語「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要不得」說的啥?希望你身體健康
    俗語「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要不得」說的啥?希望你的身體棒文/寒秋在我國歷史中,眾多詩詞歌賦流傳至今,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詩詞,這些詩詞大多語句優美意境深遠。其實除了詩詞歌賦外,我們生活中俗語的使用也十分常見,有些俗語的歷史哪怕相比古詩也不相上下,甚至一些俗語的產生年代比古詩更為悠久。俗語並沒有像古詩一般有嚴格的句式要求或者意境需要,它僅是古代人們對自己生活中遇到現象的總結凝練。這些俗語或許蘊含深刻的道理,但有些也許荒誕異常。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適用現今的社會,一些封建思想下形成的俗語會在時間的篩選下逐漸被淘汰。
  • 俗語「酒是穿腸藥,色是刮骨刀」,下一句更經典,讓人受益終生!
    俗語「酒是穿腸藥,色是刮骨刀」,老祖宗的兩句俗語,受益終身中國文化藝術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每個人在其中都應該是能夠感受到他所帶來的薰陶,在近千百年的傳承之中,中華文化也源遠流長,我們便成為了其中的受益者。
  • 俗語:「天下的弓都是彎的」,到底什麼是直的?下一句讓人叫絕!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原創作者千雪千言,喜歡我的朋友只要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即可訂閱,鳴謝觀看!俗語:「天下的弓都是彎的",到底什麼是直的?下一句讓人叫絕!俗語,從民間而來,其中包含的內容羅列萬千。總不乏深刻打動人的道理,也有教人深省的為人處世經驗。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這3句話有道理嗎
    (本篇為俗語之第041期)人活一世,必須要經歷些大事小情。困難如山,再高我們也要想辦法翻過;失敗如江河,再深我們也要努力闖過去。在有志者心中,這些失敗和困難不過是人生給予的一次考驗,目的是讓我們更加堅強、勇敢。闖過去了,再回頭看看這些失敗與困難,其實並不算什麼大事兒。而支撐著有志者勇往向前的便是心中的那份執著和純真的理想。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啥意思,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卻鮮為人知
    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流傳很久的老話,這些老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說的俗語或者民間諺語。俗語文化,其實就是古人生活的經驗之談,看似粗糙簡樸的話語,卻暗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既有哲理也有智慧,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儘量要明白一個!
    農村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內容大多是用來教導和告誡後人的,所以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俗語經常被人提起人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重視和珍惜的事情,具體是什麼事,這就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了,有的人認為酒是好東西,自己的生活離不開酒,那酒自然是他最看重的東西;有的人認為自己離開女色便無法生存,那美女就是他最看重之物;有的人認為錢才是王道,有錢自己才能主宰一切,那麼錢在他眼中就是無所不能的東西
  • 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狗」,下一句十人九不知,可卻更有道理
    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狗」,下一句意思相同,但因兩個字而鮮為人知文/婉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俗語就是縮影,所以探看俗語就可窺見文化的冰山一角。俗語是一種在民間流傳的語言,是文化的一種形式,不止因為俗語背後有吃穿住行、衣冠文物,還因為俗語背後那深刻的道理警示。俗語雖然短淺甚至粗糙,但背後卻大有天地,值得人們好好探看。從古至今有很多人發現俗語是寶藏,比如《增廣賢文》就有收錄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而近現代更是很多學者編著一些有價值的俗語成書,比如《俗語辭典》。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小時候對這段劇情很是疑惑,搞不懂為何乙能接受甲殺害自己的妻子,卻在聽到甲侮辱自己的妻子後勃然大怒,甚至違背兩人定下的「攻守盟約」,現在想來,其實原因很簡單,用一句俗語就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