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績效管理推動企業整體業績改進(建議收藏)

2020-10-20 全優績效

績效管理推動企業整體業績改進

達成績效目標是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而讓企業的績效不斷獲得改進,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也是不容忽視的。

績效管理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過程和結果的管理,而不僅僅對結果的管理。它將企業的階段性目標分解成年度指標、季度指標、月度指標、周指標等,是一個不斷督促員工實現績效目標、完成個人與企業指標的過程因此有效的績效管理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

為什麼說績效管理能夠推動企業整體業績的改進呢?績效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挖掘問題。問題是多方面的,包括員工自身的問題、部門存在的問題和企業整體上存在的問題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有的企業不做績效管理,認為自身發展還算良好,根本不存在問題,但是根本沒有發現,其內外部存在的問題也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逐漸積累下來,隨時都有可能被引爆。

績效管理是一個不斷制定計劃、修改計劃、執行計劃、發現問題和改進完善問題的循環過程,這也體現在整個績效管理環節中,包括績效目標與指標的設定、績效達成的監督過程、績效的實施與修正、與員工的溝通面談、績效改進、績效目標再制定的循環,總體形成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作者/熊老師(inte6198110)

績效管理與利益的分配是掛鈎的。這就是績效管理推進企業進步的另外一個原因,物質利益是激發員工主動性的源泉,如果企業能夠認清這一點,那麼對於利益的分配就會與績效管理緊密地結合起來。

古人都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試問一下,如果所有優秀的員工能夠得到獎勵,那麼就不愁沒有人願意努力工作了。這樣,績效管理的推進過程也就變得更加輕鬆,企業的業績發展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與利益不掛鈎的考核是沒有意義的,沒有人會幹沒有回報的工作。也就是說,績效管理必須與薪酬制度結合起來,即員工的工資一般都會分為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兩個部分,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底薪+業績獎金」的模式。績效工資的分配,必須要與員工的績效考核成績息息相關。在企業流傳一句話:「一說起考核,絕大部分員工的第一反應就是有的人要發獎金了,有的人則要倒黴了。」

績效管理對於促進員工和企業的成長有著絕佳的作用。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獎懲,更不是單純的利益分配,而是要改進出現的問題,促進企業與員工雙方的共同成長。

通過績效管理發現問題、改進問題,要找到差距,然後再進行提升,最後實現雙贏。績效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一部分在於前期的計劃準備工作,另外一部分在於薪酬和績效的結合是否合理。績效與薪酬,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環節,兩者的作用都不能輕易被忽視。

案例:A、B兩公司的深入對比

有兩家新興的民營企業,A公司和B公司,這兩家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推行了績效管理,但是兩者的推行模式有著很大的差異。A公司重視績效管理的全程工作,在企業的績效管理落實進程中,更重視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面談、績效改進等每個環節的監管。推行中,企業重視對於員工的管理,善於發現問題和改進問題。

而B公司的績效傾向性則完全不同,他們的管理者重視績效考核,甚至認為績效考核是一個獨立於績效管理之外的系統,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所以在推行績效的時候,他們把重點工作放在績效考核上,對於員工業績的統計、計算、評分環節十分認真,並且針對績效考核的結果進行獎懲。

這兩個公司的績效管理模式可以用風格迥異來形容。一個是重視績效過程的日式企業管理模式;一個則是重視結果的美式企業管理模式.不能單純地說誰對誰錯,這兩種績效管理模式互有長短。

A公司的績效是重視過程的,這一點很好,在如今很多企業僅僅看重成績的大背景下,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過程管理非常重要,因為績效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所以持續性和跟蹤性就變得重要起來,而企業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實行全程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發現企業中存在的弊端,了解阻礙

績效實施的因素,獲悉員工的實時動態和需求,促使企業各部門之間實現良好的配合。這些無疑會把企業的績效管理提升到一個新臺階,也有利於企業在接下來的一個階段內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實現企業的不斷改善、持續發展。

B公司注重績效考核的結果,也就是說,他們會將績效考核的最終結果作為企業績效管理的唯一依據。這樣的情況下,所有的員工必然都會傾盡全力工作,以爭取在績效考核中取得好成績、好評價。員工的個人績效匯集起來就是部門績效,部門績效再相加,就是企業的績效。所以,若個人績效得到提升,那麼企業績效自然也呈現樂觀態勢。

可是這種方法也存在弊端,這也是忽視管理帶來的弊端。沒有管理的企業,制度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約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拼命達成績效的員工,就會不擇手段地爭取業績,湊指標、互拆臺等現象更是層出不窮,這就是企業內部為了湊指標而發生的作弊現象。忽視管理,企業就不能及時地了解績效動態,更無從得知企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因而對於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也就沒有了全面而真實的了解。

不管哪一種模式和方法,能夠始終貫徹並且起到良好的效果,就是好模式與方法。不論是結果管理還是過程管理,都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企業在不同的階段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相關焦點

  • 管理好文:建立績效考核體系,進行績效差異調整(建議收藏)
    在建立績效系統前,必須先梳理公司戰略和定位,明確戰略目標,分解部門目標,然後梳理公司主要業務流程、部門職能、關鍵崗位職責,明確績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和管理框架。組織體系建立之後,運用專業的核工具,如前文所介紹的KPI、BSC、MBO、360以及我們最新創建的KSF模式,進行考核,再通過溝通、交流、培訓、指導讓各級人員掌握方法、最後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籤訂任務目標書,進行實際運用和改進。
  • 績效管理不等同於績效考核:給業務老大和HR的8個績效管理建議
    (圖片來源:攝圖網)整理|蟹堂主 來源|茅廬學堂(ID:maoluxuetang)臨近年底,績效考核這一難題擺在了所有管理者和HR的面前。就是作為管理者,如果你在績效周期內,做到了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輔導,員工在拿到最終的績效結果的時候是不驚訝的。績效好的員工不會驚喜——我原來這麼棒,績效差的員工也不會驚訝——我這麼差,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所以,你首先要理解,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評定出三六九等,而是幫助員工提升自己的績效,最終推動推動整個組織績效的達成。
  • 企業如何建立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這篇文章說透了!(建議收藏)
    企業績效評價體系(Performance-Appraising System of Enterprise),是指由一系列與績效評價相關的評價制度、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評價標準以及評價機構等形成的有機整體。
  • 管理好文:關鍵績效指標(KPI)的詳細設計步驟曝光(值得借鑑)
    三、關鍵績效指標的作用對於組織的未來發展而言,KPI將有助於:(1)根據組織的發展規劃/目標計劃來確定部門/個人的業績指標。(2)監測與業績目標有關的運作過程。(3)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發現需要改進的領域,並反饋給相應部門/個人。(4)KPI輸出是績效評價的基礎和依據。當公司、部門乃至職位確定了明晰的KPI體系後,可以:(1)把個人和部門的目標與公司整體的目標聯繫起來。
  • 管理好文:「人情味」是企業推行績效考核的巨大阻礙(值得警惕)
    績效管理沒有持之以恆績效管理,其實可以上升為一種理念,或者說是哲學。作為一種理念,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是需要長期持之以恆的管理、培訓、指導,並且還要重視在這個過程中的宣傳,才能夠實現。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績效管理是一種理念,它對於企業整體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
  • 企業制訂個人績效改進計劃的基本原則
    (1)第一階段:確定期望與績效的差距。(2)第二階段:進行差距分析,可以從組織流程和員工自身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3)第三階段:制訂績效改進計劃,如果是組織流程的因素導致的績效差距,則進行組織流程改進;如果是員工自身的因素,則可以制訂個人的績效改進計劃。
  • 管理好文:KPI績效考核的3個優缺點(值得收藏)
    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必然是要了解企業的KPI到底在哪裡,也要了解各部門、各工作崗位的KPl考核項目,否則在進行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的時候,根本無法製作績效目標和指標。這也是企業的戰略和績效有效結合的第一步。做不出企業各環節的KPI績效,就無法開始績效管理。KPl是來自於部門職能和崗位的指標。
  • 乾貨:高層管理者績效考核(值得收藏)
    ,他們負責企業的戰略規劃與組織運營,因此,對高層管理者的績效考核有一定的特殊性。1.高層管理者的崗位特點高層管理者不同於其他的管理人員,他們需要對企業的整體戰略規劃與組織運營負責,為企業確定發展方向,制訂實施計劃,在宏觀上把控計劃的實施,並對突發的重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他們不但責任重大,而且面臨的挑戰很艱巨。
  • 關鍵績效指標KPI,設計步驟與方法(建議收藏)
    關鍵績效指標作為一種績效管理工具,其核心思想是根據「二八」原則,認為抓住找到組織的關鍵成功領域(Key Result Areas,KRA),洞悉組織的關鍵績效要素(Key Performance Factors,KPF),有效管理組織的關鍵績效指標,就能以少治多、以點帶面,從而實現組織戰略目標,進而打造持續的競爭優勢。
  • 卓越績效企業評價管理體系的優缺點
    為鼓勵企業追求卓越績效,有些地方政府開始引進卓越績效企業評價管理體系,以此來提升本地企業管理水平,卓越績效企業評價管理體系作為評價一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測評工具,有以下的優缺點:(2)幫助企業從單純的管理要求到追求更高標準引進《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是企業卓越的「成熟度評價」標準,對企業的管理體系進行「診斷式」的評價,從管理的「效率」著手,旨在發現企業或組織當前最迫切、最需要的改進,進而使企業或組織不斷追求卓越。
  • 如何打造企業績效管理體系
    通過對員工工作績效良莠的評價,激發起每位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實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成長,最終促成員工個人自我實現和企業基業常青,達成雙贏。打造企業績效管理體系,正確運用績效管理,是我們公司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 績效改進的流程與制訂原則
    要想達到以上目的,就必須開展績效改進工作。績效改進的落實,需要制訂個人績效改進計劃書。個人績效改進計劃又稱為個人發展計劃,是員工制訂的在一定時期內有關工作績效、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的系統計劃。個人績效改進計劃是績效考核結果最直接、最重要的一個用途,是改進員工績效的行動指南,因此,制訂科學合理的績效改進計劃,是成功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
  • 【乾貨】阿里巴巴集團績效管理體系、考核和流程
    >  每一條若只做到部分,可以評0.5分  如要扣分,需對員工有事例當面說明  0.5分(含)以下,或是3分(含)以上,需要上級主管書面說明事例    強調培訓督導而非只看結果,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  強調個體績效趨勢;  倡導績效管理即企業績效管理而非割裂開的個人績效管理;  考核的最終結果是一支備受鼓舞和激勵的員工隊伍,一支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員工隊伍;而不只是獎金,加薪和開除。
  • 韋禕談:績效實現與改進最佳實踐
    【智識蟲】績效考核是指以企業發展目標為導向,通過對目標的分解,使管理者與員工在工作目標、任務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達成共識,並根據一定的考核標準和方法進行檢查和評價, 激勵員工持續改進工作績效,最終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一種管理方法。
  • 餐飲企業績效管理流程系統,附兩份績效合約
    關注【本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績效」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作者:刁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的績效管理者餐飲企業績效管理流程系統績效管理工作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各個環節是緊密相連的,具體如圖2-1所示。
  • 績效考核的實施過程主要抓六個步驟,即「三定三面」(值得收藏)
    績效考核過程的實施可以說是績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對於整個績效管理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這個過程如何實施及應注意的,正是我們每個參與考核的主管和員工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結合各類企業的績效考核管理實踐操作和相關問題的反饋,績效考核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六個主要步驟,即「三定三面」:定目標、定標準、定權重,重輔導、重評價、重面談。
  • 超強績效管理總結:為什麼你的績效管理總是沒有效果?
    為什麼你做績效管理無法落地? 很多人認為績效管理就是用來降低管理成本,管控員工行為的制度,其實不然。 績效管理是一種能讓企業和員工達到雙贏的策略。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沒有什麼績效管理工具是可以適用於所有類型企業,一勞永逸的。
  • 分享:員工績效考核的實施流程(附流程圖)
    (1)開始階段:要確定整體考核體系和方案,核心是各崗位的考核模式。(2)啟動階段:發出通知,召開啟動會議,進行績效培訓。(3)數據收集階段:收集、計算考核數據。(4)考核結果確定階段:收集確定考核結果。(5)績效反饋與溝通階段:分層進行績效溝通。(6)績效投訴處理階段:解決員工對於績效結果的異議和投訴。
  • 乾貨:績效衡量標準的定義、設計原則及方法(建議收藏)
    績效衡量標準的屬性2.績效衡量標準的設定原則(1)適度原則績效衡量標準的壓力要適度如果標準過低,員工不用努力就可以達到,績效考核就失去了意義。相反,如果標準過高,可望而不可及,員工就會失去信心,產生沮喪的情緒;或者在高標準的強壓之下,企業內部充滿壓力,氣氛緊張,員工的效率反而會下降。因此,衡量標準要堅持適度原則。(2)穩定原則績效衡量標準是考核一個崗位工作績效的權威文件,需要一定的穩定度。
  • 「實戰範本」績效改進計劃表
    關注【本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績效」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作者:刁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的績效管理者【實戰範本】績效改進計劃表績效改進計劃表編輯4.實施改進計劃管理人員對計劃的完成在實施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確定員工了解此項計劃。(2)若環境變動,計劃需改變時應與員工洽商,並將改變部分寫在原計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