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曾是京密引水渠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自2016年起,辛莊村著手黨建引領改善村容風貌,從探索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到增添花草綠植,如今辛莊村已逐步完成生態小康建設,成為了村民們環保宜居的美麗家園,也為村中今後將大力發展的草莓採摘產業夯實基礎。
早上8時許,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垃圾小車緩緩來到村民楊長榮家門口收取垃圾,不到1分鐘張長榮就將手中所有垃圾進行了正確投放。自2016年6月,張長榮參加村中垃圾分類啟動儀式大會後,就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在她家,紙殼、塑料之類的可回收垃圾被整整齊齊堆放在院內,其他垃圾每日定時傾倒兩次。「垃圾分類這4年裡,我賣可回收垃圾還得到了1000多元,真是又環保又多賺了一點零花錢。」張長榮笑眯眯地說。
但想要實現垃圾分類,只靠村民自覺是不夠的。於是黨支部牽頭,把村內的17個敞開式垃圾站全部取消,改為村裡垃圾小車定時上門回收,收集來的垃圾最後由鎮級環衛中心分類清運,形成了一套「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收運體系。
不僅如此,黨支部還成功號召了一批村民志願者,與垃圾小車搭檔定期撿拾村中垃圾,做到隨撿隨分類。同時,購買了縫紉機、帆布以及影印機,自製印有「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等標語的環保布袋送給村民,呼籲大家樹立綠色環保的理念,減少塑膠袋使用量,推動源頭減量。
「以前夏天蠅蟲滿街飛,一颳風塑料垃圾袋刮的滿街都是,現在通過垃圾分類我們村的環境好多了,既不召蠅蟲,地上也沒有塑料垃圾袋了。」要去菜市場買菜的張長榮背著環保袋邊走邊說。
雖然村莊通過垃圾分類變得越來越乾淨整潔,但光禿的路邊使辛莊村離「美麗家園」這一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道路兩邊基本都是沙土,不僅不美觀,一颳風還塵土飛揚,路面很容易就變髒了。」於是,在村黨支部書記李志水的帶領下,黨支部再次籌劃,於2017年為村莊增添綠植,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上了花草樹木,連垃圾中轉站都掛上了楓藤,披上一層綠衣,整個村莊鳥語花香、一碧萬頃。
四年間,辛莊村在黨建引領下,將生態之美從理想變為現實。現今,優美的環境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參觀遊玩,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目前,種植草莓是我們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來遊玩的人還未達到預期數量。下一步,我們村將大力發展村莊一日遊和草莓採摘項目,多元化促進我村經濟發展,帶領村民奔小康。」村黨支部書記李志水表示。
圖文/穆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