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眼鏡店的旺季。家家鏡店,都擠滿了前來配鏡的學生,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還有不少幼兒園的小朋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滿為患。
過去,孩子戴眼鏡是個例,現在,上學的孩子不近視反倒不正常。
我們這裡一年兩次對中小學生視力進行普查。我所在鎮學生視力普查最新數據顯示:初中九年級學生近視率高為89%,八年級為75%,七年級為68%,六年級為54%,小學五年級為42%,四級年為35%,三年級為24%,二年級為16%,一年級為6%,且同一個年級中,女生的近視率明顯高於男生,如九年級同學中,男生近視率為83%,女同學則高達92%。
青少年兒童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低齡化、重度化日甚,已成為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
為此,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近日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將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嚴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
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綜合防控目標: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到2030年,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
預防青少年兒童近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是學校的事,家庭的事,更是醫療衛生等社會相關機構的事,需要政府協調,全社會共同努力。
孩子們近視眼增多,除了繁重的課業負擔之外,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也是主要原因。因此,預防青少年兒童近視,要切實減輕學生課作負擔,控制他們「觸屏」時間。
除此之外,我覺得最重要、最關鍵、最有效的還當是讓孩子走出書屋,增加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時間。
大家知道,人的眼睛為何既能看近又能看遠,簡單說來就是因為人的眼球能隨著人看東西的遠近而隨時調節:看近時,眼球是圓的,看遠時眼球是扁的。如果眼球不再隨著看東西的遠近而變化,那人眼就會有時看不清東西了。如果眼球一直是圓的,那他就近視了,如果一直是扁的,那他的眼睛就「花」了。
眾所周知,「花眼」是一個人自然的生理衰老過程,不可防控的。而「近視」則是一種「眼病」,是人用眼不注意造成的,是可以預防的。
在人們的意識裡,眼鏡是知識的象徵。只有愛讀書,讀書多的人才會戴眼鏡。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人眼之所以近視,是因為人眼長期「看近不看遠」而使眼睛的「調節肌」僵化,喪失了對眼球的調節能力造成的。
長時間看書,僅僅是一個方面,而且多因看書姿勢的不正確、光線的不明亮等情況綜合造成的。「看書多」可能會近視,但近視卻不一定是「看書」看成的。
時下,中小學生近視的增多,除了學生看書、觸屏時間長外,最主要的原因,我以為還是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太少。
當下,孩子在學校裡,基本上就是被圈在教室裡,很少有室外活動,更不要說戶外活動。也就是說,孩子們的眼睛除了一尺的課本,就是三米的黑板,他們的眼睛調節範圍非常有限,他們睛眼從來沒有看過遠,總在近的範圍內,天長日久,他們的「調節肌」當然也就「固定」在了近的範圍內。
即便走出室,林立的高樓也會遮擋住孩子的視線,孩子的眼睛仍然得不到有效的鍛鍊。
到了雙休,暑假,這一鍛鍊睛睛的大好時機,家長又把孩子們送進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所以孩子們的眼睛,一年到頭也鮮有看遠的機會,如此情況下,無論如何預防,「近視」都會成為必然。視力普查顯示的女生近視率明顯高於男生的結果,是我這個「理論」最好的佐證。男生活潑好動,室外活動相對多,女生文靜,喜好室內活動,這種情況下,使得女生「看」得比男生近,當然近視的機率也就比男生要大。
所以,孩子們的近視問題,不是少上兩節課,少布置點作業就能解決了的,最關鍵地是讓他們「少」看些書,「少」觸些屏,讓孩子走出課堂,把他們放歸自然,讓孩子們的眼睛能看到遠方的山,高遠的天,讓孩子看遠的時間多於看近(書、屏)的時間,那他們的近視既使不預防,個個也會保持其原本天生的「千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