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強冷空氣突襲,一夜之間全國就進入了「速凍餃子」的狀態,也乾燥寒冷的空氣刺激呼吸道,群裡有部分同學的家人感冒,發燒,哮喘,咳嗽,咽喉幹癢等呼吸系統疾病頻發,加上媒體報導北方的一些城市如河北省份也出現了新冠疫情反覆的風險,想諮詢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增加對於呼吸系統的抵抗力,我們花點時間幫大家談談呼吸系統預防的方法,這個時候呼吸道疾病預防刻不容緩。
肺為較髒,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
「肺為嬌髒,寒熱皆所不宜」,同時肺為華蓋,也就是我們五臟最高位置,簡單理解意思就是外感的寒邪等容易從皮毛或者口鼻而入,因為肺的位置最高,所以邪氣必然先傷肺氣,肺管理人體氣機的肅降功能,同時肺氣是相傅之官,他的責任好像宰相一樣幫助心臟和脾臟推動人體陽氣的升發,一旦肺被寒溼等淫邪所傷,就會出現一些典型的呼吸系統疾病,侵害外表肌膚,引發傷寒感冒、刺激呼吸道引發咳嗽,咽癢;刺激鼻部,引發噴嚏,鼻炎;陽氣被鬱,氣化作用失常,脾氣不能運化,造成痰多;陽氣被鬱,腎主納氣功能失常,哮喘加劇。如果此人屬於憂鬱的情志,那麼肺屬金,悲屬金,跟肺同源,過度的悲傷和情緒的低落更加容易造成上述肺部疾病的加劇。
手太陰肺經:屬肺、絡大腸 ,並與胃、氣管、喉嚨聯繫
肺與大腸相表裡, 肺經循行路線體內聯繫從大腸出發,體表聯繫起於胸外側(中府穴)--上肢內側前緣--止於拇指橈(少商穴);呼吸系統疾病還可以影響到大便不通暢,不見得是便秘,但是大便拉不出來,拉不痛快。所以治療應該使用宣發肺氣的方法,如中醫使用的培土生金法。土生金,補氣之藥(參苓白朮散)或者艾灸補氣療法(中脘,足三裡,肺俞)皆對提升肺經宣發肅降功能有益;肺和大腸相表裡,所以對於能推送肺氣的方法皆利於大腸,可以讓大腸清理糟粕,把體內的垃圾清理出去 ,大腸亦清,宿便不久留,就不容易影響肺部功能。
黃帝內經裡的肺病預防原則
大家都知道,此次疫情,中醫中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方劑就包括清肺排毒湯,總體有效率高達90%以上,60%患者症狀改善明顯,清肺湯來源於漢代中醫名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它是由多個治療外感邪毒的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來,包括了如:麻杏甘石湯,射幹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等臨床效果顯著的方劑,其綜合效果不言而喻。
為什麼中醫調理可以取得如此積極的作用?我們來尋本溯源分析一下,2020年是庚子年,五運六氣方面屬於金運太過,肺屬金,疫情起病在2019年冬季,終之氣屬太陽寒水,火不旺,火不勝金,所以如果發生肺系疾病的傳播速度可能會快。援引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專家對此次疫情的分析,這次新冠肺多以寒溼為主,鬱而發熱,治療當以「鬱而發之」的方法,如中醫的汗法,扶正法,鼓舞陽氣將病毒祛除出去,汗液出,毛孔會帶走多餘的溼毒,但同時要考慮發汗過程中正氣的補充。
中醫在幾千年制伏瘟疫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治療和預防經驗。概而言之,實為扶正與驅邪兩大途徑。我們應當以史為鑑,理清思路,繼承發揚,古為今用。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給出日常建議:
①微動四極,溫衣;②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③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簡單科普如下:
「溫衣」就是常備衣物以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氣溫變化急驟,特別是易感人群不要著急脫衣,加衣物保暖是為了護陽氣,陽氣充盛則寒溼之邪不易入侵人體。
「微動四極」就是運動四肢末梢,
以前跟大家講過,心臟管上肢,小腸管下肢,他們在五行都屬於火,所以我們日常可以在家休息的時候彈撥自己的十個手指和十個腳趾,因為那裡有人體的十二井穴,手腳兩側為血管神經富集的區域,彈撥可以刺激四肢末梢血循環,通暢十二經的絡脈,點按十二井穴不僅能改善微循環,還能激發六經的經氣,二者合用達到激發正氣的作用。
「開鬼門」就是發汗
我們從兩個方面講:第一,肺朝百脈,他幫助心臟,加強心臟循環的功能,如汽車,心臟是發動機,肺臟是渦輪增壓;第二,肺主治節,在液汗,在表為皮毛,他管理我們機體汗孔的開闔,幫助其他循環代謝器官共同條暢陽氣在內的運作;第三,因為汗為心之液,如果機體感受寒溼之邪,肺的防禦功能開起,毛孔被閉塞了,氣機的宣發功能下降,此時心臟還在用功,汗出無門,悶在那裡,自然會發熱,這時候我們根據情況,通過發汗的方式,鼓舞體內陽氣驅邪外出,外邪隨汗液或者尿液排出體外,同時心臟的動能也促使體內多餘的溼邪得以運化,從而解決病毒的侵襲,這個邏輯幾千年都是這樣操作的,就像子恆老師課程當中跟大家講過的,中醫的方法是驅趕病毒,和病毒不結梁子。
「潔淨府」就是利小便、通大便:
1.利小便怎麼理解,中醫說尿汗同源,天冷的時候尿量增加,天熱的時候尿量減少,汗液增加,每天下午9-11點脾經運行,3-5點膀胱經運營時候,都是我們應該多喝水,多去廁所的時機,目的都是讓你機體循環加強,排出毒素的過程,我們這次看到中醫治療法則裡面有茯苓、澤瀉、白朮、桂枝、麻黃、這些藥物都是推動機體內水液代謝的藥物組合,加速尿液的排除和汗的排出,汗出熱則解,我們很多人都明白。
2.通大便怎麼理解,中醫講肺和大腸相表裡,肺為陽明燥金,上面說了庚子年氣運太金,立春到春風屬於厥陰風木,所以金過,木被抑制,肺感受寒邪後更容易化熱,出現如大便秘結,高燒不退現象,所以之前國家國藥管理局也使用了如生石膏、杏仁、黃芩,柴胡等藥物,瀉半表半裡之,陽明熱結之問題,裡熱洩了,熱會隨之退去,但是這時候因為正氣和病邪搏鬥的很劇烈,我們要儘快幫恢復的人進食,流質的小米粥最好。
中醫增強體內正氣,預防呼吸疾病的途徑和方法
《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說的就是預防瘟疫,首先要正氣強盛,也就是說抵抗力、免疫力才是防病於未然的關鍵。而扶助正氣方法,主要應著眼於心身的調養。
1.八段錦、跳繩、瑜伽、拉筋、實在不行讓你的孩子教你練廣播體操都可以,哈哈,總之以微微出汗為宜
2.衝熱水澡,有條件的朋友可以用我推薦過的十二味艾草包定期泡浴或泡腳。
3.減少精神壓力,減少精神緊張,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乃至對疾病的恐懼,都能使人體的免疫力低下而易患傳染病。反之,心定神寧,坦然處之,則不易得病。正如《內經》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4.減少體力消耗 《內經》認為:「邪之所湊,正氣必虛」。所以,在瘟疫流行期間,要保持體力充沛,不要過度勞累,更不要通宵達旦地玩樂而使正氣耗傷。體力強盛,正氣不虛,就能抵禦病邪。即使感染,病情也較輕,預後也較好。
5.戴口罩,減少外出 《內經》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在瘟疫流行期間,減少外出活動,減少和避免與患者的接觸。注意保暖,防止受涼,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6.增加脾胃功能的健運:《黃帝內經》對食物的評價是把五穀雜糧排在第一的,所謂「五穀為養」。而五穀中,小米是黃色的,是入脾經的,放在第一位也是強調脾胃的重要,脾胃不好以及由於脾胃不好而氣血不足的人,應該長期吃小米。
7.經絡保養法,肺系保養艾灸選穴:氣海,羶中,足三裡,肺腧,太淵等穴位
保養肺經在寅時,《黃帝內經》中說,寅時(3:00~5:00)經脈氣血循行流注至肺經,肺有病的人經常會在此時醒來,這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此時按摩保養肺經最好,但此時正是睡眠時間。土生金,因此可以用培土生金法起到同樣的效果,也就是上午9:00~11:00足太陰脾經當令的時段,對肺經和脾經進行按摩
8.艾灸的保健:你看廣東省中醫院派出的醫療隊還教患者打八段錦,在耳朵上使用耳針,針灸學會建議的愈後正氣提振十大要穴,包括關元穴、神闕穴、中脘穴、大椎穴、肺俞穴、膈腧穴、足三裡穴、太衝穴、孔最穴、合谷穴,都是基於熱退邪祛後,快速增加正氣的綜合性好方案。
9.食療保養法:
黨參百合豬肺湯,組成:甘肅黨參5克,蘭州百合10克,豬肺200克,山東高良姜3片(厚),新會陳皮5克,寧夏枸杞5克,功效:補肺虛,止咳嗽,化痰溼
做法:
①各種藥材洗淨
②豬肺反覆清洗,用水抄去血沫子,等沒有血水後撈出;
③豬肺放在鍋裡,不放油,炒至幹,切塊待用;
④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加水,武火煮沸後5分鐘,改文火煮1小時,下鹽,微量調味雞精便可。
10.茶飲保養法:陳皮茶
化痰止咳,陳皮辛,溫,歸肺、脾經。
眾所皆知陳皮有化痰止咳功效,在痰多咳嗽的時候,不妨來一杯陳皮茶,能擴張人的氣管,促進痰液的排出,讓呼吸更加的順暢。除此之外,喝陳皮茶還有保護心血管、健脾促進消化,增強免疫的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陳皮當中含有的橙皮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與維生素C和維生素K兩者並用的時候抗炎作用可增強。
11.寒邪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參考中醫標準方劑(僅供參考,需要遵醫囑使用)
桂枝湯(風寒感冒,表虛自汗,怕冷,汗出)組方: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生薑
玉屏風散(氣虛型感冒)組方:防風、黃芪、白朮
小青龍湯(支氣管炎,止咳平喘)組方:麻黃、芍藥、 細辛、 乾薑、 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二陳湯(哮喘,痰溼阻滯型)組方:法半夏、陳皮、白茯苓、炙甘草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