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外國員工,能夠被日本客戶信賴,是個不太容易的事情。同時,這也是進入到管理層的最低條件。這次言吉君就特別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外國人在日本公司出人頭地的七個不傳之秘吧。
1.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國人的優點」
雖然有點奇怪,但是像「標準的鞠躬」「禮貌的遞名片方式」等,如果是日本人的話,即使做到了,評價也不會升高的地方,外國人如果做到的話,評價會急劇上升。這樣的要點還有不少,儘量利用吧。
另外,因為是外國人,所以可以解釋說「在自己的國家是這樣的」、「在自己的國家是這樣想的」等,但是在說這些話之前,給對方留下「我正在努力理解日本文化」的印象也是很重要的,這樣的話,就會被人當作非常優秀的外國籍的員工。
2.一個人去拜訪客戶,獲得「失敗和成功的經驗」
不管有多少日本同事同行,也不會有長足的進步。因為「日本人成功的方法」和「外國人成功的方法」完全不同。
在傳授基本的商務和營業規則之類的時候還沒問題,但是在那之後,自己獨立找出正確和錯誤的答案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日本人的話,也許能用「標準的做法」順利進行,但是不是在日本土生土長的外國人,對日語能力和日本文化的理解當然不如日本人。雖然可以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來彌補,但結果千差萬別,得不到標準的做法。
因此,儘早發現自己的方法,實際上比日本人的標準來得更便捷。
3.簡訊要完美,對話要「易懂」
由於外國員工的日語不可能盡善盡美,所以應該會要經常修改郵件和對話的內容。向公司外部發送的郵件需要追求完美。郵件裡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定型的文章比較多,如果重複多次的話,馬上就會達到一定的水平。
只是,日常會話的時候,不需要「てにをは」、「接續詞」、「敬語」等細枝末節。要想讓自己的日語也能更容易地傳達給對方,要有「語序」、「開場白」和「強調的要點」這幾個重點。
簡單舉個例子,就是「接下來要說○○」「結論是△△」「有幾個理由…」「再次強調,我無論如何都想說的是□□」這樣的形式。
如果聽不是很地道的日語的話,有時會在會話的過程中變得不明白,或者無法理解對方的意圖。所以,一定要詳細地說「現在在說什麼=(開場白)」「先說結論=(語序)」「自己想傳達的事情=(強調)」這一套。
總之,重要的是要讓對方記住哪些事情。疏忽大意的話,聽的人往往會變成「雖然懂日語,但結果還是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的樣子。
4.語言是「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的方法」
例如,對於坦率的外國籍人士,如果教給他「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要說『對不起』」、「絕對不能說『做不到』」之類的日本商務習慣,並讓他努力去遵守這些。如此,就很可能會變成「只會道歉的外國人」了。
正確的做法是,教給對方打招呼時使用的「對不起「すみません」」和傳達道歉之意的「很抱歉「申し訳ありません」」的用法。其實日本人也不會輕易地說「很抱歉「申し訳ありません」」。但是,「對不起「すみません」」是可以作為寒暄用語使用的。
平時可能日本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是正確地使用語言的「傳達方法」是很重要的。
5.商談以「敘述」決勝
在日本,說話或是寫作的時候,都會常用「起承轉結」來敘述。
比起詳細的商品說明,外國員工更熱衷於使用談話,來和客戶進行互動交流,發揮自己的特點。
在不得不進行複雜說明的情況下,首先整理好敘述的順序,比起用結結巴巴的日語說很難的話,也更容易被對方理解。
6.以坦率的性格來決勝負
外國員工被人喜歡的共同點是「直截了當」。
不管國籍如何,初次見面的人互相敞開心扉,獲得信賴是很難的。但是如果給人一種「不管好壞都能直截了當說出來」的印象,就能在很少的時間裡,更容易獲得信賴感。當然,說得太過了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
7.記住數字和統計
「統計」這個說法可能不恰當,根據國家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但是比起提出統計數據,有時會使用更注重如何巧妙地宣傳優點和特徵的營業方法。另一方面,在日本,整體傾向於用數字來表現企業過去的業績等。所以,有意識地進行「統計學思考方式」的職業訓練會比較好。
特別是用數字來描述與自己母國相關的話題的話,信賴感會倍增,作為公司職員,能夠讓自己得到成長的都是很重要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