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水養殖到發展成產業、建設莊園,只用了4年時間。
短短25天建立7條生產線,迅速投產,解決附近村民就業問題。
……
近年來,上林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厚植髮展沃土,吸引了一批批客商走進上林,在此紮根,謀求更大規模的發展。截至目前,上林縣新增市場主體2443戶,其中有限公司343戶,同比增長49.13%,註冊資本133052.8萬元。全縣目前實有市場主體23983戶,同比增長20.88%。
上林縣為企業落地提供便利、為創業發展謀劃方向、為生態資源守住環境、為產業提升出臺扶持政策,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創造投資機會和條件,在和諧的氛圍中共同書寫振興鄉村的新篇章。
從故事品上林 千裡之外鳳來栖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缺一不可。
深秋11月,位於該縣明亮鎮明澄社區扶貧車間的南寧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內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300多名工人有序分工,努力追回因疫情防控需要而「損失」的訂單進度。7條生產線上,工人們有的在生產媽咪包,有的在趕製化妝包,有的則在製作電腦包。其中不乏知名企業的訂單,甚至他們還生產全球某知名連鎖咖啡品牌的衍生產品。
南寧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是上林縣粵桂扶貧協作的一個案例,公司總部位於廣東省肇慶市。今年春節後,在嚴格疫情防控下,該公司投資2500萬元僅用短短的25天就建立了7條生產線,並於2月25日正式投入生產。目前該廠有在崗員工318人,月產值約1000萬元,二期投入使用後將可容納400餘名勞動力就近就業。
肇慶是廣州都市圈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廠設在那裡不更加便利嗎?南寧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為何要落地500公裡之外的上林,令很多人不解。令人意外的是,該工廠並非只是在上林設分廠,下一步工廠總部還將逐步從肇慶往上林轉移,在上林計劃延伸8個點,輻射塘紅、鎮圩等地,計劃投資1.5億至2億元。
距離明澄社區13公裡左右的雲裡村,那裡又是另一番景象,與忙碌的工廠截然不同。那裡,有一個佔地幾百畝、名為「雲裡蓮海」的莊園,是一個集小龍蝦養殖、蓮花種植、鄉村旅遊為一體的休閒農業立體種養基地。
別看現在的雲裡蓮海莊園呈現一幅「水下有蝦,水上有花,岸上有人家」的鄉村美景,2016年那裡還僅是一個30畝的養蝦池,短短4年時間就發展成一個佔地600多畝、輻射周邊鄉鎮的產業,還成立了農民合作社造福一方。雲裡蓮海莊園的發展之路,有創業者的努力,更是上林縣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產業發展的結果。
從細節看上林 為創業者謀求發展說起自己的創業路,雲裡蓮海莊園上林縣愛行天下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馮應紅感觸頗深,「我老家是小龍蝦的主產地,我之前是做銷售的,有一次回愛人老家,看到她們那裡有一處低洼地,因為經常發生洪水,不能進行種植,但是很適合養殖小龍蝦。當時我只是先做30畝的試驗地,看看能不能養好蝦。」馮應紅說,從他養殖小龍蝦開始,就感受到了上林縣良好的營商環境,也看到了上林縣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經濟的決心和魄力。
在馮應紅髮展小龍蝦養殖的過程中,得到了村、鎮和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要錢,村集體想辦法投入;要地,村支書上門服務幫忙做群眾工作;第一書記、鎮黨委等還會經常跟我探討規劃產業;縣委書記還親自帶隊,帶我們到江蘇進行小龍蝦項目的考察,回來統一思想,推動這個產業發展。」馮應紅說,縣委書記還現場辦公,為推動項目落地投產解決實際問題。大家都希望馮應紅能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不僅是養殖小龍蝦,還要發展成農旅結合的產業。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上林縣各相關部門主動提供服務,讓馮應紅印象深刻。「關於產品的有機認證,工作人員提前主動聯繫,告知政策和需要準備的材料。項目遇到問題,上林縣各有關部門都是第一時間前來協調解決。」有一次,有人偷了基地裡的小龍蝦,報警後當地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來到現場了解情況,併到村裡向群眾宣傳,這是扶貧產業,讓村民共同支持。「我當時非常感動,自己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創業,不但沒有被欺負,還得到那麼多的幫助。」馮應紅認為自己創業成功,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上林縣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部門提供的優質服務。
從服務懂上林 多項扶持措施做優營商環境明亮鎮明澄社區扶貧車間的南寧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和雲裡村的雲裡蓮海莊園紮根上林謀發展的案例,只是上林縣優化營商環境見成效的一個縮影。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不僅讓企業有了沉甸甸的獲得感,也讓上林縣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像明亮鎮明澄社區這樣的扶貧車間,上林縣共有12家,而像雲裡蓮海莊園這樣結合農旅的莊園還有不少。
據了解,今年以來上林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制定出臺《2020年上林縣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上林縣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方案》,召開2020年上林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整改推進會、上林縣優化營商環境作風整頓會議等會議,全面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明確部門職責,層層壓實責任。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實行縣領導招商負責制,從政治高度謀劃全縣招商工作;著力解決重大項目用地、規劃、資金等方面的瓶頸問題,在項目用地、林地指標、項目規劃、項目融資、前期工作等方面簡化程序,吸引企業進門,並實行跟蹤服務制度,將每個項目分解落實到縣領導和責任單位,指定專人跟蹤負責,確保項目順利落地。還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報建全程代辦服務,為落戶的項目單位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報建代辦服務,建立企業投資項目「集中受理、全程代辦、跟蹤督辦、快速辦結」審批服務模式,推進項目加速施工落地。
上林縣今年還制定出臺《上林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上林縣促進新型工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為支持企業發展,今年就安排資金給予廣西智佳大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入駐象山工業園區企業建設、投產補助共計676.08萬元;出臺《上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上林縣2020年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獎勵考核暫行辦法的通知》《上林縣支持企業穩發展保就業貸款財政貼息工作實施意見》,由縣財政預算安排480萬元給予全縣中小微企業(包含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性貸款2%至3%的貼息補助。這些文件的制定和出臺,在激勵企業發展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同時,上林縣在支持企業辦理展期或續貸、落實減稅降費退稅工作、落實社會保險降本減負政策等方面也有著顯著成效。在優化審批服務方面,上林縣推行、深化「一站」辦理、「一窗」受理、「減證便民」、「網際網路+」、審批制度改革,極大提高了項目審批服務質量,達到了企業少跑動、精簡申請材料、辦事環節壓縮提升審批效率的效果。
從環境謀發展 立足生態資源擦亮底色在上林縣,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有一句話這麼形容上林縣:「要想身體好,多往上林跑。」上林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宜農牧業發展,盛產優質米、甘蔗、桑蠶、八角、茶葉、黑山羊、清水河魚等,其中優質米、八角已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此外,上林縣境內野生動物資源、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八角、金花茶、金銀花等藥用植物達數百種。同時,上林縣境地處低緯,氣候宜人,負氧離子含量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20倍,境內擁有大明山、大龍湖等國家級風景區。2019年,上林縣更是獲得「世界長壽鄉」榮譽稱號。而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上林逗留54天,留下1.4萬字遊記,因此上林縣被譽為「徐霞客最眷戀的地方」、首府南寧「後花園」。
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成為上林縣發展的一大思路、方向。生態環境資源也成為上林縣一張靚麗的名片、一個響亮的品牌,推動上林朝著以品牌促發展、以品牌樹形象、以品牌增實力方面發展。為了打好生態品牌,上林縣近年來十分注重生態保護,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率先在廣西對速生桉說「不」,清除佔用水源地、耕地等的速生桉,還清理非法網箱養殖、拆除汙染環境煙囪、關停破壞生態的採石場等。
此外,為了配合產業發展需要,上林連接東西南北的便捷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未來全縣高速交通路網開通後,從上林至廣州只有5個小時的路程,至南寧、柳州都是1個小時的路程,到桂林約3個小時的路程。
目前,上林縣有一批優質項目資源等待企業前來投資。如國家4A級景區上林縣大龍湖景區項目、上林縣下水源鄉村旅遊區開發項目、上林縣康養城健康項目、上林縣壯族老家清水河溼地旅遊景區開發項目、上林縣壯族老家田園綜合體項目、上林縣天然飲用泉水加工項目以及上林縣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等。特別是上林縣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可以開發出「名、優、特、新」產品,建立起一批集約化、規模化的商品生產基地,創出一條具有上林特色的「三高」農業路子。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林顯威 通訊員周志許李麗蘇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