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北宋年間有一張姓秀才進京趕考,由於其家遠離進城,為了不錯過考期,秀才日夜趕路,餓了拿些乾糧充飢,渴了山泉為飲。如此,秀才連著兩天一夜未曾合過眼睛。
第二天夜裡,張秀才路經一片竹海,秋風瑟瑟,山禽叫喚,幽深可怕。張秀才雖然有些心慌,但為了不錯過考期,也是強打著膽量往裡走。借著月光,張秀才不敢東張西望,一股腦兒地順著小逕往前走,恨不得一下子便走出竹海,奈何這片竹海委實大了點,張秀才走了半個時辰,也未曾出得。
張秀才走著走著,突然遠處傳來了歌聲,歌聲悠揚,婉轉動聽,似黃鸝的清脆天籟,讓人沉醉其中。張秀才雖然急著趕路,卻也經不得如此美妙歌聲的吸引,張秀才邊走邊聽,越聽越陷入沉迷,秀才內心嘆到:真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
竹海之中有一座四角涼亭,亭中一女子端坐石桌邊上,撫琴而吟,在皎潔的月光映照之下,女子顯得那般的楚楚動人,不食人間煙火,似月中嫦娥臨凡,白色衣裳隨風而舞,飄逸的長髮讓女子盡顯嫵媚之紫,讓人看後委實難敵誘惑。
張秀才路過涼亭,看了一眼姑娘,那姑娘秋波回視,秀才早已是心跳加速,七上八下,內心波動。秀才不敢多看一眼,強壓心緒,只管往前走。
「公子,好不懂人情,小女子撫琴吟歌伴君行路,公子,卻不言句謝,就埋頭不理而走,委實太不近人情了吧!」
張秀才聞聽那姑娘開口,只好停住腳步,轉身對那姑娘作個揖說道:「姑娘,見諒,所謂男女有別,天可明鑑,當下只有你我二人,在下不敢多言,恐失了姑娘的名聲。故而不相言語而走。」
「公子多慮了,正所謂,清者自清。公子星夜趕路,委實累了,小女子備下酒菜,與君食用,相交文學。不知公子是否肯賞個臉。」
「這,這,這」張秀才不敢正視那姑娘,也不好拒絕,只能勉強得答應了,「若是如此,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秀才坐於圓石桌的側位,側身而作。那姑娘舉起一杯酒交於張秀才:「請,公子」。
秀才接過第一杯酒,一飲而盡。剛放下酒杯,那女子又將杯倒滿,交於張秀才。
張秀才以手婉拒:「姑娘,在下不勝酒力,再則尚需趕路,姑娘好意在下心領便了!」
「公子不喝便是瞧不起小女子,如此,公子不是在拐著彎欺我,是也不是?」
「這,這,這!」張秀才無奈,只好再接過一杯酒!喝這一杯酒倒也沒什麼,只是秀才往那女子瞥了一眼著實將他嚇出魂來!列位,這秀才看見了什麼?請聽悔昔繼續道來:原來,這秀才低頭喝酒之時,那雙眼往姑娘腳下瞥了一眼,竟然看見了那姑娘身下竟有一條毛絨絨得白尾巴在擺動,當下,秀才心裡明白了,原來此女子不是人,而是個精怪,性命堪憂啊!雖然張秀才心裡害怕,但為了能夠活命,不惹怒那妖精,一邊趨奉那女子,一邊腦子在高速運轉的想辦法。
酒過三巡,秀才雖有些醉意,但好在平時酒量尚可,故而人還算清醒。為了早早地脫離此地,秀才起身對那女子說:「姑娘好意,在下深感謝意,怎乃要趕赴考場,不便久留,忘姑娘見諒!」說完,秀才取了行李,作揖而別那姑娘。
那女子見張秀才欲要離開,怒氣呵斥道:「好個不知書達理的秀才,小女子如此款待於你,你卻安奈不住要走,若是今天不讓你走呢?」
張秀才一聽那姑娘發狠話,行裡更加的害怕,因為他早已知曉眼前的人非善類:「姑娘,息怒,委實需要趕路,怕誤了考期!待在下考完回來,一定到此處再與姑娘痛飲三百杯,如何?」
「公子,莫不是怕我?」
「姑娘笑話了,你一個弱女子的,在下又豈能怕呢!」張秀才故作鎮定,摸摸身邊。突然摸到了袖中藏有一個小葫蘆,張秀才大有喜出望外之感!為何,列位?原來,此葫蘆,是張秀才趕考離家那天,在村口遇見的一位道長給的。那道長當時就對秀才說過四句話:「此去千山涉萬水,教汝莫要分心醉,若遇美人酒三巡,不可逗留失先睢,為活生命出葫蘆,定將妖物化邪水!」
另外,那道士還再三交代,這葫蘆雖然能夠收服妖物,但收服前,妖物必須是現出原形的,如此念個口訣,便能將所要擒拿的妖物抓獲。
「既然不怕我,公子為何又急著離開。公子可知道,我是誰嗎?」
「不知道,姑娘!」
「公子,其實,我不是人,而是妖精,你怕嗎?」說完,那姑娘走向前去,靠近張秀才,在其耳旁輕聲的說道。
「這,這,這,姑娘說笑了,姑娘如此之美,又怎麼會是妖精呢?」
「哈哈哈,世間,還有這麼憨厚的秀才,正是可笑啊!」妖精繼續說道「公子,我真是妖精,把你留在此處,目的就是要將你吃掉!」
「姑娘,我還是不相信,如此美貌之人又怎會是個妖精呢!」
「哈哈,既然你不相信,我就以本來面目相見!讓你死個明白!」那姑娘說完,收了法,現出原形。
張秀才一看那姑娘現了原形,原來是個白狐狸。秀才抓住這個時間,急忙拿出袖中寶葫蘆,念著道士所教的口訣,最後大聲呵斥道:「妖孽,還不給我收服,更待何時!」
說完,那狐狸,唰的一聲,飛入了寶葫蘆裡!
張秀才見收了那妖精,整個人猶如癱瘓一般,癱坐在石板凳上良久良久。然後,秀才收拾好東西,飛奔似的趕路,走出竹海。
張秀才剛走出竹海,便見到了當初交法寶給秀才的那名道士。「公子,別來無恙!」
「道長,有禮了!」張秀才倒身下拜:「多謝道長救命之恩!」
「公子,這都是你自己遇事沉著冷靜,處理得當,善於應對,才救了自己的命,與貧道何幹啊!」
「道長說哪裡的話!若不是道長的法寶,在下哪還有命活著出來!」
「無量天尊,接下去,公子便再無惡禍相擾了,那葫蘆還望公子還於貧道,貧道要將那白狐帶回山中好生管教,望其成道。」
「這便還!」張秀才取出寶葫蘆交於那名道士,道士哈哈一笑留下四句話,便消失無影無蹤了:「秀才赴京求功名,怎奈狐妖惡作迎,幸得道士早防備,脫得竹海成功名!(作者:潘悔昔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