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上偶爾會看到有報導惡狗傷人的事件,有的是流浪狗,有的是家養的狗。很多人被狗咬了之後都很擔心,完了我要得狂犬病了,我該不會要死了吧?今天給分享一下,關於被狗咬之後是否要打狂犬疫苗的那些事兒。
被狗咬就一定會得狂犬病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則上講,如果它是一隻經過免疫的健康狗,咬傷人之後,是不會給人類傳播狂犬病的,所以不用擔心。
從臨床數據顯示來看,大部分的狂犬病病例,都是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所導致的狂犬病,只有少數的病例,是因為被抓撓或傷口、黏膜被汙染之後所導致的。
但是呢,病毒不能侵入沒有損傷的皮膚的,也就是說,沒有咬破皮沒有出血,動物的體液是沒有辦法感染到人體上的。
那什麼情況才需要擔心?在醫學上,稱有可能接觸到狂犬病病毒造成感染的情況為「狂犬病暴露」。
根據我國2016年版「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給出的定義,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是黏膜或者破損皮膚處,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直接接觸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組織。
按照暴露性質和嚴重程度,一般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根據這三個等級,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暴露後預防,也就是,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判斷人類有沒有感染風險的關鍵,在於皮膚屏障是不是完整,有沒有傷口,也就是前面我們說過的,有沒有破皮,有沒有出血。比如日常的接觸,完好的皮膚被狗狗舔了,手摸到排洩物,這些情況,如果確定靠譜,都是不需要進行處理的,都屬於一級暴露範圍內。
如果說一級暴露屬於日常養護接觸,那麼二級暴露,則在一級暴露的基礎之上,多了一些小傷,比如皮膚有被輕輕咬一下,沒有出血的輕微抓傷或者擦傷之類。這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一般是處理傷口,然後去接種狂犬疫苗即可。
如果被狗狗舔的地方有傷口,那麼暴露等級則為三級暴露。這個時候,一定要妥善處理好被咬的傷口,同時,還有儘快去醫院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還要打狂犬疫苗。
關於傷口的處理,包括對傷口內部進行徹底的衝洗、消毒以及後續的外科處置,這對於預防狂犬病發生,避免繼發細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被狗咬了之後要怎麼清理傷口呢?首先,要用肥皂水或其他弱鹼性清洗劑,在流動的清水下清洗15分鐘以上,然後,清洗乾淨之後,再用稀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傷口內部進行消毒塗擦。當然,如果傷口是比較嚴重的,還是直接去醫院做外科處置比較靠譜了。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心裡有點數了叭,其實呀,除了做好暴露後預防之外,暴露前預防,也是要做好的。比如家裡有狗狗的,一定要定期的給狗狗接種疫苗,這是預防狂犬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沒有養狗狗的,遇到狗狗要小心一點,千萬別手賤去亂摸,避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大家有過被狗咬的經歷嗎?為什麼被咬的,有沒有去打狂犬疫苗呢?期待大家的故事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