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職業學院
濟南職業學院落實黨中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積極化疫情之危為育人之機,通過構建「雲宣傳」「雲課堂」「雲活動」三位一體的線上「雲思政」育人工作模式,推介感人事跡,化用疫情教材,傳播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促進廣大師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與全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不斷增強對守望相助、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認同, 涵養家國情、激發奮鬥志。
一、構築「雲思政」宣傳矩陣,傳播抗「疫」生動實踐
疫情發生後,學校充分利用疫情防控鮮活教材,以紮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目標,構築「一網三微數平臺」的「雲思政」宣傳矩陣,全面立體呈現國家、社會和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圖景。
「一網」是指「濟南職業學院疫情防控專題網站」。疫情戰「疫」打響的第一時間,學校迅速上線專題網站,傳播官方主流聲音和學校工作進展,形成正能量輿論傳播。「三微」是指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視頻。學校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專業優勢和特長,融合使用有聲評論、原創歌曲、短視頻、音頻、漫畫、宣傳海報、公益廣告等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創作優質抗「疫」作品,發布在「三微」平臺,弘揚上下齊心、迎難而上、頑強鬥爭的中國抗疫精神。「數平臺」是指學工在線、青春濟職、二級學院官微及各社團的新媒體平臺,充分調動全校新媒體平臺管理者的積極性,做好宣傳聯動,形成傳播矩陣。
據統計,專題網站共發布信息900餘條,官方微信共發布信息300餘條,為迅速傳達中央、省委、市委和學校黨委對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等主流聲音,形成正能量傳播,營造全校師生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良好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化用戰「疫」教材,精心打造「雲課堂」
(一)盤活戰「疫」素材,抓牢思政課程主渠道
為切實發揮疫情期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切實做好教學組織與管理,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線上教學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各教研室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和優化。思政課教師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運用好疫情防控的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向學生講授好屬於思政課的有關內容」的要求,把書本知識揉進先進人物、優秀事跡當中,開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題思政教育,「盤活」線上思政課,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
以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任課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疫情防控實際,思考在新時代應該崇拜誰以及如何承擔起新時代的歷史責任,教育學生自覺把個人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積極主動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貢獻。「活」的思政課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學們在課上收穫了知識,更獲得了思想的升華,紛紛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宅家抗疫,為國分憂。
(二)強化價值觀引領,種好課程思政責任田
除了思政課教師,學校各專業課教師也在線上教學中用好疫情防控鮮活教材,種好課程思政「責任田」,通過深化和拓展課程內容,開展愛國主義、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教育,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為充分發揮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大學語文》的育人功能,學校《大學語文》教學團隊調整開課方案,通過「智慧職教」MOOC學院開設為期6周的在線課程。團隊成員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在線與學生互動交流、討論答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閱讀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心路歷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用好課程思政,理工科課堂同樣效果顯著。以講到某一先進技術發明為例,任課教師從開發者勇於創新、執著鑽研的優秀品質切入,聯繫疫情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張伯禮、陳薇、張定宇等疫情防控先進人物,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促進學生意識到成功救治患者、推進疫苗研發的背後離不開醫學家日復一日的艱辛努力和無私付出,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相融合。
三、堅持點線面結合,多維度開展「雲活動」
打造抗疫「雲思政」,學校宣傳引導教育是面,課堂教學是線,各二級學院、各部門及每位教師自發開展的特色線上活動則是點。疫情期間,各主體利用特色、發揮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雲活動」,與學生積極互動,賦予「雲思政」新的生命力。
(一)輔導員「雲班會」實現思政教育零距離
輔導員是距離學生最近的思政教育者。疫情期間,他們將線下班會搬到線上,開展富有思政元素的主題班會,及時將全國和學校的先進抗疫事跡分享給學生。輔導員還注重發揮班幹部在思政教育中的宣傳員、戰鬥員、聯絡員作用,要求各班班幹部定期召開雲端班幹部會議,組織學生觀看廣大醫護工作者、志願者等一線抗疫工作者的戰「疫」視頻,交流個人感受。
(二)院部「雲才藝」展現美育育人新成果
為豐富同學們的宅家生活,各二級學院組織了豐富多彩的「雲才藝」展示活動。文傳學院的線上宣傳海報設計活動,向戰鬥在一線的抗「疫」英雄們致敬;學前教育學院舉辦「雷鋒精神傳天下,抗疫暖流漾心中」網絡演講比賽,發揮烘焙房社團、健美操社團、舞蹈協會等學生團體的優勢,以跳舞、古箏演奏、唱京劇等形式為武漢鼓勁,為中國加油。
(三)心理「雲輔導」築起心靈健康「防火牆」
疫情發生後,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制訂了《濟南職業學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危機幹預方案》,將心理危機幹預工作納入學校整體疫情防控。為幫助同學們緩解因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中心開通線上心理援助服務,專職諮詢師利用電話、QQ和電子郵箱接受學生線上諮詢,積極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為發揮學生心理骨幹作用,開展朋輩支持,中心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和心理委員學習《大學生心理應激與應對》、「抗擊疫情安心行動」等系列講座,號召同學們做信息的「明辨者」、防疫的「實踐者」、心靈的「修行者」和健康的「守護者」。
據統計,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已為近100名學生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就業、與父母關係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難題,促進他們重拾信心,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四、濟職師生齊抗「疫」,「雲思政」育人結碩果
「雲宣傳」「雲課堂」「雲活動」三位一體的「雲思政」育人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思政教育效果。500餘名濟職師生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爭做村莊、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積極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展示濟職擔當。
(一)勇戰抗「疫」一線發出濟職之光
學校機械製造學院的孔群華同學在第一時間遞交志願服務請戰書,創業學院張興明等6名同學在村莊間宣傳引導、摸底排查,學前教育學院的黃俊銘同學在社區測溫消毒、勸返監測。學校教師唐永明在戰「疫」深水區湖北黃岡不顧自身安危請戰疫情防控第一線,發出濟職之光,獲得「全省抗擊疫情最美志願者」和「濟南市抗擊疫情最美志願者」兩項榮譽稱號。民盟總支主委高靜同志積極組織盟員及繼續教育學院老師為武漢捐贈口罩等抗疫物資,榮獲濟南市「抗疫·出彩統戰人」稱號。教師周穎萍發揮心理諮詢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濟南市未成年人心理關愛熱線的志願服務工作。
(二)積極捐款捐物助力防疫鬥爭
學校計算機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機械製造學院的初明健、袁溢、周建生3名同學用自己的零花錢、勤工助學金、兼職所得分別購買600個口罩捐贈學校。電子工程學院海軍退役軍人鍾政為抗疫捐出2000元傷殘撫恤金,優秀畢業生肖燦燦、孫剛分別為學校捐贈2000隻口罩,500隻口罩、500斤84消毒液。「三八節」當天,全校女教職工將3萬餘元的節日活動經費用於購買愛心物資捐給齊魯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學校黨員教師捐款6萬餘元,齊心協力為抗疫做貢獻。
據統計,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中國網、大眾網、山東電視臺等數十家媒體對學校的抗疫舉措和師生的典型事跡累計宣傳報導150餘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豐碩的思政教育成果反映了濟南職業學院三位一體「雲思政」育人新模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未來,學校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方位多角度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育人新突破。
【責任編輯: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