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3月18日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性,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以思政課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探索打造思政金課。幾年來,在堅持思政課理論引導的同時,逐漸形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了穩三維實踐教學載體,創新打造了線上線下混合、理實一體的思政金課。
一、實施時間
2016年9月份至今
二、實施過程
從2016年以來,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深入地思政課教學改革,以理論引導為基礎,從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將傳統的網絡課堂搬到網上,關注學生的網絡生活,將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改革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形式,逐步形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和理實一體的教學體系,打造了思政金課。
三、具體措施
(一)開拓線上教學陣地,整合資源,形成線上線下混合育人新模式。
在信息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思政課也應與時俱進,針對現在的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的現狀,藉助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讓思政課在線上網上發揮作用,佔領網絡主陣地。以職教雲等多種教學平臺為基礎,從實現學生無紙化考試開始,逐步實現教學資源、精品課程線上共享和教學課堂網絡直播,進而在網上實現對各種教學實踐活動的展示、考核和評價等。
緊緊圍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精細化課堂教學內容,打造了河北省精品在線課程,先後在職教雲和中國大學MOOC上線,首輪開課有7743人選課,二輪開課目前選課人數已到達10257人。針對2019擴招新生的特點,開展思政課的網絡直播課堂,學生參與的熱情極高。此外。「我家鄉的傳統文化網上評選」、「西柏坡精神大家學」、藝術類學生「畫出我心中的思政課」等活動都在網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每次活動都有數千名學生參與。
(二)講好思政理論,內化於心,強化理論引領。
為使思政理論內化於心,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認同與情感認同。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思政部教師總結了五步工作法開展理論教學。
第一步是「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講授的理論內容,講起來才可能神採飛揚、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第二步是「品」教材。只有讀懂教材才能把握課程的精神實質,進而完成教學任務。第三步是「懂」學生。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成長煩惱、生活困惑、關心的熱點焦點,才能有的放矢,提高針對性。第四步是「選」方法。科學的理論需要科學的方法傳授。專題教學、案例教學、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方法林林種種,教師根據內容、對象等選擇科學的、合理的方法進行理論的講解與傳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步是「行」為範。教師不僅要講授理論,更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價值理念和精神風範影響學生。
根據學院理論教學的需要,組建了十九大競賽宣講團、馬克思主義宣講團等,在全院範圍內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重要理論。開展專題理論教學活動百餘場,覆蓋人數將萬餘人。
(三)構建理實一體的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
理論需要實踐的檢驗,學生也需要在實踐中探尋真理的韻味。因此,理實一體的教學體系關鍵在於拓展思政課教學空間,讓思政課真正活起來。為此,思政課對如何讓理論走出去並與實踐融為一體,進行了深入探索,推動了實踐教學的立體化,進而創新構建了理實一體的教學體系。
強化情感體驗的課堂實踐。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教師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調研調查,觀看影片、撰寫觀後感等感性體驗,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認知。《永遠的鐵道兵》、《大國工匠》、《輝煌中國》等紀錄片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學生紛紛表示要樹立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精研業務的高尚職業情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還創作了弘揚鐵道兵精神的版畫、年畫等作品,用藝術語言反映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的精神風貌。在課堂上,通過愛國主義演講、毛澤東詩詞朗誦等實踐形式,增強學生的主題參與。這些教學方式避免了簡單說教,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
營造育人氛圍的校園實踐。思政部與宣傳部、團委、學生處協同配合,開展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出品牌實踐教學項目。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年在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舉辦了「關愛青春 法治未來」憲法知識競賽,普及了憲法和法律知識,弘揚了法治精神,營造了和諧、法治的校園氛圍。2016年以來,開展以「修身行善 明禮守法」為主題的微電影製作大賽活動,收集了學生創作的百餘部微電影作品,內容涵蓋大學生誠信、校園文明、理想信念等多方面。2017年6 月、2018年6月,思政部與宣傳部、團委在全院範圍舉辦了以「學黨史、頌黨魂、立壯志」為主題的黨史國史知識競賽,在全校營造學黨史知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強化價值引領的社會實踐。大學生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於自身對社會的觀察和體驗。依託紅色資源,拓展了西柏坡、曲寨、安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館陶縣糧畫小鎮等實踐基地,實現學校與實踐基地合作育人的實踐教學模式,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基地內容的深度融合;組織暑期實踐小分隊,探索實踐育人新平臺,更好服務京津冀。
2016年至今,先後組織數千人次學生赴西柏坡開展了「做西柏坡精神傳承人」主題實踐活動。一幅幅歷史畫面,一件件承載革命歷史展品,學生們沉浸在那段偉大的歷史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了西柏坡精神。2018年組織近1500名師生赴西柏坡實踐教學開展實踐教學,創新開展了主題授課、學生講解等方式,覆蓋面擴大、學生參與度高,收效明顯提高。
2017年6月18日,210多名學生到有著「都市農村」之稱的曲寨進行教學實踐,感悟由貧窮村變身全國示範村的建設成就。2018年赴安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開展紅色教育,並籤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協議。2019年與館陶縣糧畫小鎮籤署實踐教學基地協議。依託人文系「浩楠藝術工作室」,以版畫為載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創作出黑白木刻版畫《喜豐》、《抗震救災》等作品。由此不斷擴大社會實踐教學平臺,推動思政部實踐教學邁上新的臺階。
做好暑期實踐,體驗國情省情。2017年暑假的重走襄渝線、京津冀三地大學生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調研,2018年暑期的改革開放40周年河北農村成就調研,2019年暑期的走訪京張鐵路。暑期實踐磨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鍛鍊了學生實踐能力,培育了學生愛黨愛國愛家的情懷。
四、創新點
(一)教學理念創新
在教學理念的革新上,我們依據「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按照「一個堅持」、「兩個結合」、「三個貼近」、「四個提升」的思路進行。「一個堅持」即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發展為中心。「兩個結合」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三個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四個提升」即提升教學的親和力、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
(二)教學模式創新
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增加專題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形式,將討論會、辯論賽、演講等引入課堂,讓學生親身參與進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團委、宣傳部等密切配合設計主題新穎的實踐教學項目,幫助學生在實踐當中理解思政課理論知識,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質,增強綜合素質;整合思政部、宣傳部、學生處、團委等部門的教學資源,逐步形成各部門分工合作、協同實施的協同育人新教學模式。
(三)教學平臺創新
強化線上線下兩個教學平臺,一是拓展思政課網絡教學新平臺,利用好各種網絡教學資源,開設網絡在線精品課程,牢牢佔領並開拓思政課網絡教學陣地。二是積極創新拓展實踐教學平臺,不斷拓展實踐教學基地數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