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第三子——偃旗息鼓韜光養晦,最後卻因被奪爵圈禁抑鬱而死

2020-12-10 胡英英說汽車

乾隆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宣布廢太子,理由是:"不孝祖德,不遵朕訓,唯獨暴亂,暴虐淫亂"。此後多位阿哥開始對王位垂涎。成年阿哥中,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阿哥黨」和以八阿哥胤祥為首的「八阿哥胤祥黨」是嫡位競爭最激烈的兩個政黨。

正當朝臣勳貴們爭相推舉誰為皇太子之際,三阿哥胤祥揭發的一件事扭轉了康熙帝的態度,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廢掉了太子的身份,同時八阿哥胤祥的奪嫡願望也被打消。為平息兒子們的不滿,康熙帝封三阿哥胤和四阿哥胤為親王,胤禩等為貝勒,太子復位後,原本想要奪嫡的皇子們暫時偃旗息鼓,以圖韜光養晦,隨機應變。當然也包括那個曾經主持過公義的三阿哥胤祥,不過他的做法與其他人不同。

乾隆十六年(1677年)三月,皇三子胤祥在紫禁城出生,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自小聰明好學,喜歡讀書。長大成人後,經常和幾個年長的皇子一起侍奉康熙。乾隆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首次冊封成年王妃,胤祥成為誠郡王。康熙帝讓被封的皇子們參與政事,並給他們分了佐領,每個人都有屬下。

此後,諸皇子也開始依仗手中的權力,挑戰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並四面圍攻太子一黨。康熙難免要牽扯進來。但是胤祉用的方法是不同的,他和太子等人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而是另闢蹊徑,想引起父皇康熙帝的注意。與其爭權奪利,他本人更是拉攏士子們在自己府裡編書治學,以此吸引父皇康熙的注意。皇子是康熙諸子中中文學力最高的,他還依靠府內門客陳夢雷、楊文言、周昌言等編撰了兩部大書,即《律歷淵源》和《古今書目總目》,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貢獻。

乾隆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宣布廢太子,理由是:"不孝祖德,不遵朕訓,唯獨暴亂,暴虐淫亂"。此後多位阿哥開始對王位垂涎。在這異常敏感的時刻,諸皇子紛紛結黨營私,謀求宗室地位,其中以大阿哥和八阿哥最為活躍,前者為皇子(曾建議將其處死),後者為後宮多數重臣所支持,被公認為「賢王」。

而此時其中一人的舉動卻間接地導致了胤禩的復位。由於皇三子胤祥和太子胤祥的關係十分密切,康熙帝召他到駕前詢問太子往日的所作所為,胤祥告發了皇長子胤祥和喇嘛巴漢格隆陰謀制所建的太子胤祥一事,康熙帝十分憤慨,痛斥胤祥為「亂臣賊子」。命令將郡王奪去,嚴加看守,永遠圈禁在府第高牆之內。康熙帝本來同情太子,但後來卻順勢把他立為太子。為平息兒子們的不滿,康熙帝封允祥、允祥、允祺為親王,允祥進封誠親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駕崩,雍正即位,誠親王的生活也開始艱難起來。為了自己這個曾經是政敵的弟弟,雍正帝將胤祥改名為允祥,命允祥守衛景陵。雍正二年(1724年),允祥被賜死,弘晟被削去世子之位,成為一名閒散的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因允祥索賄,無人臣之禮,議罪奪爵,被囚禁於其府邸。他後來降為郡王,兒子弘晟也受牽連,進了宗人府。

未算完,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允祉再次進封為親王。然而,只過了三個月,在怡親王胤祥的葬禮上,因為允祥的臉色卻很晚才來,而且沒有一絲悲傷(估計是心懷怨恨)。其后庄親王胤祿等彈劾他(牆倒眾人推),胤祉下獄。乾隆帝命奪其爵位,幽禁於景山永安亭,將其家人與其一同囚禁,弘晟仍留在宗人府。雍正十年(1732年)正月,胤祥在禁所內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而且他的兒子中只有第七子弘景(略高於奉恩鎮國公)得了一個固山貝子。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為康熙帝生孩子最多的女人是誰
    由於她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後,被晉尊為皇太后,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威武原為護軍參領。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十九日,比康熙帝小 6 歲,幼年被選入宮,初為低級的庶妃。由於年輕漂亮,康熙帝經常讓她侍寢,入宮不久就有了身孕。
  • 胤祉不爭儲還帶頭跪雍正,為何被圈禁而死?這才是清流王爺真面目
    老大和老二都被老頭圈禁了,將來我就是老大,單憑這兩點,混個「皇太兄」的尊榮,也不算蝕本。 所以,當康熙駕崩,兄弟們擰著脖子跟雍正較勁的時候,胤祉以「大哥」的身份,帶頭跪拜了新皇。按理來說,胤祉的「雪中送炭」,足以感動雍正。事與願違,胤祉不光沒有「皇太兄」的榮寵,反而連遭打擊,他被奪去爵位,幽禁於景陵,到死都沒有離開。
  • 九子奪嫡:一廢太子,6位皇子受到牽連,為何僅大阿哥被圈禁終生
    除了「與允礽雖暱,然未慫恿其為惡,故不罪也」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得到短暫圈禁,而後被釋放;皇九子胤禟被康熙皇帝訓斥;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下令鞭打;均未傷及父子之間的根本,更沒有斬斷奪嫡可能。唯獨皇長子胤褆,被康熙皇帝下令奪爵、圈禁終生,父子之情、奪嫡希望被全部斬斷。
  • 康熙帝多活二十年——那時候的大位誰來繼承?
    、恂郡王胤禵第三子弘映,薨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康熙帝第四十二孫、恂郡王胤禵第四子弘暟,薨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康熙帝第五十九孫、雍親王胤禛第四子、乾隆帝弘曆,崩於嘉慶四年(1799年)實際歷史上,假設的康熙八十一年(乾隆七年、1742年)時依舊在世的、被康熙帝親自撫養過的諸皇孫
  • 殺母立子還是抑鬱而終?漢武帝的鉤弋夫人到底因何而死?
    漢武帝一生中有三個尤其重要的女人,一個是年少時的陳阿嬌,但最終幽閉長門宮;一個是一代賢后衛子夫,但因巫蠱之禍自殺;第三個是下一代君王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但關於鉤弋夫人之死,卻有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說法。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何將老十三圈禁十年?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康熙帝圈禁老十三十年之久,真的只是為了老四鋪路嗎?還有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康熙帝駕崩之際,對於老四胤禛的解釋。 最後再延伸閱讀,歷史上康熙帝到底有沒有圈禁老十三胤祥長達十年之久? 根據《皇清通志綱要》來看,其實歷史上雖然康熙帝的確圈禁過老十三,但時間不足一年,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的一廢太子風波之中,不只是廢太子和大阿哥被圈禁,連同老十三也被圈禁,到了康熙四十八年,老十三就被放出了。
  • 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傳位老四之前,為什麼不放出老十三來穩定局面?
    最終老四胤禛贏得了奪嫡之戰的最後勝利,可是在眾多皇子中還有一個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既然康熙帝要傳位給老四胤禛,他為什麼不提前放出老十三胤祥來控制兵權掌控局勢呢?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康熙帝至死也沒放出老十三,他不怕老八會武力逼宮嗎?
  • 康熙帝為什麼把太子胤礽的金如意送給了弘曆?背後深意鮮為人知!
    其實這之前老四胤禛接連有兩件事讓康熙帝有點失望:一件事是處理戶部欠款一事,在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的前幾期也講到過。由於他的孤高自傲,由於他的自以為是,由於他用人不善,再加上不聽老十三的良言相勸,最後以失敗落幕。
  • 康熙圈禁幾個皇子和後來雍正圈禁那些兄弟,環境條件怎麼樣?
    從清朝諸位皇子不同圈禁和環境來看,什麼權勢地位,金錢名利,在政治鬥爭面前都不堪一擊,只有擁有自由才是最真實寶貴的。圈禁是清朝最常見的懲罰,坐牢也是分等級和待遇的,在當時圈禁一共有四種:牆圈、屋圈、坐圈、人圈。從字面上看不難看出圈禁的環境是有差別的。
  • 康熙因一個女人就圈禁胤祥十年?
    而對於太子而言,鄭春華死了,自己就少了一個約束,同時也有了胤祥的把柄。以此事要挾胤祥去取百官行述。春華被胤祥救了,自己也和胤祥捆綁在一起,順利拖胤祥下水。難怪八爺都說「這件事透著邪乎」。即使在自己被圈禁宗人府之後也委託四爺胤禛照顧春華,真的做到「十三爺說話算話」「要你活著,並且下半輩子也要活著」。
  • 雍正本來親切稱呼隆科多為「舅舅」,為何最後卻把他圈禁至死
    然而讓雍正痛下殺手的卻另有其因,那就是他管不住他的嘴。雍正繼位後,由於事發突然,再一個康熙臨死時,身邊只有隆科多及幾個近臣,而那幾名近臣已被雍正論罪,因此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一直被大家詬病,甚至朝野還傳出雍正殺父、逼母、弒弟的傳說。這些聲音在雍正聽來,自然萬分刺耳。
  • 康熙帝生前最愛的幾個妃子都是誰?你們一定不知道是誰。
    第一位:惠妃納喇氏惠妃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正五品郎中索爾和女,清康熙帝妃嬪。1670年康熙16歲時她為康熙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成慶可是沒多久就死了。1672年,康熙的皇長子胤褆出生。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惠嬪,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這個惠妃就是清朝權臣明珠的堂侄女,那麼她為什麼會被封為惠妃呢?其實原因有三:一、她顯赫的家庭背景。二、她為康熙生了第一個孩子大阿哥。
  • 雍正王朝:圈禁胤祥10年,並非那麼簡單,這才是康熙的真正目的
    在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胤禛的最後關頭,康熙皇帝給出了囚禁胤祥長達十年的理由說明:胤祥易衝動,圈禁胤祥,避免胤祥衝動惹下禍事,連累胤禛;作為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者,用十年圈禁磨練其心志,為胤禛打造一個擎天保駕之臣。
  • 姚啟聖居功厥偉,康熙帝為何不給他一個好評?
    於是,康熙帝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姚啟聖前往通州,因被當地土豪侮辱而投效清兵,被任命代理通州知州。姚啟聖隨即將土豪抓捕杖殺,後辭官離去。他的豪俠之氣裡,有不擇手段甚至不計氣節的睚眥必報。他是民族徵服和民族紛爭中的一大奇葩!與施琅兩番反清再降的行徑,殊途同歸。真正仕清後的姚啟聖,更加膽大。朝廷頒禁海令,他卻擅開海禁,被罷免當了六年的知縣,將其在香山償還了前任財政嚴重虧空的政績一筆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