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母立子還是抑鬱而終?漢武帝的鉤弋夫人到底因何而死?

2021-01-11 騰訊網

漢武帝一生中有三個尤其重要的女人,一個是年少時的陳阿嬌,但最終幽閉長門宮;一個是一代賢后衛子夫,但因巫蠱之禍自殺;第三個是下一代君王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但關於鉤弋夫人之死,卻有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說法。

衛子夫(劇照)

班固的《漢書》中提到,漢武帝在甘泉宮休養的時候,趙氏鉤弋夫人隨侍在左右,但因為犯錯被責罰,最終抑鬱而終。但後世褚少孫在《史記》補記裡面卻說,是因為漢武帝擔心太子年幼,太后亂政,所以在立劉弗陵之前,先殺其母。也是現在所常說的殺母立子。

但到底是抑鬱而終還是殺母立子呢,我們後代人已經不得而知了,只能從記載下來的一些細枝末節來推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位鉤弋夫人。

受寵生下皇子劉弗陵

鉤弋夫人本家姓趙,是河間人。漢武帝南巡路過河間國,此地的人說有奇女,因此漢武帝召見趙氏。傳說趙氏的手天生握成拳狀,漢武帝掰開她的手看到手中有玉鉤,封為拳夫人,也稱為鉤弋夫人,後來晉升為婕妤。

鉤弋夫人石像

漢武帝太始三年,鉤弋夫人為漢武帝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劉弗陵。還傳說,劉弗陵為懷胎十四個月才出生。

巫蠱禍後,欲立弗陵

徵和二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巫蠱之禍,在這場災難中,原來的太子劉據自殺,太子之位空閒。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當太子自殺後,其他幾個兒子都欲爭奪太子之位。但要麼是資質平庸,難擔大任,要麼是性格驕奢淫逸,不足託付。所以最後太子之位就落到了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的身上。

在漢武帝看來,小兒子劉弗陵身強體壯人也很聰明,是很好的繼承人,唯一的不足就是年齡太小,但他已經為他找好了輔佐大臣——霍光。

殺母立子or抑鬱而終

問題又回到了最開始,那到底鉤弋夫人是因為被責罰而抑鬱而終的呢,還是因為漢武帝擔心太后亂政所以殺了鉤弋夫人呢。在我看來,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鉤弋夫人(劇照)

首先,前朝呂后亂政的教訓還血淋淋的擺在面前。劉邦逝世後,太子劉盈繼位為漢惠帝。但因為惠帝年幼加上性格單純軟弱,朝政都落到了呂后的手上。

呂后上臺後,誅殺了很多劉姓子弟。後來惠帝早逝,呂太后為了繼續幹政,立了許多年幼的皇帝,把當時的朝堂搞得一團糟。最後是朝中大臣粉粹呂家勢力,迎立漢武帝劉恆,才讓朝堂繼續回到劉家手裡。事情才過去幾十年,漢武帝不會忘記。

其次,晚年的漢武帝沒了年少時那種討伐匈奴,削藩諸王的果斷,反倒是多了許多的猜忌和不信任。巫蠱之禍一事就是江充利用他的猜忌陷害太子的。所以此時很可能漢武帝對誰都不相信,為了讓八歲的劉弗陵順利繼位和理政,殺掉鉤弋夫人是很有可能的。

再次,在褚少孫所寫的《史記》補記中對於殺母立子這一段有詳細的記載,不好作假。還記載有漢武帝在鉤弋夫人死後,詢問民間對鉤弋夫人之死的看法。如果真是抑鬱而死,那便沒有必要這樣問。所以很大可能是漢武帝也擔心民間對自己殺母立子的評論。

相關焦點

  • 鉤弋夫人是位什麼樣的夫人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鉤弋夫人
    說到鉤弋夫人其實很多網友應該知道的,那就是其實她也還是算得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了,但是這個人爭議非常的大,話說說她好的人也有,說她不好的也有,那麼我們就要問了,在歷史上真正的鉤弋夫人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 範煒:漢武帝為何要將自己最愛的獅子座女人「鉤弋夫人」賜死?
    劉據死後,他們二人都想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公元前90年李廣利出徵匈奴,因與左丞相劉屈氂詛咒漢武帝、謀立劉髆為帝事發,劉屈氂被腰斬、李廣投降匈奴,李氏被滅族,但時年15歲的劉髆並未受到牽連,但在不久後也鬱郁病死。
  • 當年漢武帝殺母立子,怎麼狠心下得了手?太子不會恨漢武帝嗎?
    當然了,在封建王朝中,殺母立子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兒子立為太子,母親必須被賜死。比如說漢武帝時期,因為太子太過年幼,擔心太子會被母親控制,就曾殺死太子之母。漢武帝最終決定將劉弗陵立為太子,但是漢武帝又擔心自己死後,太子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正值壯年,會控制劉弗陵,並且可能將兒子的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 漢武帝為什麼殺母立子?這應該與他的祖母竇太后有關
    漢武帝晚年寵幸鉤弋夫人趙氏,而且十分喜歡鉤弋夫人生的兒子劉弗陵,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在漢武帝六十多歲後才出生,比漢武帝的重孫大不了幾歲。本來鉤弋夫人前途光明,自己是寵妃,自己的兒子是皇帝最喜歡的兒子,就算當不上皇后,也會當上太后。可是這對於別人是好運,可對於鉤弋夫人卻是惡運。漢武帝在甘泉宮修養身體時,就故意找到隨侍的鉤弋夫人趙氏的過錯,不但斥責了鉤弋夫人,而且賜死了鉤弋夫人。
  • 漢武帝臨終為何非要處死鉤弋夫人,並非擔心母強子弱,而是個騙局
    褚少孫在《史記》裡的補記:漢武帝為防患女主亂政,立子殺母。漢武帝古代歷史的點評很高,他是漢朝第七位皇上,將國家治理的發達,殊不知在挑選繼承者一事上,卻看起來沒那麼遊刃有餘。本來他看中的皇太子劉據,由於牽涉巫蠱之禍被整死了,漸漸地老去的他居然發覺,自身沒有一個適合的兒子承繼帝位,最終,漢武帝決策讓自身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稱帝,殊不知這是要殺了劉弗陵的媽媽鉤弋夫人。為何漢武帝堅持要幹掉繼承者的媽媽鉤弋夫人呢?在其中有哪些原因?
  • 子貴母死,鉤弋夫人的悲劇人生
    子貴母死,鉤弋夫人的悲劇人生 | 資治通鑑
  • 北魏時期的「立子殺母」制度,維持一百多年,最終被廢除
    北魏時期的「立子殺母」制度,維持一百多年,最終被廢除大家從古裝電視劇中總會聽到這麼一個詞—母憑子貴。這個詞在古代電視劇中還是非常有名的,當然,這也是真的。北魏時期,有一個制度制定的十分嚴格:皇后或者某個妃嬪生下的兒子一旦被立為太子,太子的親生母親就要被殺掉。其實從漢武帝的時候就開始了這種做法。漢武帝在位時,在他年齡比較大的時候,想要讓當時年齡還小的劉弗陵當太子,可是那時候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還很年輕,漢武帝就擔心朝政會被鉤弋夫人插手,出現女人專政的局面,於是下命令要把鉤弋夫人殺死。
  • 陳阿嬌衛子夫鉤弋夫人都被漢武帝厭倦,為何李夫人能得專寵
    說起來,漢武帝算得上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他後宮裡的嬪妃,命運都不太好。比如陳阿嬌、衛子夫還有鉤弋夫人,她們或被打入冷宮抑鬱而死,或為自證清白自殺而死。最慘的是鉤弋夫人,竟因為兒子被選為太子,年紀輕輕被賜死。不過,漢武帝的另一個嬪妃李夫人,卻得到了漢武帝一生摯愛,念念不忘。這是怎麼回事呢?
  • 殺母立子,要坐江山先做孤兒,漢武帝為何如此殘忍?
    從最早的呂后開始,專制期間,把劉邦的兒子逼死、殺死一大半;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逼著兒子傳位給小兒子;兒子死後,孫子繼位(就是漢武帝),竇太后(應該是太皇太后了)又大權獨攬;好容易熬到竇太后自然死亡了,武帝的親媽王太后又跳出來專權,弄得劉徹好不鬱悶。太后專權,本來也沒什麼。
  • 《漢武大帝》還原漢武帝賜死鉤戈夫人真相,細思極恐
    漢武帝臨終前,召見寵妃鉤弋夫人。這個美人沒想到,漢武帝竟然說:「你不能活了。」聽完原因,有人說:「不對呀,正史不是這樣記載的,難道鉤弋夫人真是一個蛇蠍女人嗎?」我們先看看劇情。漢武帝拉著鉤弋夫人的手暢談過去的美好時光。聊著聊著,突然說:「如果朕今天就死了,你能夠陪伴朕一塊去嗎?」
  • 「子弱母壯,必亂天下」讓漢武帝劉徹賜死鉤弋夫人,到底是誰之過
    漢武帝 劉徹漢武帝劉徹為了防止自己死後主少母壯、呂后之事重演,武帝將劉弗陵的生母賜死。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頒布詔令,冊封劉弗陵為太子。戚姬舂米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在我國歷史上,因自恃美貌得寵,挑戰強敵而死的美女不少,而其中死得最慘的恐怕要數戚夫人了!
  • 資治通鑑:漢武帝殺母存子,背後的權力計算!
    《資治通鑑》第22卷 漢紀十四漢武帝後元元年(癸巳,公元前88年)【原文】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頃之,帝閒居,問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
  • 儒家系統的怪胎:從立子殺母到子貴母死的演變
    儒家系統的怪胎:從立子殺母到子貴母死的演變原本封建時代的傳統是:母以子貴。無論是皇家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如果母親生下一個男孩,那麼,這個母親在宗族中的地位就大大提高了。它的理論基礎也是儒家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中國最偉大的皇帝,死前做了一個殘忍的決定,體現了帝王的智慧!
    中國最偉大的皇帝,死前做了一個殘忍的決定,體現了帝王的智慧! 「立子殺母」源於褚補《史記·外戚世家》,褚先生在對後世的良苦用心的同時熱情讚美了漢武帝。但褚先生顯然是低估了漢武帝的智商,因為漢武帝不可能不知道後媽殺侄子要比親媽殺兒子來得快得多。這是常識。
  • 賣官鬻爵、迷信巫蠱、逼子殺妻—漢武帝開疆拓土背後的「黑歷史」
    衛青、霍去病屢次大破匈奴的戰績,在史書上不過區區數百字、半頁紙,但今天的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那麼如此多的戰事,錢糧從何而來?除了文景之治數十年積攢的財富之外,劉徹本身「掙錢」的手段也頗為豐富。
  • 漢武帝因讒言錯殺太子,猛然醒悟後,復仇不按套路出牌
    兄弟劉弗陵的降生,劉據的命運發生改變前94年,鉤弋夫人懷胎14月生子劉弗陵。漢武帝依「堯母十四個月生帝堯」的說法,將鉤弋夫人居住的宮殿改為「堯母門」。漢武帝無心之舉,或有意為之,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舉措改變了許多人的看法,認為漢武帝釋放了一個改換太子的信號。首先,內侍黃門蘇文及小黃門常融、王弼等人開始讒言劉據。他們是奉迎猜測聖意,還是受人指使?
  • 殺母立子的制度太過殘忍?牝雞司晨,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
    殺母立子的制度太過殘忍?牝雞司晨,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曾經一直學習漢武帝的一個政策,那就是漢武帝再立了自己最小的兒子為太子之後殺了他的母親,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
  • 皇后之殤:靠富家女上位,讓賢內助冤屈而死,漢武帝為何如此薄情
    於是,漢武帝漸漸疏遠了陳阿嬌,而衛子夫在合適的時間裡贏得了武帝的寵幸。衛子夫的出現,徹底打翻了陳阿嬌的嫉妒,而陳阿嬌種種出格的舉動終於惹怒了漢武帝。元光五年,漢武帝即位10年之後,終於下詔陳阿嬌交出皇后璽綬,將其廢居長門宮。這時,陳皇后之母劉嫖向武帝請罪,武帝仍舊給予了他們一家人相應的優待,但陳阿嬌的寵愛從此一去不復返。
  • 劉弗陵可能並非漢武帝所生,多疑的漢武帝為何還非要立他為太子?
    自古有名的帝皇疑心病都很大,漢武帝也是如此,畢竟擁有諾大的一個國家,天天擔心別人要謀權篡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漢武帝因殺伐果斷出名,只要起了一點疑心就會把那個人殺了,不給對方絲毫的機會。比如說著名的殺母立子事件。漢武帝的接班人是劉弗陵,這是漢武帝欽定的。劉弗陵的生母是趙婕妤,也稱鉤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