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戰爭陳賡挑戰林彪:急得喊出變味英語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客觀地說,林彪不是不會打仗,只是想法太多;陳賡也不是不尊重林彪,但是個性很強。在南部邊疆的三次追殲戰的部署中,他們便發生了衝突……

  讓部隊稱四野老大哥

  1949年5月28日,中央軍委、毛澤東命令陳賡領導的第四兵團歸林彪的第四野戰軍指揮,參加對白崇禧的作戰。毛澤東還具體規定:在這次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作戰行動中,陳賡兵團歸四野指揮,擔任大迂迴任務,由贛南就近於10月出廣東,繼而迂迴白崇禧右側背,協同四野主力圍殲白崇禧集團於廣西境內,而後即由廣西兜擊雲南,徹底截斷敵軍逃竄國外的退路。這個光榮任務下達部隊後,全軍振奮,奔走相告,積極準備進軍大西南的行動。8月1日,兵團由陳賡主持在江西吉安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貫徹毛主席「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指示。陳賡代表兵團黨委號召全軍:「堅決執行毛主席的命令,勇敢進軍,一勞永逸,將革命進行到底。在這最大最後一次進軍中鍛鍊自己,考驗自己,提高自己。」

  人們知道南昌起義時,陳賡當營長,林彪僅是陳賡手下的一名排長。如今,陳賡卻在林彪指揮下執行戰鬥任務。戰爭中角色的轉換是很正常的,對此,陳賡並不介意,他不是那種心胸狹窄的人,他像多數將領一樣,積極執行原先下級的指示。所以他一向尊重林彪,也認為林彪是個會打仗的人。但他有一點與眾不同:當他認為林彪的指揮有誤時,會據理力爭,不怕別人說他倚老賣老,直至上報毛澤東裁決。

  四兵團副司令員郭天民也挨過張國燾的整,和陳賡非常知心。他們談起參加革命後與林彪曾經相處的日子,談了自己的看法。

  「個人之間的不愉快咱們不談了。」陳賡用手帕擦眼鏡,轉了個話題,「咱們兵團的老底子是鄂豫皖紅四方面軍,而四野的老底子主要是中央蘇區,應該稱他們老大哥。」

  「對,就讓部隊稱呼四野老大哥。」

  「你我都得謙虛點,讓林彪放手指揮我們,別有顧慮。」

  「你放心,我不會擺老資格。只是我脾氣暴,你及時提醒我。」郭天民說完,又想什麼,接著說,「想不到咱們第四兵團打到兩廣,怎麼又要歸四野管了呢?他遠在鄭州,怎麼指揮?」

  「既然軍委已經做了這樣的決定,」陳賡平靜地說,「我們協同四野主力作戰,一定要顧全大局,積極配合,不挑選任務,揀重擔子挑。」郭天民點點頭。

  不久,林彪派來了他的聯絡副官。這是個不算很輕的軍官,手裡拿著一個綠皮夾子。他走到陳賡面前,晃了晃瘦削的臉,轉了轉濃眉底下的眸子,打開夾子,請陳賡看林彪的指示。大意是要求今後野司要聯絡到師,四野稱此為「超越指揮」。並要回電。

  陳賡有些不解:超越指揮?他瞠開視線,呆呆地望著窗外雨水滴答的柳絲,半晌沒說話。他明白,只有對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才能進行超越兩級的指揮。在一般情況下,誰搞超級指揮?更不要說超越兩級了,不然要軍長幹什麼?

  當戴科長根據四野的要求,為溝通各軍、各師與四野電臺的聯絡,草擬了一份長電請陳司令員籤發時,他掏出鋼筆,把溝通各師電臺聯絡一段勾去,改為:「各師執行特殊派遣任務時,隨時溝通聯絡。我們各師電臺少,不宜都溝通聯絡」。

  戴科長不明底細,說道:「我們也不能這麼寒磣,通到師有什麼關係?」

  陳賡不高興地說了一句:「你不要管。」

  林彪的指揮部還在鄭州,陳賡的兵團在江西樟樹鎮。

  林彪電令四兵團於7月中旬渡贛江經宜春,進入湖南醴陵、衡陽、株洲一線,與白崇禧的主力決戰。

  林彪當時雄心勃勃,要打一個「新的百團大戰」。此時,他多少被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戰役命令下達時,陳賡正在南京開會。由郭副司令員召集各軍長開作戰會議研究。電報在幾位軍長的手上遞來遞去,可是誰也不發言。情況明顯地擺在面前,實施林彪的計劃,往西北方向運動,只能側擊白崇禧的尾巴。時值盛暑,部隊因暑熱紛紛減員。如果再打疲勞戰,對下一步圍殲白崇禧部隊將力不從心。軍長們都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勞而無功。當然,林彪是四野的最高指揮員,軍令如山,怎好明說!軍長們把電報遞還郭副司令員,又把煙遞來遞去,抽得滿屋雲山霧罩,就是不表態。

  郭副司令員是個爽快人,更不願這樣悶坐著,乾脆宣布散會:「司令員很快就回來,讓他決定吧!各軍長回去後,先做好行動前的準備工作。」

相關焦點

  • 人格富魅力 韜略謀勝局——陳賡大將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毛澤東高度讚揚陳賡的軍事才能,稱其「肚子裡就有絕的」。     1903年2月27日出生於湖南湘鄉縣,原名庶康,字傳謹,後改名陳賡。
  • 他的名字跟陳賡只差一個字,人稱他是「陳賡的影子」,為什麼?
    提起八路軍386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它的首任旅長陳賡大將,還有日軍那條標語-「專打386旅」。能讓小鬼子如此痛恨,386旅有多強悍就不用多說了。筆者習慣使用「五筆字型」輸入漢字,在輸入「陳賡」二字的時候,經常會誤輸為「陳康」。陳康不是陳賡,他們不是同一個人,但是,有人說「陳康是陳賡的影子」。
  • 陳光和林彪的恩恩怨怨
    當時,黨史專家研究的結果認為可能是陳賡。陳賡是湖南人。於是,譯者便把陳GUAHG譯成了陳賡。陳賡在一二九師當旅長,於是譯者在師長後面又來了個腳註:「應為旅長。」其實,這位陳GUANG並非陳賡而是陳光,那個「應為旅長」的腳註自然也是不對的。當朱德向史沫特萊談自己的經歷時,陳光(從1938年3月開始,而不是1937年)已經是鼎鼎大名的第一一五師的代師長了。
  • 陳賡堅持洗冷水浴,為何身體情況不如從前?原因竟是如此
    陳賡將軍就是其中一位。陳賡大將在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有洗冷水浴的習慣,洗冷水浴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多的好處,按照這樣的說法,陳賡將軍應該是非常健康的,但為何他會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去世的大將?陳賡1903年出生於湖南湘鄉,早年在家鄉的私塾讀書。他的祖父曾是湘軍的將領,所以,小時候的陳賡生活比較優渥。
  • 他是陳賡同學,曾殺害我黨瞿秋白同志,1949年被俘虜,後過得如何
    當時不少曾經是我黨的同志的人員選擇了站到蔣介石一隊,而大名鼎鼎的陳賡大將則不願意,他自然是要和共產黨站在一起,而陳賡的一個同學宋希濂卻不願意離開國民黨,自此算是和老同學陳賡走上了對立面。想必大家應該知道宋希濂這個人吧,宋希濂在近代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戰將,特別是在抗日戰爭中確實是打出了非常不俗的戰績,不過解放戰爭時期,宋希濂的軍功卻很少,1949年更是被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
  • 陳賡麾下的四猛一瘋五位猛將,四位是中將,為什麼他只是少將
    之前寫過很多關於陳賡大將的文章,陳賡大將是一位讓人喜歡的將領,戰功卓著不說,為人幽默風趣,經歷相當豐富,在解放軍中找不出來第二個人,一直到今天還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故事。陳賡畢業於黃埔一期,不僅如此在黃埔軍校的時候他就是黃埔三傑之一,名氣很大。
  • 解放戰爭曾擔任什麼職務?
    他們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擔任什麼職務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旅長陳賡。陳賡是湖南湘鄉人,曾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參加過北伐戰爭和紅軍長徵。1937年8月,八路軍第386旅改編成立,由陳賡出任首任旅長。
  • 揭秘蕭克將軍回憶錄中的彭德懷和林彪
    上聯寫得很有意思,用4個「新」字把整個形勢和任務,都描繪出來了。聯歡會開得很成功,蕭克聽到彭德懷講話鏗鏘有力,很有軍人作風。紅五軍上山後,敵人發動「會剿」的風聲更緊了。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指揮部打算讓紅五軍留在山上守衛,紅四軍派出主力部隊由毛澤東、朱德率領下山出擊,引誘敵人上山予以殲滅。彭德懷深知兩軍相對智者勝的道理。
  • 陳賡的趣事:問主席啥是候補?當戰友的紅娘,還略施「兵法」
    雖然當選了,但是陳賡對於這個稱號似乎完全不滿意,「候補」這個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所以在大會落下帷幕之後,他就去詢問毛主席,候誰的補?什麼是候補?毛主席見他這樣詢問著,也沒有怎麼搭理他,因為他平日裡喜歡開玩笑,性格也是特別的開朗。可誰曾想陳賡這一次無比的認真,完全沒有開玩笑的意味。就在這追問之下,後來才有人告訴他,其實候補的意思就是在屁股後面放黨參。
  • 毛澤東曾給林彪寫《龜雖壽》 祝早日康復
    林彪因病沒有出席元帥授銜儀式  林彪在十大元帥中排行第三,他前面是朱德、彭德懷。八路軍時代,朱、彭已經奠定了數一數二的地位。而十大元帥中,除了羅榮桓,所有元帥的資歷都在林彪之上。雖然同是黃埔出身,林彪只是黃埔四期,而徐向前是黃埔一期。陳毅、聶榮臻、葉劍英是林彪的老師或上級。南昌起義時賀龍、劉伯承已經是總指揮和參謀長,而林彪只是連長。
  • 林彪一生中兩個養病階段和三個讀書階段
    談到林彪一生讀過多少書,可以循著林彪的兩次養病與讀書的三個階段來探究這個問題!回國後還是帶病參與指揮了解放戰爭。第二次養病翻看林彪的簡歷,會有一個專用詞語,「養病期間」,這個專用術語指的就是林彪的第二次養病!解放初期的1951年,林彪曾接替周恩來主持了幾個月中央軍委工作,隨後便病倒,一直休養不參加工作。八年後的1958年,在八屆五中全會上,他卻當選為中央副主席,不工作的病號反而當選一事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 同為黃埔三傑,陳賡授銜大將軍銜,賀衷寒為何卻在臺北鬱鬱而終?
    當時,學校中盛傳著一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也靈不過陳賡的腿。」蔣先雲、賀衷寒、陳賡這三人便是黃埔軍校的風雲人物。而賀衷寒同陳賡也是如此,兩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陳賡出生於1903年的湖南省湘鄉縣,本名叫陳庶康。1916年,只有13歲的陳賡便來到湘軍。1922年,受革命思想的影響,陳賡加入了共產黨。國共合作之後,陳賡於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成為第一期的學生。之後,先後參加了北伐、東徵。期間,還救過校長蔣介石的性命,所以,學校便有了「靈不過陳賡的腿」這句話。
  • 早逝的黃埔三傑之一陳賡,讓李雲龍聞風喪膽,讓蔣介石遺憾終生
    《亮劍》中李雲龍的角色深得人心,性格桀驁不馴的他,沒人能管得住,唯獨見到陳賡,畢恭畢敬。對於李雲龍這樣的人物,要恩威並濟,陳賡表面上對李雲龍嚴厲苛刻,內心卻是非常愛惜他,李雲龍對此也心知肚明,對陳賡非常敬重。陳賡的一生,短暫而傳奇,他曾是蔣介石最得意的學生,救過蔣介石兩次命,卻給老蔣系了個一輩子都解不開的心結。
  • 陳賡領導的王牌四縱,1949年被分為2個軍,軍長都是什麼大人物?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領導的王牌第四縱隊一直非常有戰鬥力,雖然隸屬於中原野戰軍,卻常常在外獨立作戰,是全軍殲敵最多的部隊,四縱隊強大的時候,有五個作戰旅。1949年,第四縱隊被一分為二,成了解放軍第十三軍和第十四軍,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兩個軍首任軍長的故事。
  • 授銜時許世友碰了釘子,四野軍長不服少將銜,林彪破例為此人出面
    許世友一聽退了一步,因為解放戰爭時期,粟裕是華野代司令,是他的頂頭上司,他又說當個末尾的大將也行,總理再次說道:「蕭克也是上將啊。」聽聞這兩句話,許世友不再鬧了,相對於蕭克而言,他的履歷卻是要低,在總理這裡碰了釘子,許世友對自己的上將軍銜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鍾偉被評為少將,他是最不服氣的人。
  • 老紅軍要見林彪一面,自報完自己綽號後,林彪:趕快將他請進來!
    1945年,林彪準備動身前去東北,當時他們的部隊正從河北路過,當來到一個名叫霸縣的地方時,就在此地休息整頓一下,當時有一位老紅軍李德才得知林彪和士兵在此地休息後,便去此地和林彪見面,但是還未見到林彪就被警衛員攔下了,李德才就讓警衛員將自己的名字上報。
  • 陳賡腿傷最重一次!傅連璋說截肢,陳賡大叫:沒有腿,我怎麼打仗
    看著陳賡已糜爛發臭的左腿,醫生傅連璋道:「截肢,準備手術!」陳賡大叫:「截肢?沒有腿,我怎麼走路?還怎麼帶兵打仗?」陳賡三次受腿傷,這是最重的一次。一、會昌戰鬥負重傷陳賡是1927年8月底會昌戰鬥中受的傷。當時擔任營長的陳賡率領全營擔負主攻任務。戰鬥於清晨打響,陳賡帶頭衝殺,冒著槍林彈雨攻下了三個山包。
  • 戴笠跟林彪密談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至今還沒有解密
    不過,在黃埔軍校眾多學生中,有一個人讓蔣介石又愛又恨,就是林彪。在解放戰爭中,林彪率領東北野戰軍橫掃千軍如卷席,讓國民黨的軍隊吃盡了苦頭,蔣介石曾痛心地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