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年代,天津流傳著一種說法,天津衛有三寶:永利(化工廠,華北的重要工業基地)、南開和《大公報》。
作為天津三寶之一的南開大學,從辦學一開始至今,從來都是中國大學裡的一顆璀璨明星。但誰能想到這樣一所一流大學,最早竟是所私立「小」學校?
南開大學創辦於極具歷史意義的1919年,創辦人是著名教育家嚴範孫和張伯苓。早期的南開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其經費主要依賴基金團體和私人捐贈。所以本著「貴精不貴多,重質不重量」的原則(也是受到投資少的限制),學校規模一直較小。
比如首期學生僅有96人(周總理就是第一期的學生),開設有文、理、商三科,直到1937年在校學生也僅有429人。不過師資力量倒是挺強大,比如凌冰、劉晉年、饒毓泰、邱宗嶽、楊石先、李繼侗、蔣廷黻等均在南開任教。
在成立的最初幾年,作為私立大學的南開「日子難過」。1919年開學,僅有一所二層樓校舍,樓上辦公,樓下吃飯。1922年3月,南開在八裡臺興建教學樓、男女生宿舍和教員住宅。1923年6月,教學樓完工交付,命名為「秀山堂」。當年8月,南開遷入八裡臺新校址,除開設文、理、商、礦四科外,還增加了預科,學校才初具了規模。
1923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捐助了12萬5千元,加上河南的袁述之捐款7萬,南開開始興建科學館。到1925年10月,科學館竣工並題名為「思源堂」。
經過十來年的建設後,到20世紀三十年代初,南開已成為天津有名的風景遊覽區了。著名詩人柳亞子曾賦詩稱:汽車飛駛抵南開,水影林光互抱懷。此是桃源仙境界,已同濁世隔塵埃。當時的南開沒有圍牆,也沒有籬笆,小溪、蓮池、花樹、葦塘、伴有紅房、水塔等各類建築,整個南開校園寧靜秀麗。
1937年7月30日,日軍炸毀南開,並佔領達八年之久,後南開與清華、北大組建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南開改為國立大學,結束了私立的歷史。
南開的底蘊為何深?那是「資格」老。建校第二年1920年就招收了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這在北方私立大學中還是第一家。1932年成立了應用化學研究所,改用學分制。1934年將「公能」定位校訓,愛國、服務社會、關心社會成為南開精神。1937年研究生第一班畢業,當時的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
作者:知新行聞